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邢台这15处最美红色圣地,不得不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邢台有啥山 不忘初心!邢台这15处最美红色圣地,不得不去!

不忘初心!邢台这15处最美红色圣地,不得不去!

2023-08-12 23: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色7月已经来临,

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9周年华诞。

这99年,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势,

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亦涌现出众多珍贵的红色革命地点。

邢台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

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史料和遗址。

革命战争时代,众多的先烈

为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幸福生活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七一”建党节

就让我们在旅途中重温峥嵘岁月,

解读党的初心,牢记革命历史,

感受永远年轻的革命精神。

01

冀南革命纪念馆

冀南革命纪念馆于2009年开始筹建,2011年12月全部落成。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即任城镇游雅街北侧、陆泽路西侧的历史文化公园内,与公园设计融为一体。纪念馆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题工程高7.6米,周围绿化面积15350平方米,种植了各种草坪及乔木。馆内展厅分为两部分,陈列700余幅图片、2个文物沙盘、5处雕塑、百余件文物,艺术地再现了当年革命烈士追求光明、投身革命、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冀南革命纪念馆不仅是革命老区任泽区展示丰厚红色文化底蕴的标志,而且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02

冀南烈士陵园

冀南烈士陵园位于南宫市,198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冀南区烈士陵园始建于1946年3月,在我国属建园较早的陵园之一。占地22万平方米,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园林。

园内主要建筑物有:①烈士纪念塔,耸立于陵园中心的主体建筑,塔高29.5米,塔身南面是毛泽东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塔身北面是邓小平题字:“冀南烈士纪念塔”。②烈士纪念碑:1949年建成的两座小型纪念碑,碑上有原冀南领导人陈再道、马国瑞、杨秀峰、范若一、李菁玉、刘志坚的题词。③烈士公墓:陵园南部为墓区,1959年修建的大型革命烈士公墓内安放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633名无名烈士遗骨。公墓广场之西的烈士单人墓区内安葬着模范县长郭企之、游击队长刘文信等100位烈士遗骨,整个墓区坐落在鲜花丛绿之中。④烈士骨灰室:1977年建成,室内安放着35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骨灰。⑤烈士纪念亭:亭内的八面汉白玉碑上刻有徐向前、陈再道、王任重的题词及原冀南区近千名县团级以上的烈士英名。⑥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占地700余平方米,馆内展示了冀南建党初期至全国解放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历程。⑦英烈堂:有109名著名烈士的石刻像、遗物以及事迹介绍。⑧铭碑廊:有三十余幅原冀南领导、著名书法家、著名烈士遗诗书法作品;⑨影视厅。陵园现藏品主要有:烈士遗物272件,领导人题词20幅,武器127件,烈士诗信19件,文稿1019件,书藉460册,历史照片500余幅。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冀南烈士陵园作为冀南革命精神精华的延伸,现已成为河北南部最有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03

抗大陈列馆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陈列馆坐落在河北省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该馆北依滔滔大河,南眺巍巍太行。居高临下,气势恢宏,整个建筑由青石砌成,显得格外质朴、庄重。该馆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投资建造,总投资约250万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工程于1997年奠基,于1999年4月30日竣工,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抗大专题陈列馆。陈列馆门楣镶嵌着杨成武上将题写的匾额。馆内由序厅、主题厅和西展厅三部分组成。序厅的中央黑色的花岗岩卧碑上镌刻着金色的前言。毛泽东同志为抗大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尤其引人注目。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2700年以前,浆水镇曾是邢国国都和襄国国都,抗日战争时期是信都区解放区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部所在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刘伯承、滕代远、何长工等部分中央领导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

04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坐落于新河县城内迎宾街西、新华路北振堂公园内,是董振堂纪念设施的一部分。董振堂事迹陈列馆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10月26日省委省政府在此成功举办全省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暨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和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原空军副司令员王定烈、谢觉哉夫人王定国、李先念夫人林佳楣参加了揭幕仪式。董振堂纪念设施是为纪念红军早期高级将领、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董振堂将军而建,主要包括事迹陈列馆、铜像、广场、碑林、故居和墓地等六部分。

