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什么意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道德经中的妙是什么意思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什么意思?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什么意思?

2024-07-16 16: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意思是不尊重老师,不借鉴得失,自以为聪明,其实却是已经迷失了自己,这就是奥妙要诀啊!

这段话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原文如下: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善于行走者,是不会留下踪迹的;善于言谈者,是不会有瑕疵的;善于计算者,是不需要使用工具的;善于关闭者,没有门栓旁人也无法打开;善于打结者,即便是没有绳子旁人也不能解猜差开。

圣人常常救人于危难,所以没有人会被抛弃;常常善于善尽其用,所以也没有被丢弃的物品。这叫袭明(意思也就是隐藏智慧)。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老师,不借鉴得失,自以为聪明,其实却是已经迷失了自己,这就是奥妙要诀啊!

扩展资料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穗型皮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租扮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