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与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酿酒古代怎么说 仰韶与酒

仰韶与酒

2023-11-15 08: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口尖底瓶里有酒: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小口尖底瓶通常认为是汲水器,但是,经过对仰韶村遗址发现的尖底瓶残留物的科学化验分析表明,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美国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的科研人员对仰韶村遗址尖底瓶残留物进行了科学分析,科研人员对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出土的八个尖底瓶的残留物(距今6000-5000年)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对陶器进行非损伤性、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淀粉粒、植硅体、酵母和霉菌),获得了古代酿造谷芽酒和曲酒技术的证据。

综合研究证明,仰韶村遗址尖底瓶用于发酵粮食酒。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尖底瓶残留物很可能是以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麦族和块根类植物为原料制作的发酵酒,采用发芽谷物和曲发酵两种酿酒技术。

专家认为,甲骨文中记录了两类酒,即“酒”和“醴”。前者是用发霉的谷物进行发酵的酒;后者则是用发芽的谷物酿造而成,酒精度相对较低。这两种酿造工艺在7000年—5000年前的仰韶村遗址尖底瓶残留物中均有发现,为新石器仰韶文化中心区域粮食酒的酿造和消费提供了直接证据。 仰韶村遗址尖底瓶与周边地区同类仰韶陶器功能一致,如河南渑池丁村遗址等,其酿酒方法很可能代表了仰韶文化核心地区的技术和发展。

小口尖底瓶与酒的密切关联: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尖底瓶的大量出世,人们突然发现不仅中国有,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等都有尖底瓶,而他们的尖底瓶或是酿酒器,或是盛酒器。 从酿酒科学原理来看,尖底有利于酿酒 时液体中杂质沉淀,也更便于将尖底瓶埋入泥土里发酵。

与此同时,甲骨文中的“酒”字也揭开了小口尖底瓶的功用奥秘。学者苏秉琦对小口尖底瓶持酒器说。论据是甲骨文的酒字“酉”部,就是尖底瓶的象形。与“酒”字类似,“尊”“奠”等字都有“酉”旁,也就是说都与尖底瓶有关,无论“尊”或“奠”都是一种礼仪,中国人讲“无酒不成礼”,都需要酒来表达,这个酒自然应该装在符合礼仪的盛酒器中。 因此, 从文字角度来看,尖底瓶就是典型的盛酒器。中国文字的象形和演变,极好地佐证了小口尖底瓶与酒的密切关联。

黄帝酿酒说

(二)黄帝与仰韶

黄帝时代约在仰韶文化中晚期:

黄帝,华夏人文始祖,是远古时期族团领袖的世袭名称,因延续的时间很长,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名称。 《春秋命历序》说:“黄帝传十世,千五百二十年。”依据《史记》的记载推测,大概距今5000—6000年左右,对应到考古学文化中也就是指仰韶文化中晚期。因此,我们为黄帝找根就找到了仰韶文化,而为仰韶文化找人也就找到了黄帝。

注:黄帝时代代表仰韶文化中晚期。也即是说,仰韶时期相当于黄帝时代,但并不代表仰韶文化都是黄帝部族创造的。

黄帝时代与酿酒始源:

历史资料考证: 现存的历史资料表明,黄帝一生有大量的发明创造,他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等。

在黄帝的诸多的发明创造当中,最为人们称道和熟悉的是“艺五种”一事。“五种”,是指“黍、稷、菽、麦、稻”五谷。按古史传说神农氏仅能种植黍、稷,而黄帝则能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表明黄帝使当时的原始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发达了,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增加。

古代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是酿酒原料和酿酒容器。 有了富余的粮食,这为酒的酿造提供了首要的条件。而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制陶工业在黄帝时期也得到了充分发展,《物原》载“轩辕做碗碟”;《古史考》载“黄帝时有釜甑”;《列仙传》载“宁封子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识火自烧。”

在陶器大规模日常生活使用之前,人们对食物的加工处理,只能用烧烤的办法。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的加工可以蒸,可以煮,还可以储存。有了陶器,就有了酿酒、盛酒、贮酒的器皿,也就有了制酒的另一条件。

我们从现代的科学考证知道, 以陶酿酒,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已有雏形 。而黄帝时代这次陶质生活用具,特别是陶制酒器的扩大使用,是我国人工酿酒在黄帝时代迎来一次大繁荣的最有利证据之一。

考古发掘中考证: 人工酿酒在黄帝时期迎来初次大发展,从近几年出土的文物和有关史料可资佐证。我们知道,谷物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是酿酒原料和酿酒容器。考古证实,在我国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这说明早在黄帝时代酒已兴起,我们可从以下几个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情况对酿酒的起源进行研讨。

1. 仰韶文化时期。 “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许多酒具。

2.裴李岗、河姆渡和磁山文化时期。 均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这表明当时已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据有关资料证实,当时的农业经济比较发达,在遗址中发现的“粮食堆积为100立方米,折合重量5万公斤”,同时还发现一些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

3.三星堆遗址。 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铜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壶等。可见,当时已经存在酒器,酿酒技术已经开始。

4.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墓葬。 197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墓葬中发掘到很多酒器。

5.陕西眉县墓葬。 1983年10月,考古专家在位于陕西省中西部的眉县杨家村出土了一组陶器。专家们对实物进行鉴定后确认,这批古陶器为酒具。

除此之外,近来考古学家又发现了我国酿酒的新史料,即在陕西临潼白家村遗址,发现距今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酿酒工具“滤缸”,证明我国在7000年前就已经开始酿酒。 以上考古资料都可证实, 人工酿酒在黄帝时期迎来了一次大发展 。

综上所述,无论从历史史料中考证,还是考古发掘中考证,完全可以推断, 我国的酿酒业起源于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而在处于仰韶文化中后期的黄帝时代,也有史料证明我国人工酿酒确实迎来了首次发展 。

(三)仰韶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灵动的东西,总有无穷的生命力,而彩陶文化便是其中一种。随着后期彩陶文化的繁荣发展,小口尖底瓶在大小和形态上,不断的演变和细分,形成了酿酒器、储酒器、饮酒器等。

作为生长在黄河边的炎黄后人, 新时代的仰韶酿酒人完美承袭了先民们对于陶的智慧,以小口尖底瓶、鱼纹葫芦瓶为原型,将仰韶文化淬炼于产品之中 ,精选九种原粮,采用陶屋制曲、陶泥发酵、陶甑蒸馏、陶坛储存的四陶工艺,遵循自然, 以匠心凝练出一款多香兼并的酒品——陶融香型白酒 。

在文化赋能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仰韶酒业通过探索结合仰韶彩陶文化、仰韶酒文化的创新,同时植入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元素,成功研发出仰韶彩陶坊系列产品。

2018年,彩陶坊天时又一次融合创新了7000年前仰韶先民们的智慧,不仅在实用性上承继了小口尖底瓶用来酿酒、盛酒的用途,更是以仰韶彩陶器中“日、月、星”纹饰来赋予彩陶坊天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在其品质上重新探索了陶融香“醹、雅、融”的口感创新,成功“裂变”升级为“彩陶坊·天时——日、月、星”三款各具特色的产品,一经上市,迅速生成一种时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在中国酒圈形成一种属于仰韶的“彩陶坊现象”。

仰韶文化的“日、月、星”给了仰韶酒业厚重的文化底蕴,而仰韶酒业又通过文化创新赋能的途径,赋予了仰韶文化新的生命力,使其历经七千年沉寂仍不失光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