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西李家庄人,是河北籍参加长征的最高级别红军将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大革命时期在西北军任职,参加了北伐战争。1931年12月,与赵博生、季振同等领导宁都起义,率领17000多人,携带8部电台、20000多件轻重武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五军团军团长、红五军军长、中央执行委员、中革军委委员等重要职务,被毛主席称赞为“坚决革命的同志”。在中央苏区,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和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屡立战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篇章。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中,他率领红五军团担任后卫,多次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所部荣膺“铁流后卫”称号。长征胜利后,奉命率部进军河西走廊,浴血奋战。1937年1月20日在甘肃高台血战中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出了宝贵生命。

振堂公园占地200亩,由南向北依次为振堂广场、董振堂将军铜像、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和振堂碑林。

董振堂将军铜像位于陈列馆前,铜像高2.6米,重3吨,材质为紫铜,底座高1.88米。董振堂将军铜像面南背北,右手握军帽,左手置于腰间,腰间别驳壳枪,胸前佩戴着望远镜,英勇威武。

陈列馆建筑面积782平方米,其中序厅100平方米,主厅400平方米。布展运用照片、图画(油画、国画)、图表、地图、文物、沙盘、雕塑、灯光、音响等艺术表现手法,展示董振堂追求光明、投身革命、浴血奋战直至悲壮牺牲的光辉历程。

序厅包括前言、董振堂将军塑像和毛泽东同志题词“坚决革命的同志”。主厅共分追求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西征苦战、光照千秋六部分。

陈列馆北侧为董振堂碑林,树林四周立有42块石碑,象征着董振堂将军一生走过的42个辉煌岁月。其中有毛泽东、朱德、徐向前先辈的手书字碑;董振堂的战友、部下的赞语字碑;当代领导人对董将军的赞语字碑。

05

邢台解放纪念碑

邢台解放纪念碑地处邢台历史文化公园东北角。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于2005年9月24日落成。整个碑园占地约5065平方米,呈中轴对称式布局,由一组雄壮的纪念碑雕塑和乔灌木组成。主雕塑坐西朝东,由简洁、洗练的4大块构筑体组成,长21米,高6.5米,厚1.5米的巨大“V”(victory胜利的缩写)字形造型,象征着邢台人民张开双臂欢呼解放,预示着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开放豪迈的胸怀迎接美好的未来。纪念碑碑身上采用浮雕形式,再现了1945年9月24日秦基伟率领冀南军民浴血奋战、解放邢台的历史画面。

06

沙河市烈士陵园

原沙河市杨春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沙河市火车站广场南,为纪念著名的志愿军战斗英雄杨春增烈士,1962 年8月1日,在沙河褡裢火车站东侧建造了杨春增烈土纪念碑。1984年8月1日重建了英雄纪念碑,并新建了杨春增烈士纪念馆。杨春增烈士陵园是沙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烈土陵园面积不大,但苍松翠柏满园,绿地茵茵,殿堂整洁肃穆,杨春增烈士纪念塔就矗立在陵园正门口,高七点五米,纯白色的,非常显眼。纪念塔坐落在一座基台之上,主体正面中间镶刻着“杨春增烈土永垂不朽”九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光芒;主体正面左边镶刻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杨春增烈士纪念塔”,落款是“沙河县各界人民同立”,背面是杨春增烈士英雄事迹简介。陵园内建有杨春增烈士纪念馆,珍藏着杨春增生前的用品以及各种军功章,展出烈士的生平事迹图片,园内有原中顾委常委、国防大学政治委员李德生将军李德生将军亲笔题写的“中朝英雄杨春增”的石碑。纪念馆、纪念塔是1962年7月沙河市人民为纪念杨春增烈士而建造的,每年清明时节、八月六日(杨春增烈士的祭日)以及重大节日,都有来自周边学校、机关厂矿等单位的人们前来瞻仰凭吊,追忆先烈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杨春增烈士是与黄继光、邱少云齐名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邢台市、沙河市人民的骄傲。1952年8月6日,在在朝鲜金城前线座首洞附近坚守541高地的战役中,英勇杀敌,最后毅然举起最后一颗手雷扑向敌群,与3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3岁,为中、朝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光荣事迹使之成为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原型之一。杨春增烈士牺牲后,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特决定授予杨春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的最高荣誉。杨春增烈士的墓地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志愿军烈士陵园。和所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共和国将士一样,长眠于朝鲜的土地上,他的坟墓坐北朝南,永远隔江望着祖国的方向。杨春增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提升我们的精神世界,指引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工作,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07

