为什么弥勒信仰分为上生世界与下生世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释迦牟尼预言弥勒佛兜率天宫 为什么弥勒信仰分为上生世界与下生世界?

为什么弥勒信仰分为上生世界与下生世界?

#为什么弥勒信仰分为上生世界与下生世界?|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2-2 宝树

弥勒经变通过对宝树等的刻画,凸现了下生世界的美妙,展示出当时人们心中的弥勒净土。

初唐 莫高窟331窟 南壁

1-2-3 兜率天宫弥勒佛装说法

这里描绘的是须弥山,有天王守护,以表示四大王天。山上方是彩云烘托的兜率天宫,表示兜率天宫悬浮空中。弥勒着佛装袈裟,在善法堂倚坐说法。弥勒居兜率天宫时应是菩萨身份,但在古代一些人心目中却是佛,如敦煌遗书《上生礼》中就有称名“南无兜率天宫慈氏如来应正等觉”的。此图是当时这种心情的反映。

盛唐 莫高窟33窟 南壁

弥勒在人间完成了成佛仪式,为弥勒下生。鸠摩罗什译《弥勒下生成佛经》中描绘弥勒下生世界的自然景观说:“其诸园林池泉之中,自然而有八功德水,青红赤白杂色莲花遍覆其上,其池四边,四道宝阶,众鸟和集,……果树香树,充满国内。”虽然经中所记婆罗门拆幢一事说明当时世界还有黑暗之处,但信仰者看重弥勒下生世界的美好,把它视作净土。弥勒下生后,人民不仅生活幸福,还有受度解脱的机会,这对于生活在黑暗世间的人民来说,吸引力非常大。尽管佛经明文规定要等五十六亿年后弥勒才会下生,但在苦难中饱受煎熬的老百姓却急盼弥勒早日来临。

知识库

★娑婆世界

“娑婆”是梵文Saha的音译,亦译“索诃”、“娑诃”、“奈诃”等,意译“堪忍”,故又作“堪忍世界”。传说中包括三千大千世界的一个广大范围,释迦牟尼进行教化的世界。有两种含义:一、认为此世界充满不堪忍受的苦难,众生罪孽深重;二、认为佛、菩萨在这个世界“堪忍”劳累,进行教化,表明其“无畏”和“慈悲”。

1-2-4 日天与须弥山

大海中耸立着日天与须弥山。上生经变和下生经变间的衔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或将上生和下生内容绘在相互连接的楼阁内,或在三会上方绘出彩云围绕的兜率天宫,或在三会上方绘出大海中的须弥山,山顶为兜率天宫等。此铺经变以日天和须弥山来连结上生世界与下生世界。

盛唐 莫高窟116窟 北壁

中国弥勒信仰起初主要流行上生信仰。它的信仰方式与西方净土信仰类似,即称弥勒佛名,如隋僧惠云临终称弥勒佛名而逝。南北朝开始流行弥勒下生信仰。一个原因是《弥勒经》提到,为了将来能与弥勒一起下生,今世死后要升兜率天宫,与弥勒菩萨在一起。另一个原因是末法思想的流行。中国佛教徒把佛教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释迦牟尼涅槃后五百年是正法时期,正法之后的一千年是像法时期,然后进入长达一万年的末法时期。南北朝时期由于政局混乱,征战连年,人民困苦不堪,因此末法思想流行,人们急切渴望弥勒下生,为人间带来新的希望。因此,下生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发展迅速,很快便取代了早期流行的上生信仰,成为弥勒信仰的主流。中原地区也在南北朝晚期出现了弥勒下生经变。

弥勒的上生和下生有密切联系,在中原地区,北齐时期的弥勒上生和下生经变至今仍有许多留存。1954年在成都万佛寺出土的一批佛教文物中,就有一件约为梁朝(公元502~557年)时的弥勒经变浮雕。内容包括弥勒菩萨上生说法、下生三会说法、一种七收、龙雨、夜叉扫地、老人入墓、迦叶献袈裟等。

1-2-5 上生经变中金壁辉煌的兜率天宫

上半部主要是对兜率天宫的描绘:有各种奇树异草,楼台亭阁间有虹桥相连,宛若花园。绘制精致,显然是将兜率天宫当净土世界来描绘的。

中唐 莫高窟231窟 北壁

1-2-6 听经得升天

一僧人在席上展经而诵,一俗人跪地谛听,另一俗人正乘云升天。这是表示闻《弥勒经》便往生兜率天宫的情形。

中唐 榆林窟25窟 北壁

1-2-7 抄经得往生

这里表现的是抄经得往生兜率天宫的情形。画工十分细腻地描绘出抄经者认真虔诚的面部表情,由此还可以看到中唐毛笔的形式和握笔的姿势。

中唐 榆林窟25窟 北壁

本平台旨在传播佛的正能量,从佛教的事物、僧人传记、佛经等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中国千年佛教文化。此文出自《解读敦煌●弥勒佛与药师佛》。

感谢您阅读此文,喜欢我,就请关注我,阿弥陀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