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遂宁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遂宁城市规划面积多少 遂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遂宁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遂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遂宁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4-07-17 05: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遂府函〔2022〕89号

 

遂宁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遂宁市“十四五”物流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遂潼园区筹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遂宁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八届2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遂宁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2日        

遂宁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前言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遂宁营造城市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布局竞争力,提升产业链延伸与价值创造能力,培育增量产业等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当前,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关联重大战略加快实施,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为契机,为地处内陆的遂宁创造了难得发展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空间、产业布局、要素格局调整,要求遂宁创新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比较优势。遂宁应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物流与经济、产业发展关系,以服务成渝、融入成渝为发展方向,以促进区域物流降本增效和经济布局重构、结构优化为创新发展动力,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核心抓手,加快构建适应内需结构调整、促进扩大开放的强大物流通道网络,提升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循环物流服务功能,推动遂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规划,与四川省、遂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充分衔接,制定《遂宁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作为遂宁市物流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

一、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良好。遂宁市域面积532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60万,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9.9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81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704.07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594.99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5∶46.3∶39.2。全市经济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特别是“3+3+3”现代工业体系日臻完善,为遂宁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基本需求环境,也创造了物流与制造业、农业等融合发展与提升扩张的空间。

区域物流需求潜力巨大。遂宁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心位置,与重庆市、成都市两大经济中心城市等距130公里,处于区域物流分拨网络黄金辐射半径之内。遂宁周边150公里左右范围覆盖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以及渝西、渝北的大片地区,聚集总人口规模约7500万,经济规模超过5万亿元。辐射区域内完善的通道网络、庞大的人口规模与经济体量,为遂宁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强大的需求基础。

综合交通网络较为完备。遂宁位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西部陆海、成渝昆走廊上,正在加快形成以铁路、公路网络为主导,民航、水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遂渝铁路、达成铁路,连接重庆市与成都市两大核心城市,并接入国家铁路网络,形成大能力、多方向骨干通道网络。遂宁安居民用运输机场及涪江复航有序推进加快建设,多条高铁线路即将开通,对外快速通道正逐步形成和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发达,建成成南、遂渝、绵遂、遂内、遂资、遂西等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八射”高速公路体系,构建了至成渝及周边城市90分钟交通圈。

物流业发展条件较好。近年来,遂宁物流业发展迅速。2021年,全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11.3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的比重13.9%;实现物流业总收入1035.2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公路货运总周转量47.15亿吨公里、增长10.6%,全省排名第3位;铁路货运流量达到156.8万吨,增长10.3%。全市邮政业务总量42.81亿元、增长24.9%,全省排位第4位。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02亿件,居全国第47位。工商登记物流企业433家,初步形成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跨区域综合性物流网络。近十年来,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年均下降0.4个百分点,物流业降本增效效应明显,有力支撑遂宁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物流创新发展政策环境优越。近年来,遂宁市不断优化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促进了物流企业发展。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入选首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涌现出一批契合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高度整合资源发展的创新型物流企业,服务模式创新成为驱动遂宁物流发展新动能。2018年,国家赋予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定位,并于2020年纳入全国第二批枢纽名单建设,确立了遂宁在全国物流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地位,为遂宁进一步集聚资源、构建网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二)发展要求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遂宁加快建设服务内需、扩大开放的现代物流新体系。我国超大经济规模和强大国内市场优势,为地处西南腹地、经济亟待发展的遂宁育新机开新局提供了新动能。要求遂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物流体系建设方向,形成庞大的特色内需产业结构,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规模和水平,通过谋划遂宁物流资源整合聚集、通道网络多层构建、服务组织创新变革,构建起服务循环、引领循环的现代物流新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遂宁加快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培育智能高效的现代物流产业。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广泛应用,现代产业体系的网络化、智能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织模式加速变革,要求加快物流领域现代技术应用,深度推进物流智能化创新融合发展,依托物流供应链,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价值创造能力和水平,形成物流提质增效发展新生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要求遂宁发挥区位优势,探索服务区域、融入区域的物流增量发展新路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要求遂宁以服务成渝地区为使命,用好特殊区位优势,以物流系统优化与降本增效为方向,以培育面向成渝地区分拨物流服务业务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物流要素聚集,物流与制造、农业、商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推动遂宁物流业高质量扩张发展。

(三)发展短板

需要看到,遂宁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理中心,广阔市场空间带来的物流发展战略机遇、中心城市要素“虹吸效应”带来的物流发展挑战并存,对照新发展格局下遂宁承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使命和经济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对标主要发达地区物流发展水平,遂宁物流发展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一是物流要素集聚水平偏低。城市总体物流要素聚集水平不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核心设施集聚要素形态较为粗放,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组织效率不高,尚不能很好支撑构建联系全国、辐射区域的物流网络。二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效能有待提升。服务成渝产业体系和消费的物流功能不足,服务区域的物流模式和业态创新挖掘不够,干支配衔接的枢纽地位亟待突破。三是物流支撑引领产业布局发展能力不足。现代物流嵌入产业链深度广度不够,供应链组织能力不强,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城市物流降本增效成果不明显,支持产业规模扩张、增量产业布局、附加价值提升的物流服务体系支撑引领能力有待提升。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确立服务成渝、融入成渝物流创新增量发展战略,将遂宁打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物流枢纽。顺应物流产业网络规模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遂宁国家物流枢纽引领作用,优化物流设施布局,强化干支配仓一体运作,加快建设高质量物流产业体系。加快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区域电商分拨物流中心、工业品仓配物流中心、大宗商品流转储备中心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加快农业、制造、商贸现代供应链集成,将遂宁建设成为枢纽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二)发展原则

辐射区域,协同发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空间格局拓展和物流服务运行系统优化为总体导向,以承载成渝地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物流服务功能为发展方向,明确遂宁物流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强化服务成渝地区物流通道与服务网络辐射功能,推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放大遂宁物流发展的区域协同效应。

需求培育,融合发展。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捕捉和培育区域物流需求,有效破解遂宁经济体量较小、物流存量需求不足短板。推动物流与产业空间布局、运行组织互促融合,营造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环境,提高遂宁在区域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比较优势,加快存量产业规模提升与高质量转型,引领增量产业加快布局,形成供需双侧同步发力,整体协同发展新格局。

枢纽牵引,突破发展。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对城市物流一体化、区域物流干支配衔接、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作用,突破遂宁物流规模与网络经济发展“瓶颈”。提高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水平,深化与成渝物流大通道运行对接,加强服务成渝及周边城市的物流分拨网络体系构建,加快国家物流枢纽辐射范围的突破。

创新赋能,智慧发展。加快物流领域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应用和服务创新,为遂宁物流业转型升级和扩张发展赋能。努力营造智能物流、绿色装备和高效运行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物流新老设施、服务组织模式、供应链运行等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物流网络覆盖范围,增强现代物流保障生产、生活的应急水平与韧性。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完善规划、政策和体制机制等顶层制度设计,发挥政府营造市场环境的引领和约束作用,优化物流和产业整体布局,推动物流集约高效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促进要素循环、鼓励创新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加强科学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能力强大、组织高效、功能完备、服务优质、智慧绿色、韧性联动的城市现代物流体系。衔接和融入成渝地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物流体系,对接打通多向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织密服务成渝、辐射区域的分拨和配送网络,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业空间结构,初步确立区域“第三枢纽”格局。有效对接服务成渝产业体系和终端消费市场需求,逐步形成区域供应链组织中心。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显著提升,支撑引领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显现。

