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设计]“美轮美奂的酸碱指示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酸碱的认识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设计]“美轮美奂的酸碱指示剂”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设计]“美轮美奂的酸碱指示剂”

2024-04-14 2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

“美轮美奂的酸碱指示剂”

公共卫生学院  姓名:杨晓溪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核心)课

授课对象:卫生检验与检疫学专业

教学方式:讲授法、启发法和案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目标

1.价值目标

能够从指示剂结构变化的角度掌握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实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

2.知识目标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开设是在大二的秋学期,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学生已完成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学习,已具备了基本的化学知识。本课程前期的学习,学生们已对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有了深度的学习,对于各种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处理方法已熟练掌握。学生在高中就已经知道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碱性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实质是什么?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学生们并不清楚。也就是学生依然是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但其实质并不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升。

2.教学重点

酸碱指示剂实质的变色原理和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确定。

3.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4.对重点、难点的处理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讨论活动,最终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

三、课堂组织与实施

1.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播放侦探柯南动画片中“闹鬼公寓”的部分片段,引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酸碱指示剂概念引出后,提出问题“酸碱指示剂是如何发现的?”,通过讲述波义尔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崇高的科学品质,督促学生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

 

接着,从生活出发,列举日常生活中富含花青素的心里美萝卜、紫甘蓝、紫薯等食物,配合白醋、小苏打、热水等材料,现场模拟小实验说明花青素可以作为酸碱鉴别的指示剂。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含有花青素的物质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和花青素的结构有关系吗?——进而引出本节课内容,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授课过程:根据小实验结果和花青素的结构,结合前面学习的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溶液离解平衡等知识,教师采用讲授法讲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并在讲授过程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指示剂的酸式结构和碱式结构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思想。

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实质后,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甲基橙的酸式体颜色是红色,碱式体颜色是黄色,那是否能说明甲基橙颜色是黄色,这个溶液就一定是碱性(pH>7.0)的呢?也是说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呢?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的计算。结合之前学习的溶液的酸碱平衡,教师采用讲授法讲解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和变色范围的相关计算。并根据计算公式,组织学生讨论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结合酸碱滴定的实例,说明如果将滴定终点控制在很窄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指示剂可能难以实现,因此需要变色更灵敏、色调差别明显的指示剂,引出混合指示剂的内容。引导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后学会分析问题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课程的最后播放快乐大本营中有关酸碱指示剂实验的节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错误,培养质疑的精神。

2.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和案例法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

案例法:(1)通过引入侦探柯南破获“闹鬼公寓”案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酸碱指示剂。(2)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励志故事,让学生发现自己和科学家的区别,激发学生多发现、多思考,尽早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思维。(3)引入快乐大本营中有关酸碱指示剂的小实验视频(视频中存在指示剂现象描述的错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以讲授法和启发法相结合,通过设问介入学生的学习,巧妙地质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影响变色范围的因素等,促使问题的解决。讲授法中融入启发法授课,会使整节课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酸碱知识体系。

3.教学活动设计

本节课的授课设计主要按照上述流程图进行,主要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四大环节:

活动一:侦探柯南视频的播放,从学生喜爱的动漫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忆之以往学习的酸碱指示剂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讲授科学家波义耳意外发现指示剂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新的物质被发现的过程,以及科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崇高的科学品质,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多思考、勇于探求真理的能力。

活动三:讲授法和启发法教学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思考,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在理论知识的授课过程中,自然融入相关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

活动四:播放快乐大本营中有关酸碱指示剂知识的实验环节,让学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巩固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视频结束后,引导学生发现视频中的错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4.课程思政理念及分析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国家战略部署,是高校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理念和创新指导。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解疑答惑的人。而不同专业课程所承载的思政元素不同,但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伦理价值是一致的。因此,在专业课堂上,教师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极大地增加本专业学生的亲切感与认同感,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自觉接受了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教育,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为未来职业人所担负的行业责任和使命。

分析化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必修的学科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开设学期一般为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该课程的开设时间是比较早的,此时的学生对于本专业尚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合理地融入人文素质的培养,将课程思政与传统的知识无缝衔接,做到润物细无声,这非常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酸碱指示剂是学生在高中化学就接触过的,但是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它可以在酸碱溶液中变色,但是为什么会变色,变色的实质是什么,会在什么范围内变色确并不清楚。这其实也反应了学生只能看到表面现象,而对其实质并不了解,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向学生传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通过向学生讲授酸碱指示剂法发现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崇高的科学品质,督促学生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勇于探求真理,帮助学生尽早建立科学的思维。

四、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在课程开始时添加视频的方式,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学生喜爱的东西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被集中,从课间休息模式迅速回归课堂。

教师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指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深刻地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实质。通过具体的公式推导,结合教师生动形象地描述,学生能快速掌握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和理论变色范围是如何得来的。

教师采用讲授法、启发法和案例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的活动,课堂变得不再枯燥无味,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好地集中在课堂。酸碱指示剂章节中渗透着很多的思政元素,例如: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实质是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变化;还有指示剂显色实际是酸式体和碱式体结构的变化,而酸式体和碱式体是矛盾对立的双方,酸式体和碱式体既是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教师将这些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很好地做到“三全育人”。通过课下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对于多模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非常喜欢,学生也很享受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