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对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酒店业的发展现状论文 酒店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对策

酒店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对策

#酒店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对策|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hyh555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酒店产业规模从1978年的137家酒店不足2万间客房,发展到今天已有5782家酒店76.5万多间客房,年产值800多亿元,固定资产2000多亿元人民币,档次结构从不合理到高中低档齐全,一星至五星级分布合理,中低档酒店不论从家数还是从客房间数看,均占到80%以上,适合中国国情,地区分布从不均衡到中西部地区基本适应旅游接待工作的需要,经营管理从不规范到全面提高,走上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现代化管理的路子。SWOT分析代表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或行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外部环境的同一变化给具有不同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却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两者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 二. 我国酒店业的现状 酒店业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增长点是资产质量最优良的产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对酒店业的每一块钱投入不仅在扩张着酒店本身的资产规模和赢利能力,而且加倍提升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产品等方面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大众旅游”向“新时代旅游转变”。国际大财团、饭店集团瞄准中国市场。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的展望报告称:到2020年    中国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改革开放的进一部深化,必将成为世界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和客源国,接待境外游客由每年5000万人次增加到1.73亿人次,旅游收入成倍增长。WTO给酒店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酒店业应把握国内外旅游及饭店的走势,通过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转换,来实现交叉渗透及规模经济获取利润,加强企业文化,提高管理水平,取得竞争优势。 三. 对我国酒店业进行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分析    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国外游客的大幅增加,WTO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局稳定,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人力成本低,物价水平偏低,高收入人群增多,周末旅游和假日经济的推动,即将实行的带薪年假等等。 劣势(weaknesses)分析 规模(锦江集团:40多家、9000多间,凯莱集团11家、  3322间,而98年前15名国际性管理公司至少在12000以 上), 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单一切知名度低) 投资主体单一,产品定位不明(细分市场),服务个性 化研究不够,管理标准化不足(市场管理、市场研究、 竞争研究、产品开发、商标品牌、促销管理、广告管理 等), 营销手段相对单一(网上预定、免费电话、联合 促销等),经营人才职业化,政策与收费,高投入低产 出,无序竞争(如五星标准四星收费等)。

2009-05-11 | 添加评论 | 打赏

◆◆

评论读取中....

◆◆

修改失败,请稍后尝试

0

超大恐龙

一)面向全球,品牌化发展   国外酒店集团在市场需求的驱动和经济效益的牵引双重作用下,逐步经历了区域发展阶段、洲际发展阶段和全球发展阶段,酒店集团全球化是品牌化的基础,而品牌化是则集团化的目的。酒店集团的品牌化能形成品牌效应,成为酒店集团所独具的品牌资产,酒店集团通过品牌的资产运作即收购兼并、特许经营、委托管理和战略联盟等方式来扩大酒店集团的市场份额,从而进一步地促进全球化。国外酒店集团品牌的发展为我国酒店集团品牌的扩张和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未来世界酒店业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品牌化发展将是全球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立足市场,多元化发展   进入21世纪,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酒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国外酒店集团在加速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着多元化发展。酒店集团的多元化包括市场定位的多元化和产品功能的多元化。市场定位的多元化是酒店集团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为求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深度市场细分;产品功能的多元化则是酒店集团为追求更优质的服务、满足更多的市场消费者而进行的酒店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改造。酒店集团通过多元化发展能够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增加酒店经济效益。多元化发展是提升酒店集团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科技为先,智能化发展    技术的进步为全球酒店业带来了新的科技革命,国外著名的酒店集团都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并成功地运用到酒店的服务和管理中。酒店管理借助计算机以后(如使用前台管理软件、后台管理软件EAS、 VIP系统等个性化的管理),不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节约人力资源,使成本也大大降低。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酒店可以随心所欲地为顾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如美国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设计的“21世纪酒店客房”拥有虚拟现实、生物测定等先进技术,从而赋予传统酒店客房“舒适”、“安全”等标准以全新的含义。科技的发展带动了酒店人性化设计的脚步,是全球酒店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节约环保,绿色化发展   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日益恶化,生态进一步失衡,“绿色运动”旋风席卷全球。营造绿色酒店,为社会环保做贡献已提到了所有酒店发展的日程。在这方面,国外的酒店集团,尤其是欧美国家已先行一步。营造绿色饭店不论对饭店、对客人、对社会都有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饭店早日实施绿色战略,不仅能节约酒店成本,为饭店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可迎合现代顾客“绿色”需求,针对消费者的“绿色偏好”进行绿色生产及营销,形成市场卖点。重视环保,注重生态平衡,倡导绿色消费,开展绿色经营,加强绿色管理,已成为21世纪不可阻挡的洪流

