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都江堰“天府之国”,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都江堰鱼嘴的由来 四川都江堰“天府之国”,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四川都江堰“天府之国”,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2024-06-27 1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四川岷江之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年代最久、留存时间最长且仍在使用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被誉为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2000年11月,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都江堰,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来评价它的:“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他的《都江堰》一文中曾经这样说到:“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因为,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是余秋雨先生在游览都江堰与青城山时写下的。我想,当年余秋雨先生在写“拜水都江堰”时的内心,应该是对古人的治水智慧以及福泽万世的大德充满了无限敬佩与感激之情吧?所以用了一个“拜”字来表达。

都江堰中的“都”是指成都,“江”是指岷江,“堰”就是堤坝。都江堰在古时候因属都安县故名为“都安堰”,宋元之后就改为“都江堰”,被誉为是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都江堰的工程大体上是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堤),宝瓶口(引水口)三个部分组成的,而这三个部分在设计理念上也就是“三次分水分沙”的过程。

第一次“分水分沙”位于“鱼嘴”(分水堤),“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鱼嘴”把千里奔涌而来的岷江之水按“六四”分开,形成了“外江”和“内江”(外六内四)。

第二次“分水分沙”的位置是在“飞沙堰”(泄洪堤),它再一次把第一次“分水分沙”来的内江一分为二,一条流出来的“水和沙”向外江汇合,另一条则进入内江继续前进。

第三次的“分水分沙”则位于“宝瓶口”(引水口),“宝瓶口”是人工凿成的,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其形似瓶口且功能奇特,故名为“宝瓶口”。它又一次将前面两次“分水分沙”所形成的内江一分为二,一条流出来的“水和沙”向外江汇合,另一条流出来的水则进入内江继续前进。至此,汹涌而至的岷江之水已被彻底一分为二了,“外江之水”继续带着滚滚黄沙急流而行却不入川蜀,“内江之水”则缓缓流动成为了川蜀的生命之水。就这样,困扰川蜀大地的洪流灾害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成都平原从此成为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安享两千多年的富庶和祥和。《史记》记载: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有一座名播中外的古索桥“安澜索桥”,它横跨内外两江,是往来江岸和江心岛的桥梁,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安澜索桥”的具体修建年代早已无从去考查了,据《水经注·江水》中所记载的“涪江有笮桥”来看,安澜索桥的修建年代应该是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的意思为竹索,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所以“安澜索桥”在古时候也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左岸山上,有一座依山而立、雄峙江岸的楼阁,名为“秦堰楼”。“秦堰楼”是因都江堰建于秦国而得名。登上楼阁,你可以眺望都江堰的全景。遇到下雨的天气,你还可以坐在楼阁里听雨喝茶观景,别有一番意境。

?为了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守李冰及其儿子二郎,人们就在都江堰的东岸建起了气势恢弘的二王庙。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到了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被敕封为王,因此就将“崇德祠”改为了“二王庙”。二王庙里的古建筑群初建于南北朝,如今现存的建筑则都是清代重建的。庙宇依山而建,巍峨壮观,背有群峰高耸,前有古堰横陈。周围则是古木苍翠,画角流丹,有着“玉垒仙都”的美誉。两座三重飞檐的雕刻牌坊上分别悬挂着“功施万禩”“金堤重镇”以及“玉垒仙都”“泽濩两渠”的金字匾额。

?走过第一道楼门,再上数十级石阶,就会看到一座立于山墙之上的殿宇“三官殿”,殿内供奉“天、地、水”三官(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解厄水官洞阴大帝)。位于三官殿的上方,悬挂着一块金字书写的匾额“法垂六字”,这“法垂六字”也就是庙内石壁上镶嵌着的李冰治水格言:“深淘滩,低作堰”。千古都江堰的神奇奥秘全都在这六字里,所以古人将此“治水诀”代代相传。

“深淘滩,低作堰”被称为是“治水六字诀”。李冰当年建立了“岁修”制度,并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要诀,简单地说就是要在冬季枯水期间将内江断流,对水利工程进行检修。“深淘滩”是指岁修时要淘除飞沙堰坝前淤积的沙石,以保证宝瓶口正常进水。“深淘滩”的深度标准是古人会在河底深处预埋“卧铁”,岁修之时,淘滩要淘到这块“卧铁”为止才算达标。“低作堰”是指整修飞沙堰时,不宜把堰顶筑得太高,因为太高不利于泄洪排沙,太低则宝瓶口进水不够。有了“岁修”制度,都江堰才能得到及时维护与顺畅运行,这也是都江堰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应用千年的根本原因。

