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和耶稣,谁更厉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达摩和释迦摩尼佛是什么关系 佛陀和耶稣,谁更厉害?

佛陀和耶稣,谁更厉害?

2023-08-06 18: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乔达摩(Gotama;Gautama)又译“瞿昙”,义为“纯淑”、“地最胜”。[4-6] 传统上认为这是他的族姓;也有认为是其母族姓,其姨母是拘利族瞿昙姓之女,此外舍利子、满慈子、迦旃延子等都以母之姓来称呼,说明当时有名字包含母亲姓名的习俗。佛的堂弟提婆达多也曾自称和佛都是“母族成就”; 季羡林认为“乔达摩”不是姓氏,而是古印度贵族依照习惯从婆罗门氏族借用来的。

悉达多(Siddhāttha;Siddhārtha)又作“悉达”、“悉陀”、“悉多頞他”等,义译有“财吉”、“成利”、“一切义成”等。一般认为这是释迦牟尼在俗家时的本名;也有认为是后人的假托。《佛所行赞》说,其父净饭王发愿“一切达成,国富力强”,因此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佛陀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

遍看全世界各个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这个神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祂主宰著人类的吉凶祸福,它操纵著万物的生死荣辱。人类只有匍匐在祂的面前,赞美与讴歌,把一切成就荣耀归于万能的神,信仰祂的才能上天堂,反对祂的只有堕入地狱,绝无抗辩申诉的余地。

而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要请读者们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

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著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但是,从释迦牟尼的言教中,使我们明白,在现有历史的记载中,虽然只有释迦一人是佛,可是过去久远以前,这个世界曾经有佛出生,未来的久远以后,这个世界仍将有佛出生,现在的十方世界,也有很多佛的存在。所以,佛教不以佛陀是独一无二的,佛教承认过去、现在、未来,有著无量无数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众生(动物)不论信佛与否,将来都有其成为佛陀的可能,因为佛教相信:佛陀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圣虽有不同,在本质上,佛性一律平等。

佛陀不以创世主自居

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但却无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的能否得度,尚须由众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最好的良医,能为但众生痛苦诊断处方,服他的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药,佛陀也是爱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导,能给众生引导出离世间的苦海,听从佛的引导,必定得度,如果不从引导,也是爱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创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众们仅对佛陀作形式上的崇拜;能够实践佛的言教,就等于见佛敬佛,否则,虽然觐见了当时的佛陀,也等于没有见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创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但却不能代替众生离苦得乐。

不管是信佛的,不信佛的,甚至害佛的人,佛都一视同仁,平等爱护,犹如赤子,甚至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情去抢救众生,不但救人,同时救护畜生,甚至凡有生命的动物,这是何等伟大的博爱?

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

基督(希腊语Χριστοs,拉丁语Christos,英语Christ),意思是“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司时要举行为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希伯来语发音为弥赛亚。《圣经》中的耶稣就是基督,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常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耶稣两千多年前出生于以色列的伯利恒,三十岁左右开始传天国的福音,在总督彼拉多执政时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哥林多前书》),并且向众门徒显现,复活后第四十天升上高天,现如今坐在神的右边。将来他必要再来,建立荣耀的国度。

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基督教的教义可归纳为两个字——"博爱"。在耶稣眼里,博爱为三个方面:上帝的爱、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耶稣曾经说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的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37-40节)

博爱,即广泛地爱一切人与生命,它是人文精神的基本规定与内涵。“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歌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第一方面是作为恩赐的神爱,即上帝对人的超越性的怜悯。

上帝之爱不仅表现为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赐予人类生命之身,而且表现为上帝不忍看到人类罪孽深重,从而遭受永罚和苦难的命运。诚然,他对人类原罪的惩罚亦是出于爱,且更有爱心而拯救人类。于是上帝则差他的儿子耶稣为人类赎罪,从而显示出上帝对人类无尽的爱。可以说,基督教的魅力就在于此。神的恩赐是所有形式的基督教徒之爱的基础,神性是所有基督教美德与善的源泉。

第二方面是人对上帝的回应即对上帝的宗教虔诚。

人对上帝之爱的根源和原因就在于上帝对人的爱。人为什么要爱上帝呢?基督教认为,这是因为上帝先爱人,上帝给人的“爱”,要求人以爱作为回应。“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 (《约翰一书》)。从根本上说,那些爱上帝的人都是真正虔诚的人。上帝既用洋溢的爱创造人类世界,同时也以爱的戒律要求每一个人,所以人爱上帝首先是来自上帝的戒令:“你要以全部的心志、情感和毅力爱上主上帝”(《申命记》)。

第三方面是人对于自己同类的伦理关怀。

因为人不能见到上帝,于是产生了回报上帝的间接途径,上帝之爱与爱上帝必然要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互爱。也就是说,邻人之爱是上帝之爱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上帝之爱实现自己的必然途径,是人爱上帝的有效方式。"爱人如己"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它的要求是:人应该自我完善,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应该忍耐、宽恕,要爱仇敌,并从爱仇敌进而反对暴力反抗。《马太福音》中讲到的:“无论任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你们不愿意人们恨你们,愿意人们爱你们,那么你自己首先要做到爱人,而不是恨人。不管朋友也好,敌人也好,都是上帝的儿子,对仇敌也不能恨,也要爱他们。

他们怎么看?

爱因斯坦: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弗里德利希·尼采: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为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伯特兰·罗素: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历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对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级的形式,含有最少压迫性的因素。

我觉得不论是智慧还是人格……佛陀都超过耶稣。

尼赫鲁:佛比起所有的学说和教条显得更加伟大,千百年来,他的启示一直震撼着人类。历史上大概没有任何其它时候比现在正身处苦难与心烦意乱之中的人类更需要他的和平的启示了。

在这个充满冲突与风波,仇恨与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阳一样大放光芒。在这个充斥着原子弹和氢弹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这个教理了。人类两千五百年的经历只不过是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教理的持久性与真实性。让我们记住这永恒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来革新我们的思想和修正我们的行为。这样,即使是处在令人恐惧的原子弹时代,我们也会镇定自如地面对它,为促成正思正行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章太炎: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

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

孙中山:我是一个基督徒,受上帝之命,来与罪恶之魔宣战,我死了,也要人知道我是一个基督徒。

林语堂:林语堂幼年时对“上帝”怀有无比虔恪的信仰,大学期间他的神学信念受到人文思潮的冲击,之后徜徉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领域,汲取了儒、道、释三教的人文主义精华后,再次寻找的是深具人文精神的“上帝”,终于在基督发出的“威严的大光”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有了相当成熟的宗教、上帝观念,五十年代再度皈依基督教,成为上帝虔诚的儿子。

张伯苓:一生深爱基督,深爱中国,深爱教育事业。张伯苓曾写道,其一生事业主要得力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他的夫人,另一个则是对耶稣的信仰。

你怎么看,我们留言板见!

我不是尚书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唯一真神”,其他皆是“伪神”。外教的神灵皆是“魔鬼”变现迷惑人的。基督教容不下一切外教。

佛教认为,凡是得到国际承认的合法宗教都是善法,佛教可以容纳一切外教。外教诸神都是“诸佛菩萨”为了度化那一类众生而化现,佛教徒应该像尊重佛菩萨一样尊重外教诸神。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微信公众号【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