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多措并举,“唤醒”特色历史文化老街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连云港历史底蕴是什么 连云港:多措并举,“唤醒”特色历史文化老街区

连云港:多措并举,“唤醒”特色历史文化老街区

2024-07-14 18: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因类制宜、创新举措,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遗存实施修建恢复工程,市内多条特色文化古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港城历史文脉记忆得到延续,在文化保护传承基础上,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一是连云老街修建工程。工程总投入10亿元,2013年度投资3亿元,修建老街面积40.47公顷,新增2万平方米的商铺,新修建的老街以“陆桥起点、老窑港埠、山海石城、中西杂糅”为特色定位,修复后的老街于今年10月25日开街,老街保留着果城里民国建筑群、日式民居、上海大旅社、连云港人民影剧院等民国时期见证了日军侵华、连云港保卫战、国民党黄安舰起义等不同时期连云港的历史遗存。其中连云港老火车站西半部改为港口历史博物馆,东半部改为陇海铁路连云港历史博物馆,现已向公众开放。目前,一批非遗产品和旅游文化产品商铺已经进驻连云港老街,吸引了众多了游客和市民前往参观,老街成为“文化深厚、经济繁荣、风景优美、社会和谐”的新兴旅游景点。

二是民主路民国风情街修建工程。民主路老街,是连云港市新浦区的发源地,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主路商业兴隆,车水马龙,被当时的人们称作苏北的“小上海”。老街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在于街道两旁的“老字号”,包括生庆公茶庄、百货总公司、东亚旅店、三和兴药店等老店。2013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对新浦老街进行升级改造,从房屋建设、路面铺设、老行当主题文化雕塑,步道灯、标识牌、花坛等公共设施设计,开放了新浦博物馆、民国时期的小戏台,改造后的民主路老街将传统和现代相融,是旅游和休闲功能兼具的民国印象特色街区。目前,老街改造已经完成并试开街。

三是板浦古镇复兴工程。板浦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迹遗存众多,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文化名镇,可考镇史已达2000多年。2013年,市委市政府对板浦镇文物和古迹进行全面排查清理,逐一登记造册并及时上报,建立完善市、区、镇三级保护制度,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汝珍纪念馆、汪家大院、国清禅寺、精勤书院和大寺巷古民居以及卞赓纪念馆、崇文门、汪醋陈列馆、大天池、秋园、抗战纪念碑等古迹遗存进行修缮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板浦舞龙技艺进行扶持。

四是明清街盐河巷文化街改造工程。盐河巷原貌是一条位于新浦公园和女人街后街之间的一条小巷子,原有的建筑都是一些平房、活动板房和简易的二层小楼,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原来的业态也是五花八门,有古玩字画、花鸟虫鱼、猫狗宠物。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市委市政府对该地段进行改造,定位为以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文化产业为主,并配以茶社、简餐、酒吧等配套服务区,打造成为一条文化结合商业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的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全长约440米,总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由建筑、城市广场、城市绿地、水系进行有机结合,相互穿插、渗透,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空间。沿街共由九组建筑组成街型建筑,呈现仿明清建筑群的主流风格,将港城的时尚消费串起来,激发夜间经济活力。

在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修建过程中,建立了三个机制:一是大力保护古建筑和民居,对文物和古迹进行全面排查清理,逐一登记造册和及时上报,建立完善市、区、镇三级保护制度;二是积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省市非遗项目,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民间技艺传承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濒危非遗项目发展,支持民间团队参加各项文艺演出,使特色古文化街区成为民间技艺的主要传承基地;三是利用古镇古街丰富的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修建后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以生活居住、文化旅游、休闲旅居、商业服务等带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核心功能服务民生,实现文化惠民的社会效益。随着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的集中建设和开街,连云港的城市品味和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城市有的文化底蕴和韵味得到增强,文化遗产遗存在得到保护传承的同时,实现了利用发展的双赢局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