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为什么司马昭要杀邓艾和钟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邓艾为什么被杀 三国时,为什么司马昭要杀邓艾和钟会?

三国时,为什么司马昭要杀邓艾和钟会?

2024-07-15 04: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此时司马昭的处境很微妙,随时都有可能有人打着替曹髦报仇的旗号起兵反叛。因此司马昭必须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取得一些功绩。这样才能震慑宵小。

于是便有了这次伐蜀计划。也就是说,这次出兵政治意义远高于军事意义。也正是因此,解读这次战争要从政治权谋的角度出发,而不应看军事战略上的得失。

也只有看明白了这些,才会理解司马昭为何会杀钟会、邓艾。

此次伐蜀,司马昭共派出三路大军。一路由钟会率领,兵力大约在10万,另外两路分别由诸葛绪和邓艾率领,各有3万人马。

这三位主帅的人选就非常耐人寻味。

首先是诸葛绪,听名字就知道是诸葛家族的人,他和诸葛诞是同族。公元257年的时候,诸葛诞起兵反对司马家,被司马昭派兵消灭。

作为诸葛诞的同族,诸葛绪此人的忠心很值得怀疑。

其次是邓艾,此人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投桃报李,邓艾尽心尽力服侍司马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属于司马昭的心腹。

可问题是此前司马昭提出伐蜀,邓艾属于反对最激烈的几个人之一。没有邓艾的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甚至无法实施,为此他派人反复游说邓艾,最后邓艾才勉强支持伐蜀。

最后是钟会,如果说邓艾是司马昭的心腹,那么钟会就是心腹中的心腹。当司马昭提出伐蜀的时候,钟会是唯一支持司马昭的。

可以说,他对司马昭的忠心几乎是无条件的,无论司马昭想做什么,他都会支持。

魏军三路主帅,其实是三路人。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真正会用心作战的只有钟会的10万人马。

要知道,当时曹魏君臣分析蜀国形势,估算蜀军总共有9万人。这和钟会的兵力差不多了,

而且蜀军是守势,自古以来攻城的一方损失会远超守城的一方。想指望钟会的10万人马能击败9万蜀军,那是痴人说梦。

也就是说司马昭一开始就没指望能灭蜀成功,甚至没指望能取得一场大捷。

那么他为什么要安排邓艾和诸葛绪一同出征呢?因为他们有用。

安排诸葛绪出征,是为了安抚人心。

前面提到过,诸葛绪和诸葛诞是同族。诸葛诞反叛被杀,诸葛绪理应受牵连。但是他却什么事也没有,还在这么重要的战斗中被委以重任。

这便是司马昭要传达的信号:他连和诸葛诞同族的诸葛绪都能重用,自然不会清算那些有异心的大臣。

后来钟会以诸葛绪畏战不前为由,夺了他的兵权,吞并了他的部队,并将诸葛绪押送回京。

作为司马昭心腹中的心腹,钟会想要处置诸葛绪这种一路主帅,不可能不和司马昭打招呼。因此他的行为应该是得到司马昭的授意。

毕竟司马昭派诸葛绪出征就是做做样子,军队还是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放心。

至于诸葛绪后来结局如何,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司马昭免去了他的死罪。

司马昭这一番操作下来,将恩威并施用到了极致,为的就是安抚人心。

而安排邓艾出征,则是为了制衡钟会。

没错,虽然钟会是司马昭心腹中的心腹,司马昭也对其委以重任,但是司马昭依然对他有所提防。

毕竟在高平陵之变发生前,司马家不也是曹魏的忠臣嘛?小心驶得万年船。

之所以选择邓艾来制衡钟会,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邓艾此人居功自傲、自视甚高。仗着自己为司马家立下功劳无数,经常看不起同僚,因此树敌很多。

要不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人一直庇护着,他早就被同僚暗算,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其次,邓艾出身低微,要不是得到司马懿器重,怕是只能做一辈子底层官吏。

最后,钟会出身世家大族。以邓艾的性格和出身,他天然地会排斥、敌视钟会。

因此邓艾只能跟着司马昭一条路走到黑,同时他和钟会的关系也不可能和睦。

如果钟会想反,邓艾就是遏制他的一枚钉子。虽然他手里的三万人马不是钟会的对手,但是帮司马昭拖延时间还是绰绰有余的。

因此,司马昭在起兵之初便把所有人都算计得明明白白了。

然而世事难料,邓艾从阴平小道偷袭蜀国大后方。刘禅竟然不战而降,蜀国就这么被灭了。

到了这里,事情的发展已经不是司马昭能控制的了,因为一切已经脱离了他的计划。

蜀国投降,这对于司马昭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凭借此战他获得了巨大的威望,曹魏内部没人敢挑衅他的地位。

