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莫让“酒风”醉倒“作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酒风coffeewinding 时评丨莫让“酒风”醉倒“作风”

时评丨莫让“酒风”醉倒“作风”

2024-02-09 01: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酒,本是人类最古老的食品之一,以一种特殊的身份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古往今来,酒成为表达真挚感情的媒介,既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闲情逸致,也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惜别,更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志豪情。在我国千年文化传承中,酒文化衍发出了绚烂壮美的多彩景象。

然而由于人们不加以自我克制,酒的危害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在“四风”中,酒成为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重要“添加剂”,也是很多违纪者被严惩的“追命符”。今年,云南省纪委省监委拍摄的系列片《问“剑”破局》在“清风云南”微信公众号播出后,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一时间让人惊愕不已。

官场应酬曾奉行着“无酒不欢、无酒不宴”的酒桌风气,有应酬就有“酒场”,有“酒场”必定要喝酒。“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酒杯一响,黄金万两”也经常成为一些干部在酒桌上的真实写照。纵观诸多腐败案例,很多党员干部坠入腐化的深渊,最先都是在酒桌上被“挖坑”“设局”。理想信念缺失是其蜕变的主要因素,贪婪的私欲使其放松了警惕,习以为常的“人情往来”为“酒桌饭局”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参加是正常的,不参加倒成了一种“不入流”。常而往之,一位位“好干部”淹死在了浅浅的酒杯里,成了“阶下囚”,因为“一杯酒”,毁了一辈子。

作风连接着民心,彰显着形象,更关系着党性。酒桌上的推杯换盏,不仅可能让党员干部由“设防”变成“撤防”,酒水更可能成为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的“慢性毒药”,进而毒害干部“肌体”,“稀释”干群感情,“泡软”品行作风,“醉倒”党性原则,冲破纪法红线。故而我们万不能让个别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纪律意识一直处于“长醉不醒”的状态。

要铲除“酒风”这颗毒瘤,确保党员干部的“纪律神经”不被酒精所麻痹,让花天酒地、借酒游宴、恶醉强灌等酒桌乱象在干部队伍中彻底绝迹,就必须让党员干部在严的纪律意识中早点从“醉梦”里苏醒。

严落实以“戒酒”。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绝不能放松与懈怠。必须要有滴水穿石的落实精神,“啃硬骨头”的纠风决心,踏石留印的整治力度,下狠心打持久战往深里抓,下狠手打攻坚战往严里做,通过明察暗访、突击检查、多重监督等方式形成持续的高压态势,破除一些人抓作风建设是“一阵风”的错误思想,让党员干部自觉戒除畸形的官场“酒规矩”。

严问责以“醒酒”。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必然要大力整治“舌尖上的腐败”。对于“酒风”问题的查处,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既要建立健全惩戒机制,更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顶风违规违纪者,坚持露头就打、严肃处理,不手软、不姑息,还要进行通报曝光以树起反面警示典型。对纠正“四风”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部门和主要领导,也要严肃问责追责,从而形成持续警示震慑,及早地把心存侥幸者从“醉酒”中敲醒。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餐桌上嗅不到“酒精浓度”,方显干部日常“作风硬度”。党员干部只有真正从酒桌上解放出来,少酒气,多底气,长朝气,扬锐气,警惕酒桌背后的“局”,才能用清醒的头脑和饱满的热情,担负起服务人民、建设国家的崇高使命。

作 者丨舒丹

来 源丨云南网

编 辑丨张净淇

监 审丨郑璐

原标题:《时评丨莫让“酒风”醉倒“作风”》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