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冬玲:《边城》课堂教学主题解读新突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边城阅读评价 武冬玲:《边城》课堂教学主题解读新突破

武冬玲:《边城》课堂教学主题解读新突破

2024-07-16 16: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教师的问题设计为: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湘西的什么风俗?学生的回答基本是“端午节的时候,妇女和小孩们穿了新衣服,还在头上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这一天还可以吃鱼吃肉。”“赛龙舟”“捉鸭子”……教师总结对这里的人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对于故事的主人公翠翠来说,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正是端午节看赛龙舟翠翠和傩送相识了。

2.结合情节主要分析翠翠、祖父的形象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与祖父(其实是外公)相依为命,对其关怀备至;对傩送的爱情朦胧纯洁,真挚不渝,是一个理想化、纯美化的形象,爱与美的化身。

祖父: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3.探讨《边城》中质朴的人物性格、古老的风俗习惯等方面

印证沈从文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一般的解读是湘西人的美好、善良。“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边城人民坚守的“礼轻仁义重”,礼尚往来,无关生活的富裕程度。这里的人除互相帮助外,还有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这里没有矛盾,没有心机和争斗,大家和睦相处,就连翠翠的那条狗都很善解人意。以上是大多数教师进行《边城》教学时采用的教学设计,比较完整,重点也突出。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却觉得无趣,融入不进小说营造的情景 。

主要原因:端午节在头上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在今天这一习俗早已不见,学生不能理解美在哪里;过年过节穿新衣、吃鱼吃肉早已不是新鲜事;“人情美”的解读能够理解,但小说大篇幅写的是翠翠和二老的爱情,这个是怎么体现人情美的?为什么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却避重就轻?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传统教学如果不能植根于随时变化的生活情景,学生自然觉得游离于小说的情境之外,以上的问题自然解决不了,小说的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情境式教学法的意外收获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文章与时代脱节;有地域性的特点,北方学生看不到“赛龙舟”的场面;风俗习惯在今天常被人忽视。这样学生与文章有距离感,解读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再有教师在解读文章时出于对“早恋”这个敏感话题的回避,解读时避重就轻,自然分析不透。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学校即教育”“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把“鸟儿”从鸟笼中解放出来任其自由翱翔,成为适应生活、融于民众的有用的人。学生缺少教育的实际处境,那我们不妨将大自然、社会生活引进课堂。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解读《边城》的主题。

情境式教学法就是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指引下,主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并运用情境进行审美的教育,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所有文章的解读都适用此法,运用不当即有脱离文本之嫌。

风俗美的解读。我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与大家分享今天身边保存下来的你觉得有趣的风俗习惯。同学们分享了很多有趣的风俗:比如放鞭炮、北方的扭秧歌、长辈给压岁钱、端午节杏林湖放灯……大家的分享不在于风俗的形式,而是在于勾起了同学们很多美好的回忆以及对以后节日的憧憬、向往。

基于此我顺势总结,金介甫先生说:“不靠日历时间来记录岁月的消逝,而是靠庄家的收获、靠民间节日、人的纪念日来说明季节的到来。”边城的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对下一个美好日子的期盼中,这样的“人生形式”怎能不优美?怎能不健康?至此学生对此部分主题的解读可以说是达到了深刻、透彻的教学目的。同时对于促进学生理解并继承传统文化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翠翠和二老的爱情解读。在解读人性美德基础上我大胆的问出了一个问题:翠翠的年纪和我们相仿,甚至可能比我们还小一点儿,情窦初开。在分析时,有的同学羞于说出口,有同学私底下偷笑。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应不应该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呢?

同学们窃窃私语,有“大胆”的男同学说出了“应该”,我惠然一笑。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的角度这个年纪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老师在这里不是倡导“早恋”,而是想说: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个年龄段正是青春萌动、情窦初开的时候,不必在心理上回避,更不必羞怯,只需要正确处理就好。而这正印证了沈从文先生说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至此主题的解读会透彻,同时学生亦不觉与文章有距离感。

我们所学的名家的文章从来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只是有时我们忘了“生活即教育”,无形中我们的教学就让学生在课本与实践上产生了距离感。“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学生“学”是为了“做”,“教学做合一”是顶破不破的道理,教师只有明白其中的真谛,方能向“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境界迈进一步!

摘自 | 《时代教育·行知纵横》(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术指导)2020年2月下旬刊/栏目:陶研实践

编辑 | 张競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