四·二九烈士陵墓

临西县四·二九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临西县摇鞍镇贺伍庄村北,整座陵园占地二十五亩,主体结构由纪念塔、纪念堂、墓碑群、接待室组成。陵园正门是一座坐东朝西的高大牌坊,进入陵园往东,首先看到的是由三位八路军战士组成的雕像,再往东50米左右,是耸立于陵园中心的主体建筑——四·二九烈士纪念塔,塔高接近20米,塔身西面是徐向前题词:四·二九反扫荡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塔身南面、北面分别有原冀南区领导人宋任穷、陈再道、王任重、刘志坚的题词。纪念塔的东面,是墓碑群,有142块烈士墓碑。每年临西县“国家公祭日”活动均在这里进行。

08

王硇村

王硇是革命老区,八路军根据地,沙河县抗日县政府所在地,沙河县独立营、抗日高校所在地,从这里培养了大批抗日将士。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李德生、杨秀峰等都多次在王硇居住过,范子侠将军牺牲后,遗体曾在王硇王家祠堂停入月余。王硇的百姓养育了英勇的抗日将士。他们浴血奋战,将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据村中史料记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王硇有60余人参军参战,其中14人英勇牺牲。

王硇不仅有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融合南北风格的建筑奇葩,古石楼群。更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城堡一样的石楼,院院有楼,房房有耳,整体建筑风格既有北方建筑的粗犷、古朴,也融合了南方建筑的秀气,像是一幅斑驳的油画。除此之外,村里还拥有石碾、石磨、纺线机、门当户对、伴朝銮驾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

王硇2012年被批准为河北省风景名胜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荣获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河北省文明村,2014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09

威县历史博物馆

威县历史博物馆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楼序厅及义和文化一号、二号展厅,厅内陈列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图片,生动展示了中国近代史起源于威县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第二部分为二楼回廊,是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廉政文化教育和廉政书画展厅。回廊北面展出的是我县部分县级领导和知名书画人士的廉政书法和廉政漫画,其他三面分别设有 “初倡反腐、谆谆教诲”、“滥用职权、国法难容”、“廉政文化、深入民心”、“时代楷模、廉政风采”四个板块;第三部分为二楼回廊西面展厅(名人馆),是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展厅,主要介绍威县从古到今涌现出来的一些清官廉吏和厅级以上廉洁干部;第四部分是二楼回廊东面展厅(冀南党史展览馆);第五部分是三楼西面展厅(任仲夷纪念馆);第六部分是三楼东面展厅(刘杰展览馆);第七部分为廉政书籍和放映室。

展厅内精选收录了全国、全省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例,旨在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引以为戒,深刻认识腐败带来的严重危害,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通过接受警示教育,更加珍惜党和人民的培养和信任,更加珍惜自己人生的奋斗历程,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使用权力,廉洁自律,坦荡做人,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展厅内设有廉政勤政典型事迹等资料,通过警句、漫画、诗歌、事迹简介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在观众面前,观看后给人以廉政启迪,催人奋进,更加坚定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10

邢台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张家小院”

在热闹的信都区建设大街南侧,是一片密集的居民区——信都区西郭庄社区。在这里,有一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平房小院——西郭庄社区256号,这就是著名的“张家小院”,邢台最早的党支部旧址。

“张家小院”在邢台乃至冀南党的早期建设和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2年,信都区将其列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邢台市委将其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家小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老式四合院,迎面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影壁墙,两棵万年青倚墙而上,院中央几十年前栽种的石榴树仍然枝繁叶茂。历经80多年的风吹雨淋,南面的正房已坍塌不在,但为革命做过重要贡献的东配房却保留完好。

