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2月9日电子杂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郑州市中招考试分数线 农民日报2月9日电子杂志

农民日报2月9日电子杂志

#农民日报2月9日电子杂志|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2 综合新闻 2023年2月9日 星期四

编辑:王文珺 校对:赵军 毛萍 新闻热线:01084395094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

为强化春季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夯实夏

粮丰收基础,近日,全国农技中心举办

2023 年全国小麦春季田管技术网络培训

班。培训班邀请国家农业气象中心高级

工程师韩丽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志

敏、全国农技中心推广研究员赵中华等 3

位专家围绕春耕春管气象条件展望、小麦

春季管理与抗逆防灾技术、春季病虫草害

发生形势与防控等重点内容,开展了专题

培训。

据介绍,当前西南地区冬小麦已经进

入拔节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即将

返青,黄淮海、西北地区冬小麦距离返青

还有一到两周,正是谋划和开展春季田

管的关键时期。去年冬前,小麦主产区

气象条件和土壤墒情较为适宜,适期适

墒播种比例高,大部分地区出苗整齐均

匀,苗情长势总体较好。但受多股强冷

空气影响,小麦主产区大部气温低于常

年同期 0℃-1℃ ,部分地区出现极端低

温,个别麦田冻害显现;华北、黄淮等地

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黄淮、西

北、西南部分丘陵山区麦田旱情较重。

此外,部分麦田苗情不均衡、旺弱苗并存

现象突出,病虫草害威胁较大,春季田管

难度增加。

全国农技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

步,各级农技部门要狠抓落实,靠前指导,

精准服务,为小麦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一

是强化技术培训。旱寒叠加是造成小麦

死苗、影响产量的重要原因,要分层分类

开展春季技术培训,指导农户适时下田,

精细田间管理,及时镇压划锄,施好拔节

肥。二是强化指导服务。要因时因地,深

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指导;创新工作形

式,利用网络视频、微信等手段,做好远程

培训,推动关键措施落实到田。三是强化

病虫防控。要加强监测和防控,压低病虫

基数,减轻春季为害。对小麦条锈病,及

时挑治,防早防小。对小麦赤霉病,抽穗

开花期严防死守,防止大面积发生。根据

天气条件,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四是强化

防灾减灾。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重点预防

“倒春寒”。寒潮来临前,对土壤墒情偏差

的麦田及时补水;冻害发生后,及时调查

受冻情况,适时肥水并进,促进受冻麦田

恢复生长。对有倒伏风险麦田,返青至起

身期采取镇压与化控结合或深锄断根,抑

蘖控长。

11个小麦主产省(区、市)农技人员、种植

大户等参加了培训,直播培训超150万人次。

全国农技中心举办全国小麦春季田管技术网络培训班提出——

加强小麦防寒抗旱和病虫防控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福建省农业

农村局长会上获悉,2022年,福建安排省

级以上衔接资金19.8亿元,支持9.2万户

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生产,推动 16.7

万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脱贫人口家庭

人均纯收入20934元,同比增长14.1%,增

幅继续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平均水平。

为准确掌握基层一线信息,福建每

月组织乡村干部走访排查、行业部门筛

查,对易致贫返贫人员进行单列管理、重

点帮扶,以确保不出现新增致贫返贫现

象。同时,发挥“三支队伍”作用,鼓励驻

村第一书记开展联建共建,提高抓班子、

带队伍、促发展能力;完善科技特派员制

度,促进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服务覆

盖所有乡镇和重点村;组织经验丰富的

党政干部回村工作,推动干部人才资源

向一线聚集。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陈明旺表

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的底线任务。要坚持不摘责任、不

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监管,保持政策

总体稳定,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

生发展动力。

根据计划,2023 年福建将常态化开

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组织基层常

态化走访,加强部门协作联动预警,坚持

监测从宽、速度从快,及时将易致贫返贫

人口纳入监测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扶

尽扶,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

将建立完善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机制,加强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用好财

