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泪目!迁安人今天了解一下“为民”精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迁安杨国强 令人泪目!迁安人今天了解一下“为民”精神

令人泪目!迁安人今天了解一下“为民”精神

2023-05-19 2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杨为民非常理解父母当初给他取名“为民”的深刻含义和期望。杨为民在革命环境中熏陶长大,195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入党那天起他就立志为党、为国、为民奋斗一生。

助力航天建功勋

1953年,杨为民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转学到北京航空学院,学飞行力学专业,立志为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航空事业献身。1958年大学毕业,留校在火箭系当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58~1978年杨为民任北京航空学院原火箭 系飞行力学教研室副主任、原飞行器设计及应用力学系教务组组长。

1970年起,杨为民参加中国第一代高空无人侦察机的研制工作,30多岁的杨为民担任中国高空无人驾驭照相侦察机的总设计师,带领全体设 计人员,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为该机的研制、定型和装备部队做出重大贡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成果已被镌刻在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上。他为中国第一代高空无人侦察机的研制成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年华,并且付出血的代价。

1977年,他在机场指挥该无人机试飞时,正和一位教师操作手摇吊车,突然由于吊车的机件失灵,飞旋的摇把重重地打在他的左脸颊上,掀起一大片皮肉,顿时血流如注,被送进北京空军医院。由于伤势严重,手术进行 4个小 时,缝了40多针。杨为民只在医院住了一周,放心不下试飞工作,天天要求出院,医生拗不过,只得同意他出院,并再三叮嘱,一定要全休,一周后回院复查。可杨为民一出院就直奔机场,把全部精力都用到试飞工作上,他要把失掉的时间抢回来。

杨为民 “拼命三郎” 的绰号由此产生。

毅然转行赤子情

80年代,杨为民在广泛的调研中发现,那时我国军机由于缺少可靠性的保障,故障率高,半数左右“趴窝”,寿命也短,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他敏锐地意识到,不光是飞机,海、陆、空、天都迫切需要开垦可靠性工程应用的处女地。

杨为民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1985年,年逾50岁的杨为民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可靠性工程专业,是中国唯一培养从本科生到博士后各层次可靠性工程专业人才的基地。他积极开拓可靠性领域的各项技术,主持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运七飞机定延寿技术” 研究课题,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 “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 研究课题成果,对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先后发表论著40余篇,获得国家级、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杨为民在北航建起了我国独一无二的工程系统工程系。在他的领导下,该系从50多名教师、30多个本科学生发展为上百名教学科研人员、上百名本科生、67名硕士博士生,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一支可靠性工程研究队伍。至今这里仍是全国惟一的一个系统培养可靠性工程人才的基地。

参透名利心自清

杨为民视事业第一,革命工作第一。他是独生子,在父母亲病危住院期间,他瞒着单位,夜间陪伴老人,白天照常讲课、上班。

他曾经两次让高工,两次让教授,7次谦让出国的机会;他所获得的计算机、照相机等奖品全都用在了集体的需要之中;课题负责人与论文署名,他推出年轻人,自己靠后。杨为民荣誉的光环很多,可是对于荣誉,他总是退避三舍。

这些年,他所获得的各种奖金、评审费、讲课费近20万元,全部上缴了系 里,作为青年教师奖励基金。1994年,航空部推出“航空金质奖章”,在56万职工的航空企业、10万科技工作者之中,只有两人获奖,每人奖金10万元, 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发奖时特意嘱咐杨为民:“不许上交”,系里也说应该遵照领导的指示。但谁也拧不过杨为民,他说:“工作是大家做 的,请别让我脱离群众。”

他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可他平时连看病的时间都舍不得,有病就自费到药店买些药吃。2001年 6月,他病重手术前在医院一边输液,一边还在口授,向总装备部领导汇报专项工程质量与可靠性检查情况的提纲。7月手术后,他深知自己患上癌症,生命已极为有限,在体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仍不顾医护人员的劝阻,继续关心可靠性事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工作,把病房变成了会议室、办公室,甚至离开医院去参加并主持工作会议。直到弥留之际,他唯一关心的仍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杨为民为中国国防事业、为提高中国武器装备的质量与可靠性水平耗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他的荣誉

杨为民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部门和国防工业部门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威望。他得到所有与他共同工作、生活过的同志们的敬重和爱戴,也得到各级党组织和领导机关的高度评价。

杨为民于1988年荣获全国 “五一” 劳动奖章, 同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1990年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授予他 “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航空工业总公司为他记一等功;

1991年获“光华科技一等奖” 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 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十杰之一,成为全市党员学习的楷模。同年,航空工业总公司授予他航空金奖;

1996年被北京市委作为八位先进人物之一,在全市广泛宣传他的先进事迹,同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号召全行业的共产党员向杨为民同志学习;

199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获首都精神文明 建设奖章,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9年获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

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同年获“全国质量管理突出贡献一等奖”。

曾两次荣立一等功。

像一颗燃烧生命的流星,2002年1月30日凌晨4点,全国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可靠性工程技术中心的双料主任、67岁的北航工程系统工程系主任杨为民教授,闪耀离去,留下了他对中国可靠性事业的无限眷恋和辐射力、强劲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财富。

别人眼中的他

■看到有人不把质量当回事,他声泪俱下,亲自带队进了工程现场。

■宋健嘱咐他奖金不许上交,他却硬把10万元钱都上交系里奖励青年教师。

■他得了绝症,更抓紧时间工作。护士说,好像工作就是他的享受。

另一面的他

★精彩厨艺

1976年,杨为民下过干校,在北京郊区的农场担任炊事班班长,他炒的菜、蒸的馒头至今让人回味。杨为民琢磨透了温度、酵量、发酵时间等的关系,画了一张表,贴在墙上供其他同志对照使用。杨为民的肠胃只允许他吃鸡蛋、面条等清淡的食物,他也极少有时间下厨,但跟同事们说起厨艺来却头头是道:“你那样做海鲜好吃不了,听我告诉你……”其实,杨为民是个跳舞、游泳、打球、拉小提琴样样在行的人,如果有时间消遣和锻炼,他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身边的英雄

2001年12月2日晚,胰腺癌晚期的杨为民给北航工程系统工程系副主任康锐打来电话,了解科研进展情况,放下电话后,康锐发现已经严重腹水、每天全靠3升营养液维持的杨为民竟与自己说了40多分钟。6岁的女儿问他:“是谁打来这么长时间的电话?”康锐说:“是一个生病的爷爷。”孩子奇怪:“生病了怎么说话还这么大声?”康锐脱口而出:“因为爷爷是个英雄。”

★生命中的最后话语

2002年1月29日,杨为民教授临终的前一天上午,杨为民将协和医院特需病房的护士长王俊清叫进来,形销骨立、喘着粗气的杨为民断续地说:“我知道我没有多少时间了。我住这儿半年多,看你的角色像带兵打仗的,你带的这些兵都挺好,我感谢她们。你要好好爱护她们!”

为民精神

令人泪目

向您致敬!

作为一名迁安人

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文末留言

一起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