基本建成要素集中、层级清晰、组织协同的现代物流设施体系。高质量建成规模聚集物流资源、一体衔接干支配仓、高度集成供应链的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不同层级的物流园区(中心)、配送节点网络设施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与其他设施间信息互联互通、业务功能衔接、服务整体融合的城市物流一体化运作系统格局初步形成。

服务和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物流通道与网络系统基本形成。依托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创新联动和嵌入成渝的国际国内大通道运营和服务模式,沿“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要方向的物流通道服务实现常态化、高密度运行,沟通全国主要经济区、辐射国际的低成本干线物流服务环境大幅优化。建成集成化、高密度服务成渝及周边城市的分拨和配送网络,区域内物流要素流动便捷性和效率明显提升,有效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整体降本增效。

立足区域经济协同的现代供应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服务成渝地区双城产业运转和消费市场需求的物流要素高度聚集,培育形成若干嵌入区域供应链体系的大宗商品交易物流平台、制造业智能生产配送平台、商贸和电商交易物流平台,物流与本地产业高度融合、与成渝产业密切联动发展生态逐步形成,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串接和集成能力大幅度提高,整合资源、服务区域、融合提升的遂宁特色枢纽经济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极大丰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的空间形态、组织模式与高质量内涵。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模、质量、效果初步显现。到2025年,全市物流规模稳步提升,物流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物流业务组织集中度趋于合理,通过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集中组织的铁路干线运输规模超过全市总规模的80%,多式联运比例显著提升,年均增长10%以上,铁路货运规模达到1000万吨,推动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发展规模结构不断优化,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到40个,运营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广泛应用现代技术革命的智慧物流加快推广,创新成为物流发展重要动力。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有效提高物流保障能力。全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持续下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至13%。物流产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贡献水平大幅提升。

到2035年,形成全面对接融入成渝地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体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枢纽”地位更加凸显,物流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国家物流枢纽国际国内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枢纽经济示范效应进一步显现,对区域经济和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供应链服务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为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遂宁新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表1  遂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  别

名    称

单位

2025年

综合水平

物流业增加值

亿元

300

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14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

%

13

基础设施

占地面积超过500亩物流园区数量

6

指定海关监管场所(指定口岸)数量

5

服务能力

遂宁枢纽组织的铁路运输总规模

万吨

800

遂宁铁路运输总规模

万吨

1000

中欧、中老、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量

100

中欧班列、中老班列境外联动集结分拨点

6

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率

%

10

A级物流企业数量

40

区域联动

与成都、重庆联动开行铁路干线业务占比

%

60

服务成渝地区的物流业务规模占比

%

40

产业融合

制造业物流成本下降率

%

5

商贸(含电商)物流成本下降率

%

10

三、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统筹遂宁市物流业发展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需要,构建高效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辐射国内国际的“三主六辅”物流通道网络。完善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区域物流设施、城乡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多层级现代物流枢纽设施系统,形成“一核两环多点”市域物流空间布局。衔接畅通物流通道,强化枢纽服务功能,创新物流组织模式,打造通道畅通、枢纽引领、网络辐射的“通道+枢纽+网络”发展格局。

 

 

 

图3-1  遂宁市物流空间总体布局

“三主六辅”物流通道。“三主”即依托铁路干线、高速公路打造西向陆路物流主通道、东北陆路物流主通道、东南陆海联运物流主通道三条大运量、低成本对外物流主通道,增强遂宁与成都、重庆及中西部地区枢纽城市物流联系,并衔接成渝形成辐射国际国内的物流大通道。“六辅”即依托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涪江水运航道、国内航空航线打造东向物流通道、北向物流通道、南向物流通道、西南物流通道、西北物流通道、航空物流通道六个区域物流辅通道,密切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城市经济物流联系,加强培育国内航线网络,辐射国内其他城市。

“一核两环多点”市域物流空间布局。“一核”。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打造干支配仓运作平台,密切联动其他设施,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引领形成便捷高效、服务融合、协同运作的全市物流体系。“两环”。市域物流发展环和城区智慧配送环。围绕各县(市、区)、市直园区生产和生活服务需求,依托主要铁、公、空、水交通枢纽和产业节点,布局物流园区(中心),畅通与对外大通道、国家物流枢纽及物流园区(中心)之间交通联系,完善综合物流、产业供应链、冷链、航空物流等专业服务功能设施,建设市域物流设施体系,合理优化运行径路,减少对城市交通负面影响。围绕城区居民消费和商贸流通需求,布局环城区商贸物流配送中心,打造智慧化城市物流配送环,构建高效畅通智慧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多点”。在主城区、各县(市、区)人口密集地,优化布局建设城乡配送网点,与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设施形成密切衔接,畅通城乡物流末端网络。

(二)枢纽设施功能与布局

1.国家物流枢纽。

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于遂宁高新区内,东至遂渝铁路、南至物流大道、西至鹭栖湖、北至西宁大道,总占地面积5996亩。枢纽具备铁路干线物流组织、区域公路物流组织、公铁联运组织、国际物流组织等物流基本功能;承担遂宁现代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供应链集成组织功能;依托干支配仓平台,对遂宁其他物流节点设施开展运行串接和服务整合,承载城市物流整体调度组织功能。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遂宁市物流系统运行的核心运作、组织平台和资源整合载体,也是遂宁发展枢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量。

2.区域物流设施。

统筹各县(市、区)、市直园区交通区位、自身产业发展阶段和物流供需基础条件,围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以提供就近物流服务为特色,以县(市、区)物流综合集成为方向,强化对接遂宁国家物流枢纽的能力、功能、运作的整体系统设计,聚集公铁干线运输组织、区域分拨配送、集中仓储、大宗物资流通贸易等物流要素或航空、冷链等专业物流资源,兼顾城市配送功能,布局建设遂宁安居经开区物流园、遂宁经开区高铁新城物流园、遂宁空港物流园、老池港海宏物流园、射洪川中建材仓储物流中心、射洪铁路物流园、沱牌舍得仓储物流园区、中农联蓬溪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大英粮食物流园等物流园区(中心)。

3.城乡配送网点。

结合建设省级大型区域商品分拨配送试点城市工作,在主城区、各县(市、区)、市直园区、乡镇、村科学布局建设服务于城乡配送体系的配送网点及快递专业分拣处理中心,衔接国家物流枢纽与区域物流设施,对接周边商贸节点,聚焦城乡生活物流需求,全面践行“共同配送”理念,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寄递物流节点建设,重点开展商贸零售配送、社区配送、城乡配送、即时配送等服务,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图3-2  遂宁市枢纽设施布局

