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机制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返乡创业励志说说简短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机制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机制研究

2024-07-12 16: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侯俊华 吴天意 程国江

[摘 要]推动劳动力高质量返乡创业,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及实现乡村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返乡创业的主体是新生代农民工,但农民工返乡创业率较低,需分析其动力机制,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运用“推拉理论”厘清乡村、政府和社会三维联动机制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内在动力因素和受到的阻力,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上提出产业赋能机制、教育保障机制、技术驱动机制、物质支撑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3)11-0024-08

[作者简介]侯俊华,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天意,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程国江,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驱动、测度与绩效评价研究——以江西为例”(21YJAZH029);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2年)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政策研究——以江西为例”(22WT11)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市场化改革的推行促使农民工群体涌向大城市,成为早期发达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但也成为“城市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农”问题愈加凸显。中央决策层认为,要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的重要任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调整城乡关系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背景下,农村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机遇,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应时而生。对国家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行为不仅能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也能有利防止农村返贫,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据《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统计数据,至2022年,全国农民工回乡返乡创业的人数累计达到1220万人,全国农民工共2.96亿人,返乡创业比例仅为4.12%。虽然政府部门不断在财政金融、职业培训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选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占比依然较小。因此,有必要去探讨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背后的原因、返乡创业存在的困境以及如何帮助农民工解决难题,以期更好地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目前,学者运用“推拉理论”对返乡创业动力因素开展了广泛的研究。钟云华和刘姗提出在控制个体特征和中间阻碍因素的前提下,当城市推力(就业压力大等)+农村拉力(生活成本低等)>城市拉力(工作体面程度高等)+农村推力(生活工作环境差等)时,人们会产生较强的返乡创业就业意愿。[1]王慧珍认为促使劳动力返乡创业的推力包括生存性所需和归属感降低,拉力包括社会资本的支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乡土”情节。[2]姜姝提出,“双创”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和人们的乡愁乡情心理增强了乡村的拉力,再加上城市的推力作用,形成了“城归”的现象。[3]在返乡创业动因的基础上,众多学者对构建返乡创业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李彦娅和谢庆华通过纵向论述农民返乡创业的金融危机、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三个阶段,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从而构建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4]王轶和熊文等从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人力资本转化的主要媒介和劳动力返乡创业三部分构建了人力资本推动劳动力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5]王兴周认为,个人生命周期、经济景气周期、户籍和土地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间的耦合機制促进了劳动力返乡。[6]林奇清通过创业价值、创业环境、创业步伐和创业态度的分析搭建出内外合力、多方引导、全面支持的返乡创业动力机制。[7]

总体上看,目前学者对于劳动力返乡创业动力的探讨颇为丰富,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运用“推拉理论”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机制的研究不多见。对此,本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运用“推拉理论”厘清“乡村、政府、社会”三维联动机制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乡村振兴的拉力、社会与政府的推力以及返乡创业的阻力等方面分析农民工返乡的动因和存在的障碍,最后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上提出对策建议。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因素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行为涉及政府、家乡、社会等多个主体的交互作用,尤其是家乡实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对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重大意义,他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见图1。在乡村的拉力、社会与政府的推力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他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影响,产生联动机制。

(一)第一维度:政府推动机制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乡村创业的外部环境,这些措施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推动力。

1.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国家各部门联合采取行动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一是实施产业融合项目。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同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累计支持各地建设农业产业强镇1509个,现代农业产业园3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80个,通过实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基地水平、发展加工流通、培育经营主体、打造产业品牌等一系列措施,拓展产业链条,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培育农业全产业链。2021年,农业农村部编制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建设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31条、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63个,推动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促使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2.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技能培训

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并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之后,农业农村部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根据《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02号(农业水利类218号)提案的答复摘要》数据,至2022年,该部门培训各类农村创业人员超1150万人,并且向社会各界推介2210家农村创业基地。通过为返乡创业者提供精准的培训,使得具有返乡创业意愿人员如愿返乡创业,从而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3.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财政补贴力度

