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辞赋十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辞赋第十一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辞赋十一

读书笔记|辞赋十一

2023-06-01 09: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屈原小传

屈原,楚国人,号原,名平。他很有学问,熟悉历史和政治,口才又好;怀王时,做“左徒”的官,类似于现在的秘书;他是我国历史里永远被纪念着的一个人。他是个忠臣,而且是个缠绵悱恻的忠臣;他是个节士,而且是个浮游尘外、清白不污的节士,“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的身世是一出悲剧,可是他永生在我们的敬意尤其是我们的同情里。

屈原是当时的亲齐派,因怀王听信被张仪买通的贵臣的侫语,他被放逐到汉北,后被召回。顷襄王时,还是听亲秦派的,将他二次放逐到江南。屈原流浪数年,不忍亲见亡国的惨象,便自沉汨罗江里。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和竞渡,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二,《离骚》

《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离骚》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构,大概是二次放逐所作。

“离骚”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

(一)《离骚》的创作背景

屈原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胡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拨弄着。而顷襄王不能觉悟;以致国土日削,国势日危。他自己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简直走投无路;满腔委屈,千端万绪的,没人可以诉说,终于只能告诉自己的一支笔,《离骚》便是这样写成的。

(二)《离骚》的主要内容

1.陈说唐虞三代的治,桀、纣、羿、浇的乱,善恶因果,历历分明;用来讽刺当世,感悟君王。2.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譬喻,委屈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又将贤臣比作香草。“美人香草”从此成为政治的譬喻,影响后来解诗作诗的人很大。

《离骚》《九章》记着屈原的世系和生辰,也记着他放逐的时期和地域,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叙传。屈原的《九歌》《天问》《远游》等,里面记载着他的出世观。从这可知,他是神仙家,出于巫。

(三)《离骚》的体制

《离骚》各篇多用“兮”字足句,句读以参差不齐为主。从二南到《离骚》,句读由短而长、由齐而畸,这个句读的发展,大概有多少音乐的影响。

三,模拟《离骚》诸作及赋体的演变

1.最出色的宋玉的《九辩》,算是代屈原说话,不过没有屈原那样激切罢了。

2.汉代,模拟《离骚》的更多,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都走着宋玉的路。武帝时最盛。

汉人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为“楚辞”。刘向将这些东西编辑起来,成为《楚辞》一书。

东汉王逸给《楚辞》作注,加进自己的拟作,叫做《楚辞章句》;北宋洪兴祖又作《楚辞补注》;合为《楚辞》标准的注本。

汉人又称《离骚》等为“赋”;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中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荀赋和屈辞原来似乎各是各的,两体合一,也许是在贾谊手里。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著作也便成为“赋”。

大概“辞”是后来的名字,专指屈、宋一类作品;赋虽从辞出,却是先起的名字,在未采用“辞”的名字以前,本包括“辞”而言。所以浑言称“赋”,称“辞赋”,分言称“辞”和“赋”。

3.司马相如托为屈原作的《卜居》《渔父》,通篇散文化。

4.东汉,班固《两都赋》,张衡仿他作《二京赋》,左思仿作《三都赋》,这种赋铺叙历史地理,近于后世的类书;是陆贾、荀卿两派的混合,是散文的更进一步。从此赋体渐缩短,字句整炼起来,又趋向排偶化。这种赋发展到齐梁唐初极盛,称为“俳体”的赋。

5.唐宋时期,赋体变了,像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虽有韵而全篇散形,排偶极少。比《渔父》更其散文的,这称为“文体”的赋。

唐宋两代,以诗赋取士,规定程式。那种赋定为八韵,调平仄,讲对仗;制题新巧,限韵险难。这只是一种技艺罢了,这称为“律赋”。

赋似乎是我国特有的体制,虽然有韵,而就它全部发展来看,却与文近一点,不算是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