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文化 善读驼乡丨(三 )“阿拉善名称由来”和“定远营的传说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遂宁的由来和传说 北疆文化 善读驼乡丨(三 )“阿拉善名称由来”和“定远营的传说故事”

北疆文化 善读驼乡丨(三 )“阿拉善名称由来”和“定远营的传说故事”

2024-07-11 1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期为读者介绍《阿拉善地名与传说故事》一书中“阿拉善名称由来”和“定远营的传说故事”的详细内容。

阿拉善名称由来事

名词诠释

“阿拉善”一词,最早记载于《蒙古秘史》。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唐古特时,西夏国“有阿剌筛营之地”。“狗儿年秋(1226年),成吉思汗率兵攻打西夏,与西夏大将阿沙敢布在阿剌筛激战。阿沙敢布战败,西夏遂亡。”“阿剌筛”即“阿拉夏”(阿拉善)的音转。这是“阿剌筛”第一次载入史册。《新译简注〈蒙古秘史〉》中的“阿剌筛”原文旁注谓“贺兰山”。明译亦同。日本学者村上正二先生据《元和郡县图志》驳马的记载,解释为“斑马”。伯希和先生解释为鲜卑族属一个部落的名称之转,其实是指“野马”而言。

据《圣武记》载:“贺兰山厄鲁特者,俗称阿拉山蒙古也,阿拉山即贺兰山,亦名阿拉善山,是语音之转,地在河套以西。”河套之西乃是贺兰山阴地,当地人谓阿拉善。阿拉善系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地理坐标为北纬37° 24’至42°47’,东经97°10至106°52’之间,西南与甘肃省相连,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东北与巴彦淖尔市、乌海市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735公里。全盟东起贺兰山,西至马鬃山,宽约831公里,

北起嘎顺淖尔,南至腾格里沙漠南缘,长约598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的22%,为全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阿拉善盟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

历史沿革

阿拉善地区,古为雍州之域。春秋时属秦,始皇时置北地郡。汉时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晋为前凉、后凉、北凉所据。南北朝时属鲜卑、柔然族所居。隋唐属河西节度使。宋代列西夏版图,设贺兰山防区坚军。元属甘肃行中书省,设兀剌海路。明初为今鄂尔多斯居住,后为大清皇帝之牧马场。阿拉善蒙古族是厄鲁特蒙古所属的和硕特部落,系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之后裔,原居新疆乌鲁木齐一带。

17世纪30年代,和硕特部首领传至十九世顾实汗时,因信奉黄教开辟通往西藏、青海之路,率部族迁居青海。顾实汗季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生子十六,四人徒居青海,其余诸子和罗理等12人,游牧套西。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和罗理归顺清朝,上书求赐牧地。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廷赐贺兰山以西地域为其牧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王朝把阿拉善和硕特部按内蒙古49旗之例,编为阿拉善和硕特旗,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赐印授札萨克(旗长)。旗府设在泽勒毛道(今巴彦诺日公苏木和吉兰泰镇交界处),后搬到紫泥湖(原锡林高勒苏木境内)。雍正十年(1732年),迁旗府于定远营,直属清廷理藩院。民国时期,阿拉善旗直属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员会。1928年,属宁夏省管辖。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郡王世袭共历九代十王。

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旗和平解放,成立阿拉善和硕特旗人民政府。1950年,划归宁夏省管辖。1950年10月9日,改名为宁夏省阿拉善自治区人民政府。1954年4月,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1954年9月1日,宁夏省建制撤销,合并于甘肃省,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1955年3月和11月,先后更名为甘肃省蒙古自治州和甘肃省巴彦浩特蒙族自治州。

1956年2月,设立巴彦淖尔盟,下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盟行署驻巴彦浩特市。1958年,巴彦淖尔盟和河套行政区合并,盟行政公署迁至磴口县巴彦高勒。阿拉善旗仍属巴彦淖尔盟,巴彦浩特撤市为镇。1961年4月2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0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撤销阿拉善旗的决定》。同年5月25日,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作委员会撤销,建立阿拉善右旗,驻呼和达布苏(今雅布赖盐场旧址)。1969年,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1979年,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阿拉善盟成立,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

