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短期危机和长期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过年油价会不会上涨 油价上涨:短期危机和长期影响

油价上涨:短期危机和长期影响

2023-08-09 0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经济走势跟踪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2004年第63期(总第498期)                        2004年8月24日(星期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经济走势跟踪与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经济走势跟踪》联合课题组经济热点分析    油价上涨:短期危机和长期影响    8月20日,纽约原油期货冲击每桶50.00美元的心理大关未果,随后出现下挫,结束了最近屡创新高的局面。此前18个交易日,原油期货16次刷新纪录,最终距每桶50美元的关口仅有60美分之遥,引起全球关注。分析家认为,如果油价持续高企,全球发生滞涨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油价屡创新高:原因何在?    根据美国能源部下属统计机构美国能源情报署发表的最新报告,超过40%的世界石油日产量来自于潜藏危机的国家,这是导致油价升至历史新高的因素之一。报告首次把沙特阿拉伯列入了年度“关注地区”名单。能源情报署指出,除了俄罗斯依然榜上有名外,名单中沙特阿拉伯的加入意味着世界最大的两个石油生产国面临着可能影响能源市场的诸多经济、政治或其它问题。    名单共包括11个产油国以及重要性日益增加的里海地区。除了伊拉克和苏丹外,被列入名单的产油国还包括阿尔及利亚、玻利维亚、印度尼西亚、伊朗、利比亚、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    而对冲基金在市场中的动作也被认为是影响油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分析指出,原油期货价格自今年6月以来已累积上升超过30%。除了地缘政治局势不稳、俄罗斯尤科斯公司破产危机、恐怖袭击威胁以至全球经济复苏引发石油需求大增等传统因素外,新兴的对冲基金亦扮演著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使包含时间差、投资者情绪在内的期油价格如断线风筝般不断攀升。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持仓报告中的非商业基金显示,最近12周的持仓报告显示基金持有原油期货总金额最高时达32.9%,最低时亦有24.5%,有关基金的持仓情况直接导致市场的异常走势及剧烈波动。    事实上,6月份期油价格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施压下出现大幅波动,正好被对冲基金利用炒作套利。当7月期油由6月2日的42.45美元/桶,回落至6月30日的35.52美元/桶,道琼斯指数亦巧合地由10262点上升至10435点,升幅达1.7%;相反地,期油在6月30日的35.52美元/桶攀升至7月底的42.55美元/桶后,道琼斯亦由10435点大幅回落至10140点,跌幅达2.9%。    有证券分析员认为,目前石油供求并未出现严重失衡的现象,油价的飙升主要是对冲基金作祟,有关基金借伊拉克政局不稳持有原油好仓,再沽空美股及美元套利,造成油价与美股的背驰现象。    同时,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近期油价的暴涨是因为对冲基金急于在9月份合约到期前,将原油期货价格推高至每桶50美元以上所导致的。分析师表示,对冲基金正在影响石油的高端价格。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交易员表示:“对冲基金正推动市场价格达50美元,买入期权最大的未平仓量正是处在这个价位,这样他们就能卖出头寸从而兑现。”巴克莱的商品分析师凯文·诺里什表示:“在一个任何人都可以交易的市场,如果没有一些投机者参与,那将是很不正常的。”分析师一致认为,50美元的价格或许过高,但他们指出,在50美元的基准价格中,投机所占份额高达10美元。    全球正面临30年来第四次石油冲击?    据彭博通讯社报道,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罗奇指出,原油价格如果维持在每桶47美元以上,可能对美国经济带来“石油冲击”(oil  shock),明年经济恐怕陷入衰退。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给客户的报告指出:“经济疲软,这时候再受到任何冲击,通常会导致经济衰退。2004年的石油冲击十分符合这种情况。”    罗奇说,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接近“停滞”,石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可能造成国内生产总值(GDP)降低0.4%,这样的经济法则并不正确。他说:“经济衰退是规则,而不是特例。如今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罗奇在解释“石油冲击”的定义时指出,不要简单地进行短期的石油价格的比较。如果以这种方式计算,2000年以来每周平均油价为每桶29.67美元,而近期则上涨了62%到47美元;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油价从25美元上涨90%。罗奇认为这种比较有误导之嫌。    罗奇强调,油价持续期间非常重要。油价必须维持在这个高价水平3到6个月,才能形成冲击。6个月移动平均线39.31美元远远高于1991年的30美元。罗奇还支持其同事博纳的观察,博纳说,美国过去30年来减少消耗能源46%。但是能源需求大增的中国和印度却会吃掉许多能源。罗奇说:“看来全球正面临30年来第四次石油冲击。”    高油价触发全球滞胀风险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石油价格近期尽管大幅回落,但油价此前一度逼近每桶50美元大关,这进一步证实,石油长期价值已出现根本转变。很多观察家估计,目前石油的长期价值在30至35美元左右。    