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今日芒种|收麦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郭德纲拿镰刀收麦子 【阅读】今日芒种|收麦子

【阅读】今日芒种|收麦子

2024-07-01 07: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时已芒种,又到了割麦子的时候了。乾县人把割麦子也叫收麦子或收麦。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仲夏开始,也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种的“芒”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到了收获的季节,芒种的“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时令到了。显然,芒种的涵义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而在我国农村早就有“芒种忙两头,忙收又忙种。”“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芒种不种,再种没用。”等谚语。因此芒种也叫忙种。芒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就进入了“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我的理解是,假如说每年寒来暑往的24节气和人的一生相对应,那芒种这个节气大约就对应于人生的青年时代。当每年的时令到了芒种这个节气时,如果农民的田里还该种的没种,该收的没收,虽然不敢说会颗粒无收,但肯定是丰收无望!难道人的一生如果在青年时代,还该学的没学、该做的没做,结果不也是一样吗?种庄稼讲究“春争日,夏争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但人的青年时代要是被耽误了,影响的可能就是整个一生。

芒种一般在6月初,乾县农村通常在芒种后就陆续开镰收麦子了。

收麦子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收麦子唯一的工具——镰刀。农民用的镰刀有笨镰、夹镰和木镰等好几种。就像锨有铁锨、木锨,杈有铁杈、木杈,锄头有板锄、漏锄等一样,在农村干什么样的农活,就要用什么样的农具,否则,不仅劳动效率不高,而且别人还会指责你在磨洋工。

笨镰顾名思义就很笨重,是在铁打的镰头上装着一尺多长的圆形木把,把镰刃打磨锋利后主要用来斫柴、斫草、收高粱、玉米杆等用,通常用来斫又粗又硬的柴火或秸秆等。

夹镰也是铁打的镰头,但它比笨镰轻巧、精致多了,实质上是一个固定镰刀刃(乾县人叫镰刃子或镰刃)的铁架子,使用时需要装上宽约3~5厘米、长约20厘米薄薄的镰刃,由于镰刃是被夹在镰头上的或者镰头和镰刃是个双层结构所以叫夹镰,也叫铁镰。是农村常用的一种轻型农具。主要用来割苜蓿、斫青草、收菜籽、糜子、谷子和高粱穗等用。

木镰的镰头和把子都是用木头做的。与其它镰刀不同的是它的镰头和木把子都较长和很轻巧,便于一次收割一定的宽度和长度,收割起来也较轻便。使用时也要装上镰刃,木镰的镰刃比夹镰的镰刃略长些和更加锋利,而且每次下地收麦子时还要带1~2片备用的镰刃和磨镰刃的磨石。木镰是专门用来收麦子、豌豆、小扁豆等用的。

以前农村没有收割机,每个生产队几百亩小麦全靠人工抢收。因此每年“三夏”大忙之前,农村都有一次大型农贸交易会,就是要让大家备足“三夏”大忙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和农具,如木镰和镰刃等。

不可否认,收麦子并不是生产队技术难度最大的农活,但绝对够得上是生产队里所有农活中最辛苦、最累人的活。

首先,收麦子要冒着三十五六度的高温,烈日当头,热浪滚滚,而且身体还要三折弯在麦田里你追我赶、拼命地抢收麦子。没亲自收过麦子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经常是被晒得脖子和肩膀都起泡脱皮了,火辣辣痛的碰都不能碰。体质好、技术熟练的劳力每天还要收两亩多麦子,新手往往每天收割亩把地也就累得够呛了,体质差的人,不要说干活,就戴顶草帽站在这大太阳下恐怕很快就会被晒晕了。

其次是收麦子不仅仅只是把麦子割倒,还很讲究前后两人的相互合作,前边的人负责下腰(用来打麦捆的麦秸秆),后边的人负责打成捆,前后捆的间距大了捆不住,间距小了费时间。就这样边收边打成捆并竖起来站在地里,一方面继续晾晒,一方面方便装运。

