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舆情分析|特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郑州为何被推上风口浪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郑州暴雨发布会记者讲话 热点舆情分析|特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郑州为何被推上风口浪尖?

热点舆情分析|特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郑州为何被推上风口浪尖?

2024-07-09 16: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澎湃舆情与智库一周汇编》2021年8月8日出品

编辑:毛炜达 | 责编:郦晓君

1、事件简述

2021年7月20日以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多地出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郑州、新乡、鹤壁等城市出现严重内涝,铁路、公路、民航运输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地区发生险情,防汛形势异常严峻。7月29日下午,河南省召开第八场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发布最新汛情和救灾情况。郑州地铁称,7月20日暴雨期间,郑州地铁5号线沙口路站附近被洪水围困列车乘客紧急疏散中14名乘客不幸罹难。截至8月2日16时,据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统计,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全省150个县(市、区)1663个乡镇1453.16万人受灾,因灾遇难302人,50人失踪。

2、渠道分析

河南地区遭遇极端暴雨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关注,几乎成为所有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热点。通过检索主流搜索引擎的搜索指数及主流资讯平台的传播指数可见,7月20日至21日两天出现多次舆情高峰。7月20日14时左右,话题#郑州的海来看我了#登上微博热搜,起初舆论对其呈调侃态度。随着暴雨来势凶猛,防汛部门发布等级调整通告,舆论对暴雨的关注度也随之升高。7月20日晚,随着“郑州地铁5号线一车厢多人被困”事件的出现,舆论对河南暴雨的关注度达到峰值。随后,“K226次列车请求紧急救援”、“常庄水库泄洪,郑州中牟县通知做好撤离准备”、“郑州地铁全线停运”等灾害救援和灾情预警信息均有较高热度。

本文图片均来自第三方平台“知微事见”

根据主流媒体报道及微博平台数据得到的高频词显示,“河南”、“郑州”、“暴雨”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此外,“救援”、“应急”、“防汛”、“物资”等关键词也是此次传播中出现的高频词。舆论关注点主要在于暴雨现场情况、抢险救灾工作、捐款捐物信息和防汛预警信息等方面。 

在媒体报道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至少125家主要媒体参与了事件的原创报道,报道内容侧重于受灾地区的伤亡和救援情况,以及中央各级部门对防汛救灾工作的指示。同时,媒体还侧重于报道抢险救援现场、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等相关信息,在高压紧张的舆论气氛中传递温情力量,发挥了媒体舆论引导的责任和人文关怀的原则。

随着灾情的发展,负面舆论也逐渐显露水面,声音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系统、官方灾情预警和应急救援方面。媒体对此跟进报道,对灾难进行后续反思。澎湃新闻发布了《河南暴雨启示录:我们该如何应对超标暴雨》的播客,从灾难预防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对超标暴雨;第一财经发表《郑州5年海绵城市建设失效了?专家:这个观点失之偏颇》,中国科学报发表《特大暴雨面前,别拿“海绵城市”说事儿》,回应人们对于郑州建设“海绵城市”的质疑;央视新闻发表了题为《灾后重建是不亚于抗灾的大考,必须高效公正公开透明》的评论,提出“灾后重建工作必须做到高效、公正、公开、透明,才能让人信服”。

3、舆情应对

新闻发布会持续进行,主流媒体间到达率高

自7月20日河南遭遇暴雨袭击后,河南省气象局于当日6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河南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于18时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IV级提升为Ⅱ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20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并紧急赶赴现场协助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7月21日凌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紧急召开专题会议,会商研判雨情汛情形势,进一步部署河南防汛救灾工作,于当日3时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

7月21日上午,河南省纪委监委印发《关于强化防汛救灾监督执纪工作的紧急通知》,严禁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汛情灾情信息。

7月21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发布河南省汛情救灾情况,并就公众关注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截至7月2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召开了八场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最新汛情和回应救灾情况。

整体来看,在河南暴雨灾害事件发生后,各地迅速组织抢险救灾,中央各级部门及时对防汛救灾下达工作指示,省市各级主要领导均有响应动作。政府在救灾信息传播方面做到了公开透明和及时回应,在声势浩大的网络舆情中获取话语权和主导权,与主流媒体间的信息到达率较高。

主流媒体在此次灾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公布受灾地区的救援和伤亡情况,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其次,选取灾情中有温度的故事进行报道,唤起大众情感认同,稳定舆论情绪。此外,还积极传递求救帮助信息,澎湃新闻客户端第一时间开通“河南暴雨·寻找失联者”的求助信息通道,人民日报新媒体开通了“河南暴雨紧急求助通道”,体现了媒体在灾难传播中的责任和担当。