2009-05-11 | 添加评论 | 打赏

◆◆

评论读取中....

◆◆

修改失败,请稍后尝试

0

大红花3

论中国会展型酒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会展按字面理解,指会议和展览。国际上,会展被称为“Meetings(会议),Incentives(奖励旅游),Conventions(大会),and Exhibitions(展览)”,通常简称为MICE。仅仅在三十年前,会展业还不能称其为“业”,它甚至没有被认真地当作某个具体行业的细分市场。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跨国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正以不可遏制的势头向前发展,会议和展览作为商业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便随即水涨船高,在现代经济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快速地形成了自己的市场——会展市场,并成功地带动和聚拢了一大批相关产业,如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翻译等。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水平也达到了1:9的比例,如此丰厚的利润,使酒店业也不能再无动于衷。实际上,酒店业相当一部分营业份额就来源于会展。酒店业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从可有可无地接待零星会议到热情地招揽大型会展,从临时抽调人员服务到单独设立会议部门,直到这里要说的针对会展业而建设并依靠会展业而生存的会展型酒店。 一、我国会展型酒店的发展现状 会展型酒店是指以接待会议,展览,展销为主要业务的酒店。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会展市场陆续建起了一批会展型酒店,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会展业提供了新发展动力。这些会展型酒店,很多已在行业中获得了荣誉。比如厦门国际会展酒店,荣获了“2005年中国酒店金枕头奖——中国十大最受欢迎度假酒店”,并代表行业得到了中国酒店金钥匙服务最高奖—金钥匙钻石奖。但是中国会展型酒店无论在规模、档次,还是人员、服务上都同世界知名会展酒店相差甚远。会展酒店虽然针对会展这一细分市场而建,但并未完全占领这一市场,对会展业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做的也还不到位。 (一)我国会展型酒店的优势 1.我国会展型酒店背依我国会展的巨大市场。如今,全球会展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国凭借快速的经济势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已成为令会展业不容忽视的生力军。我国会展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相当快,特别在硬件方面,更有超前发展的态势。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到会展业的发展当中,目前我国已有自律性的行业协会出现,许多主要的会议接待单位也纷纷加入国际组织,会展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2.我国会展型酒店处于会展性酒店发展的快速上升阶段。会展型酒店在酒店业发展中虽然是一个新领域,但国外的同行已经摸索积累出不少成功经验,借鉴它们的成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少走或不走弯路。 3.我国成功申办了北京2008奥运会和上海世界博览会,对整个会展业带来的冲击是不可估量的。要接待这两次大会所吸引的众多游客,北京和上海的客房已经明显供不应求,出现了相当大的缺口。特别是既能提供客房又能提供展区的会展型酒店更为难求。在这样火爆的市场条件下,投资会展型酒店无疑是明智而富有远见的举动。而且两次盛会之后,中国会展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将有多大的上升空间,将会招揽多少国际性的会展都在可期待之中。会展型酒店并不只是跟风而建,显然有着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4.酒店规模大,人流物流量大,出入相对集中,客人逗留时间长。 许多大型会展活动参加的人数众多,这包括会展主办方、参展商、观众、记者等等,会展酒店可以提供大面积的会议场所和展览地,并提供数量充足的客房和饮食以及丰富的娱乐设施和其他产品。一般团体游客在酒店入住时间为大致为1~2天,但通常一个会展所需的时间约为3~4天,有的甚至超过10天,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当然,会展业除了对客房、餐饮的需求之外,对酒店其他部门的服务需求量也很大,如送餐、洗衣、健身,商务中心服务等,为酒店扩大了利润空间。 (二)我国会展型酒店的劣势 1.我国会展经济起步晚,整体落后于国际会展业发展步伐。我国会展经济发展总体偏晚,发展较好的地区局限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部分城市,并且在承办展会的规模、层次和影响力上距国际知名会展城市相差甚远。而国内其他中小城市对市场估计不够,缺乏展源,跟风而造的各大展馆很多只能闲置,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2.我国的会展型酒店依旧偏重于酒店,作为会展酒店的规模并不够。刚刚拿到金枕头奖的厦门国际会展酒店,它的客房只有206间,只是作为厦门国际展览中心的附属单位,强调的还是酒店的功能,而不是会展的功能。上海浦东会展酒店是家准四星酒店,客房只有150间。国内大部分会展酒店都是这种经营思路,傍大型展览中心而建,进而做会展,退而做酒店,采取的是保守打法,以规避纯粹以接待会展活动为主而带来的经营风险。从短期来讲,这种做法船小好调头,且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模糊了会展业与会展酒店的界限,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且一开始就没有做大,影响了以后的发展。 