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巴代?为你诠释湘西苗族巴代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道教祭祀仪式有那些 什么叫巴代?为你诠释湘西苗族巴代文化

什么叫巴代?为你诠释湘西苗族巴代文化

2024-07-09 09: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苗族的巴代共有苗师“巴代雄”、客师“巴代札”和道师“巴代年”三个种类。

(一)、苗师“巴代雄”。苗师“巴代雄”是苗族原始本有的巴代,其启教最早,生态最古,历史最长,她跟随着苗族的产生、发展直到当今。其神辞全是古苗语,没有间杂汉语,在祭祀中以静态(坐或站)为主进行,法衣为紫色(或青、兰色),主要道具为竹柝、蚩尤铃和骨卦或竹卦,乡间将其称为“苗教、祖教、文教(坐着不动之教)或苗老师”。其所祭祀的对象全是苗族传统观念中的“理念性祖神”和“人性化祖神”。

“祖神”的实质便是“自我”,我即是我的祖先、我的祖先即是我,因为当今的我便是过去祖先的化身。所以在敬献供品时“巴代雄”总是说:“我喝你喝、我吃你吃”,说后还必须让祭主(活人)动口吃喝,而不像其他民族或宗教献供那样的将酒食泼撒奠祭于地下。还有,“巴代雄”的祭祀实质为活人祭祀活人,不像客师“巴代札”那样的祭祀木偶、神像或牌位。比如在椎牛、吃猪祭祀中有舅爷坐坛领供;在接龙祭祀中有活人装扮龙公龙婆坐坛领供;在祭村宗寨祖、当坊土地时有村寨中德高望重的人坐坛领供等等,这些都是活人接受供奉的,是活人祭祀、活人享受的作法。“巴代雄”的祭祖与汉文化定义中的祖先崇拜、灵魂崇拜是有区别的,究其实质是自我崇拜,精神崇拜,所宣扬的是“自我不灭论”教义,执行的是“自我崇”、“自我解脱”的教法,只是借助于祭祖的形式与气氛来树立出一种战胜病魔灾害、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意志,一切追求和愿望都是通过自我奋斗去实现的。其科仪据目前不完全的统计,有46堂之多。“巴代雄”没有“三十六堂神、七十二庙鬼”之说,为推崇“自我崇拜、自我不灭”的单神教。其祭祀仪式所记录和传承的全是苗族生态的民族文化,“巴代雄”是正统的苗族巴代的本根、主体、大教。也就是主教。

(二)、客师“巴代扎”。客师“巴代扎”是经过部落纷争、涿鹿之战、频繁迁徙这些漫长的历史时期之后,好不容易才形成苗汉杂居的社会格而产生苗汉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客师“巴代札”的产生,可历现出苗族在历史过程中,由于文化交融的作用,原有牢固单一的文化体系受到冲击而被迫作出的回应,体现出苗族对外在文化的包容性。其启教在后,在祭祀中以动态(站或舞)为主进行,其神辞全是汉语,其法衣为红色、头载红巾加上冠扎,主要道具法器为师刀绺巾、牛角马鞭、朝笏神筶,一派武将神员的装饰打扮,乡间将其称为“客教、武教(仪式以动态为主)或客老师”。因为她成教于苗汉杂居而形成的文化交融之后的时期,并且其经典神辞全系汉语,其仪轨的语言形态也非全系苗族原生状态,因而将其称为客师、即巴代教的客人。又因她启教于苗区,成教于苗地,行教于苗乡,故为苗族巴代的种类之一。其所祭祀的对象有道教神、本地域内所共认的祖神和一些行业神,据目前不完全的统计,其科仪有176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36堂神,72庙鬼。

明克林 摄

“巴代札”为苗汉杂居之后的多神教,她的祭祀对象是木偶、神像及牌位。木偶比如“傩公傩娘”等;神像如“宗坛神轴”等;牌位如“玉皇牌位、太上老君牌位”等。其供品也须奠洒于地下敬奉。她与道教等宗教一样,在某些程度上包含有巫鬼的成分在内,是苗族巴代体系中的附着物。历代专家学者此前所研究苗族文化、特别是祭祀仪式问题时,一直都是以客师“巴代札”科仪(仪式)为蓝本和依据的,他们忽视了苗师“巴代雄”才是苗族“巴代”教的本根主体大教这个根本问题,才导致把苗族定格为“重巫尚鬼”的民族,把“巴代”定格为“巫师或鬼师”。客师“巴代札”虽然也是苗族巴代的种类之一,但她却不是苗族巴代的本根、主体、大教,是后来的参合物,是客教。

