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送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送别李叔同原唱 歌曲《送别》

歌曲《送别》

2023-06-10 17: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歌曲《送别》

在简书社区已经给同学们上第三节⾳乐课了。很多同学对唱歌都有浓厚的兴趣,那怎么样才能唱好⼀⾸歌呢?想唱好⼀⾸歌,不仅要正确掌握歌曲

的⾳准、节奏,还要不断提⾼⾃⾝的歌唱技巧,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表达的含义、情感等等还要作更深的了解,我们在演唱时才能更好的诠释

⼀⾸歌曲的内容。这⼏节课我们从识谱开始学唱《送别》,这⾸歌曲应该是我们⽿熟能详的了,但⼈们常常会对熟悉的东西熟视⽆睹,感觉很熟要

说出个所以然来也还未必。因此我向⼤家作个全⾯的介绍。

《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曲调取⾃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词作者介绍

李叔同(1880年10⽉23⽇-1942年10⽉13⽇),⼜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涛,幼名成蹊,学名⼴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他从⽇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

僧,法名演⾳,号弘⼀,晚号晚晴⽼⼈,后被⼈尊称为弘⼀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第⼀师范学校)⾳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等师范学校⾳乐、图画教师,并谱曲

南京⼤学历史上第⼀⾸校歌。1942年10⽉13⽇,弘⼀法师圆寂于泉州不⼆祠温陵养⽼院晚晴室。他是中国新⽂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

教育家、思想家、⾰新家,是中国传统⽂化与佛教⽂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位⾼僧,⼜是国际上声誉甚⾼的知名

⼈⼠。李叔同是“⼆⼗⽂章惊海内”的⼤师,集诗、词、书、画、篆刻、⾳乐、戏剧、⽂学于⼀⾝,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化艺术之先河。同

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体断⾷实验诸⽅⾯均有创造性发展。

歌曲鉴赏

《送别》曾被选为《早春⼆⽉》《城南旧事》等电影的插曲。2004年9⽉30⽇,《送别》⼊选中宣部、中央⽂明办等单位为庆祝中华⼈民共和国

成⽴55周年⽽评选的“百⾸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送别》歌词分为三个部分,前⼀个部分作者从不同的⼏个层次⼏个⽅⾯去刻画⼀个即将离别的场景。那天听写作课上⽼师讲的“⼀切景语皆情

语”,这段词寄情于景: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杨柳、笛声,显出⼀⽚孤寂的景象,营造了⼀个离别凄凉的场景。整个场景给⼈以平稳、连

贯、延伸的感觉,作者运⽤借景抒情的艺术创作⼿段,具有很⾼的⾳乐性和艺术性。

第⼆部分则从景物之中抽离出来,更多地形容友⼈在送别时的内⼼感受。表现的是知⾳难寻,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后友⼈间就“天之涯,地之

⾓”了,寂寥忧⼼充满了⼼间,此刻挥别只能敬上浊酒⼀壶,把酒⾔欢。这时加上⾳乐的节奏、⼒度的变化,把⼈物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谱分三段,第三段从⽂字上看,是对第⼀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字重复⽽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感悟到⼈⽣短暂,犹如⽇落,

充满着彻⾻的寒意。整⾸歌词弥漫着浓重的⼈⽣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送别》实际上是⽤⽆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

感悟⼈⽣、看破红尘的觉悟。

翻唱过此歌曲的有:唐朝乐队、⿊豹乐队、上海长虹合唱团。今天我们学习这⾸歌,了解这些知识点,对演唱时把握歌曲的情感有很好的帮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