(三)物流通道与网络布局

1.对外物流主通道。

西向陆路物流主通道。以达成铁路、沪蓉高速(G42)为核心,茂遂高速(S53)、广洪高速(S40)为补充,向西密切与成都通道联系,并进一步向北延伸至兰州,向南延伸至宜宾、百色、北部湾,对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等国际国内大通道。

东南陆海联运物流主通道。通过遂渝铁路、成渝环线高速(G93)、涪江遂宁老池至重庆合川段,向东南密切与重庆市联系,并进一步向东延伸至宜昌、武汉,向南延伸至贵州、南宁、北部湾,对接沿长江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构建通江达海陆海国际联运物流通道网络。

东北陆路物流主通道。通过达成铁路、沪蓉高速(G42)等向东北串接联系沿线南充市、达州市、西安市等城市,向东延伸至宜昌、武汉,对接陆桥物流大通道、沿长江物流大通道,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中原腹地联系的主通道。

2.区域物流辅通道。

东向物流通道。由广洪高速(S40)、G350国道构成,重点衔接广安市,与东北陆路物流主通道串联南遂广城镇密集区。

北向物流通道。依托遂西高速(S29),重点衔接广元市、巴中市。

南向物流通道。由遂内高速(S41)、G247国道构成,重点衔接内江市、宜宾市,并向西南延伸至昆明、瑞丽口岸,向南延伸至百色、北部湾。

西南物流通道。由广洪高速(S40)、G318国道构成,重点衔接资阳市,延伸辐射成都都市圈。

西北物流通道。由成渝环线高速(G93)、G247国道构成,重点衔接绵阳市、德阳市。

航空物流通道。结合遂宁安居机场建设和运营,通过国内客运腹舱运力培育航空货运,逐步建立稳定航空物流通道,未来适时拓展货运包机、货运定班的全货机航线及国际货运航线,构建以国内航线为主、国际航线为拓展的航空物流通道。

 

图3-3  遂宁市物流通道布局

3.物流辐射网络。

依托遂宁综合运输体系,加强对外物流主通道、区域物流辅通道干支衔接,联动相关物流枢纽设施,围绕150公里辐射半径,重点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渝城市群三大城镇密集区,高效融入全国性物流大通道,面向国内外构建4个方向物流辐射网络。

向西对接蓉欧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联系成都都市圈,辐射俄罗斯、欧亚地区等。

向南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川贵广—港澳—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联系重庆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等。

向北对接陆桥物流大通道,加强联系关中平原城市群,辐射中部地区、京津冀地区等。

向东对接沿长江物流大通道,加强联系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区域,辐射泛太平洋地区等。

 

图3-4  遂宁市物流辐射网络

四、建设一体化物流枢纽设施网络

(一)建设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加快枢纽设施建设。以西部铁路物流园为基础,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着力推进铁路专用线、公铁联运转运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枢纽干线服务和多式联运能力。加快推进各类大宗物资集散储备设施、工业品仓配设施,以及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的区域中转配送设施建设,完善公路运输场站、国际物流监管、保税等设施能力,提高枢纽支线分拨服务和供应链服务能力。加快应急物流有关设施建设和功能嵌入,提高应急物流资源调度能力。

强化枢纽核心功能。聚集顶层物流和供应链资源,突出枢纽服务的公共性和集成性,强化枢纽干线服务、区域分拨、供应链集成、应急物流组织等核心服务功能。加快聚集铁路运输干线运输、多式联运、零担运输、专线运输等物流要素,提升枢纽干支配一体化服务功能。以顶层干支配物流服务为支撑,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消费市场一体化商贸供应链集成,有指向性地吸引产业服务资源聚集,完善辐射区域的大宗物资交易物流、工业品仓配组织、电商分拨配送、汽车商贸物流、农产品交易物流、冷链分拨配送等产业物流组织功能,逐步形成促进成渝区域制造业上下游循环、消费流通供需循环的供应链集成组织中心。

提升枢纽运作效率。发挥国家物流枢纽运营主体资源整合能力,围绕干、支、配、仓业务高效对接,加快建设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枢纽内企业间及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互联交换,降低物流服务交易成本,提高枢纽业务运行效率。创新战略联盟、资本合作、功能联合、资源共享等协作方式,深化枢纽内外各类企业间合作,营造干支配仓业务衔接互促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规模网络经济。

(二)完善专业化物流设施网络

推动生产服务型物流设施建设。围绕各县(市、区)、市直园区产业聚集区,加快建设和完善汽车、建材、盐化工等侧重生产服务功能的专业物流设施。围绕就近服务各区域内的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化工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家居等生产制造产业物流需求,对接国家物流枢纽干线集成、集中仓配等顶层服务功能与能力,统筹产业供应链组织结构优化方向,合理安排各类专业设施的仓储能力、功能指向、运输组织等,加快有关设施能力建设,与国家物流枢纽高度协同发展,整体性为区域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分销的集采购、生产、仓储、销售全链条物流供应链服务。

强化商贸服务型物流设施建设。围绕全市规模持续增长、品质要求提升的生活性商贸物流需求,以及遂宁特色农产品及加工等产业流通需求,建设完善针对农产品、冷链、粮食、城市配送等侧重商贸服务功能的专业物流设施。引导商贸物流集聚发展和集约运作,完善覆盖商贸节点、专业市场、农产品产销地的物流网络,对接国家物流枢纽电商、快递、冷链区域分拨中心功能,强化次级网络设施能力建设,构建有效匹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本地消费的商贸物流分层级设施体系和干支配仓运行服务网络。

有序推进遂宁空港物流园建设。结合遂宁安居机场建设,提前谋划遂宁航空物流发展,集约遂宁机场内货运场站及周边物流仓储用地高起点规划建设遂宁空港物流园。加强遂宁航空物流与成渝航空物流枢纽在航空网络、运营协作方面深层次对接,谋划整体发展路径。完善地面集疏网络组织功能,增强航空网络的区域辐射服务能力,提高航空物流服务遂宁和成渝经济圈相关产业能力。加快完善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引进培育寄递货运航空公司和大中型快递企业,吸引研发型制造、跨境电商、国际快递快运等外向型高价值产业在园区周边集聚,培育发展临空经济区。

优化城乡配送网点设施布局建设。支持主城区、县域物流配送中心加强资源整合与集约发展,加快公共性配送网点建设,推进共同配送模式创新。深化交邮合作,依托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提升农村地区快递快件覆盖深度,依托乡镇连锁超市、邮政营业场所、客货运场站、快递网点、农资站等网络资源,建设上接县、下联村的农村配送节点。农产品主产区乡镇重点建设具有农产品集聚、产地预冷、加工配送等功能的公共冷链设施,从产地高起点发展冷链物流网络。在社区、办公区、乡村网点等设立定制化的自提柜终端设施,加快发展即时配送、商超(便利店)生活服务类末端配送,满足用户个性化、即时化需求。

(三)提高物流设施整体运行效能

强化干支配仓业务体系有机引领。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公共性、集成性、低成本通道干线运输服务为牵引,加强国家物流枢纽与其他物流园区、中心等设施的业务联系,构建对接干线、联系节点的“干线多式联运+区域分拨”网络,结合产业供应链组织需要,优化相应的仓储集中与分散、功能与能力结构,强化干线运输与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以共同形成城市高效物流运行组织系统为导向,加快构建围绕国家物流枢纽的功能合理分工、层级有序对接、运作一体衔接的城市物流设施体系,增强城市物流发展的整体性。

