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第四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逍遥游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第四波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第四波

2024-06-19 23: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 他们的艺术追求从学习四灵开始,工致细巧,诗法和题材广泛。

4、 后来因陈起、刘克庄的诗句触怒朝廷,坐罪流配,即江湖诗祸。

一、《沧浪诗话》

1、《沧浪诗话》是宋代体系最完整最全面的诗论。作者严羽。分为五个部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诗证。

2、其中“诗辨”最重要,内容是阐释古今诗的艺术风格及诗歌的学习和创作等问题,归结以盛唐为法。提出学诗的方法是“妙悟”。

3、所谓:“妙悟”,就是心领神会、彻头彻尾的理解。就“诗辨”的全部理论来看,悟是包括认识和实践这两方面问题,也就是诗歌的阅读和写作的问题。

4、严羽反对苏黄的诗,指出他们“以文学、才学为诗”,认为虽然工整,却无古风。同时也反对江西诗派、理学诗派、江湖派和四灵诗人。

5、《沧浪诗话》的影响很大,明胡应麟认为明诗所以能“上追盛唐”,就是靠严羽的提倡。

二、话本

1、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唐代已经出现,宋元时渐趋成熟。

2、 在宋代的繁荣都市里,有许多为市民娱乐的瓦肆伎艺,在这些瓦肆伎艺中,属于说话范围的有四家。一、“小说”,二、讲史,三、讲经,四、合生或说诨话。其中以“小说”讲史两家最为重要,影响最大。

3、 话本的体制结构,完整的有六个部分:题目、篇首、入话、楔子、正话、篇尾。篇首是和这个故事有关的诗词,点明主题,营造氛围,抒发感慨。楔子是插入一个小故事,与正话故事一致。篇尾“有道是”、“正是”开头,以一句话、一首诗结尾,有画龙点睛的劝世作用。

4、 宋元话本在体制、题材、艺术手法等方面,对明清白话小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董西厢

1、 金人董解元根据唐元稹《莺莺传》,利用当时流行的诸宫调形式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

2、 它在任务塑造、情节结局等方面对原作有较大的改动,极大丰富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3、为王实甫《西厢记》塑造了蓝本,并且它是现存最完整的一部诸宫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四、诸宫调

1、 是宋元时流行的说唱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连成长篇,说唱长篇故事,因此被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

2、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弦索”

五、元杂剧

1、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的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2、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3、 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杂剧剧本主要由宾白、曲词、科范组成。

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一、王西厢

1、 西厢故事起源于唐代元稹《莺莺传》,经宋秦观、毛滂的《调笑令》,赵令时的[蝶恋花]鼓子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一系列演化。

2、 元代王实甫把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写成戏曲,虽然故事基本相同,但题材却更集中,反封建思想倾向更加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上也有所提高,王西厢更喊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

3、 因为主题鲜明艺术成就高,所以一直以来一直受到群众的好评,是西厢故事题材的最高成就。戏曲创作上的影响很大,与它同时的作品和明清的爱情主题的小说创作受其影响。如《牡丹亭》,《红楼梦》等。

二、南戏

1、 是宋元时南戏演唱的戏曲形式,也称“戏文”。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2、 南戏最初是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所谓“即村坊小曲而为之”。元末受到文人关注,艺术上趋于精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南戏作家如高明、施惠,著名的剧本有《琵琶记》《拜月亭》等。有学者认为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3、 南戏在南方民间广为流传,明代时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传奇”,对明清两代的戏曲有很大影响。

三、荆、刘、拜、杀

1、元末明初在民间流行的戏剧,分别是《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他们都属于世代累积型创作。

2、《荆钗记》王十朋以荆钗作聘,娶钱玉莲为妻,王十朋中状元后拒绝丞相的逼婚,钱玉莲因富豪孙汝权和继母的迫害,投江自尽,经种种波折,终于夫妻团圆。《刘》刘知远被逼从军,入赘岳帅府,享尽荣华,妻子李三娘受兄嫂折磨,磨坊中产子,送至刘知远处抚养,十五年后因儿子猎兔见母,一家团圆。《拜》蒋世隆、王瑞兰、蒋玉莲。《杀狗记》孙华、孙荣兄弟因人挑拨失和,孙华妻子杨月真设计杀狗,假作死尸,揭露柳龙卿、胡子传二人的欺骗,使兄弟重归于好。

3、这些戏都有部分符合人民愿望、反映现实的描绘,但也有不少宣扬了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的地方。《白兔记》《拜月亭》的成就较高。

四、南北合套

1、 最初南北曲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套曲里,元中叶以后,成规逐渐被打破,南戏开始兼用北曲。

2、 南北合套一般有三种情况:在一个套曲里穿插一两个北曲的曲牌;用南北合套,将北曲曲牌与南曲曲牌依次相间连成一套;在全剧的多套南曲之间,夹用一出整套的北曲。

3、 明代以后,杂剧开始吸收南曲音乐,此外明清传奇也兼用北曲和北套。

4、 明嘉靖间昆山腔兴盛以后,形成南北合流局面。

五、拟话本

1、 明代出现的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的话本。

2、 因群众的爱好,书商的大量刊行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他们于是对话本编辑加工或模拟话本写作。

3、 拟话本的体制可分为六个部分: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文(包括韵文和散文)、篇尾。

4、 现存最早的拟话本是《清平山堂话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