3.我国的会展型酒店在会展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方面做得不够。一些会展酒店打着会展酒店的旗号,但在营销活动中并没有按照其定位,着重打造和推销自己的会展产品。作为会展酒店,他们的广告里不是描述自己有多么专业的会议室、多大面积的展区、多少专业的会展服务人员,而是一味强调它们离会展中心有几分钟的车程,这显然是宣传了别人,影响到了自己。 4.经营风险大,成本高,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比较高。这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会展酒店靠会展生存,如果当地会展市场陷入低谷,会展酒店的运营情况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会展酒店的规模性质,它的设施设备利用率非常高,能耗相当大。运营起来成本要比其它酒店高许多,维护更新的频率也较高。会展型酒店所需要的规模和条件高于一般酒店,不光对硬件如会议场地大小、会议设备的好坏、停车场可用车位多少等有一定的要求;也相当看重酒店的服务能力、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巧。此外,接待会展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大到会议室布置、房间安排、菜单制定,小到入场方式、撤展时间,都需要详细的计划和严密的组织,以防现场出现任何意外。 总之,我国的会展型酒店虽然已初具规模,但在走向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还有许多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二、会展型酒店的发展前景 (一)一体化发展前景 一体化指的是会展和酒店的一体化。这是目前会展型酒店行之有效的发展前景。根据现阶段会展业和酒店各自的特点,一方面,会展活动主体如参展商、管理者、新闻媒体等都有可能成为酒店的客源。 他们因为会展的原因,并在酒店用广告、新闻、互联网等媒介的营销推广中聚集在酒店,进而在酒店完成住宿、餐饮、娱乐等消费,为酒店带来经济效益,甚至在酒店的帮助下完成购物、旅游,推动酒店与会展客人关系向前发展;另一方面,酒店提供的优质服务会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众多酒店良好服务所形成的规模优势也会极大提高会展承办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会展的持续化进行,为当地营造更广阔的外部发展环境。如海南博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参与下,会展业及酒店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国际化发展前景 从宏观来说,会展酒店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然要走国际化的发展模式。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会展业和酒店业更能感受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其他第三产业也将融入其中,实现第三产业内的多方合作,共同发展。目前,旅游业,运输业已经开始介入到会展和酒店的操作之中,以后的合作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国际化的特点:一是主题的品牌化,会展业和酒店业都要创造自己的营销主题,并寻求双方的合作,同时与其他产业如通讯、邮电等协作,推进主题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二是要实现技术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信息沟通的网络化、酒店预定系统的完善、会展设施的国际化等;三是组织运作要实现规模化,主要表现在中介组织沟通规模化、会展与酒店业沟通规模化。同样,规模化、集团化的酒店也更趋向于与大的会展组织者联系从而形成组织运作的规模化局面。 (三)微型城市化发展前景 首先,对于酒店这个会展旅游的核心场所要进行全新的定位。酒店不再意味着一幢孤立的建筑,它将包含成片的地块和更多的自然环境因素。当然,现今中国的大型酒店,都会在建筑外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但是在会展旅游背景下,酒店将是围绕空间和自然因素而展开,而不是将它们作为简单的陪衬或者点缀。因为作为会展场所的酒店,它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住宿和会议场所,而是一个能够将与会者从他们原本日常熟悉的工作环境中抽离出来的全新环境。酒店的综合化能力更强。提供会议和展览场所,只是会展酒店的一个层面,会议之后的生活与休闲,为接待会展的酒店提出了全方位的服务要求。在这个背景下,酒店的综合化意味着,酒店本身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全方位生活功能区,它将长出一副城市的面孔和构架。在一片自然中,一座微型化城市的酒店,便是会展酒店给旅游业带来的全新景观和驱动力量。 三、结论 会展型酒店作为会展业和酒店业的分支,在会展经济背景中脱颖而出,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会展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历史不长,但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前景,并正在形成自己的服务标准和体系。作为会展与酒店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载者,会展酒店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已经有了大胆的尝试,会展酒店通过自身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必将在会展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会展经济新的发展动力。参考资料:http://www.vanbase.cn http://www.p2pm.cn