推动物流要素的平台化整合。增强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开放性,吸纳区域内各类仓储、运力等市场物流要素资源聚集,完善平台铁路、公路、仓储、配送、联运等各类业务交易功能,创造分散资源的规模化供需匹配基础环境,全面提高遂宁各类物流设施相关要素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遂宁物流一体化运行效能。

专栏1  物流枢纽设施网络建设工程

1.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程。

继续推进铁路专用线、综合信息平台、国际服务功能区、西部冷链物流仓储集散中心等项目提升改造。加快启动预留增量土地基础开发,重点建设铁路专用线延伸线、威斯腾大宗物资集散基地、遂宁保税物流中心(B型)、遂宁高新区智慧冷链产业园、遂宁高新区川渝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设施,整合存量资源,申建集装箱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加强服务成渝区域的应急储备设施能力建设,开展相关设施智能化改造。

2.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支持枢纽运营主体,协商遂宁既有仓储、配送等较为成熟的平台企业,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平台接口、标准、交换、数据服务,对接交通、公安、海关、市场监管、气象等政府管理和服务平台,沟通衔接各类供需端市场业务平台,集中市场分散仓储运力等资源,提升干支配仓一体化信息衔接和服务整合能力。增强平台的开放性,加强与成渝相关国家物流枢纽及全国关联业务枢纽的信息互联互通,支撑枢纽通道网络业务开展;推动平台与遂宁其他物流设施、市场资源的信息对接,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与水平。

3.区域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侧重生产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中心),重点提升大宗工业原材料、工业品仓配设施能力,加快完善相关铁路、公路场站设施条件,促进运输和供应链服务企业聚集,提高服务区域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侧重商贸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中心),重点强化粮食、农产品、生活用品等各类专业仓储能力建设,兼顾有关物资的应急储备设施能力补充,完善配套的公路网络化运输、配送服务场站设施条件。加快遂宁安居机场及空港物流园建设。

五、打造融合发展物流通道网络

(一)畅通物流大通道

强化联系成渝都市圈通道。依托达成铁路、遂渝铁路,以及沪蓉高速(G42)、广洪高速(S40)、茂遂高速(S53)、成渝环线高速(G93)等既有铁路、高速公路,充分利用铁路运能,提高运输服务能力,密织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发挥150公里辐射半径面向成渝双向通道联通优势,畅通辐射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物流通道。依托联通成渝的基础性物流通道,完善供应链分拨网络体系,加速服务成渝的物流组织和供应链组织中心建设,集成成渝经济能量,与成渝自身对外通道密切联动,培育辐射国际国内的物流大通道需求环境。

畅通区域融合的国内物流大通道。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总体辐射方向为通道建设依托,创新对接成渝的通道发展模式,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畅通以遂宁三大主通道为核心联通国内的物流通道网络,推动遂宁全面融入国家物流网络运行。着力发挥遂宁中原方向开展通道运输的区位优势,围绕襄阳、郑州、西安等方向,对接陆桥物流大通道,推动铁路通道化运行;加快衔接成渝,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行,推进联系贵阳、南宁、钦北防等方向的铁路、多式联运通道服务发展;积极对接沿长江物流大通道,密切与武汉、南京等地通道化联系。

注:陆桥物流大通道是以连云港为起点,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从霍尔果斯或阿拉山口通关,途径中亚五国、俄罗斯,最终到达欧洲各国的物流大通道延伸发展国际物流大通道。

围绕成渝地区产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强化各类口岸、国际功能设施建设,推动国际铁路联运、国际公铁联运、国际铁水联运等发展,联动成渝枢纽通道网络,加强向西、向南、向东延伸,对接中欧国际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川贵广—港澳—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长江江海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等国际物流大通道,适时拓展国际航空物流通道网络,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双循环格局形成。

(二)优化物流通道组织

创新融入成渝的通道组织。着眼提高遂宁物流通道组织密度和规模,加强与成都、重庆有关物流枢纽及通道运营企业协同,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体经济能量为基础,突出推动铁路货运的客运化组织模式,创新多点联动的通道运输组织,优化跨区标准对接,推动管理衔接,打造统一的通道运输产品,形成通道物流资源的区域合作共享利用,串接区域经济能量,广泛集成需求,高质量实现区域通道整体组织优化。

强化干支配一体通道组织。依托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整合铁、公、水、空干线运输资源,发挥枢纽的平台支撑作用,打通国际间、区域间、市域内干支运输通道网络,强化以联通成渝高密度支线网络,促进干线服务需求集成的关键组织路径,扩大物流枢纽通道运输组织规模,有效降低通道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物流大通道运输需求聚集和服务能力。

加快发展集装箱班列运输。进一步释放铁路货运能力,强化集装箱运输功能,依托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强以集装箱运输为核心,围绕通道走向强化与陆路通道上各主要节点串接,整合相关信息资源集中开展与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需求对接,专业化推进适应现代产业组织的集装箱班列发展,推动集装箱班列的客运化开行,提高通道铁路干线运输服务水平,促进潜在中长距离物流需求选择铁路方式,提高集装箱干线运输结构占比。

创新推进国际通道组织服务。加强主要通道与北部湾、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区域重要港口的国际班轮航线计划对接,提高通关一体化、便利化服务水平,协同钦北防、湛江、洋浦等港口以及后方物流枢纽设施,提高铁海联运服务水平。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与凭祥口岸联动,提高国际铁路联运水平,协同边境口岸,发展国际公铁联运。针对特色商品进出口谋划发展国际公路班车运输。

注:凭祥口岸是广西唯一的边境铁路口岸,是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铁路大通道。

(三)提升通道服务水平

提升通道运输服务品质。强化服务成渝支线网络聚集通道服务产业资源,积极扩大铁路、航空等通道化运输需求规模,创新对接成渝陆港、空港的通道联动组织模式,培育适应遂宁现阶段需求不足的通道服务产品,有效降低通道运行成本,提高通道运行效率。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以铁路通道化运输为核心,增大班列运行比例,加密班列、专列运行频次,实现铁路通道服务的稳定、高密度运行,为产业组织提供可靠的供应链优化条件,同时为铁水国际联运、铁路国际联运服务创造精准的业务对接基础条件,培育高品质通道服务产品。

提升多式联运全程效率。加快优化多式联运组织,提供全程门到门高效率联运服务产品,提高低成本、大运量通道能力利用效能。积极引导多式联运主体发展,依托干支配平台,以供应链整体协同组织为基础,以物流运输成本效率优化为方向,整合干线、支线服务资源,推广“一单制”信息处理和业务运作模式,突出集装箱多式联运关键领域,创新开发全程门到门联运服务产品。支持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节点企业加快发展甩挂运输,融入区域甩挂运输网络,完善甩挂运输规模化、网络化服务体系,提升综合运营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公共挂车及运输资源池。探索开行主要针对成渝地区的局管段内小运转铁路运输班列,服务区域分拨组织。提升遂宁南等货运服务综合效能,完善遂宁站等高铁物流服务功能,推动遂宁安居机场货运功能以及遂宁港下沙坝作业区等港航能力建设,密切公、铁、水、空等方式交通联系和物流组织联动,实现货运运输从公路运输为主逐步转变为“铁、水、空、公”一体化多式联运集合发展局面。