另据报道,分析家指出,油价如升上50美元一桶的水平,美国将可能出现滞胀风险,另外,油价若再上升将刺激通胀加剧,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将比预期加快,从而使环球滞胀的风险增加。美国上一次出现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当时油价急升4倍,令物价大幅攀升,使依赖油价的经济大幅衰退,政府不能以加息刺激经济,因为这将使经济衰退更快,亦不能以减息刺激消费,否则会令滞胀进一步恶化。而如果美元持续疲弱,油价更有机会突破每桶50美元的水平。而如果油价升至每桶50美元的水平,对世界七大工业国的经济增长将有0.2个百分点至0.5个百分点的影响。    油价飙升制约美国经济增长    据《华尔街日报》指出,过去30年里的每次美国经济衰退都与石油危机脱不了干系。今年夏天油价的急剧飙升看来也已抑制了此轮经济增长,这一点可以从疲软的非农就业报告中看出,7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了32000人。    分析指出,石油危机将对布什的连任构成威胁,同时可能影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的加息计划,不断上涨的石油价格可能会代Fed行使抑制消费者需求的职能。    高油价并非是压低金融市场和拖累宏观经济的唯一不利因素。另一个因素是旨在抗击经济疲软的刺激性政策的效应逐步淡化。一些经济学家相信,消费者需要持续减税和按揭再融资等强力支持,才能维持自2001年末到今春的巨大支出水平。随着现有政策刺激效应的减退,而美国财政部和Fed又不打算实施更多措施,消费者可能最终将减少支出,这部分也是因为近年来累积的债务水平已相当高。“降息推动的再融资形成的支出刺激效应已经结束了,”瑞银(UBS  AG)经济学家乔治·马各纳斯表示,“财政刺激政策正在成为财政压力,油价也是一个拖累因素。”    2004年的油价上涨并没有像20世纪70年代那样可怕。以2004年不变美元计算,今日的油价仍比1981年的历史高点低40%左右。而且,如今美国的燃油利用效率也高于当年。不过,石油价格较2002年初增长一倍,仍是1979年以来最大幅的持续增长之一,而且显著减少了消费者的自由支配收入。消费者支出的疲软反过来又可能给就业增长带来压力。    还有一些不利的迹象。有企业警告称,在2001-2003年年中期间抑制经济发展的投资和雇佣疲软的状况可能会重现。就业市场新呈现的疲软迹象,可能会造成疲软增长的恶性循环。瑞银的马各纳斯表示,经济增长只欠显著的就业增长这个东风了,没有这个,我们的任务将非常艰巨。    文章认为,石油仍是美国经济前景的主要风险。而且除非地缘政治风险有显著的下降,近期内不太可能看到油价的明显回落。最新一轮的油价上涨不同于以往,以前主要都是由于供应减少或担心供应减少造成的。这次的油价上涨主要是因为需求强劲,特别是快速发展的中国的需求。国际能源署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长3.2%,合每日增长250万桶。过去10年里,年增幅大致都是2%左右或更低。    全球强劲的石油需求,已使得石油行业几无闲置产能填补供应缺口,供应的增长远慢于需求增长。全球石油生产国目前的日闲置产能仅有100万桶,而市场的整体规模为每日8000万桶。因此,任何供应的中断都可能导致油价的急剧飙升。    布什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格利高里·曼昆表示,“油价显然拖累了经济。过去,油价上涨总是与经济滑坡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油价上涨,人们就开始担心。”不过,他指出,传统经济模型显现即使原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幅也只会减少1/3个百分点。    高油价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据新华社报道,去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2.1%,但中国却增长了12%,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认为,尽管中国石油消耗总量不大,但增速较快,经济增长对石油消费增长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会比较大。而从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油价上升可能使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如果油价保持在合理的价位,则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据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介绍,据初步测算,如果全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平均上涨10美元,中国就要多掏70亿至80亿美元。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对中国1993年至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1年时间,就会使中国的GDP增幅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其中,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中国GDP增幅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中国GDP增幅0.7个百分点,相当于损失了600亿元人民币左右。    冯飞等专家认为,由于没有期货、战略储备等可以用来平抑油价的措施,中国石油价格的“传导效应”比较明显,即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或者下降,1个月后就会传导、反映到中国的石油价格上。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将使国内能源价格有所上扬,并拉动石油及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价格上扬,形成一种新的涨价因素。”据周大地介绍,“目前的价格上涨,受到市场需求的抑制,并没有完全反映在最终消费品价格上。但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上涨,在增加原油生产企业的利润的同时,会加大对制造业的压力,进一步挤压其利润空间。