可惜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邓艾却给他找了个大麻烦。使得他不得不将邓艾给杀了

在伐蜀期间,邓艾可谓是把自己人给得罪了个遍。他主要做了三件事。

其一,在偷袭阴平小道的时候,逼迫手下的将士“跳崖”。

当时有一段路过于陡峭,近似于一个小悬崖。邓艾毫不体恤手下将是,为了自己的胜利,竟然逼迫这些将士跳下去。

其中有个叫田续的将领直接拒绝服从命令,被邓艾直接拿下治罪。

虽说邓艾此举从大举考虑无可厚非,但是他完全可以换一种温和的方式。最终他将自己手下的将士全都得罪了。

而后来奉命捉拿邓艾的便是这田续。

其二,修建“京观”。

修建“京观”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一种震慑敌军的做法。一般来说,“京观”都是用敌军首级堆砌起来的,虽然残忍,但是在那个时代也无可厚非。

但是邓艾的做法就过分了,他修筑“京观”,竟然连自己人的尸首都不放过。古代讲究留全尸,这是一种对逝者的尊重。

邓艾此举无异冒犯了那些战死的将士。

当剩下的魏军将士见到自己的袍泽、战友被如此对待的时候,内心自然是愤怒的。于是,邓艾将全体魏军将士都给得罪了。

其三,“越权”。

蜀国投降后,邓艾就如何治理蜀地给司马昭写了一份奏疏。接着不等司马昭回复,便私自大封蜀汉君臣。

封赏之权在于君主而非臣子。邓艾此举可谓是触犯了司马昭的底线,

不过邓艾刚立下大功,而且司马昭还有用得到等待的地方,因此只是写信将其训斥了一番。

但是邓艾此举无疑已经经司马昭给得罪了。

后来钟会联合其他将领一起上疏称邓艾意图谋反,司马昭见众怒难平(他自己也看邓艾不爽),只得将邓艾治罪处死,以安军心。

所以,司马昭杀邓艾,主要还是从大局着想。

而钟会诬陷邓艾,主要还是嫉恨他抢了自己的头功。自己和姜维在剑阁相持不下,结果胜利的果实却被邓艾抢夺了。

这情况就和当年项羽与秦军主力作战,刘邦却先入咸阳城摘了桃子如出一辙。

钟会所做的只是当年项羽的翻版罢了,换谁处在钟会的位置,都会想办法除掉邓艾的。

可惜钟会没有意识到,邓艾一死,他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没了邓艾的制衡,钟会在蜀地可谓是一家独大。

蜀地自古以来便是割据势力的温床。此时钟会手握伐蜀的16万大军,加上收编的9万蜀军,即使两军交战互有损伤,他手里至少也有20万大军。

甭管钟会此前对司马昭多么忠心,钟会此时有能力也有机会自立为王割据一方,司马昭能放心吗?

司马昭可不想让钟会成为第二个司马懿,等钟会稳定了蜀地,实力发展起来。到时候司马昭都未必是他的对手。

隐患必须去除,此时司马昭已经动了杀心。

于是就在邓艾被抓不久之后,钟会便收到了司马昭的书信。

信中称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命令,于是派遣贾充为前锋率领一万多人入驻乐城,司马昭则亲率10万大军在赶往蜀地的路上,他们不久之后便能相见。

钟会也是聪明人,立刻就明白过来。

16万魏军,13万在自己手里,邓艾只有3万人马。至于蜀军,不说有没有战斗力,姜维的大部队已经投降钟会,邓艾手里能有多少蜀军?就算要对付邓艾,钟会出兵就够了,为何是在要亲率大军出征?

很显然司马昭这是担心自己尾大不掉、割据一方,因此打算先下手为强。

反正横竖都是死,钟会决心起兵反叛,搏他一搏。

结果可想而知,钟会仓储奇兵,魏军将士大多不愿跟从。就在钟会犹豫该如何处理魏军将领的时候,胡烈率领部下发动兵变,钟会死于乱军之中。

钟会死后,魏军无人约束,于是蜀地乱成一团,又酿成一场惨剧。

司马昭不费一兵一卒便除掉了邓艾、钟会,蜀地也因为连番大战元气大伤。至此无人可以威胁到司马昭的地位。

不过在邓艾、钟会之乱中,曹魏也损失了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元气大伤。使得伐吴的计划不得不延后。

杀钟会、邓艾并非司马昭本意,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司马昭虽然在魏国大权独揽,但是其地位并不稳固。他要时刻提防来自各方面的明枪暗箭。

他不仅要小心那些魏国老牌的世家大族,甚至对自己的心腹都不敢放心。他就是一只惊弓之鸟,也正是因此,明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他就是不肯越过那一步篡位称帝。

因为他明白,一旦他那么做,将会给一些野心家起兵反叛的借口。司马昭再厉害,最终也会双拳难敌四手,司马家有可能会灭亡。

司马昭的一生看似风光无限,实则举步维艰。他也是一个可怜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