专栏2  物流通道发展与提升工程

1.物流通道畅通工程。

完善通道设施,加快推进成达万高铁、绵遂内铁路及遂德高速、成南高速扩容、遂渝高速扩容等项目,提升成渝双向国省干道公路网,实现涪江复航,开通遂宁至重庆货运水上穿梭巴士,适时培育国内航空货、客运航线。优化集疏运设施,完善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集疏运公路等配套设施,消除枢纽节点微循环“最后一公里”梗阻,加强城市路网与陆港、港口、空港集疏运道路衔接。

2.通道联动创新发展工程。

深化通道合作,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运营主体为核心,深化与成渝有关运营主体的市场一体协同,拓展与大通道上钦北防、湛江、珠海、贵阳、南宁等内陆和沿海节点合作,建立有关机制,共同推进通道业务。建设资源流转平台,突出推进建设遂宁与成渝间资源高效流转的平台化调度系统,提高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粮食专用箱、集装箱汽车转运架等专业设备应用比例,创新资源共用组织模式,提高要素流转效率。强化通道服务与指向产业联动,突出通道和区域分拨的整体性,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关产业集成组织的供应链架构对接,着力在通道业务开展同时,密切与服务成渝区域的大宗物资、工业配送、电商分拨等产业组织形态融合发展,发掘遂宁通道网络构建的产业发展价值。

3.多式联运提升工程。

优化联运载体,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其他具备联运条件部分设施为节点,完善联运场站和设施,建设甩挂运输集结点。强化联运平台对接,依托干支配对接平台,推动联运环节高效对接,完善供需资源匹配交易环境,提高联运调度组织能力,优化作业流程。培育多式联运主体,鼓励各类企业利用平台对接环境,按照供应链全程组织要求,拓展传统单一环节服务,开发门到门联运产品。打造联运网络,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加强与异地国家物流枢纽协同,完善和对接两端联运网络,打通全程联运服务,植入国际功能,提升打造国际联运通道。

六、提升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效能

(一)构建区域分拨集散网络

集聚区域分拨配送资源。发挥遂宁区域物流网络辐射成本效率优势,推动干支仓配无缝衔接,创造区域分拨物流要素集聚发展环境。强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关键平台及核心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和示范效应,加快推动全国重要网络货运平台、零担、专线、快运、快递、城市配送等物流企业资源集聚发展,提升分拨配送网络服务能力。推进网络型贸易、电商、跨境电商和制造业面向成渝地区的区域分拨集散设施,以及日用品、进口商品等物资分拨中心集中布局遂宁,培育分拨配送服务市场需求。建成深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效促进城市圈物流体系降本增效的遂宁区域性物流分拨配送中心。

优化区域分拨配送组织。鼓励“干线+区域分拨”运输组织模式创新,依托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化枢纽集疏运系统,加强分拨配送网络与骨干物流通道无缝衔接,营造分拨网络规模化运作环境,提高分拨网络效率,引导商品车、建材、粮食等物资的干线运输网络延伸,加快布局支线网络,延伸“门到门”服务。加快市场化网络资源整合,集成零担、电商、快递区域分拨配送组织,加密区域分拨网络。积极整合区域各类公路物流运输和设施资源,推动形成整车运输在不同方向上供需信息规模集聚、标准运输单元快速对接生成和分解操作,培育公路专线网络,形成公共化的公路网络集散中心,全面、高效、低成本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二)提升公共仓配服务能力

打造区域性公共仓配中心。做大做强以“物联云仓”为代表的仓配市场化交易组织平台,嵌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平台,发挥平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及联动全国仓储网络资源优势,加快推进遂宁及周边区域仓储资源集聚整合。依托枢纽加强公共性、集约型仓储能力建设,积极引导区域生产、流通企业物流及供应链外包,逐步减少商贸企业分散存储和生产企业厂区存储规模,促进企业自用仓储开放服务,加快形成集中性、规模化、高效率公共仓储服务系统。发挥要素成本低等优势,创新仓储土地开发及管理模式,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升仓储区域动态调整能力,加强对产业具有引领性的冷链、智能仓储等资源集聚,形成区域特色规模化仓储服务中心。

优化仓储服务功能。重点利用国家物流枢纽干支配高效运作环境,引导仓储企业积极对接干支配仓物流活动一体衔接需求,优化服务功能。强化仓储环节拆箱、拼箱、流通加工、包装、保税、交割等功能建设和提升,满足干支衔接过程的产业组织活动要求。推进仓储环节活动嵌入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供应链组织全过程,打造供应链金融实施环节物流专业托管的承载实体,补全仓储服务供应链全链条功能。

提升仓储服务价值。依托仓配交易组织平台,强化大数据分析,以“科技+运营”为核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连接线下仓储,创新仓库搜索、数字仓储、共同配送、系统科技、物资商城、供应链金融等仓储物流服务新模式,构建开放式仓储物流生态系统的底层资源平台和产业生态网络。推进仓储智能改造升级发展,应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装备、管理手段,对接生产、贸易、物流、金融等供应链环节,创新集中存储、快速分拨、仓配一体、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提高精准响应生产、发现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仓储活动的产业支撑效能。

(三)推动区域物流降本增效

打造服务成渝重要枢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总体框架下,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为导向,优化遂宁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城市物流空间、组织结构及功能分工,推动区域物流一体联动、错位发展。以遂宁与成渝的通道干线运输融合运行,和辐射成渝的双向分拨网络建设为依托,为面向成渝地区市场和产业要素条件的产业组织需求,创造物流集中布局、集成运作的环境,以实际市场效益为动力,聚集特定资源,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物流枢纽。

优化区域协同发展环境。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实施相关政府合作平台,推动建立区域物流发展部门联系机制,着力围绕干线业务支持引导政策、物流标准化协同、关联部门信息开放、一体化通关机制、枢纽共建等方面,加强政府沟通和协作,推动形成区域间物流管理对接、政策衔接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强统筹与协商,共同补足区域间物流基础设施联通和衔接短板,加快物流信息化、智能化联动,创新融合的物流服务组织模式,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体系协同发展进程。

深化区域物流市场合作。利用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平台便利条件,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运营企业为对接主体,建立企业层面沟通机制,强化与遂宁物流具有关键业务联系的成都、重庆等地国家物流枢纽联动发展,遵循市场化规律,以整体效率提升、互利共赢为原则,在业务合作框架、业务操作规范、平台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关键突破。突出枢纽业务平台对接渠道,围绕国家物流枢纽干、支两级网络对接重点,推动遂宁与通道联系的各类枢纽节点形成骨干网络密切联系和区域网络互用的良好协同发展格局。

