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鲁迅对骂:都只说了四五个字,却是字字见血,招招致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郭沫若及子女 郭沫若与鲁迅对骂:都只说了四五个字,却是字字见血,招招致命

郭沫若与鲁迅对骂:都只说了四五个字,却是字字见血,招招致命

2023-05-10 03: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上世纪两位大佬的激烈骂战

上世纪二十年代,郭沫若先生和鲁迅先生同时属于不同的文化团体,因此在许多观点和意见上产生了分歧,两人对彼此都心有不服,暗中较劲。

郭沫若先生参加的“创造社”是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这个“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社团的力量强大,郁达夫、郑伯奇、田汉等等都是这一社团的成员;

而鲁迅先生则属于“语丝社”的成员,这一社团成立于1924年11月,因为创办的主要刊物名为《语丝》,并且社团成员创作的散文特征一致且鲜明,所以有了这个名字,力量同样不容小觑。有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文学家都是这个重要社团的成员,诸如周作人、林语堂、刘半农等等。

郭沫若先生和鲁迅先生因为文章见地与主张不同,随即在文化领域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遭遇战”。

郭沫若先生身为“创造社”的得力干将,大力推动“破旧立新”的文化运动,将矛头直指鲁迅,称鲁迅先生的文章是“二重反革命”,说鲁迅本人是“封建余孽”,这种言辞激烈的抨击刚开始并没有让鲁迅有丝毫动摇,内心平静如水。

可是郭沫若先生不依不饶、穷追猛打,“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也只好应战,随后用一篇《上海文艺之一暼》的文章进行了有力回应。

鲁迅先生在文中暗讽郭沫若先生,声称他是“才子加流氓”,所谓的“新派作家”都是作秀高手。鲁迅先生的文章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对某一个群体破口大骂,但是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这骂的不就是郭沫若吗?

两人对骂的有趣经过

郭沫若先生和鲁迅先生都是我们国家近代史上重要的文化代表人物,但是他们之间却因为意见相左爆发了激烈的辩论甚至是对骂。

我们通常有一种说法叫“先撩者贱”,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对骂当中,郭沫若先生就是这个“贱”人(无不敬之意)。

郭沫若先生比鲁迅先生小十一岁,从年龄上来说属于鲁迅先生的晚辈。因此,当郭沫若先生含沙射影的暗鲁迅之时,鲁迅先生一直以一种前辈的姿态来对待,既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破口大骂。

郭沫若先生好像得理不饶人,越说越明显,后来更是点名道姓地说鲁迅的不是。鲁迅先生面对着越来越激烈和具有针对性的批评,也按不住手中颤抖的笔杆子了,随即公开发表文章《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来予以回应。

这一篇文章不发还好,一发出来郭沫若先生是“欢欣鼓舞”,立马揪住了鲁迅先生的小辫子不放。通过公开渠道质问鲁迅:“究竟是器量还是气量”。语气颇有些讽刺鲁迅先生文化水平低下、思想守旧的意思,以此来为“创造社”掀起的文化运动造势。

郭沫若先生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费尽心思列举了三大论据:

第一,你出生于1881年,当时清朝还未灭亡,你难道不是“封建余孽”吗?

第二,你满嘴仁义道德,不学无术,就连什么叫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恐怕都没有弄懂;

第三,你连意识形态都没有弄清楚,那你还知道什么叫“唯物主义”吗?

郭沫若先生骂鲁迅先生这个“老东西”,一是与满清旧朝颇有渊源,二是不懂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是个“二重反革命”。

其实这一点倒显得郭沫若先生有些“自视清高”了,用年龄来作为利剑打压鲁迅先生,自认为思想先进,估计这也是他引以为傲的地方。

鲁迅先生这下被彻底激怒了,他一向愤世嫉俗,拍案而起,准备提笔反击。虽然他打心底里瞧不起郭沫若先生的观点和文章,根本不屑与之一般见识,但还是找了一篇郭沫若先生的文章作为靶子,随后一顿痛批。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小手》,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小说,内容大致讲的是一名童工因为在工厂里压伤手臂,有工友出于怜悯去关心这个小孩儿,可是却招来了工头的辱骂和殴打,最后引发暴动导致工厂大罢工的故事。

小说的结局是这个小孩儿在暴动中不幸牺牲,工人顺利捣毁工厂取得胜利,后来还立了一尊铁拳形象的雕塑来纪念工人敢于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

鲁迅先生手蘸口水,读完这篇文章后破口大骂:这个革命太不彻底了!革命人就失去了一只手臂,留着另外一只手、大腿和脑袋干啥用呢?难道是要和自己的爱人拥抱吗?

两人对骂的症结所在

为什么鲁迅先生会特意提及“和爱人拥抱”这样一个意思呢?原来这就是他们两个人“结下仇怨”的关键,虽然两个人都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但是郭沫若先生属于浪漫主义的代表,而鲁迅先生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

这有点像“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文学风格,只不过他们两个人没有剑拔弩张的对骂。言归正传,郭沫若先生喜欢用《女神》这些具有浪漫气息的意象和观点,而鲁迅先生揭露的则是社会的黑暗面,他要告诉众人这个“血淋淋吃人的世界”的本来面目。

鲁迅先生在《上海文艺之一暼》一文中毫不留情的予以鞭笞,认为郭沫若先生为代表的新文人就像古代的才子一样,风流成性,流连于烟花柳巷之中,在青楼里被几十个女人围着的时候就以为自己是《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

可是后来这些“才子们”认识到青楼女子是不会与他们谈情说爱的,这些女子一心想要的只有“才子们”身上的钱财,所以鲁迅先生用“才子加流氓”来回怼郭沫若先生说的“封建余孽”。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与报刊创办有关。1927年12月,郭沫若先生想要重新将《创造周报》办起来,起初特邀鲁迅先生参加,鲁迅先生当即欣然同意。

未曾想后来郭沫若先生不知道什么原因临时变卦,在没有通知鲁迅先生的前提下新办了一个《文化批判》的刊物,更在随后进行了我们文章开头一幕所提及的讽刺行为,两个人自此留下了解不开的心结。

两人对骂的结果与评价

其实对于郭沫若先生与鲁迅先生的观点辩论一直存在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后人也有添油加醋的嫌疑。相信两个人当时也是针对彼此的文章风格和文学观点进行的辩论,而并没有发展到人身攻击这样的境地。

真理不辨不明!两位文学大佬的争辩并没有胜负之分,只是在这样的辩论当中推动了我国文化艺术的极大发展。

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属于一半文言文、一半白话文的类型,如果不是他们鼎力推动文化变革,或许我们现在的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也不会如此生机勃勃。

郭沫若先生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更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首任校长,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鲁迅先生的文章自然不需要过多赘述,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他同样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用自己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拨开了历史的风尘。

两个人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文学家、思想家,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冷静理智地学习历史人物,在历史中寻求真谛,在岁月里打捞智慧!

正是有他们的存在和贡献,才推动了我们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强盛。谨以此文致以崇高敬意,深切缅怀,砥砺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