?继续往上走就是“灵祖殿”,灵祖殿主要供奉护法神王灵祖,又称“王灵官”。殿外悬挂着很多题匾,其中,最为醒目的还是清朝嘉庆皇帝为二王庙题写的一首诗《春望》。

小楼杰出苑墙西,远近川原绿欲齐。

山黛溟濛笼古寺,湖光澄洁拍长堤。

垂杨梳线拖青缕,芳草铺茵展碧荑。

坐览春宵宜佳日,无涯韶景绘晴雨。

来到了二王庙的正殿山门,山门上“二王庙”三个金色大字是冯玉祥将军于民国三十年二月亲题的。左右两旁的楹联是“万顷波光归稼穑,四山云气栗蛟龙”。下方则是“庙貌巍峨”的横匾。横匾二旁的楹联是“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

二王庙的照壁之上是“造福万代”四个大字。这是老邓同志亲笔题写的。

来到二王庙的正殿,正殿的横檐之上也是挂满了题字匾额,位于大殿之上的匾额是“利济斯民”以及“利济全川”。走入大殿,见到大殿里供奉的竟是“三眼二郎神”像,这倒是让我十分诧异,不过,在看了介绍之后才知道这里面是有故事的。传说李冰治水之举感动上苍,玉皇大帝派遣二郎神杨戬下界化身为“二郎”,作为李冰的儿子,协助李冰兴修水利工程。“二郎”虽然是李冰的儿子,但因为他是玉皇大帝派遣下来的神,因此,一千多年来他就一直被供奉于主殿之上,而其父李冰就只能是长期位于偏殿之上。

偏殿就是二殿,殿内供奉着李冰及其夫人的神像。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人,因其知天文、识地理,故秦昭王(秦始皇的曾祖)委任他为蜀州郡守,因蜀中时常洪水泛滥,民不聊生,于是他便率众大兴水利,分岷水,断离堆,建都江堰,灌溉川西平原,使成都平原从原来时常洪水泛滥民不聊生之地变成为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因此,后世尊奉李冰为“敷泽兴济通佑显惠襄扶王”,其妻也被封为“内宫普恩彰顺妙光广福皇后”。殿里的李冰塑像是身着皇袍的,被世人敬为神明。从古至今,这里香火鼎盛,还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的庙会活动。

再继续往上走就是“太极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左侧供奉的是“北极紫微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右侧供奉的是“南极长生大帝”,又称“南极仙翁”,主管世人福寿康宁。站在太极殿前可居高临下俯瞰二王庙建筑群,不仅风景独好,而且空气还特别清新。

伏龙观,位于都江堰宝瓶口的上方,建于离堆之上,三面悬绝,远远望去特别雄伟庄严。相传,二郎神曾在此降服孽龙,并将孽龙锁在了离堆下面的深潭里,这便是伏龙观的来历。也是灌阳十景之一“寒潭卧伏龙”的所在地。

伏龙观是典型的道教古建筑群,始建于西晋末年,到了北宋初年,人们为了纪念李冰,就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殿宇,因袭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传说,改名为“伏龙观”。

拾阶而上,看见右侧有块石碑,上面有两个斗大的字“离堆”。“离堆”是玉垒山被凿开的小部分山体,因与玉垒山分离,所以人们就称它为“离堆”。左侧的一块就更神奇了,碑石上刻满各种稀奇古怪的文字,人称“神禹岣嵝碑”。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所写的,是目前石刻中最为古老的碑石,亦称“禹碑”。

伏龙观分前、中、后三殿。这里不仅是祭祀李冰治水的主祭之地,还是一处水利工程的展览馆。其中,晚清四川按察使、成都知府黄云鹄题写的“川西第一奇功”六个字,李冰是当之无愧的。

位于伏龙观后面的最高处,建有一座两层八角的观澜亭,登上观澜亭凭栏远眺,可饱览秀丽的古堰山水。不仅能看到飞沙堰、宝瓶口,还能将青山群峰、古堰美景尽收眼底。

?下了伏龙观,逛了逛离堆公园,然后便从离堆门出了景区。位于离堆门的右边是公交车场,去青城山的可以乘坐公交车101路。离堆门往左就是著名的南桥。

?南桥的周边是相当热闹的,人来人往,边上的建筑风格都以古香古色来衬搭着南桥,桥头处还竖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一篇《南桥赋》。如今,这里已是一处网红打卡点。

