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宏】“波特假说”20周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迈克尔波特续约 【张继宏】“波特假说”20周年

【张继宏】“波特假说”20周年

2023-03-15 0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为改善环境质量的环境规制与政策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从而抵消环境保护给社会带来的积极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果。但从1995年开始,以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和其合作者范德林为代表,对环境规制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指出,不能简单地将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分为二的对立起来,他们认为,更加严格但设计合理的环境规制(特别是基于市场的环境税、污染排放许可交易机制等手段)能够激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能够部分甚至完全对冲因遵循环境规制引发的成本,使得厂商在国际市场更具有竞争优势。这被称为“波特假说”。“波特假说”为我们重新认识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1990年,迈克尔.波特在其著名论著《国家竞争优势》中,重点研究了世界上产品最具有竞争力的4个国家,德国、瑞士、日本与美国。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国家不仅产品质量好,具有全球竞争力,而且四个国家的环境质量也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由耶鲁大学每年对全球159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中的环境部分的评分就可以得知这一事实。对这4个国家的案例研究也成为迈克尔.波特1995年提出“波特假说”的重要基础。虽然政府规制能够引起创新并不是什么心的观点,例如1932年Hicks就有过相似的表述。但是,直到1995年迈克尔.波特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首次阐述了环境质量与产品质量之间存在“双赢”(win-win)结果的可能性,环境规制能否激励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得到主流工商业和政策制定者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这也使得各国的环境质量治理的手段更多地转向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进行,例如最早的美国环境交易制度(SO2)、后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纷纷建立起来的碳交易市场,例如目前为止较为成功的欧盟碳交易市场(EU ETS)、美国碳减排西部倡议计划、中国碳交易7个试点。而这些环境交易市场成立后是否对本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及产品质量提升起到作用,目前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从现有的文献可以看到,所有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的支持了“波特假说”的成立。

环境质量与产品质量之间之所以存在“双赢”的结果,迈克尔.波特和范德林德的观点可总结为以下5点:第一、环境规制会使企业认识到资源利用缺乏效率并指明了可能的技术改进方向;第二、集中于信息收集的环境规制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环保意识而受益;第三,环境规制可以降低对环境有价值的投资的不确定性;第四,环境规制可以给企业带来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压力;第五,环境规制可以改变传统的竞争环境。也就是说环境规制能够确保一个公司不依靠规避环境投资,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提升而获得竞争优势。在与艾森大学马克思.雷姆的讨论中,他说对于德国而言,鲁尔工业区的转型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鲁尔工业区就是因为德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环境政策,迫使鲁尔区的重工业(主要是钢铁)将产业链的低端(微笑曲线的底部)转移出德国,而仅保留了研发与设计等高端部分,而保留的一部分钢铁冶炼也采用了最先进的环境技术,从而做到了整个鲁尔区的转型的成功。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