另外,收麦子还是个定额活,每人每趟收割两楼宽共六楼沟麦子。楼是农村播种小麦用的农具,一次播种三行,也叫三楼沟。也就是说收麦子这活每个人的劳动量基本是一样的。根据每块地的长短收完一趟或两趟后,就地坐在地头一方面喝口水稍作休息,一方面要磨一下镰刃,以利再战。

收麦子其实还是个技术活,当你弯下腰准备开镰之前,左手从前方往外一搂,麦子就向左前方倾倒了,右手握着镰刀顺势伸出去用力连续收三镰,每镰收割两楼沟宽、约近半米长的麦子,收完六楼沟为一个回次。这时被割倒的麦子正好倒在双腿之前,轻轻用镰刀搂住麦子的根部,左脚托住麦子头部往前一带,继续收割下一回次。

收麦子时握镰刀的右手要略抬高点,镰刃在地面上5~10厘米左右和麦秆大角度收割,麦茬呈马耳状,这样效率最高。理论上镰刀和麦秆垂直时横断面最小最省力,但由于地面不够平整,而且经常还伴有碎砖块瓦片等。如果镰刃落的太低,一是很容易碰坏镰刃,二是很容易割伤左手和腿脚。“三夏”大忙正是用人之际,一旦受伤,耽误事、人受罪还很难堪。

芒种时节,往往高温多雨。高温有利于麦子成熟,但若不及时收割,由于麦穗已经枯黄,麦粒就会脱落在地里,农民叫麦子熟炸了。多雨有利于夏种,但成熟的麦子又最怕下雨,因为高温加上雨水,麦子很容易发芽。而小麦又是农民的主要口粮,一定要确保优质高产!因此到了芒种,无论什么天气,都必须起早贪黑地抓紧时间抢收。正所谓“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为了抓紧抢收这到了嘴边的麦子,往往就在地头吃点送来的饭和短暂休息后继续抢收。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观刈麦》中所描写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以前,为了解决抢收麦子人手不够的问题,农民们每年都自发地先到成熟早的南方收麦子,然后再收自家的,或者先收完自家的,再去给别人收。这样的活动叫“撵场”,出门去给别人收麦子的人叫“麦客”,请“麦客”收麦子叫“叫麦客”。“叫麦客”的价格随行就市,除了管吃管住,通常根据麦子长势和天气等按亩论价。

1975年6月初,我们生产队的麦子开镰了,我们四个回乡的高中生第一次参加收麦子。来到麦田后,生产队长站在田头的路边指着西边那块地说:“你们四个小伙子去西边收傅家壕。”我们几个啥也没想扭头就去了,兴冲冲的一个跟着一个从东往西就开始收麦子了。第一趟才收了还不到一半,就开始有人站起来,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捶捶后腰…好不容易收完第一趟,我们四个人全都瘫在地头了。因为壕相对低洼,容易收集雨水,麦子长势特好。麦穗又长又大,麦秆又粗又壮,虽然已经黄了,但麦秆的水分还很足,沉甸甸的,几个回次下来,手上就没劲了,也收不动了。捆好的一捆,又高又大、又湿又重,挪都挪不动。这时我才真正懂了啥叫“力不从心”和“技不如人。”简单吃了个中饭,连续收到天黑,五亩多地终于被收完了。回到家里,胳膊腿好像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整个人就像散了架一样。看着我们一个个这狼狈相,队长还表扬了一句:“不错!每人还收了一亩多地。”第二天我们就被安排用板车从麦地里往回运麦子去了。

父母为了儿女们能吃饱穿暖、安心学习,年复一年的顶烈日、冒酷暑,争分夺秒,抢收抢种。青年人难道不应该学习、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只争朝夕地努力工作吗?

编辑:王建飞 薛新媛

审核:王少仑

签发:杨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