七、构建引领发展供应链系统

(一)打造服务区域供应链组织中心

打造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以干支配仓协同的运作平台及平台聚集的物流市场资源为载体,密切联动产业组织,打造高度公共化的遂宁供应链服务平台。深化与智能生产、现代流通等产业环节创新融合,加快金融、信息等发展要素嵌入,加强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优化集中采购、集成运输、共同仓储、共同配送、协同营销、统一结算、信息联通等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功能,激发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融合发展价值,提升区域供应链运行效率和增值能力。

培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供应链组织中心。依托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突出以联通国际国内物流通道网络、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分拨网络、高效的仓配运作系统为支撑,培育遂宁特色供应链组织中心。着力强化物流与产业在空间、信息、功能、运作等层面联动融合,提高物流服务的公共性与集成性,推进产业物流环节需求的集并整合,促进遂宁存量产业依托物流网络规模经济,围绕辐射成渝市场、嵌入成渝产业体系,实现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发展;引领综合性面向成渝两地市场和产业配套的有关产业,加快依托遂宁集中布局发展,加速培育遂宁增量经济发育。打造有效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布局结构优化、产业组织模式创新、产业运行降本增效的供应链组织中心。

(二)优化制造业物流供应链服务

引导制造业转变物流运作模式。加强行业引导和供需匹配环境建设,促进遂宁传统制造企业契合现代产业组织网络化与智能化趋势,推广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着眼上下游生产组织联动,优化采购、库存、生产供货等组织管理,降低全链条成本,提高生产组织效率和效益。鼓励制造企业优化物流运作方式,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对接以干、支、配、仓协同为核心的供应链组织平台,开展物流服务外包,深度利用集成化和规模化的物流公共服务体系,降低物流环节成本,扩大市场辐射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发展。

提高制造业供应链服务能力。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快递进厂服务制造业,依托枢纽网络化、集约化服务条件,加快围绕制造业产前、中、后物流服务集成,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提高供给侧服务质量。加快物流服务嵌入遂宁电子信息、锂电新材料、机械与装备制造、油气盐化工、食品饮料、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等存量产业供应链,并放大服务格局,全面融入成渝产业体系供应链,培育联动融合的现代供应链物流服务与业态,推动产业链延伸,创造物流服务价值与产业增量价值互促提升发展生态。

(三)完善商贸业供应链物流系统

打造辐射区域商贸物流组织中心。把握成渝地区庞大消费市场带来的商贸业发展机遇,结合创建四川省大型区域商品分拨配送中心试点工作,发挥遂宁物流枢纽网络优势,强化供应链组织平台对接供需作用,创新商贸物流融合发展模式,提高遂宁商贸物流渠道网络的国际国内全面对接能力和辐射区域服务能力。引导服务成渝地区居民消费的商贸企业、电商企业加速聚集,推动遂宁既有农产品、小商品、家居、建材等传统商贸市场扩大服务范围,加快转型升级,打造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商贸物流组织中心。

创新商贸物流组织模式。推动传统商贸渠道与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线上渠道融合发展,搭载有机配套的物流通道网络,培育以物流网络为支撑的线上线下融合扩张商贸物流发展组织模式。依托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干支配仓平台,强化对接区域重要商贸企业,积极引入大型网络化、平台型电商物流企业,推动商贸组织和物流组织的平台化衔接,加快完善顶层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性区域服务型仓配服务功能,有机衔接区域分拨网络、末端配送网络,形成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平台化、多层级、网络化、一体运作商贸物流组织模式。

构建城乡一体商贸物流网络。依托枢纽集中布局城市顶层配送资源,集中城市各类商贸活动中可脱离实体市场空间实现统一组织的仓配需求,打造日用品、家居、食品、冷链等多领域城乡配送集成运作载体。推进城市配送分级网络建设,依托各类物流设施和空间,提升城市二级配送节点、社区及乡镇配送网点、自提箱等设施配套能力,构建层级合理、高效率、低成本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加快多领域配送网络协同,鼓励快递、配送服务企业业务合作与联合经营,推进发展城乡共同配送、交叉配送服务,推广“同仓共配、末端共享”智能配送模式,提高快递、配送企业运力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四)提升专业物流供应链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统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周边城市和遂宁本地生活消费冷链需求,相关冷链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多层级、广覆盖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打通冷链运输服务通道与网络,提升冷链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模式,创新融合发展业态,打造遂宁冷链物流发展生态系统。依托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纵横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集中布局公共服务型冷库设施,推动发展铁路加挂冷藏车厢等骨干冷链运输方式,积极发展航空、公路冷链物流,对接成渝地区各类消费市场,着力加密冷链区域分拨服务网络,建设面向区域、辐射功能强的大型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积极申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各县域冷链物流中心多点布局,提高末端冷链设施能力,对接冷链集散中心能力与功能,围绕全面提高生活服务质量,完善覆盖全市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升级,申建进口肉类、水果等指定口岸,完善冷库设施配套,发展国际冷链物流。联动特色农业、食品加工及其他有关产业,打造集生产、交易、物流、流通加工、安全追溯、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

优化国际物流服务系统。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口岸服务功能完善升级,加快推进和完善B型保税物流中心、集装箱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国家邮件互换局等政策性功能区,积极申报商品车、粮食、肉类、水果等指定口岸,服务区域内需进口和特色农副产品、肉制品、电子信息等出口物流。着力提高通关效率与服务水平,推动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货物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探索研究内陆地区口岸启运港退税政策,营造高效服务城市及成渝地区的国际物流制度、政策环境。加快依托枢纽建设国际多式联运管理平台,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蓉欧、渝新欧等中欧班列平台,加强与沿海、延边、内陆国际枢纽协作,完善海关合作机制,优化一体化通关环境,加快推动国际多式联运发展。

推进农村物流发展。加大投资支持和规划引导力度,推动县域及农村物流集散网络资源整合,加快补足农村工业品、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农村特色加工品上行“最先一公里”物流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对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区域分拨中心和主干分拨网络。加快农村预冷、分级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交通、邮政快递、供销、电子商务等物流系统融合发展,推进县域主要公路客货运场站、邮政快件处理场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等资源集中布局和整合,完善仓储、分拣等设施,积极对接全网型邮政、快递物流、电商等平台企业,开展共同揽收、分拣、运输、派送,提高农村集中配送、共同配送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做大农产品进城增量,培育上千万件、百万件的单品寄递项目,力争创建全省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推动以电商平台和商贸流通企业为载体,以物流运输服务网络为支撑,形成“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物流运输+金融服务”一体化农村物流发展新模式。

保障应急物流韧性发展。提高应急物流管理组织水平,拓展国家物流枢纽平台应急物流组织功能,嵌入建设遂宁应急物流统一调度系统,积极对接政府应急管理系统,全面整合应急物流仓储、运输等资源,理顺政府与物流市场力量各方参与的协同管理机制、平灾转换机制,建成平急结合、及时响应、运转顺畅、保障有力的高效应急物流管理系统。加快推进应急储备空间和能力结构优化,引导国家有关应急储备能力,向具备干线大能力、快速、多向调运优势的国家物流枢纽及周边区域集聚,同时做好枢纽内远成物流中心、西部华源药都、纵横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储备能力的应急功能嵌入,提高应急物资集中储备规模;推动各县(市、区)围绕应急需求,布局特定储备能力,形成规模集中、全面兼顾、网络协同的应急物流储备系统。推进应急物流预案管理和演练,加快形成应急物流大数据,建立适应区域特征和不同情景下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平时演练,提高应急物流运行水平。推进应急物流与应急物资产能供给协调,完善供应链保障体系。