80多年前,小院的主人“张氏三兄弟”——老大张信卿,老二张仲毅,老三张绍先,在这里秘密组织早期党的活动,点燃了邢台革命之火。这里也是邢台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顺德特别支部”的办公场所。1992年,邢台市委、市政府为张氏三兄弟立碑:邢台早期党组织的奠基人张仲毅,邢台早期共产党员张信卿,革命烈士张绍先。

这座普通的院落揭开了邢台红色历史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11

一一四烈士墓

一一四烈士墓位于河北邢台市威县县城东南隅,是民国35年(1946年)冀南行署、军区为纪念民国27年(1938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徐向前、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共同指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战士攻打威县城时壮烈牺牲的114名连以上指战员烈士而建。1989年10月14日,原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来威县,向烈士墓敬献了花圈。一一四烈士墓作为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多年来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邢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

英谈村

信都区英谈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村地处太行山麓深山腹地,村内67处院落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具有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是河北省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石寨。同时,这里是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总部所在地,是太行山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

英谈村是在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的营盘上建筑,明代“靖康之难”的移民中逐渐兴盛发展起来的传统村落。英谈村是中国发现保存最完好的北方古石寨之一,是研究明清冀南太行山东麓地区风土人情的重要历史遗迹,是集堂院文化、河桥文化、抗战文化为一体的太行山区红石寨,素有“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称。

2012年12月17日,英谈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13

内丘黄岔村

黄岔古村寨因黄巾军起义设立关卡而形成,故名“黄卡”,后演变为“黄岔”。建村时间1800年左右。古村寨由东寨沟、西寨沟、前头等三片聚落区组成,分布呈“人”字形格局,与汉阙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古村寨四面环山,河岔交汇。各式各样的石头房屋,依山随型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多为单层建筑,亦有二层楼房。院落有连体式、四合院式、偶有二进院式。街巷独具特色,石板铺路,曲折有向。屋顶以平檐式石灰夯实为主,房檐铺有石板,凸显冀西山乡风韵。

古山寨历史文化遗迹丰厚。万米寨墙,千年砖塔,古道幽深,寨口敞扉,景色灵异,传说神奇。集古山寨、古村落、古迹、古风、古韵为一体。

古村寨红色记忆尤深。这里作为八路军重要根据地之一,最早建立了由冀南到冀西的交通总站。朱德等多位首长曾夜宿于此。杨秀峰率领的抗日县政府、县独立团、独立营、保家民团等借此进退,为经常驻扎之地。抗战八年,黄岔古村寨涌现出了大批忠贞担当的革命志士。

14

沙河王茜村

从村外一点点走向村中,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房子还在。

村中旧石房保存尚好,约占全村石头建筑物的70%以上。触摸着这些石墙,仿佛将你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穿越一些大街小巷,来到一处看似有些隐蔽的巷子。这里便是曾经的沙河抗日县政府旧址、一处集中的院落分布着县公安局、看守所、抗日政府的财政科、承审处、电报处、盐库等。如今,这些院子早已人去屋空,里面堆放着杂物,有的圈养了家禽。

但门篦子上,日本人用西洋刀砍下的痕迹依然存在,时时告诫着村中的每个人勿忘国耻。

据介绍,王茜是当时整个冀南地区的中转站。想象着一封封情报、战报从这里嘀嘀嗒嗒传递出去,指挥着战争的进程,很是让人激动不已。

15

沙河大坪村

大坪村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

往西就是深山区,属于抗日根据地革命老区;往东就是御路、刘石岗一带的敌占区。加上中间渡口这样一个双方拉锯的地方,大坪村处于这样一个交界之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1937年11月,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进驻大坪村,将大坪村开辟成了沙河市一带最早的抗日堡垒村之一。刘伯承、邓小平都曾经短暂地居住在大坪村。村南的一处民宅,就曾经是当年129师的物资储备库,村中还有129师先遣支队医院的旧址,村子东北角的几处大石板房就是当年冀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的所在地。

在《大坪村志》里,还附有一篇《张贤约回忆录》。张贤约是当年129师教导团的团长,1937年11月,就是张贤约率领100余名连排以上干部开赴沙河,而当时的司令部就驻扎在大坪村。

原标题:《不忘初心!邢台这15处最美红色圣地,不得不去!》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