关于阿拉善地名的由来有很多的传说。官方确定“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转,“贺兰山”名源于汉代时匈奴族贺兰部在此住牧,“阿拉善”因贺兰山而得名。

传说故事

很早以前,阿拉善为西夏国的管辖。西夏国王决定把阿拉善交给他的大臣阿沙敢布来管辖。因为,从其全境而言,当时的阿拉善地方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名称,西夏国王只是大致划了一个范围交给他,并嘱咐说:“这是一片非常宽阔而富饶的地方,又是我们西夏国的大后方,你要用心守好。”阿沙敢布愉快地接受了国王的安排。但是,这么大的地方竟没有一个名字,要是有人问起这是什么地方,该如何回答?这如同当爹的不知道儿子叫什么名字一样。阿沙敢布在高兴的同时,心中也不免有些烦躁。于是,阿沙敢布把自己的亲信叫来,布置了一个任务: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每个人都要想出一个吉利的好名字报上来。他们绞尽脑汁,日思夜想,想了好几天都没有想出个令阿沙敢布满意的名字来。

阿沙敢布自己也想了几天几夜,结果还是同亲信们一样,就是想不出什么合心的好名字,心想:看来这地方非同一般,可能是这里的山神土地不允许我们这些凡人随便给起名字吧。既然这样,咱也不勉强,就请神灵来裁断好了。想定,他就让手下杀牛宰羊,祭祀山神土地,乞求托梦赐名。那天夜里,阿沙敢布果真得一奇梦。

有一白发银须的老者走进阿沙敢布的房间,问阿沙敢布道:“你不是叫阿沙吗?”阿沙敢布答:“是啊,我就叫阿沙。”老者说:“那就对了。把那‘阿沙’二字分开,中间加一个‘拉’字,不就成了吗?”说罢,便转身出去。阿沙敢布感到奇怪,急忙追出,叫道:“仙翁留步,恳请明里赐教!”老者笑道:“阿沙真傻,凡夫不假!中间有了拉力,两头儿不就更向中心集中了吗?”言罢,不再回头,径自去了。阿沙敢布怅然若失,站在那里发呆,突然觉得有人从背后猛击一掌,便惊醒,方才梦中之事,仍历历在目。正在回顾,他蓦地想起那老者的话:把“阿沙”二字分开,中间加一个“拉”字,赶忙翻身坐起,叫过笔帖式吩咐道:“把我的名字的‘阿沙’两字分开,中间插进一个‘拉’字。快,快写!”

第二天,阿沙敢布把亲信们召集来,把夜里让笔帖式写的那三个字拿出来叫大家看。阿沙敢布说:“你们要把它连起来念,再想想是什么意思。”众人你传我,我传他,挨个都看了,都说那字念“阿拉沙”,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不明白就好,我们也不必挖空心思去考究它。”阿沙敢布说,

“我们只记住这‘阿拉沙’三个字就可以了。我决定,咱们这地方就叫‘阿拉沙’吧!”

忽一日,成吉思汗派使者来说,如果阿沙敢布自缚归降,纳贡称臣,就把阿拉沙继续交给他管辖。否则,就请他引颈待戮好了。阿沙敢布大怒,回骂道:“屁话!我绝不归降你!我这里有住毡帐骑骆驼的大军,成吉思汗你若有本事,就来我的阿拉沙吧。我们在战场上见!”使者返回,如实禀报。成吉思汗听了,冷笑几声,对左右说道:“好一个狂妄不羁的顽徒!既然说了那样的大话,我决不放过他。愿长生天保佑我吧!”当即亲率大军南下,激战阿拉沙山,活捉阿沙敢布。阿沙敢布就这样走了,但是阿沙敢布起的阿拉沙这个地名一代代流传下来。现在,人们把“阿拉沙”叫作“阿拉善”,只不过是语音的一种变化而已。

