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印象(12):水东江,大江东去写风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邵东水东江中心中学 邵东印象(12):水东江,大江东去写风流

邵东印象(12):水东江,大江东去写风流

2023-03-17 1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邵东佘田桥及衡阳渣江镇境内的蒸水河

在邵东三大水系中,蒸水的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也最有魅力。

蒸水流域邵东县境内涉及简家陇、野鸡坪、佘田桥、堡面前、石株桥、灵官殿、杨桥、水东江镇8个乡镇,先后汇纳邵东县境内大小支流98条,其中河长大于5km的有18条,流域面积562平方公里。

据《清泉县志》记载:“蒸水前汉书作承,后汉书作蒸,唐时作蒸,实一字古今异文耳。沿河水气如蒸,故名蒸水。”春秋战国时,邵东县属楚国。屈原在第二次流放时,沿湘江而蒸水,到过佘田桥。清初,佘田桥尚存渔夫亭、湘君祠等古迹。新中国建立前,蒸水系衡邵两地的商贸运输要道。丰水季节,5至10吨的大木船川流不息,热闹非凡。1949年夏,一场几百年不遇的洪水,毁掉了一条水路交通。

蒸水出县境前流经的水东江,因奇峰秀水,山水相得益彰,成为形胜之地。

横跨芽江村、芽塘村和佘田桥镇联盟村的莲荷山,环抱绿水青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该山海拔不高,但高耸陡峭,山顶是一块大平地,四周峰峦如聚,似莲花盛开,故而得名。相传唐朝与唐玄宗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道士申泰芝曾在此隐居,与另外两个道士(一个姓杨,一个姓李)一同在山上采药炼丹修道,救济世人。三人驾鹤登仙后,信徒感念他们的恩德,修建了一座道观并给他们塑造金身祭祀。该道观历经千年香火不息,现名莲荷山观。

永兴村境内的狮子山为水东江最高峰,海拔510米,远看酷似雄狮,狮头高昂,注视四野;狮身匍匐,尾巴伸至蒸水河,真达牛栏山,全长十余里。其他如鸬鹚山、仙鹅嘴、娘背子山等名胜,也因大自然鬼斧神工,外形酷似命名的生物,惟妙惟肖。

在益华村,有一条名为“百步磴”的神秘古道。

水东江旧时是邵阳的东大门,毗邻衡阳、祁阳,三地人们往来频繁,苦于大山阻隔,于清康熙年间集资修路,在水东江益华村山上铺设了102级石阶,素称“百步磴”,沿此攀登可进入中乡一都(今堡面前、毛荷殿等地),数百年间,官宦客商骡马往来不绝。

益华村“百步磴”的景色

今天的“百步磴”已无骡马踪影,但仍吸引人们攀登。沿村居屋后小路登山,时而绿树遮掩,时而巨石横亘,峰回路转。峰石之间,山溪潺潺而下,空气中的负离子浓郁。上行千余米,山势突然陡直,溪水变成瀑布,大至丈余,即使酷暑时节,也凉气逼人。

立于“百步磴”旁边的巨石上,放眼山下,远处房屋静立,偶闻犬吠鸡鸣。拾磴而上,低头察看,赫然可见数百年来骡马踏出的脚印,让人油然生出今夕何夕之情。

相比名胜古迹,水东江的人文更加璀璨夺目。

水东江镇地处衡邵娄交界,与曾国藩的出生地长沙府湘乡荷叶塘(今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相距只有几十公里。据曾氏族谱记载,曾国藩家族与水东江曾氏同源同宗,皆是邵阳太平曾氏后裔。曾国藩考中进士后,曾专程到邵东曾氏仁让堂(《曾国藩日记》称牛克祖曾祠)寻宗访亲,议修族谱。

水东江桥边村曾有一座“菜香书楼”,由曾氏十九世祖海宁公所建。曾海宁是清同治癸酉(1873年)科举人,担任过浙江知县、海宁州知府等职。据传其执政有方,官声颇好。曾海宁还重视教育后代,亲自选购图书字画数万卷,分两大楼藏之,命名为“菜香山馆”。其中,二十四史就有3套,每套800余本。历代名人诗文歌赋刻本齐全,珍贵字画颇多,价值无可估量。

书香门第家风熏陶,使曾氏子孙后代普遍重视读书。清末以举人、贡生历官州县、蜚声庠序者有十几位,而今拥有大学文化以上者有22人,教授、博士7人。

水东江曾氏还有另外多位著名人物。

一位是有邵东近代教育鼻祖之称的曾炳熙。

曾炳熙(1840~1902),水东江董家冲人,清光绪二年(1876)中举人。历任户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员外郎、道台等职,加二品衔,赏戴花翎,诰封资政大夫。

曾炳熙一生最显著的政绩是,法国侵占安南(越南),时随邓京卿与法国殖民者勘定中越边界,法人恃强,欲将安南边界向中国一侧推移。曾正气凛然,据理抗争,法人终理屈词穷,遂援清例勘定边界,维护了国家主权。

曾炳熙曾任苏淞太兵备道,署理江南洋务总局仪征淮盐总栈。这是一个肥缺。曾炳熙能得到这个职位,固然因为他本身有过硬的才干,更重要的是有后台。据“邵东通”张飞华介绍,原来曾炳熙的妻子是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的妹妹,他们是郎舅兄弟关系。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有如此后台,曾炳熙自然官运亨通,顺风顺水。