南桥恢宏大气,外观古朴精美,是典型的巴蜀建筑风格。其中“飞檐翘角”比其它地区的古建筑都翘得高,犹如古籍中所记载的那样“雁翅凌空,直指南道”。除此之外,桥梁之中还有精美绝伦的桥廊,上面雕龙画栋。就连桥内的天花板及四壁上都有各种各样的民间彩塑,就如同是一座露天桥梁艺术馆。

南桥横跨于都江堰的内江之上,连接着都江堰景区和都江堰老街南街,每天从桥上走过的人数以万计。这里的人们都说“踩过南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南桥对于都江堰当地人来说并不仅仅只是一座桥,更是一座对于美好生活憧憬的“祈愿桥”。

走过南桥,逛了南街,就到玉垒山广场,这里是都江堰景区的另一个入口。这个景区的游玩线路会相对累一点,因为是爬山线路,不仅石阶多而且坡度还较陡,不过,上面的景区风光还是值得让人去挑战的。

玉垒山上最重要的景点就是城隍庙,由于都江堰古称“灌”,所以又名“灌口城隍庙”。踏入玉垒山的山门,映入眼前的是城隍庙灵官楼。位于边上的还有一尊“魁星点斗”。“魁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主管文运。魁星手里拿着一支笔专门点考试中榜者的姓名,一旦点中,那么文运和官运就会与之俱来。都江堰市城隍庙中的这尊魁星,据介绍是由数千年乌木天雕地刻自然形成的图案,魁星一脚站鳌头、一脚向上后踢的形象,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祥瑞。

拾级而上便是城隍庙的灵官楼,进入灵官楼便是城隍庙的主要建筑“十殿”,“十殿”就是供奉十位阎王的殿宇。都江堰玉垒山的十殿建筑群非常有特色,十座殿宇对称地分布在两侧,沿着一条30米长的石阶依次排列逐级上升,那殿宇之上的重重飞檐尤为壮观,犹如一群展翅飞翔的大雁,极富艺术美感。是中国现存的古建中首屈一指的连片飞檐。

?穿过十殿往上走就是“马王殿”,马王殿中供奉的是马王爷,道教中称“灵官马元帅”。马王殿的后面便是城隍大殿,殿中供奉城隍神。“城隍大殿”是城隍神审案的公堂。每当夜间来临、城隍神便在大殿里升堂断案、派出小鬼把犯人魂魄拘到大殿,将犯罪事实一一审理完毕之后再判决生死或者交十殿阁罗酷刑遇罚。城隍神在道教和民间信仰中是一方城池的守护神,传说城隍在冥间掌管着城池,起着护城佑民、主掌冥籍、监察人间善恶、保一方平安的作用。位于大殿正堂的门楣有一副楹联:

上联:不涉阶级,须从这里过,行一步是一步

下联:无分贵贱,都向个中求,悟此生非此生

?过了城隍庙继续前行,途中经过了两个关:西关和玉垒关。西关,又称“宣威门”,是古代成都通往松潘、茂县的唯一通道,也是古灌县城西北面的第一道城门。城楼修建于明代,保存的相当完好,游人可以登楼观景,眺望都江堰四周风光。

玉垒关,则是古代川西平原的要隘,早在三国时玉垒关就作为城防,到了唐朝贞观年间,唐朝与吐蕃之间一直是处于战争态势,为了安稳疆土便在川西和吐蕃接壤的通道上设置关隘作为防御的屏障。玉垒关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修建的。这道关口就像是在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之间加上了一把锁,故被誉为是“川西锁钥”。

过了玉垒关再往前就是“松茂古道”,这条古道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茶马古道”,是古代成都平原通往阿坝藏羌地区的唯一通道,它?起于都江堰,终止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县、茂县古城,全长700多里。曾经是繁华的商业要道,各路商贾用骡马从藏区运出来的毛皮、茶叶、药材等货物在都江堰市西街换回藏区人民生活中所需要的粮食、盐巴、布匹和玉器。因其所用交通工具多为骡马,经营货物多为茶叶、盐巴,所以“松茂古道”又名“茶马古道”。又因其是南方通往藏区的惟一商业通道,所以又被称为是“南方丝绸之路”。

走在这条石板路上,遥想当年马帮、骡队和背夫们艰难地行走在这条崇山峻岭的松茂古道上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微风吹来,我依稀听到了那一串串马帮的铃声正回荡在这条石板古道的上空,那么的悠远,苍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