推动物流智能化跨越发展。加快推进物流智能化改造,赋予传统物流基础设施新基建内涵。以企业为主导,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导航、5G、区块链、智能快递柜等技术和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建设和在物流领域的示范应用。推进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智能升级,培育5G网络物流应用场景,建设智能化、无人化枢纽。依托枢纽信息平台,建设全市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物流企业间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物流订单、储运能力、多式联运、货物追踪、支付结算等信息高效流转,提升智能化物流组织水平。推动交通、公安、海关、市场监管、气象等政府管理公共数据信息开放,为完善物流信用环境和企业开展经营提供基础支撑。着力提升智能物流高效服务应用水平,推进企业物流信息化,引导物流活动数据化,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仓储交易”“互联网+供应链”等一体化、智能化综合物流服务。培育供需精准对接物流新动能,以智能、数字物流为支撑,推进智能物流嵌入工业互联网系统,打造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一体的产业互联网新动能。推动智能城市配送系统与新能源车制造租赁、充电桩等建设融合发展,推广无人车配送在社区场景应用。

推动绿色低碳物流可持续发展。强化绿色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研究与应用,贯彻执行运输、装卸、仓储等环节绿色环保标准,引导物流环节采用环保材料进行简单包装、重复回收利用,推广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循环利用,加快实施新能源车辆技术改造工程,推广LNG、CNG等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和装卸设施,推动货运车辆标准化车型更新改造,鼓励支持新能源车辆开展货运配送,配套建设加气站等绿色交通能源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和物流运行模式绿色创新发展,优化物流产业空间布局,减少返空、迂回运输,实现行业集约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引导各类运输方式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运输结构,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模式,提高储运工具信息化水平,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推进全市新能源物流车与城乡配送、快递物流等融合发展,增强绿色物流技术可持续应用能力。针对电器电子、汽车产品、轮胎、蓄电池和包装物等废弃物品,完善基于供应链的再生资源逆向物流体系。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提高邮件快件废弃包装物再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

专栏4  供应链系统建设工程

1.重要制造业供应链提升工程。

优化载货汽车、机械与装备制造等产业供应链。适应行业配套产业多、产业链长需求特点,推动长久物流、江淮物流等专业汽车物流服务商的供应链合作,整体串接主机厂、整车厂原材料采购供应、生产制造、终端销售等全链条,联动周边产业配套,创新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准时制配送、整车运输、集成后服务等全产业统一供应链组织模式,营造产业供应链集聚整合发展环境,吸引上下游整车配套厂商、独立品牌零件制造商、其他品牌整车制造商等落地,引导形成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电子信息、锂电新材料、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供应链公共物流服务系统,提升原材料进口、产成品出口、集中采购、区域分拨、高端仓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供应链金融等集成服务能力。

2.大宗商品供应链集成工程。

聚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石油制品、能源化工、机械装备、有色金属、橡胶轮胎、粮油食品、天然气、煤炭、钢铁等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存储、中转、商贸流通需求,依托枢纽空间、干支配仓运作平台,培育威斯腾大宗物资集散中心等一批供应链组织主体,深化大宗物资物流服务设施资源公共化整合与物流服务的集成化组织,推动交易、物流、金融、保税、交割、信息等功能延伸发展,形成嵌入区域产业链条,具备扩张性和增值能力的供应链生态。

3.商品车流通供应链集成工程。

紧扣国内汽车生产与消费市场空间结构,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西北地区消费市场,对接成渝、本地,以及东部、中部区域的汽车产能,加密开行商品车班列和区域商品车运输班车网络,积极拓展服务内涵,加强汽车贸易、信息、金融、物流、后服务等有机融合,延伸供应链服务链条,形成产业发育环境和业态创新环境,打造西部商品汽车交易集散中心,匹配和支持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4.传统商贸市场转型升级工程。

加快整合、改造和转型升级既有市场群,对纵横农产品市场等选址合理、辐射基础较好的市场,根据需要补足补强公共仓储、冷链、多式联运中转等必要物流设施,推动智能化改造,提升仓配一体服务水平,扩大市场辐射能力。对具有扩张发展能力、承担区域辐射功能的大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商贸市场,结合城市空间功能规划,有序引导向主要物流枢纽及节点集中布局,并加速与供应链组织平台对接,形成运作层面有效衔接,加速提档升级发展。

5.跨境电商发展工程。

拓展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网络,依托遂宁陆港海关特殊监管区等枢纽节点,集聚大型跨境电商企业、进出口供应商、跨境贸易商,以及国际物流、保税物流、支付结算、大数据处理、咨询研发、培训孵化、报关报检等产业发展要素资源,推动跨境电商货物快速通关、高效中转集散,拓展境内外双向互动开放发展、服务国家“优进优出”需求的国际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进口消费品物流服务,及时对接成渝地区中欧班列(成都、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空货运通道化组织,推动境外品牌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保税仓库等,打造进口商品区域分拨和配送中心。

八、培育高质量物流枢纽经济

(一)打造枢纽经济示范区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周边遂宁高新区、遂宁经开区等为主要联动产业布局载体,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空间性集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平台化承载面向成渝市场、融入成渝产业体系的区域制造、商贸产业顶层供应链服务功能,发育形成契合供应链功能创新、可扩张的各类大宗商品、农产品、消费品交易物流和制造业服务化产业发展新业态,发掘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产业价值实现新模式,整合提升全市经济发展效能,培育遂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以优化城市群物流组织结构和系统性降本增效为动力,在促进区域统一市场构建、产业体系融合发展中,打造中等城市创新发展路径示范。

培育遂潼一体化经济发展轴带。依托连接成渝的物流通道网络,发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要素集成能力,强化遂宁市与重庆市潼南区的区域物流网络融合,营造两市产业共用的整体物流服务环境,支持遂潼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丰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形态。聚焦支持油气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两地特色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深化供应链整合服务,形成产业协作规模效应与互补发展格局。创造两地特色农产品的共同市场辐射和集中流通加工环境,强化“遂宁鲜”“潼南绿”等农产品品牌的渠道网络互补与协同,共同打造成渝“菜篮子”供应基地和辐射全国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

(二)创新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生态

发掘枢纽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枢纽的物流要素聚集规模,增强枢纽辐射能力,支持产业扩大利用资源范围、提高辐射市场空间,为制造、商贸产业扩张发展和增量产业布局发展,营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供应链物流运行环境,发掘枢纽规模经济发展动能。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枢纽要素聚集为基础的平台功能拓展,推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有机融合,依托平台化运作,统筹线上线下不同形态和产业发展不同功能环节,加速产业组织资源整合形态创新、辐射市场渠道模式创新、产业价值实现路径创新,培育平台经济发展新动能。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大势,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等对外联系大通道,密切与通道沿线主要城市和枢纽产业联系,丰富供应链协作模式,融入并推进通道经济走廊建设,培育遂宁经济发展新需求。

