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到底讲了一个怎么样的好学故事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送东阳马生序的主要内容 《送东阳马生序》到底讲了一个怎么样的好学故事呢?

《送东阳马生序》到底讲了一个怎么样的好学故事呢?

2024-07-10 18: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认识一下《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

宋濂,字景濂,原籍金华潜溪,至宋濂始迁居浦江(今浙江金华)。他是明初开国文臣之首,备受重视,被称为“太史公”。

元末,他被推荐为翰林院编修,辞不受召。明初,受明太祖朱元璋征聘,担任太子经师纂修《元史》总裁(先后两次主编元史),最后,官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

宋濂画像

宋濂是寒门学子的代表人物,少年家贫苦学,广泛阅读了古今书、史,从元末古文家黄缙学习。在学习中,宋濂接受了儒家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学主张,以继承儒家的封建“道统”为己任。他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而在史学方面有较大的贡献。

宋濂画像

宋濂文章的风格和内容在前后时期有所不同,以他开始做官为界限。前期文章带有迂腐的封建儒家思想,但所写的社会生活比较广,文字较为简朴。在做官之后,因其在朝廷“居于文臣之首”的地位,文章需要多歌颂“圣朝贤君”、宣扬忠孝节义,文风与这种内容相适应转变以“雍容典雅”为其主要倾向。

宋濂在文学史上可称得是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学习黄缙等人,继承了唐宋八家的古文传统,对明代诗文复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宋濂为官后的“雍容典雅”、点缀升平的文章,开后来明代“台阁体”诗文的先声。“台阁体”即为宫廷文学,这是一种形式华靡、词采典雅而思想浅薄的诗文。

相信大家最熟悉宋濂的作品,非《送东阳马生序》莫属。尽管《送东阳马生序》写于作者显达之后,但是文章风格并不属于“雍容典雅一类”,内容也远非他的那些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文章所能比拟。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足肤皲裂不可知”和“四肢僵劲不能动”表现出学途的不易。读到这两句时,让人脑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渴求学习的书童,冒着寒冷刺骨的大雪前进,即便干涩的脚踝已经冻裂,书童依旧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到达书院后,四肢早已冻僵的书童无法支撑,卧雪不起。

《送东阳马生序》并非是鼓励后生而臆想出来的名文,而是早年求学的真实经历,宋濂带着对后辈优越学习条件的感慨,下笔写了一封注以真情切意的回信。

为什么宋濂要写《送东阳马生序》呢?

《送东阳马生序》插图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送同乡后辈太学生马君则回乡探亲时所写的赠言。

“东阳”和“浦江”同属金华府,因为马君为作者同乡后辈,所以宋濂以同乡前辈的身份,称为“马生”。这里的“序”字,是唐初形成的一种文体,它并不是“记叙文”的意思,也不同于《张中丞传后叙》的“叙”的内涵。

在古代散文中,经常出现以“序”字为标题的文章,但“序”字的用法不一。先秦诸子的著作有序,司马迁的《史记》有《太史公自序》,这些“序”或放在全书的开始,或放到全书的结束,一般是为了说明作者写书的意图。《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见闻,讲述为学(求知识)之艰苦以及为学应有的态度,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到底讲了什么呢?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插图

在第一段当中,宋濂概括地叙述了自己自幼及长学习的艰苦情况,着重描写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在叙述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其当年学习的艰辛。作者从家中无书、借书、抄书,直至“遍观群书”,其间付出难以想象的辛勤劳动。从苦于无名师指导,到步行百步,向先达求教。

并具体写出求教的不易;不仅要恭顺、忍耐,而且还要善于察言观色,以便抓紧机会听到名师的片言只字,其间有多少辛酸。但积少成多,“卒获有所闻”。

抄书的宋濂

按照文章的结构来说,第二段紧接上段,补充上一段“从乡之先达”的某些细节。如果把这一部分插入到前一段中,文章就会显得枝蔓,损害前段意思的完整。这段的第一层意思和第一段紧密联系,同时是重要的补充内容。

宋濂在“遍观群书”的过程中,迫切想要解决某些疑难问题,因此,他冒着大风大雪,负重前行,毫不以足肤皲裂、四肢僵劲为苦。也正因为他的学习经历过种种艰辛,所以在得到学习的机会时,他会不懈地努力,会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第三段则是把太学生和自己当年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对比。这在全文中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是必不可缺的。如果只是把自己的学习情况说出,在第二段中写到“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实已结束。不仅没能让马生感同身受,而且还不足以激励马生志气。马生读书于太学,所以作者自然地转过来分析当时太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条件,用以鞭策马生。

最后一段对写本文的原因和目的作了必要的交代,并落实到马生身上,使文章头绪清楚,作者的意图更加鲜明。

这篇短文标题为《送东阳马生序》,从开头到结尾,无处不勉励乡人马生,字里行间充满一个长辈对青年的殷切教诲和期望,读后深切感受到老人的语重心长。前两段是作者现身说法,也是全文立意之根基。因之,这两段写得愈充分,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后两段的发挥、延展,或收结,才能自然流畅,明确饱满。

文章的主旨在于其勉励后辈,劝勉人学习要刻苦,要顽强,要专心,这样的内容容易陷入一般化或抽象说理。但是,宋濂主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的种种事实,以及情况来表现它。叙述中有细节,有形象;有人物的活动,事态的发展,作者的议论。

这就使作者企图表达的道理,更容易为对方接受,接受后也容易巩固。文章的这种处理安排,不仅逻辑严密有说服力,也完全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因之,所说的道理不仅令人信服,而且易激发学习热情。

这篇文章不以说理的面貌出现,也不是一般的记事描叙的散文,它的目的在于激励后进,提出学习获得成效的关键。所以他只择取了与学习有关的内容,采取了步步诱导深入的叙述对比的方式。这些特点决定了本文的结构。

就文体说,它是一篇记叙文,它就不可避免记叙文要求的交代事情首尾,突出中心情节,语言要求生动、形象,以及与内容相适应的感情色彩。

《送东阳马生序》表现作者不畏艰苦的顽强精神,学习上主动的态度,让人感动,它反映了学习上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产生的巨大效果,使作者得以在困难的环境中,获得一般人难以获得的成绩。经过多年学习和知识积累,穷苦人家的宋濂已是博古通今的一代名儒,他也做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转变。现在我们生活的条件越来越好,难道不应该把更多的经历放在学习上面吗?

参考文献:

[1]孙霞.《送东阳马生序》的“平行”姿态[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21):57-58.

[2]楼东升.《送东阳马生序》之“乡之先达”考[J].语文月刊,2021(07):74-75.

[3]韩秀兰.《送东阳马生序》“三美”分析[J].语文天地,2021(01):11-12.

[4]李敬超.楷书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J].大学书法,2020(06):151.

[5]夏梦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思考[J].品位经典,2020(11):157-159.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