不过,从总体上讲,这轮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还看不出会造成衰退。”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石油市场室主任单卫国说,油价剧烈上涨短期看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最大的是外汇支付增加太多,但其深层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国目前正值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高耗能阶段,油价上升将对国内运输业影响最大,并拉动工业成本上升,刺激通货膨胀。”    “油价上升将对水、陆、空运输,燃油发电等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尤其石油涨价还会造成大量工业品的成本上升。”中国石化石油经济专家朱和说:“石油和石油产品已成为众多行业和产品的原材料,如房地产中需要的玻璃、窗框,家用电器的主要器件、电线,甚至衣服、工艺品等等。”    当前中国煤、电、油供求关系相对紧张。专家们担心,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将会进一步加剧能源紧张,增加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相关行业的竞争力。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认为,总体上看,国内的油价还是由国家管制的,国际油价高涨对老百姓的冲击会有所缓和。油价持续上涨,势必会使正处于调整中的中国汽车行业面临新一轮的考验。单联文认为,如果油价上涨,买车的人会减少,进而对汽车消费形成制约。    另据报道,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阿里分析,油价若达到每桶50美元,将使中国在内的亚洲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值“减少1.1个百分点”。    而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专家牛犁则表示,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影响不具主导力量。牛犁说,油价屡创新高,难免引发对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心,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还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乐观。他认为,总体而言,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有限。    第一,目前的石油价格上涨是各种偶然因素对接而成的结果,不具有长期性特征,油价将回落到一个较适宜的价位。    第二,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特别是对高能耗行业的调控,都有助缓解中国石油市场的紧缺现状,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第三,石油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20%,不具主导力量。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和水力发电所占的比重约70%,原油、天然气的比重虽然在升高,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影响尚在掌控之中。    第四,一方面,由于部分石油进口合同事先确定了价格;另一方面,大家普遍关注的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是油质较好的品种,通常该油价高于欧洲布伦特油价每桶2至3美元,高于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每桶5至6美元。因而,原油实际交易均价比人们通常理解的价位要低。根据海关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均价为每桶33.8美元,增长13%,成品油进口均价增长6.1%,远低于同期纽约和欧洲市场逾20%的涨幅。    另外,由于不具备对随机性石油价格冲击的手段,本次石油价格上涨可能加速中国石油市场的改革步伐,反而提供了一次发展机遇,促使政府、企业沉着应对,趋利除弊。牛犁认为,包括最近一些专家提议设立石油期货交易,也是一种应对之策,值得期待。    油价涨到何处是尽头?    据《联合早报》分析,最近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不同往日,油价回落走势将不会很快到来,而且也很难发生。而文章认为,目前唯一可能令油价涨势回落的力量,是全球经济由盛转衰,但迄今能源成本的猛增,却几乎没有损及全球经济增长半根毫毛,中国经济增速仅小幅放慢,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左右到。    文章说,如果必须以更高的油价来遏制全球经济增长的水平,将是一次可怕的历史重演,1973年中东产油国家以石油为政治武器,79年伊朗革命后发生的石油危机,都导致了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文章还说,全球经济能够容忍油价在哪个价位?巴克莱资本国际在报告中指出,看上去全球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不予理会每桶40美元的油价,但若油价持续高于每桶50美元,则可能对经济活力产生显著影响。若油价真的上到每桶50美元,那全球经济情况会真的不妙了。              (完)(责任编辑:王砚峰)2004年第63期(总第498期)                                  2004年8月24日(星期二)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email protected]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