河南遭遇强降水引发洪水过后,从中央到地方分发作出快速部署,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并通过各级政务新媒体向公众公布、表态。

消息未经全面证实,郑州地铁被推风口浪尖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事件中郑州地铁多次被推上舆情的风口浪尖。

据郑州新闻广播消息:7月20日傍晚6点前后,郑州地铁5号线海滩寺站到沙口路站隧道内出现积水,目前乘客已安全撤离。据郑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7月21日凌晨的通报,郑州地铁全面疏散群众500余人,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均已送医)。而据澎湃新闻报道,多位网友向澎湃新闻记者反映,有亲友乘坐称地铁五号线,截至7月21日下午仍失联。对此,郑州地铁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所有被困乘客均已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网友反映的实际情况与郑州地铁的情况通报相矛盾,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讨论,但郑州地铁并为就此事再作回应。据澎湃新闻报道,7月23日凌晨,澎湃新闻记者跟随警方由郑州地铁5号线沙口路站隧徒步下行至站台及隧道口,尝试寻找失联者。7月23日白天,地铁5号线失联者家属渴望地铁方能从速重启搜救。郑州地铁回应称,预计24日抽水完毕后进一步救援。可见,对于地铁5号线中是否仍有失联人员,郑州市相关部门及地铁公司均没有作出正面回应,但从警方及地铁公司关于后续救援的回应中,已经证明了此前7月21日所通报的“乘客已安全撤离、全面疏散等”消息发布时均未被权威证实,留下了较大的舆情发酵空间。

外地救援队率先通报灾情

澎湃新闻留意到,“郑州地铁积水”事件发生的一周后,7月26日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在微信公号上“山西消防”披露了郑州地铁5号线儿童医院站两站区间内积水情况:积水750米,最深处6米,初步估算约有5.9万立方米。“山西消防”还公布了现场画面:7月20日的极端暴雨过后,被洪水淹灌的地铁5号线变得黯淡无光。昔日的光鲜整洁不复存在,站内污水遍地。同样公布郑州地铁受灾情况的还有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据微信公号“四川省森林消防”7月25日消息:金水路地铁黄河路站站内积水3万余立方米,最深处漫过站台,约1.3米,积水面与向外排水口高差近40米,距离六七百米。率先披露该区间内积水情况的并非郑州市相关部门及地铁运营公司,而是外地支援郑州救援队伍的政务新媒体。救援队及时发布灾情信息凸显了其专业性,不单在救援手段,也在于向公众展示公开透明的救援现场,压缩了谣言及不确定性猜测产生的空间。对比之下,郑州市相关部门及地铁运营公司值得反思。

后期舆情应对明显提速

救援后期,面对谣言及群众建议,郑州市相关部门的舆情应对明显提速。

据“郑州发布”7月27日发布的通报,在地铁5号线“7.20事件”中,有14人不幸遇难。这意味着,“7.20事件”中的失联者均已确认遇难。针对社交媒体流传的“郑州地铁5号线空车运行、暴雨中浸泡过的地铁5号线车厢被托运走”的传言,“郑州发布”于7月28日辟谣称其均为不实消息,并通报了郑州地铁各线目前的检修及恢复情况。

同样在7月27日,一些遇难者家属及市民,自发来到郑州地铁5号线沙口路站B1出口处,献上鲜花,以寄托哀思。据“第一财经”报道,“鲜花四周被设置了黄色的塑胶围墙,导致后续前往祭奠的遇难者家属与市民无法进入祭奠现场,最终,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塑胶围墙又于当晚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此后,“祭奠现场的黄色塑胶围墙,又被人为加长,不过,目前仍有一面围墙未被封堵,市民仍可自由祭奠。”针对“地铁入口被人为设置围墙无法祭奠”一事,郑州市地铁集团通过郑州当地媒体表示,已在沙口路站设置追思处,为市民祭奠提供便利,对此前“人为设置围墙”一事起到了一定的消弭作用。

对于灾后的重建复苏问题,河南省、郑州市两级作出了较为积极的响应。7月31日,澎湃新闻记者留意到有河南网友通过网络提出灾后河南应“多做‘里子工程’”、“强化城市规划职能”等建议,在留言次日,河南省及郑州市两级均作出了回应,该网友对回复给出了 “很满意”的评价。可见在后灾情阶段,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舆情的关注度高于初期,及时的回应也能消弭公众的猜疑与不满,若将此阶段再提前一些,谣言及公众的不满情绪是否也能少一点、低一点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