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分析哲学之五:逻辑实证主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逻辑主义的代表 《世界哲学源流史》分析哲学之五:逻辑实证主义

《世界哲学源流史》分析哲学之五:逻辑实证主义

2024-07-17 09: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维也纳学派拒斥形而上学,但并不认为它完全无意义,而把它从哲学领域请出去,归附于诗歌、艺术、音乐等领域,即形而上学具有激动情感的意义,可以作为艺术品来丰富我们的生活,但不能作为真理来评价。

(2)物理主义和统一科学

在维也纳学派中,纽拉特和卡尔纳普提出并极力坚持此观点。在他们看来,物理主义语言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优点,即它是由报道经验中直接给予的观察句子所构成的语言系统,是科学的普遍语言。任何一门语言都可以不改变其内容地与它沟通。他们指出,物理学可以借其普遍语言,从事物的语言方面,把心理现象、心理命题还原为物理现象、物理命题,从而把"思存"、"身心"统一起来,进而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学。这就是维也纳学派主张的物理主义。

纽拉特和卡尔纳普的统一科学是以物理主义为基础的,或者不妨说就是物理主义。他们认为,由于物理语言的普遍性和科学性,一切自然科学,如生物学、化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等都可以借物理语言这一"转换器"还原为物理学。这就是说,所有科学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其在根本上就是物理学。天地万物间只存在一种对象——物理事件,而形而上学这个无意义的命题系统,与自然科学相对立,将被抛弃。于是,在经过他们的一番"还原"、拒斥、抛弃之后,只剩下一种"科学的世界观"——逻辑实证主义。

综观所述,逻辑实证主义因以数理逻辑为哲学分析和论证的工具而得名。它们企图发展罗素、维特根斯坦开创的分析哲学,为其注入更多的经验可证实性。然而,他们并未摆脱早期分析哲学的巢臼。基本特征相同自不待说。罗素关于逻辑上的原子,是一种观念之思想,在维也纳学派那里有所表现,如他们强调作为意义标准的可证实性,只是原则的可证实性。维特根斯坦的意义论在维也纳学派那里也是时隐时现,因此,他们与早期分析哲学在实质上是相通的,只是他们选择的角度、选取的材料、运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2.美国逻辑实证主义

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学院派哲学的主潮流,尤其在英国和美国,至今仍居大学哲学论坛首位。分析哲学初创于20世纪初的英国,很快在欧洲流行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重心移到美国,很快成为美国的主流哲学。战后,分析哲学继续发展,它的三个主要支派——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学派和批判理性主义分足鼎立,并进一步衍生出许多分支。

分析哲学的产生源于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哲学的衰落。在对传统哲学的诸多非议与争论声中,分析哲学以它对自然科学的考察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理智的思考:找到一种如同自然科学那样可以统一认识的方法,使哲学摆脱独断的思辨和简单的类比,摆脱譬喻、描绘的语言和非逻辑的叙述,使哲学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化、技术化。这种方法就是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显然,分析哲学的这一认识得之于取得了空前辉煌成功并上升为西方文明核心地位的自然科学的启发。分析哲学于20-30年代在欧洲的全盛,又与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现代物理学革命密切相关。同样,分析哲学在战后的继续发展,与西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分不开。

分析哲学选择了语言分析为突破口,希望从方法上彻底改造哲学的不精确性和不确定性。分析哲学家们认为哲学不是理论,而是活动,哲学家的工作不是去发现和提出新命题,而是阐释思想,使已有的命题变得清晰。他们反对建立哲学体系,主张解决哲学问题要从小问题入手。

为此他们以数理逻辑为主要研究手段,从逻辑去分析语言,研究现实与语言的最终结构。他们也考察命题是如何被证明为真或被否证的。当代分析哲学家们的工作,继续沿着上述方向进行,并不断开辟新领域,提出更多的新见解,在与其他哲学流派的相互影响中扩大着自己的理论范围。

逻辑实证主义是分析哲学中最早形成的一个支派,于20-30年代盛行于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局势恶化,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们主要活动的奥地利、波兰等国相继被法西斯占领,学术团体被迫解散,大部分成员迁居美国,其学术研究中心也转移到美国。40年代以来,逻辑实证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40年代是逻辑实证主义传播并取得主流地位的时期;50-60年代是逻辑实证主义与美国传统实用主义相结合的时期;60年代以后,原来意义上的逻辑实证主义衰落,新的语言哲学在改造继承中诞生。

(1)逻辑实证主义在美国的传播

在二次大战前后迁往美国的分析哲学家中,维也纳学派的核心成员卡尔纳普、柏林学派的领袖赖欣巴赫对逻辑实证主义的传播起了关键性作用。

与卡尔纳普同期并共同推动了逻辑实证主义发展的哲学家还有柏林学派的领袖赖欣巴赫。汉斯.赖欣巴赫(1891-1953)原籍也是德国,1938年赴美。他于1926-1933年在柏林大学任教,并创立德国"经验哲学学会",聚集了一批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形成逻辑实证主义的柏林学派。这一学派与卡尔纳普为核心的维也纳学派有密切联系,在哲学观点上有很多共同之处,赖欣巴赫与卡尔纳普之间也有很深的友谊。

赖欣巴赫虽然去世较早,但留下了大量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时空学说的哲学》、《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符号逻辑原理》等。他的哲学集中在两方面的研究:时空问题和归纳与概率问题。在哲学观点上,他与卡尔纳普虽有分歧,但对于逻辑实证主义的两个前提、对哲学本体论问题的看法、对哲学的方法论应是逻辑分析等,其观点基本一致。

这一时期美国著名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还有费格尔、亨普尔等人。

(2)逻辑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结合

逻辑实证主义传入美国后,很快便在哲学领域取得主导地位。这一思潮在理论上对传统哲学中形而上学问题的拒斥、对唯物与唯心争论的否定、对经验的解释,以及把哲学同新兴的数理逻辑相结合,都强烈地吸引了美国哲学家们。于是,一些原来持实用主义观点的哲学家,积极吸收逻辑实证主义思想,使美国的逻辑实证主义出现了向实用主义方向的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莫里斯的"科学的经验主义"和蒯因的"逻辑实用主义"。

试图在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之间实现结合的美国哲学家还有:刘易斯、布里奇曼、斯卡贝、古德曼、内格尔等。在这批哲学家中,如果说莫里斯是40年代的代表,主要从美国传统的实用主义出发去接纳逻辑实证主义,那么蒯因的逻辑实用主义则是50-60年代的代表,他从逻辑实证主义角度吸收实用主义,又反过来向逻辑实证主义提出挑战,导致了传统逻辑实证主义在美国的衰落。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