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逻辑的学术情境类地理试题命制路径探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逻辑推理选择题及答案高中生必背 基于学科逻辑的学术情境类地理试题命制路径探究

基于学科逻辑的学术情境类地理试题命制路径探究

2024-07-15 2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霍银涓

(南宁市第三中学,广西 南宁 530021)

一、学术情境试题之境

高考地理试题高度重视复杂、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高考试题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基于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问题情境时的表现,结合课程标准与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可将试题的命题情境分为学科情境、生活与生产联系情境和地理学术情境,[1]同时基于情境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的情境、综合的情境和复杂的情境(见图1)。

图1 地理学科情境分类

学术情境以真实科学情境为背景,按照学术研究一般路径呈现信息。学生需理解情境,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建构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且加以应用。[2]近年高考地理试卷中均出现大量学术情境试题,其情境内容超出了学生认知范畴,难度大,逻辑性强,给教师、学生高考复习备考带来挑战。

二、学术情境试题之源

2022年广东省高考试题情境几乎全部来源于期刊论文,学术情境来源广泛(见表1),分别有《地理研究》《经济地理》《海洋学报》《地理学报》《地球科学》《海洋科学进展》等核心权威期刊。

表1 2022年广东省高考试题试题情境来源

三、学术情境试题之命制学科逻辑

目前,地理学科命题方向是能力立意,素养导向,即通过关键能力的测量来评价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水平。《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高度概括出中学地理学科内容的六大问题:它在哪里?它是怎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3]这些问题反映了地理学研究的逻辑主线,同时也是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载体。学术情境类试题的命制围绕着这样的逻辑主线出发,通过设置真实的科学情境、呈现信息、设置问题、呈现答案、修正试题等环节,完成试题命制。这样的命题逻辑主线,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现象的内在原理,对学科知识关联性和结构化进行梳理,建构地理问题破解的逻辑思维路径(见图2)。

图2 地理学科学术情境试题命制学科逻辑图

四、学术情境试题之命题逻辑解读

【例】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如下(见图3、图4)。

图3 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图4 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6分)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4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6分)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8分)

1.情境创设

2022年高考地理广东卷17题“纳木错和仁错湖区水系演变”(例1)主要出自核心期刊《中国地质》中“西藏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错连通和藏北高原古大湖的发现”与“纳木错高湖面时期的溢流:基于萝卜螺壳体氧同位素及地貌证据”两篇论文。该题通过图文材料,创设青藏高原湖泊——纳木错与仁错湖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变迁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梯度设问中去探究自然要素(气候、水文等)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2.呈现信息(见图5)

图5 信息呈现

3.设置问题(见图6)

图6 问题设置

4.解题逻辑

第(1)小问着眼于纳木错湖区降水特征的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10~11月”强调时间尺度,对应题干时间尺度特点“冬半年盛行西风”;“纳木错东侧区域”强调微观空间尺度。本题通过时空尺度的限定,学生需具备较强的时空尺度观念,同时需要调用所学知识如降水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冷凝条件等)并结合图文信息答题(见图7)。

图7 第(1)小问解题逻辑

第(2)小问地理事物逻辑推理过程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内容为基本的理论知识,在试题考查中要求学生能够整合题目材料信息,调用所学必备知识,并结合地理事物演化的先后顺序进行思维重构。本题要求从河流侵蚀的角度分析图4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可首先调用河流不同河段主要侵蚀作用和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的知识,再获取雄曲和那曲河流特征,最后结合河流特征推理其水系演化的过程与趋势(见图8)。

图8 第(2)小问解题逻辑

第(3)小问考查全球变暖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该题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两湖湖面海拔特征、两湖间分水岭海拔特征,并通过逻辑推理阐释论证全球变暖对两湖湖面水位高低的影响,最终整理两湖能够贯通的理由(见图9)。

图9 第(3)小问解题逻辑

5.参考答案

(1)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湖泊东侧区域地势较高,易产生地形雨。

(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

(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740m;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748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

6.试题修正

题目初步完成需要多方论证,经过“作题—验证—修正—再做题—再验证—修正”过程,形成逻辑缜密、适合高中生现阶段逻辑思维和能力的试题。

五、学术情境试题之突破策略1.建立学术情境资源库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运用地理学术情境作为导入或探究问题,同时收集学术情境试题材料,形成学科课外阅读资源,建立学术情境资源库。教师可开展学术情境类材料的学科阅读活动,并尝试从出题者的角度,依据学术情境类试题命题原则进行初步的原创试题命制。

2.开展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通过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地理学研究的逻辑主线,依据学术情境试题命制逻辑。同时,教师可适当利用优质研究性论文,结合地理学六大问题,设计真实学术情境试题,引导学生推导、建构、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推理、反复论证,使学生思维逻辑可视化。

3.培养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挖地理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演绎思维,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迁移到复杂、具体新情境,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在学术情境试题的解答思路上,学生要遵循“审读题目—信息获取—知识调用—原理阐释”的答题步骤,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答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结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