定远营的传说故事

名词诠释

西汉名将班超因出使西域,畅通“丝绸之路”,曾在此驻扎。后来班超在西域先后活动30年之久,因通西域有功,被封为定远候,他所驻扎的营地便称为定远营。定远营古城是清代北疆军事名域之一,早在清雍正三年(1726年),为在贺兰山西麓置守兴屯,以控扼西北蒙古各部落往来道路及军事镇守,清朝大将岳钟琪奏请朝廷修建定远营城,随后命通智等人勘踏监修,于雍正八年(1730年)建成,并赐名定远营。

又因其平面呈卧牛形状,又称卧牛城。定远营古城南北长350米,东西长700米,周长三里三,是清代内蒙古西部的重要军事和商业重镇。定远营城依地势起伏而筑,墙体高严,上可跑马,垛口如锯,威武耸立,庙塔楼阁,错落有致。城里城外大到王府,小到民居,规模不同,但结构相似,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因此定远营有“塞外小北京”的美誉。另据《宁夏纪要》记载,定远营“擅园林之胜,四周白墙皑然,故又有‘沙漠中的白宫’之称”。1952年,阿拉善旗府所在地行政地名由定远营更名为巴音浩特,意为富饶的城市。定远营建筑的主要构成包括阿拉善王府、延福寺、传统民居、城墙、城门遗存、城内历史街区、历史文化遗存及遗迹等。这些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原主流文化与蒙藏文化的融合。定远营的兴建是和硕特部从游牧走上定居的一个标志和起始点,是阿拉善历史的缩影与见证。

定远营是阿拉善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是今天巴彦浩特镇发展的开端,也是内蒙古西部最具传统特色、保存历史文化遗产最为集中、文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古城。

历史沿革

巴彦浩特汉语意为富饶的城市,原名定远营。1952年11月1日,经国务院内务部批准,改称巴彦浩特。

巴彦浩特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三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阿拉善左旗的东南部,贺兰山西麓,东与宗别立镇相连,南与巴润别立镇、嘉尔嘎勒赛汉镇相连,西与查干布拉格毗邻,北与吉兰泰镇和巴彦诺日公苏木接壤,镇区建成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现辖4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居委会、19个嘎查、5个村、556个驻镇单位,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城乡一体的建制城镇。巴彦浩特镇由东城区和西城区组成。西城区即旧区,位于营盘山西南,并依山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东城区原是阿拉善旗王爷陵地,故称老陵滩,1980年后为盟级机关单位驻地。城镇与乡村紧密相依,风景秀美,是座典型的田园式旅游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小平在视察内蒙古时曾提起:“20年代,我从苏联回国,经过蒙古国,到过定远营,那可是个好地方,一座了不起的城市。”1955年,为巴彦浩特蒙族自治州驻地。1956年,为巴彦淖尔盟和巴彦浩特市驻地。1958年,为巴彦浩特镇驻地。1961年后,为阿拉善左旗人民政府驻地。1980年,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驻地。

传说故事

传说一

过去,定远营又叫卧牛城。说起卧牛城,还有一番来历呢。

很久很久以前,天下所有事体都归玉皇大帝掌管,就连下界该生什么树、该长什么草,都由玉皇大帝说了算。玉帝说南方某地该长什么草,就发下什么草种,玉帝说北方某地该寸草不生,那就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