2009-12-21 | 添加评论 | 打赏

◆◆

评论读取中....

◆◆

修改失败,请稍后尝试

0

whvfcpzlk

2005年9月23-25日,2005首届中国苗木产业战略论坛暨中国武进峰会在江苏常州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绿色时报社主办,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承办,江苏花木协会、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森禾种业有限公司、西亚斯国际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协办。来自北京、上海、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福建、海南、宁夏等17个省(市)的1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确保造林绿化质量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种苗建设正处在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历史性时期,苗木产业的走向是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次论坛邀请了业界及学界的专家和著名企业家就我国林业发展“相持阶段”苗木产业市场化前景及运作模式、人才战略与苗木产业可持续发展、我国苗木产业的国际挑战与机会、林木种苗产业化技术策略等议题作了一系列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忠法先生在《建立支持国家生态建设投融资长效机制》报告中指出:各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加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信贷和财政投入总盘子中都着重列有较大比例的中长期投入。我国生态建设具有长期性特点,缺少长期的投融资手段和机制,以短期财政应对长期建设是难以适应的,阻碍了资源要素的组合利用,不适应持续发展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阶段性需要。他分析了我国建立投融资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必须转变现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向战略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建立长期的投融资机制,使我国耗资巨大的生态建设获得资金保障,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长期稳定机制和环境,也实现我国林业大国向林业强国的转变。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聂影教授在《完善林木种苗的科技供需机制 加快江苏林木种苗产业科技化发展》报告中,以提升种苗产业的水平,加强科技对种苗产业的渗透和转化,实现江苏省林木种苗科技产业化为目标,从良种的供应和使用、育苗及造林、市场和营销体系、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对江苏省林木种苗总体现状和科技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在种苗科技成果转化静态上技术供给线路不畅、科技与经济分离和体制上产生的种苗科技成果集成化动态上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实现江苏省林木种苗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林木种苗的科技供需机制,解决现代林木种苗集成化的问题。  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勇平先生做了《植物种苗的产业化发展与市场化运作》的报告,他认为目前在我国种苗业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况下,了解发达国家种苗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准确定位我们自己的奋斗目标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种苗产业的现代化具有8个明显的特点:①品种良种化;②育苗容器化;③工厂设施化;④流程工业化;⑤运作市场化;⑥服务社会化;⑦环境法制化;⑧品牌国际化。我国种苗产业的现状和差距是:①良种品种化进程缓慢;②种苗现代化机制不畅;③种苗产业化理念落后;④种苗专业化技术不配套;⑤种苗社会化服务不健全;⑥种苗市场化运作人才缺乏。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种苗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即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转变),对8大方面进行重点调整:①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②有效运营模式的设计;③主营业务优势的建立;④核心竞争力的培育;⑤有效战略流程的设计;⑥优秀企业文化建设;⑦特色企业或产品品牌的规划;⑧交流与合作思维的开放。  