曾炳熙晚年热心桑梓教育。光绪二十七年(1901),斥资2万银元,于邵阳太平曾氏祖居地老君塘(今杨桥镇)创建曾氏族学一一杨塘书院,至1905年落成。后又经同族个人及各房祠堂捐助,又添置学田400余亩,每年收租800余石,供书院经费开支。

上图:曾炳熙的祖屋 下图:杨塘书院

杨塘书院创立至今百余年,是邵东教育薪火传承之地。邵东一中、邵东三中、邵东四中皆源出于此。粗略统计,在杨塘书院本部毕业、包括在析出的邵东一中、邵东三中、邵东四中求过学的优秀毕业生逾10万人,其中,逾百人考上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杰出校友有学部委员、两院院士、解放军将军、省部级高官等。

水东江曾氏另一位名人是有“顽固派”之称的曾廉。

中国近代史上,曾廉(1856~1928)是争议人物。这位出生于水东江汪塘石牛山的晚清举人,最引人注目的事是在戊戍维新运动中,上书朝廷指责康有为、梁启超“舞文诬圣,聚众行邪,假权行教”,建议朝廷杀掉他们以绝后患。正因为他上书引起慈禧太后等守旧势力警觉,从而导致光绪帝被囚禁,康梁逃亡,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戌戍变法失败。

曾廉忠于清廷,思想保守确是事实。但从另一面看,他认为康、梁发起维新运动,大造舆论,将中国改革的命运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纯属扰乱人心,是书生乱国行为,不能说其识见洞若观火。

曾廉后来隐居贵州编撰元史。晚年被曾姓族人三次恳请回老家执掌杨塘书院。自1910年至1927年,曾廉执掌杨塘书院16年。

水东江曾氏还有一位虽未出仕,但为家乡作出巨大贡献的名人。他就是“太平桥”的建造者曾春生。

太平桥”位于水东江老街北面的蒸水河上,是一座“九拱石拱桥。该桥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建成于1874年,共修了5年,是水东江的交通要道。

据传曾春生出身书香门第,家道殷实,每逢耕种季节或荒年灾月,都会开仓济民。修建蒸水河大桥是他的夙愿。1869年,他卖掉30亩水田,历时5年将桥建成。从此,衡邵祁娄四地商旅行人陆路畅通,受惠民众达数十万人。可惜的是,曾春生因长期劳累,在桥建成一年后去世。

“太平桥” 的石狮及桥身局部照片

太平桥横跨蒸水河,原本是五孔桥,后经修复、改造,变为九孔,桥头及桥侧都雕有龙凤、麒麟等吉祥物,桥的两端还各有一座栩栩如生的石狮,历经风雨依然巍然挺立。水东江人对太平桥尤其对桥头的四座石狮很有感情,每年七月初七都会在桥上举行祭祀活动。1997年,太平桥被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东江申氏宗族在当地也饶有声望。

近代邵东出了不少名人,论官阶,少有人位居一品。清末水东江的申道发却“以军功赏一品封典,加头品顶戴”。

邵东县政府网站对申道发的介绍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生。少年习骑射,挽强弓,百步穿杨。清咸丰七年(1857),投鲍超部,随鲍镇压太平天国军、稔军,数以军功累升副将。光绪二年(1876),镇压新疆回民叛乱,以军功赏一品封典,加头品顶带。光绪六年沙俄觊觎伊犁,申总理马步诸军,协助鲍督办海防,俄军未敢妄动。光绪十年,法军侵台,申奋请抗击,抵基隆,与敌死战,伤股,血殷袜履,然督战愈勇,再晋军功,免骑射。后镇守大清河口,抗击日寇,屡建奇功,递升总兵。”

从上述资料可看出,申道发不仅是标准的铁血军人,而且是民族英雄,抗击过沙俄、法军、日寇等侵略者,捍卫国家利益。

申道发晚年缷甲归田,“出田租800石,白银数万两,兴办学塾,赈饥赈灾,乡人称颂。”

很多衡阳人认为,申道发是衡阳人。这也没错。因为申道发很小被做生意的父亲带到衡阳生活,他是在衡阳市长大的。但按中国传统,父亲的胞衣地在某地,一般都认为其儿孙是某地人。据申氏族谱记载,申道发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水东江人,邵东人将申道发归为邵东人,没有问题。

当代的水东江,受优良乡风熏陶,依然才俊辈出。佼佼者如解放军少将李平安,省教育厅长申纪云等。

“百川入海,万源同归。”发源于邵祁交界皇帝岭、大云山的蒸水,一路吸聚天地灵气,吸纳千百条河流,最终变成浩荡碧波,奔流入海,化作滔滔潮流。水东江优秀儿女亦如蒸水,努力建功立业,积善行德,流芳百世。

水东江,好一块大写风流的土地。

作者鸣谢:本文写作参考了曾晓风、曾灼仁、曾又升、申晓明、刘艾青等老乡对水东江的记述文章;并得到张飞华等老乡指导,采用了潇湘子等人拍摄的照片,在此一并感谢原作者。

作者声明:写作此文是为推介家乡,因本人不是历史专业研究者,所引史料虽然皆有出处,但未必全部正确。欢迎专家勘误指正。

附: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大家留言并分享,以鼓励作者继续写作。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人。早年做过专业财经杂志记者、报纸主编,现在南粤某著名企业工作。业余喜读书,热爱乡土文化。2015年8月创立【狐说天下】公众号,立足乡土,述说冷暖,获父老乡亲厚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