2019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中央财政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18年11月起,中央财政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贷款额度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贴息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上限从200万元增加至300万元。此外,财政部还通过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手段,调动金融机构支小支农积极性,弥补市场失灵,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对象的信贷供给,保障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适用性,提升乡村金融保险服务水平,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更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4.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政府已采取行动来解决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存在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到位、社会保障不充分等问题。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从支持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和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五大点上提出相关意见。各基层政府积极响应,具体措施包括在创业地为返乡创业者子女提供义务教育、对就业困难的返乡创业者提供社会保障补贴等。

总之,政府在职业培训、财政补贴、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给予返乡创业人员政策支持,鼓励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依靠农民工对农村自然资源的深度了解和个人优势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村创业新潮,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兴起,推动农村产业整体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二)第二维度:乡村拉动机制

1.乡村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的各项利好政策从“生态、产业、文化、组织”等方面指导推动乡村发展,从而拉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又能反哺乡村。

生态方面,经过对乡村自然环境的改造,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居民提供了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优化了乡村基础设施,为发展乡村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实现乡村产业多样化,大大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和生活幸福感,增强了农民工的留乡创业意愿,反过来,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的投入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有助于推动乡村生态建设。

乡村产业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促使国家的社会公共资源逐渐向农村倾斜,农村产业集群程度和交通便利程度等都得到提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的环境,农民工能够结合本地资源发展特殊服务业和旅游业;当地产业发展也为具备知识、技能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回乡创业农民工带来的资本和技术又能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的繁荣,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文化方面,各基层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给予了大力扶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工文化素养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保障他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改善了他们精神面貌,使农村发展更具活力,这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氛围。反过来,返乡创业农民工具有较高的素质,他们在家乡良好的行为规范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和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协助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组织方面,治理有效是主要内容。随着社会演变,旧的乡村治理体系已无法适应社会变革,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促使当地村民发挥自主治理的能力,彰显农民主人翁精神。政府法治与农民自治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改善了乡村的营商环境,不仅拉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还能吸引外来资本投入。反过来,由于大部分返乡创业者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法治意识,不仅自身做到遵守法律法规,还能激励周围从业人员向善向上,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2.乡土情结

乡村对农民工的拉动作用不仅在于其自身的发展,更在于农民工内心深處浓郁的乡土情结。相当数量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十分注重“落叶归根”,尽管他们长期在外工作,离乡多年,但对家乡的思念并未消失,乡村仍然保存着他们的房屋和土地,与家乡亲人的血缘亲情仍是他们与乡村之间无法割舍的纽带。新时代,乡土情结的内涵更加深刻全面。乡土情结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存智慧与发展追求。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家乡的美丽与富强,并希望自己能够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乡土情结已从“荣归故里”的期望转变为“建设家乡”的动力源泉,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刻与农民工的乡土情结实现有机融合,在他们的相互作用下,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三)第三维度:社会推动机制

社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为社会资源与关系网络。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源对久居城市的农民工来说,有着提升其成长空间、实现其向市民化阶段转变的重要功能。关系网络指农民工凭借自身努力,在工作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利益共同体;社会资源指农民工在长期劳动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累积起来的多种无形发展因素。前者更多地体现为内在价值认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在外在环境之中。对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而言,不管是关系网络还是社会资源都是他们得以返乡创业的重要依托。在农民工的关系网络里,拥有相同价值观念的人会基于同频度的信仰、思想进入乡村社会并成为返乡创业所必需的人力资源,同时农民工又不能脱离他们在城市社会长期累积所形成的种种社会资源,因为离开了这些社会资源,农民工返乡创业便不能获得足够的要素支撑。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络的相互作用激励着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稳定的关系网络和充足丰富的社会资源时,农民工才能得到充分的心理与能力激励,才能有底气返回广袤乡村“再次启程”,踏上返乡创业之路。

除了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络之外,不利于农民工发展的城市环境也是推动他们返乡的因素。第一,城市中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换的社会需求。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于高技能、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对于农村劳动力而言,他们在城市市场上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农民工选择利用在城市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技能返乡创业。第二,低收入与城市高消费、高房价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农民工的报酬过低,只能满足自己的温饱,很难满足其家属在城里的支出,而且由于劳动力供给充裕,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农民工报酬增长极为缓慢,许多农民工无法承受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房价,再加上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大大降低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意愿,使农民工选择回流,利用已有资源到农村创业。最后,城乡差距。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和教育方面权益不平等的问题也是劳动力回流的推动因素,虽然国家在政策上对以上方面采取了优化措施,但农民工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权益的问题仍然存在,这种不平等性对于一些农民工来说是回到乡村创业的决策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推动相关政策落地乡村,引导乡村发展,同时,政府和社会彼此衔接,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整体,乡村整体实力提升使其对农民工的拉动力与社会对农民工的推动力之间达成协同共创的局面,最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阻力因素分析