政衔接政策资金,落实帮扶项目联农带

农机制,扶持带动10万户脱贫户发展特

色产业、庭院经济,推动15万人以上脱贫

人口稳岗就业;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

扶持,强化务工就业服务,指导盘活用好

迁出地资产资源;完善扶贫项目资产后

续管理、落实管护主体,确保项目资产长

期发挥效益。

在推进脱贫地区振兴发展方面,将

健全对 38 个乡村振兴重点县及欠发达

老区苏区的挂钩帮扶机制,落实资金支

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帮扶措施,倾

斜支持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

公共服务提升,加快老区苏区乡村全面

振兴。

福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安徽三农工作怎么干?在日前

召开的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安徽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卢仕仁表

示,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

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推进机械强农向全

过程覆盖、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强和改

进乡村治理、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民

增收向全方位拓展、强化保障支持举措

十件大事。

其中多项举措为未来5年,安徽省农

业产业发展厘清了思路。例如,在坚决

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方面,确保面积

只增不减,产量保持稳定,全省优质专用

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80%以上;落实生猪

产能分级调控责任制,稳定开展生猪产

能调控,落实好能繁母猪存栏量、规模养

殖场户保有量等两项核心指标,防止出

现新一轮大起大落;抓好蔬菜、水产等

“菜篮子”产品生产,确保价格稳定、供应

充足;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全

年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1万亩以上,

新增食用菌产量10万吨,新增稻渔综合

种养面积80万亩,新改造绿色池塘面积

4万亩。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

准农田 210 万亩,统筹推进 25 万亩高效

节水灌溉;加快建设从水源到田间、田

间到沟渠的灌排体系,新建和改造灌溉

站3604座、塘坝4.9万座、排涝站462座,

全面完成剩下的 1.61 万座问题机井整

改;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机制,探

索建立“保险管”与“自主管”相结合的

长效管护机制。在推进科技强农向全

链条延伸方面,今年新收集5000份农业

种质资源,再建成十个左右省级农作物

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圃、库),继续实施

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及畜禽良种重大科

研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高产稳产、

高抗广适、专用特用的新品种,加强农

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在推进机械强

农向全过程覆盖方面,要完成大型智能

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

艺机械等农机装备研发任务50项;新增

水稻育插秧中心 120 个、粮食烘干中心

180 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130 个;持续

推进机械强农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覆盖,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提高

到 2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

高一个百分点达 84%;加快农产品产地

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建农产品产地冷

藏保鲜设施 500 个、新增库容 50 万立方

米。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

面,大力开展“双招双引”。

安徽:今年要答好农业农村这十道题

(上接第一版)

群雁高飞头雁领。“对村庄发展来说,一个好的

带头人至关重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村级带头

人‘能人不愿干,庸人干不了’的现状,创新体制机

制,构建‘选育管用’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吸

引更多人才争当乡村‘头雁’。”临沂市委常委、组织

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赵纪钢说。

坚持选人用人是根本。临沂一方面坚持“从好

人中选能人”“年轻化、知识化”严把准入关口,另一

方面坚持内挖、外引、下派相结合,面向本村致富能

手、退役军人、乡村好青年、回乡大学生、机关干部等

拓宽选育渠道。同时,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坚持“动

态评、及时调”,重点向“维持会”“太平官”开刀,完善

能下机制,畅通退出渠道。

明确提升水平是关键。这几年,定期参加培训

和擂台比武,是郯城县刘湖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启最

关心的事儿:“参加学习培训,能够了解发展趋势,

学到好的做法。参加比武,既是干事创业的担子,

也是互学互促的过程。”在临沂,以抓产业促增收为

重点开展村级带头人系统培训和比武展示,已是

“常规动作”。

强化管理激励是保障。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推

行村级财务联审联签和集体“三资”年度清查,完善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凭实绩论英雄,建立县乡

联动一体化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坚持

“干得好的得实惠”,确保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待遇不

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优先推荐

优秀农村干部参评各类表彰、进入公务员队伍等。

“归雁反哺”:带动先进生产要素向

乡村汇流

临沭地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是革命老区

临沭县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为彻底改变老区

旧貌,该县正全力集聚先进元素,落地“十里薯乡”乡

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临沭建立了一套“引得

来、留得住、干得好”的政策体系和扶持机制,吸引在

外能人回乡创新创业,从济南招引的“归雁”设计师

钱旭东,就是其中一员。

“2022 年 4 月回来后,钱旭东和团队为‘十里薯

乡’重塑了一个在地化的地瓜精神,将于家山村打造

成地瓜主题生态博物馆,通过农文旅的融合和产学

研的赋能,将地瓜产业转化为‘美丽经济’,钱旭东也

由‘归雁’设计师转变为乡村CEO。”临沭县农业农村

局局长高详说。

在如今的蒙山沂水间,已有1200多名像钱旭东

这样的“归雁”奋战在乡村。临沂市委副秘书长、市

农业农村局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尤元勋坦言:

“这些返乡人才带来的知识、理念、科技、资金、金融、

营销等先进生产要素,正加速向乡村汇流,为推动乡

村振兴提供源源动力。”

一手抓招引,一手抓培育。为吸引更多在外成功

人士回乡创业,临沂立足招商引资、科技创新、金融支

持等重点,在扶持农旅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招引优秀

人才、发展实体经济、鼓励招商引资、强化金融支持、搭

建共赢平台、深化互动交流、强化跟踪帮扶、健全激励

机制等方面,出台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一揽子”优

惠政策,带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乡村汇流。

“我们建立了包含在外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

大学生等归雁人才信息库,定期提供乡村项目信息,

加强沟通交流。对达到一定体量的归雁项目,实行

‘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名归雁人才一名干部帮扶’,

在用地倾斜、金融支持、项目扶持、补贴保障等方面,

并重点鼓励‘归雁’变‘头雁’,带动乡村更多发展。”

费县县委书记徐立峰说。

“鸿雁争鸣”:培养壮大更多“土专家”

“田秀才”

从卖种子到卖种苗,是兰陵县庆轩种植专业合

作社理事长吕庆轩 8 年多来的经历。如今,年仅 34

岁的他,已然建起占地160亩的高标准育苗基地,年

育苗能力超过1亿株。

从“种地小白”到“土专家”,源自一颗初心。

2008年就从事种子生意的吕庆轩,日渐意识到优质

种苗是决定乡亲们收入的关键,毅然于2014年斥资

600万元进军种苗繁育领域,与天津德瑞特、荷兰瑞

克斯旺等种企合作,引进、筛选出适合兰陵地区推广

的黄瓜、辣椒等优良品种,并试验示范物联网、智能

气象站、熊蜂授粉、秸秆生物发酵等新技术,成了当

地引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2018年,兰陵“四雁工程”全面推开,吕庆轩作为

“鸿雁”的典型代表,成为当地的重点培育对象。“我

们争取到山东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项目资金500万

元,帮助庆轩合作社扩建育苗基地,提升育苗设施

化、智能化水平,带动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兰陵

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志乾说。

鸿雁争鸣,乡村律动。尤元勋介绍,“鸿雁”是指

农业农村领域从事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社会化服

务、文艺、非物质文化等行业的“土专家”“田秀才”,

是当前引领乡村发展的核心力量,临沂要在技能培

训、平台搭建、扶持激励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力争

每年培养“鸿雁”人才1000名。

设置3年管理期,提供跟踪服务;开展职称评定,

强化典型培树;抓强梯队建设,储备青年力量;培育

新型业态,推动融合发展……这都是临沂出台的《深

化“鸿雁”工程措施10条》里的内容。同时,临沂重点

强化对“鸿雁”变“头雁”的激励扶持举措:对积极申

请入党的鸿雁人才,党组织纳入重点观察对象,优先

重点培养;安排鸿雁人才到村级岗位培养锻炼,作为

村“两委”后备力量进行考察培养。

“雁阵浩荡”:培育更多“乡村发展共同体”

在有“智圣故里”“红嫂家乡”美誉的沂南县,为

帮助“四雁”人才快速成长,专门推出了“乡村振兴合

伙人”制度,建立信息云平台,一方面登记县域内“四

雁”人才相关优势资源和需求,另一方面登记相关企

业的资源、需求等要素信息。

“目前已有88个村庄和98家企业将信息录入镇

级信息平台,我们每月召开有合作意向的村企负责

人座谈会,通过面对面交流,制定共建规划,总结共

赢路径。目前,已达成合作事宜 62 项,带动 30 个村

庄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沂南县大庄镇党委副

书记、镇长王培说。

坊前村是通过该制度受益的典型代表。该村发

挥“头雁领航”优势,由党支部牵头整合人才、土地等资

源,领办种植、劳务等合作社,与8家企业结成带领乡

村发展的“雁阵”:对接青果食品,提供400亩西蓝花种

植基地;与信和粮油合作,种植250亩高面筋小麦;发

挥劳动力优势,与临沂信息技术学院签订培训协议,与

全景制衣、大庄烧鸡等企业建立劳务输出关系……

“雁阵浩荡”领航振兴路、共富路。尤元勋坦言:

“坊前村各类人才结成‘雁阵’,在村党支部带领下蹚

出了‘村社企一体化’共赢模式,实现了村集体增收、

企业发展和农民受益,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大背

景下共同富裕新路径。”

据临沂出台的“雁阵”10条,重点围绕村党支部领

办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通过引导联合抱团、利

益联结等措施,结成更多“乡村发展共同体”,推动产业

实现集群化发展,让村庄和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对此,任刚的认识颇显理性:“一方面,要通过扶持

规模经营、加强项目支持、完善金融扶持等举措,提升

‘雁阵’实力。另一方面,要以‘三块地’改革为基础,盘

活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以村级股份合作为纽带,带

动农村集体经济和更多小农户进入产业链条,蹚出实

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

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

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

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

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

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

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

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

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全党正

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

十大精神,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代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

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奔走

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

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百年来,我

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

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

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

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

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

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

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

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

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上不

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

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

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

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

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

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

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

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

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

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

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

和深化。”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

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正是因为

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才有力

解决了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得到成功推进和拓展。实践充分表

明,“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征程上,深

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

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就一定能够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

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习近平

总书记在这次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

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

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

全新选择”,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要

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

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

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

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现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坚

定信心、团结奋斗,求真务实、顽强拼搏,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夺取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

(上接第一版)

对当下小麦苗情、春管作业充满信心

的黄晓松,说起种粮虽然格外兴奋,但作为

种粮大户,他和李建峰一样,也表达了共同

的担忧。

“从去年小麦播种开始,我们这里土地流

转的价格涨幅太大了,最高的每亩涨了300

元,达到1500元,考虑到种子、农资等去年开

始的涨价因素,流转费再这样涨下去,种粮大

户就要面临高风险甚至亏本了。”黄晓松说他

这里虽然没有涨到李建峰焦心的价位,但也

克服困难做了幅度不小的主动上调。同时,

他还提到一个种粮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即

在玉米播种期,浇地越来越难雇到人工。

“玉米都是在麦收后播种,那时天气正

是暑热难耐季节,谁都不愿顶着烈日一连

十来天守在地里。一亩地50元工钱都很难

雇到人浇地,就是好不容易能雇到,也是以

老年人居多。过去种粮就数打药最挠心,

现在有了无人机,一下全解决了。”黄晓松

认为解决浇水难的最好办法,是全部实现

农田自动化喷灌,“人在地头一按开关,甚

至是手机远程操控,大田浇水就能轻松完

成。政府已经支持我们搞了一些,盼望继

续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让浇地也能像

现在打药一样变得轻松无忧。”

春 日 麦 田 话 种 粮

(上接第一版)

为持续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市级财政每

年安排1100万元以上用于巩固拓展产业扶

贫成果,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

业,重点发展“一特两辅”主导优势产业,培

育联农带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

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完善联农带农

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夯实增收富民基础。并

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易地搬迁

人口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聚焦重点,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有序推

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市

338个省级重点帮扶村、209个省级示范创建

村及省市领导联系乡村振兴点全部完成村

庄规划;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2年

改(新)建农村户厕34714座、建设农村公厕

116座;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纳入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七大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党组织

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

设、数字乡村建设,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

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发展集体经

济,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

度,选树集体经济典型村100个、集体经济发

展标杆村10个,2022年全市实现村级集体

经济经营性收入40874.17万元。

阳恩平坦言,尽管全市有效衔接工作取

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防

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还不到位;有的脱

贫户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缺乏,内生动力不

够,存在“等、靠、要”思想,易出现返贫风险;

受疫情和灾情影响,特色主导产业规模还不

够大、效益仍需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缓

慢,少数脱贫户存在长期稳定增收难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

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上下功夫。一是规范防止返贫排查、比对、核

实、认定、帮扶、退出等工作环节,坚决守住不

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健全完善防止

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着力稳政策、稳投入、稳

就业;三是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

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阳恩平说。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