道师“巴代年”在苗区内又被称为“苗道”或“道士”,名目上讲其是“道师”或“道士”,但道教的宫观庙貌道派支系又不承认他们,有的人将其说是佛教,可佛教的寺院庵堂各大宗派也不承认他们,因为他们没有三皈,也没什么戒律。而是一种以丧堂为戏台、以棺木为中心、以哀念超度亡者为主要内容的超荐类型、并带有本地宗教性质的地戏。介于其本质、内容和表现形式,人们将其称为融合佛教、道教及本地习俗为一体的绕棺戏。其宣演教义教法的教团称为“道坛”或“苗道坛”,其成员组织被称为“坛班”。

在湘西苗区内的花垣、保靖、凤凰、泸溪、吉首等县,几乎每村每寨都有一两坛苗道坛班,村寨每每有人去世时,大都有请道坛班子举演绕棺戏,俗称“请道”或“打绕棺”,教法极为普遍盛行。道坛“巴代年”的科仪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的统计有172堂之多。笔者与张子伟合著的“湖南省花垣县董马库乡大洞冲”《苗族道场科仪本汇篇》一书曾汇入《中国传统科仪本汇编之13》于2008年1月在台.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80多万字,在国际上发行。

巴代是一个有教主(祖神)、有教团(坛班)、有经典(神辞)、有仪规(祭仪)的综合体,这种严谨的结构模式一直都是原始不变,千古遵循。

巴代的教主是祖神,祖先即我,我即祖先,自我不灭,一脉相承,崇拜自我,这种我命在我而不在天的顽强自信精神,正是苗族在古代种种艰难曲折的逆境中,能够生存和发展下来的强大支柱。

巴代的教团(坛班)少则有‘三兄四弟’,多则有‘三十六名’,共同组成一坛的师兄师弟。他们也与远古时期的部落成员一样,用他们的言行共同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巴代的经典(神辞)据目前整理共有399章(堂)、7893节。这些经典如实地记录和传承了苗族的古代史、发展史、文明史及其方方面面的社会文化。比如,古老话属于巴代神辞的一个很小的支系,在椎牛时讲世界启源人文族史迁徙定居古老话、在敬雷神时讲宇宙自然古老话、在主持婚嫁仪式时讲婚嫁姻亲古老话、在主持吃血时讲誓盟古老话、在主持丧葬时讲火把古老话、在主持理论辩对时讲理辞古老话、在主持村规民约时讲规款古老话等等,这些都是巴代经典的一个很小的支系,一个小的部分而已。巴代经典就是苗族文学,是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巴代的仪式是苗族历史再现的活化石,通过巴代仪式这一特殊以载体,把远古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记录和传承了下来,直到当今,起到了培根铸魂的重大作用。以上‘四有’的结构模式和作用,促使巴代如实地记录和传承了苗族的历史与文化,成为传承苗族文化的大乘载体、百科全书以及活态化石。

巴代是苗族特有的原始古语名词,有的人将其机械地译成祭师、法师、老司、甚至于鬼师和巫师等的作法是极不科学也不全面的,特别是鬼师和巫师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并强加在苗族巴代阵营中的贬义词,历朝历代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苗族的文明史和巴代文化的圣洁。巴代作为苗族的原始古语名词,按照学术界“五不翻”原则中“名词不翻”的规定,“巴代”是不能翻译的,更何况汉文词汇中没有任何一词能够包涵她的整体内容、社会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巴代就是巴代。

稿源:苗族巴代

作者:石寿贵

【责任编辑:巴洽巴千、阿鹏哥、李金沙、广林君、吴钧;审核:黄沙沙、尚欣、石群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和商用、转载请后台联系并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值班编辑:1877430556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