返乡创业新生代农民工属流动劳动力范畴,在劳动力流动动因研究中,推拉理论是经典理论。该理论将影响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迁移因素划分为“推力”“拉力”和中间障碍因素“阻力”。“推力”指流出地推动劳动力离开的有利或不利因素,“拉力”指流入地吸引人们进入的多种有利因素,“阻力”指阻碍人们流动的力量。推拉理论的思想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吸引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特征。因此基于推拉理论,在上述推拉联动的作用下,结合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其阻力因素。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拉力表现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以及乡土情结六个维度,而社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推力则体现在社会资源、关系网络、市场竞争、收支失衡、环境质量、城乡差距等六个方面。这些都是促使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因素,但在创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急需解決的阻力因素。

(一)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

乡村产业融合主要以农业为依托来实现资源、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合理配置,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目前,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表现为农业内部结构失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深度和水平不足等方面。与此同时,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有限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农业产业链较短,产品转化能力不足;非农产业割裂,“农业+”模式还没有被广泛且有效地运用;乡村产业融合进程中注重经济功能的发挥,而生态和文化等重要功能的拓展还不充分。目前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农民增收、协调发展以及产业融合功能的开发与激活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约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利于创业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文化教育水平落后

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更关注家庭成员的发展需求,这意味着良好的教育必不可少。当前乡村教育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城镇化的推进,第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受薪资待遇与教育条件等因素影响,农村青年教师纷纷外流,教师队伍的老龄化现象异常严重,乡村教育的队伍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越来越大。二是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较低。当前,信息化时代变革迅速,而信息技术素养处于停滞状态的教师群体占多数,造成许多教师无法适应当下教育模式的矛盾。突出表现如下:一是信息化设备运用水平较低。由于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一些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运用局限于简单的ppt课件展示与资料的堆砌,导致课程内容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教学资源处理能力较差。虽然多数教师懂得如何获取资源,但缺少对视频与影视资源信息的处理与归纳能力,无法最大化发挥资源优势,使课程的广度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除上述问题以外,偏远地区薄弱的教学设施、乡村较为落后的教育理念都是阻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

(三)信息化水平偏低

当前全球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物流、人流和信息流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但是乡村区域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却滞后于现代产业化的发展水平。一是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农户经济收入相对较低,消费能力不强,信息化服务运营商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对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互联网络在我国农村经济运行中的应用范围较小,农民获取信息仍是通过传统媒体,而传统的媒体都是简单地向农民传递信息,无法向他们提供交互式的咨询服务,使得农民工获取信息具有滞后性、不完全性的特点;二是信息意识薄弱。农村信息化认知不够深刻,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和重要性或者存在认知上的误差,没有深入理解信息化建设内容,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成计算机的运行,这些不够全面的认知导致农村信息化建设无法取得应有成效。经济发展动向只有获得及时、灵活、有效的信息才能获得永久的战略主动地位,否则,一旦处于被动地位,利润就没有办法保障,也会打击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不利于创业的持续推进。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

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会首选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交通相对发达、人口数量相对较大的乡镇。因为这些区域能够大大降低创业所需人力成本,同时这些区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对企业的发展有利。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地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实际上大部分农村配套服务设施仍然存在短板。农村的道路、电网仍较为薄弱,这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道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之本,尽管农村道路建设和改造已在多数区域完成,但是道路标准仍低于城镇,道路建设缺失将造成产品流通不畅和成交周期拉长,对返乡创业企业回笼资金造成阻碍,变相削弱其市场竞争力。虽然乡村电网改造不断推进,但在一些乡村地区,电力中断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这会给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阻碍,使农民工对返乡创业产生顾虑。