话说天庭有一头善良勤劳的神牛,神牛每日在天庭耕作,还不时到下界巡行,看看下界的庄稼怎样生长,看看下界的百姓怎样生活。

有一天,神牛巡行到定远营,极目望去,见荒野茫茫,一片苍凉,心想天庭里有那么多剩余不用的草籽,为什么不能在这里播撒一些呢?如果给这里撒些草籽,这样人间又多了一片草原,百姓又多了一块生存之地。主意已定,神牛就开始想办法,找机会。机会终于来了,一天,由于百草宫看管职司的疏忽,神牛悄悄溜进了百草宫,匆匆地拿了一些野草籽撒种到定远营周围。这些草籽都是些其他地方不易生长的沙生野草,有沙拐、白刺,还有沙棘、荆条、沙柳、猫儿油等。说来也怪,这些草籽撒到这里,长势出奇地好。很快,这一带就变成一片大草原。

凡间地界又多出一块草原,这事很快就被玉皇大帝知晓。派人一查,原来是神牛把百草宫的草籽撒向人间。玉帝大怒,怪罪神牛触犯天条,便将神牛打下天宫,贬降人间。神牛想:我给这片荒野撒下了生命之种,让这里有了绿色生机,我就在这里下凡吧。于是神牛便飘飘摇摇降落这里,化作一座小城,这座小城就是卧牛城,也就是后来的定远营一巴彦浩特。

据老人们说,神牛和前半截身子是定远营城内的后山,后半截身子是定远营城外的南梁坡,身子中间是卧牛城的中心,也就是南门外的南大街。

传说二

相传西汉名将班超因出使西域、畅通“丝绸之路”,曾在此驻扎。后来班超在西域活动先后达三十年之久,通西域有功,被封为定远侯,故名。巴彦浩特又因环境优美,被称为西北草原上的“世外桃源”。更因城内外建筑多仿紫禁城,于是就有了“塞外小北京”的美誉。在外国旅行者的眼里,因定远营的房屋建筑多为青瓦白墙,还被赋予“沙漠中的白宫”之尊称。定远营建城约在18世纪30年代,正处康乾盛世,至今已有280 多年的历史。

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秋高气爽。一天,阿拉善旗王爷阿宝兴致不错,翻身骑上相伴多年的黄膘马,带着阿兰津巴喇嘛等随从,在锡林高勒草原上的紫泥湖畔狩猎。

紫蒿萋萋,绿莲茵茵,湖如明镜,溪似银链,远方王府的屋舍和门前的毡帐已淹没在草木深处。阿宝王爷想到自己和先父和罗理为了大清朝南征北战数十年,虽封地为阿拉善,却很少定居。父亲和罗理被朝廷封印晋爵,是在鄂尔多斯的腾素海。而自己名为阿拉善王,但有18年在外征战,如今功成名就,荣归故里,终于能在自己的领地上,信马由缰,随意射猎,这是多么惬意快慰之事啊!阿宝王爷和随从们说说笑笑,寻找着猎物。

突然,黄膘马前蹄高扬,厉声嘶叫,前方不远处的梭梭林中,窜出一头凶猛的野公牛,挺着锋利的犄角猛扑过来。众人惊呆愣神之际,身手敏捷的阿宝王爷已是箭如铁针,直射野牛。只见那头野公牛吼叫着翻身打滚钻入草丛,朝东南方逃去。

“射中了!射中了!”“好箭法!好箭法!”随从们喝彩不断。阿宝王爷令人放开凶悍的藏獒,策马随后追去。谁知一口气奔跑了四十多里,竟登上了贺兰山西麓的营盘山,这才看见自己喜爱的藏獒悄声蹲在山顶的敖包旁,射出的弓箭端端正正插在敖包前的祭台上,而那头野公牛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阿宝王爷觉得此事蹊跷,赶紧率人按习俗祭祀敖包。正在阿宝王爷疑惑不解的时候,阿兰津巴喇嘛喜笑颜开忙向他祝贺:“尊贵的王爷呵,您看来有迁府之喜呐!”

