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猪血丸子的传说,竟然有这么多 ,你知道哪个版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邵东猪血丸子的像征 湖南邵阳:猪血丸子的传说,竟然有这么多 ,你知道哪个版本?

湖南邵阳:猪血丸子的传说,竟然有这么多 ,你知道哪个版本?

2024-07-15 09: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阳猪血丸子,亦称血粑、猪血粑、猪血圆子、豆腐圆子,是邵阳独有的传统食品,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做一铁架,架下用火炉焚烧锯木屑、糠皮、谷壳或木炭熏烤,此种熏法特别讲究火候,不能过急过猛,否则口味不佳。丸子熏干后即可食用。猪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腊辣可口,增进食欲,且易于保藏,至少半年内不会变质,同时还携带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时一道开胃的冷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邵阳猪血丸子的传说有以下几个版本

隆回版:一个吃货的故事

猪血丸子是陈元亮发明的一道美菜,陈元亮爱吃猪血和豆腐煮汤,但他在隆回县荷香桥镇建寨称王之后就避讳看到白豆腐,因为邵阳有个风俗是死了人去奔丧叫呷豆腐饭。于是他就用猪血和豆腐再加点肉搅和搅和做成一个一个圆圆的砣砣,再放柴火上烤干煮来吃,这样一来,做成的圆砣砣外面看起来黑油油的不再是白白的了,切开里面又是红红的,他取名为血粑粑。后来人民为了纪念他发明的这道菜,又因它形状是圆的,就取了陈元亮的小名元子的谐音圆子,.现在正式的名称叫猪血丸子。

绥宁版:赞颂一位巾帼英雄

传说,与绥宁当地的一种传统食品--黑饭有关。相传,杨家将杨六郎入狱后,杨排风(扬家女将之一)每次去牢中给六郎送的饭,都被狱卒吃了。于是杨排风想出了一个主意,用一种植物混合糯米蒸煮成一锅饭,颜色如同黑炭。而下饭菜就是用外表黑乎乎的血豆腐代替。由于黑乎乎的,这次送的饭狱卒没敢吃,终于送到了六郎手中。这个故事在当地被流传开来,为了纪念机智的杨排风,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在当地都会举办赛歌等欢庆活动,被称为“姑娘节”。而黒饭与血豆腐就被当成了传统食品继承了下来。

邵东版:赞美邵阳的母亲

传说明正德年间,宝庆府有一座山,叫九龙岭,此山很高,传说原来这里有十条龙,后飞走一条,故叫九龙岭,岭上有一座庙,有个老和尚在上面修行,山下有一穷苦人家,家有一孩,因常年患病,便寄在山上,跟老和尚学徒,后来病好了,但很瘦,他母常来看他,心里很急,认为可能是因为没吃肉,但和尚是不能吃肉的,她老人家左思右想,便想出了这个注意,把肉剁成肉末,拌在豆腐里,和尚吃豆腐是允许的,但是放进去后还看得见,于是她就加点猪血,再火用去烘,烘得干干的,一看还黑黑的,又做成圆圆的,拿到庙里给她孩子吃,不久小和尚就胖多了,可是纸包不住火,后来还是被老和尚发现了,圆子就没有再送上山了,但大家听说吃了可以长身体,变结实,于是很多母亲都开始跟她学做圆子了,圆子的做法也在当地就传开了,并且是一道好菜,还可保存很久不坏,后来个慢慢传至整个宝庆府,并一直流传至今。

后来那两个和尚知道自已犯了诫,为了弥补罪过,在不远的一个两市镇修了一座桥,后人就取名叫“和尚桥”,也就是今天邵东县中两市镇上和尚桥的来由。

邵阳版:赞美邵阳的老婆

猪血丸子的起因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邵阳的普通老百姓在忙完了一年的“农活”后(是指给地主老财当佣人的贫下中农)却又要准备下沅江,到长沙等地去“挑盐”回来卖。算是打“短工”挣点钱贴补家用。路途遥远、时长日久,勤劳智慧的邵阳老婆们就到当地集市找到杀猪卖肉的屠夫,要了几碗新鲜猪血,回家就和已经捏碎滤干了的豆腐“掺合”在一起;然后加入一些盐、老姜碎末、辣椒粉等佐料。再用手揉成一个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然后在上面抹一些菜油。做好以后,撒上一些“松树针”放在用竹子做成的器皿里,拿到太阳下晒一、二天,再放到里屋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越大熏得时间越长,其腊香味就越浓。烘干以后用水一煮就可以切成片吃了,非常方便。所以当时要出远门的汉子,家里如果没有什么吃的可带,老婆就会给煮上几个,包好带在路上吃。这样才不会饿着自家的男人。

看完之后来一大块,真是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编辑:铁打的宝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