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赋能机制:推进农村产业充分融合

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需构建适合乡村市场需求与农民工返乡创业要求的产业结构新格局,而深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发展,是人多地少国家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赋能返乡创业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应从产业业态角度出发,遵循“延伸产业链,升级价值链,健全利益链”的理念思路,突破产业层次和价值利益链障碍,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一是要重视推进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融合,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二是要重视推进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增强农业价值创造及就业吸纳能力。最后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化生态农业,这将成为乡村产业繁荣的重要途径。如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进一步融入工业、物流业、休闲旅游业和服务业等多元化业态,形成“农业+”的多业态发展局面;重视农业多功能性开发利用,并结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促进农业多功能发展,实现多元价值链。

(二)教育保障机制:提升农村文化教育水平

加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保障是现阶段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任务。一是加大乡村教育经费投入。各省份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教育需求,适当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基础设施。例如,发布乡村教育优惠政策,提供学习补贴,翻新乡村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和宿舍楼等基础设施。二是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以省为基础单位,对教师打造线上线下的综合培训考核体系,以建设集学科知识、心理学知识、传统文化与民族知识、现代信息化教学技巧、阶段性考核、内部信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学习考核平台为主导,再辅以周期性的线下统一培训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技术驱动机制: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能够通过数字经济同传统产业的融合来实现技术驱动,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返乡农民工多样化创业。政府部门需要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力度,改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乡村5G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乡村互联网普及率并确保乡村网络信号畅通稳定;加快推进农村智慧水利、智能电网、智慧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变革,助推农村产业升级,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全面享受到数字经济的红利。政府应着力营造信息化环境,强化农民的信息意识,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利用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创新,加快对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速度,促使生产要素转移至高生产率产业,提高农业整体生产效率,同时借助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渠道,为农民工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创业氛围,让新生代农民工开拓眼界,提高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率。

(四)物质支撑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地方政府应与其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及返乡创业的现实情况相结合,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并加大政府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物质支撑。一是建设“四好农村路”。地方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有条件的乡村率先实施通硬化路、客车等政策,在全国形成农村公路网络,联通城乡,提升商品流通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条件。二是加强对农村电网薄弱地区的电网建设改造力度。通过合理规划电源点布局,加强联络通道建设,逐步解决偏远地区农村电网与主网连接薄弱等问题。同时,通过合理配置分布式光伏及风电、储能和柴油发电机,构建和改造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加强对频繁停电、低电压等突出问题的治理,保障农民工在春节、夏季高温等用电高峰时期的电力需求。

[参考文献]

[1]钟云华,刘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9,(8).

[2]王慧珍.青年返鄉创业的路径选择和归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21,(3).

[3]姜姝.乡村振兴背景下“城归”群体的生成机制及其价值实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4]李彦娅,谢庆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三次返乡创业高潮的调查[J].重庆社会科学,2019,(7).

[5]王轶,熊文,黄先开.人力资本与劳动力返乡创业[J].东岳论丛,2020,(3).

[6]王兴周.乡村振兴背景下逆城市化动力机制探析[J].江海学刊,2021,(3).

[7]林奇清.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价值逻辑、现况调研与动力机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1).

Study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for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ou Junhua Wu Tianyi Cheng Guojiang

Abstract: Promoting high-quality retur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to their hometowns for entrepreneurship is of crucial significance for alleviating social employment pressure, for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new driving forces, and for achie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main body of returning hometown for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new generatio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but the rate is relatively low.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dynamic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 for entrepreneurship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using the “push-pull theory” to clarify the internal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rural area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nalyze the internal driving factors and obstacles encountered by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rocess of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for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pos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industrial empowerment mechanism, educ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technology driven mechanism, and material support mechanism from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for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New generatio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towns for entrepreneurship; Dynamic mechanism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返乡创业动力机制新生代农民工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预测(2016年3期)2016-12-29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现代情报(2016年11期)2016-12-21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综述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商(2016年32期)2016-11-24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6年10期)2016-11-18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8期)2016-11-05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7期)2016-05-19

老区建设2023年11期

老区建设的其它文章江西省推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问题与对策研究江西省人口老龄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华传统勤俭节约精神特质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江西方言量词“个”的使用状况及对比分析中国共产党运用歌谣加强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及启示以井冈山精神涵养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