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道德经里的名言名句大全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2024-03-12 0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是不会持久的。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0、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篇二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评价。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4、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5、物壮则老。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6、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的声音听不到声音,的形象没有形迹。

  【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9、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篇三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5、治大国若烹小鲜。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1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相关文档推荐= 精选道德经经典名句5篇 道德经经典名句摘抄大全【5篇】 道德经经典名句精选【五篇】 道德经经典名句大全集 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查看无忧考网少儿综合素质训练全部文档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