“喇嘛呵,不要随口胡说!我和硕特部落多少代都以大漠戈壁草原为家,天如庐地似毡,逐水草而居,听主令而行,随时迁移,哪来那么多喜事。”

“尊贵的王爷,您多年跑遍西北旷野,历经奇地异乡无数,见过这样全美之地吗?”阿兰津巴喇嘛问道,“您再看,东为‘贺兰晴雪’,贺兰山犹如鬃毛银亮昂首奔腾的铁青马;西为‘瀚海涌潮’,三大沙漠烟尘滚滚;南北为‘龙戏金盆’”,南山(鹿圈山)和北山(营盘山)似神龙翻卷而来,护卫金盆似的此地;中间为‘川流呈主’,三道河水东西流淌,一条大路南北贯穿,构成‘王’字形,定远城郭恰在王字当头,不就组成‘主’字吗?如果再加上城内的一道山梁,还有‘皇’字之说,这不但有您阿拉善王的迹象,而且还有夫人道格欣公主皇族格格的瑞气呢!”阿兰津巴喇嘛一番话语说得阿宝王爷心神颇动。

大清皇帝把定远营赏赐给自己已一年有余,还没有好好转转呢。“走,到定远营城看看去!”阿宝王爷驱马向山下的定远营奔去。

定远营城为清朝大将岳钟琪,于雍正四年(1726年)所奏建,大臣通智等人勘踏监修,初步建成于雍正八年(1730年)。阿宝王爷一行登上镇兰门楼,浏览着岳氏碑记:宁夏北贺兰山,乃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也……而贺兰山后,且形势扼瀚海往来之捷径,控兰塞七十二处之隘口,奉旨特设一营,名曰定远营……西接平羌,遥通哈密巴里坤等处。东接威镇,远达三受降城两狼山要地。内外联络,边疆宁谧。

是啊,自己虽说征战多年,但从没有细想定远营还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看来此地不可等闲视之呀。阿宝王爷放眼四望,只见土筑城墙周长五里左右,城内基本没有什么房舍,原来仅有的几间兵营马厩,随着人马的撤离,已破败不堪,只留下几个看守空城的官兵苦等着接收交差。倒是三五成群的牛马羊等牲畜,在城内野草茂盛的山坡上悠闲地牧食。王爷不住此城,王爷的五畜住着也不错嘛!阿宝王爷会心地笑了笑。

天近黄昏,阿宝王爷指派随从搭起帐房,痛饮一番,安然入睡。梦境中,天空金光灿灿,圣祖成吉思汗驾临,阿宝王爷赶紧跳起跪拜,只见自己白天追赶的那头野牛静卧在先祖的脚下,扬起牛尾狠狠地朝阿宝王爷的头顶甩来。哎呀!”阿宝王爷一声惊叫,梦中惊醒,惊动了众人。

阿兰津巴喇嘛听完阿宝王爷的梦,连连喊道:“大喜呵!大吉呵!尊贵的王爷啊,这是圣祖给您的昭示。当年,圣祖成吉思汗就曾一箭定城元大都,而且我又仔细查看这定远营城形似卧牛,看来王府移建这定远营已是天意!”至此,阿宝王爷终于决定将王府从锡林高勒草原的紫泥湖畔搬迁到定远营。阿宝王爷在修整城郭的时候,还特意在东城墙段,朝外修建了一截形似牛尾巴的城墙,使定远营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卧牛城,用以纪念那头定城神牛。

从阿宝王爷开始修整定远营城,到他的儿子罗卜藏多尔济王爷大规模修建以及后代王爷的陆续建设,使定远营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赢得了“沙漠北平”之赞,也使巴彦浩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赢得了“塞外小北京”之誉。200多年来,先后有十二位清皇室格格下嫁阿拉善王爷,曾在定远营城里居住。她们带来的京城文化在巴彦浩特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文中段落摘录自《阿拉善地名与传说故事》)

《阿拉善地名与传说故事》

(书号:ISBN 978-7-5555-1383-4)

这本书收藏在阿拉善盟图书馆一楼中文图库,欢迎读者朋友们的踊跃查阅。

来源:文旅阿拉善

— 长按二维码识别 —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文旅系统新媒体矩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