南京林业大学 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中心高捍东教授的《林木种苗产业化技术策略》报告,概括了我国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了林木种苗产业化的技术策略:①定位目标科学规划种苗生产,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②科学决策发展树种和品种,发展名特优新品种;③坚持科技兴种苗,注重先进成果组装配套,应用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措施;④观赏苗木生产要实现品种化、规模化、标准化(规格化);⑤加强种苗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效组织、发布、引导种苗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⑥提高种苗市场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种苗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苗木产业化发展中的树种选择与质量控制》报告中,中国林科院资深专家王豁然教授简单阐述了我国苗木产业的体系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一个地区苗木产业中对树种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和绿化树种的种类、气候与土壤条件、生物因子的制约、市场供求以及技术能力等因素,并介绍了目前在我国工业用材林、生态公益林、城市林业与居住环境绿化中表现较佳的树种。控制苗木质量则要注重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种子的遗传品质;②使用经过遗传改良的种子或穗条;③树种、种源、品种或无性系要清楚;④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⑤注重苗期的病虫害问题;⑥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中国林木种子公司副总经理罗宁先生做了《我国绿化苗木进出口的现状与前景》的报告。近几年来我国进口绿化、美化用的林木种子和苗木的种类与数量骤然上升,进口的种类与数量大于出口的种类与数量。当然,在进口的同时带动了我国绿化苗木出口的增长。绿化苗木进口种类主要为针叶树、色叶树、观花植物、观叶植物、速生树、艺树和大树类;出口的种类主要为、色叶树、观花植物、针叶树、艺树及盆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国内观赏苗木的缺口较大等原因,国外优良绿化苗木的进口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而我国植物资源丰富,苗木出口潜力巨大,所以要发挥我国的资源与气候优势,加强具有观赏价值的、我国特有种的引种与驯化工作,研究国内外苗木进出口政策,改变传统的栽培方式,改善包装水平,提高运输水平,以扩大我国苗木出口种类和数量。  北京林业大学刘建功先生的《中国林木种苗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对策》报告,在对我国林木种苗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种苗业突出存在的几个问题:①种苗总量严重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②生产单位经营运行机制缺乏效率,信息化建设缓慢;③科技研发与经济建设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而我国林木种苗在生产社会化、市场需求多元化、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共同作用下,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要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需要建立和完善四个体系:①生产供应体系;②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体系;③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体系;④社会化服务体系。  另外还有几个报告,常州市武进区委副书记韩立明女士的《来自中国花木之乡——武进的主题报告》、中南林学院刘卫东博士的《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南京林业大学彭方仁教授的《常州武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研究》、中国花卉报社主任方成先生的《今年花木产业的特点与发展对策》、吉林林科院院长王宪成教授的《我国北方绿化苗木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西亚斯国际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昌民先生的《园林工程企业对园林植物的需求趋势》。  本次论坛(会议)采取专家演讲、嘉宾对话、座谈交流、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金桂飘香,同行聚首,各抒己见,共同谱写中国苗木产业的明天。

2009-12-21 | 添加评论 | 打赏

◆◆

评论读取中....

◆◆

修改失败,请稍后尝试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