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效应:“出场”顺序,能影响事情的成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近因效应英语 近因效应:“出场”顺序,能影响事情的成败

近因效应:“出场”顺序,能影响事情的成败

2023-06-04 18: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智者和庸人之间的根本区别不在于知识多少、阅历深浅,而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你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本课程精选遴选世界上富有价值的50个思维定律、效应和法则,结合中外经典案例,详尽解析和探讨了每一种思维定律、效应和法则的内涵及其应用之道;

  通过本课程,让你通览世界顶级思维的精义和奥妙,掌握开启人类思维大门的钥匙,探寻世界思维殿堂中的无穷宝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这样的现象:我们在观看完一场文艺表演后,通常对第一个表演的节目印象模糊,但对最后一个节目却记忆犹新;欣赏竞技类体育赛事也是,越往后面越不记得开场细节,只觉得后面的比赛很精彩,运动员表现耀眼。

  实际上,这些都是受近因效应的影响,通俗的理解,就是“出场”顺序决定了你的评判标准,越是后面出现的越能让你印象深刻。

  据有关心理学家研究,在比赛现场,一定程度上,“出场”顺序,能影响参赛者最后的成绩,也就是说后面出场的选手获胜的几率更大。同理,在生活中,“出场”顺序,能影响事情的成败。

  01

  近因效应的由来

  

  近因效应,是指由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A.Ladins)1957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卢钦斯(A.Ladins)事先编撰了两段文字用来描述同一个男孩吉姆的性格,第一段文字中的吉姆待人热情外向,第二段文字中的吉姆则待人冷淡内向。

  实验过程中,卢钦斯(A.Ladins)把参加实验的人分为两组,先向第一组人员介绍第一段文字,向第二组人员介绍第二段文字。

  

  紧接着给大家安排做数学题,看故事书等其他不相干的事情。

  然后,他再分别继续向第一组人员念第二段文字,第二组人员念第一段文字。

  最后,他询问两组参加实验的人:“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果显示,第一组人员认为吉姆是一个内向的人;第二组人员则表示吉姆是一个外向的人。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根据最后听到的信息作出的相应判断。

  实验证明,“在两个及以上不同的刺激物相继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关键在于最后出现的新的刺激物。”

  简单来说,就是时间距离越近,我们的脑海中印象越深刻,时间距离越远,我们就很难一时想起来,甚至忘记到九霄云外去了。

  02

  近因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负面影响

  

  近因效应一般发生在关系亲密的人之间,比如同学、朋友、情侣、夫妻等,因为彼此习惯了各自的性格或行为方式,如果突然对方有了反常表现,那么你就会认为他变了,从而产生对其完全不一样的印象。最后的印象甚至可以冲淡之前所有的印象。

  比如,王芳和夏琳是从小玩到大的闺蜜,双方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最近王芳因为所在公司倒闭突然失业,心情变得很沮丧,脾气也不好。

  一天,夏琳又来找王芳玩,随口说着一些身边发生的趣闻,叽叽喳喳像只快乐的小燕子,但王芳却觉得她很吵,情绪失控之下就大声冲着夏琳吼了一句:“你别说了,真烦!”

  夏琳吓了一大跳,内心想:王芳变了,她以前很爱听自己说话的,如今却突然莫名其妙的朝自己发火,可能是不想和自己交往了。也许她以前和我好,都是装出来的。

  从此,夏琳就远离了王芳,两个人的友谊也彻底终结了。

  

  又如,陈鹤和刘瑞是大学同学,在校期间是情侣,你侬我侬。毕业后一起到上海打拼,共同租了一套小公寓。陈鹤从事销售工作,刘瑞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因为工作关系,陈鹤经常要到全国各地出差,加上销售的工作,为了冲业绩加班也很常见,所以回家陪伴刘瑞的时间也减少了。

  刚开始,刘瑞表示理解,但慢慢地,随着陈鹤工作越来越忙,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稀少,刘瑞心里就有了想法。

  

  一天,刘瑞找陈鹤谈心,要求陈鹤像以前在学校时一样多陪伴她,陈鹤却直接拒绝了,并振振有词:“你怎么这么天真?我这么从早到晚,辛苦赚钱,还不是为了我们的未来打拼?别无理取闹了啊!”

  刘瑞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陈鹤以前对自己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现在出来工作后,整个人都变了,对自己不闻不问,爱答不理,就是变心了,不再爱自己了。

  因此,双方大吵了一架,陈鹤认为自己一心扑在事业上没错,刘瑞责怪他不再珍惜两人的感情,不懂关心人,最终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以上两个案例都说明一个道理:近因效应,就是因为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刺激物),让自己觉得对方不再是以前认识的那个人,推翻否定以前的一切,开始重新审视双方之间的关系。

  如果对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挽救关系,那么两人可能会从此反目成仇,分道扬镳。

  无论之前两个人的关系如何亲密,在最近一次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后,留在双方脑海里的都是不好的印象。尤其是对受委屈一方来说,这一次的事情足以冲淡过往的所有美好回忆。

  03

  如何规避近因效应引发的不理智判断

  

  近因效应之所以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就是因为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根据对方的表现,对其印象形成了固定的人设,如果对方突然不按照常理出牌,我们内心就会产生失望和不满情绪,也就是愿望落空。

  比如对方在你眼里,一直是以温文尔雅的形象出现,某一时间,他突然因为某件事情性情大变,动不动就暴躁如雷,那么,你就会认为他以前的形象都是伪装的,他这么做是为了迷惑你,让你上当受骗,误以为他是一个谦谦君子。

  实际上,这只是你本人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想法,他本质上还是那个温文尔雅的人,只不过遇到突发事件偶尔情绪失控。

  

  那么,我们该如何规避近因效应引发的不理智判断呢?

  第一、发掘对方身上的优点

  回想一下交往之初的第一印象,对方身上有什么优点吸引了你?现在他身上还有当初的那些优点吗?

  你之前为何跟他的关系持续了那么久?他身上是否还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他之前惯常的表现如何?

  

  第二、给对方改错的机会

  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犯错误,所以也不能因为对方偶尔的一次做错事,就否定对方的其他优点,认定他就变成了一个反面典型。

  不能因为对方一次违背了自己的意志,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或者觉得自己受到委屈,就刻意抹杀对方过往的好。

  

  第三、话不可说太满,留有转圜余地

  当你把话说得太重了,或者无故冲对方发火了,事后你要主动道歉,安抚对方的情绪。

  可以说:“对不起,刚才我心情不好,不该对你乱发脾气!”、“不好意思,我只是最近工作压力太大了,忽略了你的感受”、“抱歉,让你受委屈了,以后我会努力改进”……

  这样,对方就能缓解受伤情绪,不会因为近因效应,而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甚至决定从此远离你。

  

  综上所述,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是很常见的,因为人的大脑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印象深刻。

  因此,我们与人打交道,除了注重第一印象,平常也不能忘记维护自身形象,尤其在熟人面前,要保持自己一贯形象,不要因为偶尔的疏忽破坏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印象。

  此外,我们也要学会客观全面的看待一个人,不要被某一件单独的事情所迷惑,要知道“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每个人身上都是优点缺点同在的。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