培育“物流+”产业发展生态。利用物流平台经济发展的价值创造功能,推动物流业态升级和价值链延伸创造,加快物流+制造业、商贸流通、现代农业、旅游、金融、信息等发展模式创新,培育产业物流、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物流信息、交易结算等新业态、新需求。发挥成渝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对冷链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发展引领作用,构建规模化、融合性应用场景,培育冷链装备制造、规模化现代农业生产、农业观光、农产品商贸流通等全链条产业发展生态。依托城市群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快推动新能源车标准化制造、城市配送规范管理、智能调度物流业态创新等物流与产业互促发展格局。围绕柠檬、菜籽油等地标产品的全国全球辐射,推动形成物流体系与生产规模扩张、产业精深加工配套、商贸产业发展等特色产业集群。

(三)优化枢纽经济发展环境

推进物流与产业协同布局。统筹城市物流与相关产业布局,促进空间相互融合、运作高效协同。着力引导具有较强区域辐射特征和规模化外部联系需求的产业,围绕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集中布局,强化低成本、高效率、广辐射、服务便利的物流条件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导能力,提高供应链集成组织效率,支持和引导形成产业融合扩张发展生态。加强各县(市、区)、市直园区产业集聚区物流设施配套能力,围绕各类开发区、工业区等产业开发设施,布局建设规模合理的专业物流设施,推进铁路专用线进园区工程,便利产业集聚区对接物流环境。

营造规模集约运作环境。统筹城市物流用地集中开发和利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引导,支持商贸、工业物流服务设施土地资源置换,推动物流资源要素向优势枢纽设施和企业集中,创造规模化、集约化运作环境。强化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遂宁港、遂宁安居机场、各县(市、区)、市直园区重点货运场站等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系统等基础功能设施建设,消除多式联运衔接障碍和设施功能短板,推进物流功能要素集聚。深化物流与交通运输、海关、金融、信息等物流相关管理部门间协作,创新行业协同管理模式,理顺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枢纽经济核心集聚整合体制机制,营造支持创新发展的监管、审批政策环境,推动物流管理要素集聚。

强化物流要素标准和信息整合。以规模化为基础,业务体系衔接为抓手,创新物流标准形成和信息互联互通推进机制。突出发挥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和对接各类物流功能要素的核心平台作用,营造规模化、网络化物流运营生态,发掘成本、效率、效益赋能的企业间业务对接动力,引导市场主体根据业务需要主动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市场自发的标准磨合与生成机制,强化枢纽平台与区域内成都、重庆等枢纽主体的协商对接,在政府引导下,推动遂宁物流体系标准化发展,提高遂宁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水平,促进要素高效流转、高质量融合,支撑枢纽经济发育。

九、政策保障

(一)完善物流发展体制机制

加大市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的统筹力度,完善管理手段和渠道。健全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领导小组、遂宁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工作组相关工作机制,针对全市物流发展中物流与关联产业融合、物流与交通设施配套、枢纽经济发展等跨行业相关问题,共商解决方案,统筹形成规划、管理、政策体系。强化应急物流体系运行部门协同,指导骨干核心物流企业建立应急预案,完善统一指挥、协同管理机制。明确对外沟通衔接主体,加快建立重点方向上的区域协商机制。

(二)提高区域协同合作水平

针对遂宁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物流业务开展需要,以支持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与成渝相关枢纽共建联动运行的物流大通道、构建高质量双城经济圈分拨网络为重点,在政府层面和市场主体层面,强化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成渝地区的沟通,着力拓展区域间合作渠道,深化政府间管理和政策衔接。注重全市总体发展目标与区域性分工目标协同,保证各县(市、区)、市直园区及各个产业之间发展关系与全市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为自身的特色服务与特色企业保留发展空间。

(三)引导物流资源集聚发展

增强规划约束性,提高政府要素投入引导能力,依据不同层级物流枢纽设施功能,引导不同物流企业分类集聚发展,着力强化引导干线、分拨、供应链集成等顶层物流服务要素向国家物流枢纽聚集发展。加快智慧物流企业、公共物流服务平台、物联网企业、区块链企业等战略性物流资源的引进和集聚,创新物流资源平台化聚集方式。在全市产业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和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中,制定产业供应链组织方案,优先引入符合遂宁市产业发展要求,并具备较强物流管理能力和契合产业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作为产业布局和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依法享受遂宁市相关奖励与优惠政策,提升遂宁产业供应链竞争力。明确优先引进和培育服务成渝地区的电商和快递分拨中心、工业品仓配中心、大宗商品流转储备中心等物流市场资源。

(四)加强要素投入支持

做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梳理,积极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国家冷链骨干物流基地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投资补助、全国示范物流园区等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物流专项资金支持。设立物流发展专项资金,明确对基础开发、信息平台、铁路专用线、联运转运设施等建设领域支持重点,研究实行针对国家物流枢纽开行铁路干线班列、辐射成渝分拨网络班车、城市公共配送中心等重点公共化服务产品的政策支持。提高城市物流用地保障能力,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用地,按规定实行优惠的物流用地政策。加强土地使用管理,鼓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确保重要物流设施用地性质长期稳定。

(五)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行业审批管理,支持物流与产业高度融合下的业务创新、业态变革。加快制定交通、金融、海关等行业管理部门信息开放政策,为物流平台化运作业务,提供服务接口和所需管理数据支撑。提升现有关检体系组织服务效率,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运输组织便利化。改革城市货运车辆管理,以引导集约化城市配送为导向,科学设定通行限制性政策,更好满足配送网络运行需求。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监管模式创新,围绕市场公平有序竞争,放管结合,进一步明确合理监管内容。加大技改和信息化投入,引导市场主体把握技术革命机遇,升级物流装备、技术和专用设施,加快标准化协同进程,优化组织流程和模式,推进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大企业培育力度

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的规模化和集中性运作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快引进和培育具有国内国际全程物流组织能力的网络型物流企业。优化物流市场主体金融监管和投融资政策,支持平台运营、通道运营、枢纽运营、区域分拨、仓配一体化经营等企业通过业务协作、联盟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推进规模扩张和资源优化整合,培育龙头企业,并积极申建国家A级物流企业。加大专业化物流企业和智慧物流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引导中小微物流企业发掘细分市场需求,做精做专创新服务,提高专业领域市场竞争力。支持龙头物流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紧密对接,平台化企业与专业化企业组织衔接,共同打造优势互补、高效协作的物流企业生态。

(七)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与物流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成渝地区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利用成渝地区教育优势,培养与引进物流技术、装备、运行和管理人才,并在人才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鼓励本市龙头物流、供应链企业与成渝地区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与运用能力。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面向工商业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的宣传和引导,开展全市物流业发展相关数据统计和能力评估,关注国家物流枢纽、骨干企业经营业绩,及时收集整理普遍性问题并上报市政府。

 

附件:遂宁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