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辛亥:摇晃的中国》有感(辛亥:摇晃的中国)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辛亥日怎么读 读《辛亥:摇晃的中国》有感(辛亥:摇晃的中国)书评

读《辛亥:摇晃的中国》有感(辛亥:摇晃的中国)书评

2024-07-11 11: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年是辛亥百年,不少学者都出书撰文纪念辛亥、回顾辛亥、总结辛亥。最近读了张鸣先生的《辛亥:摇晃的中国》,发现张先生笔下的辛亥跟历史教科书上的有些许不同,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话说当时慈禧太后宣布仿行立宪,学习日本式的二元君主制,即颁布宪法,但是君权仍然重于民权,皇帝可以世袭罔替。可是没过几年她就拖着光绪驾鹤西去,留下一帮少不跟事的贵族。慈禧当然知道他们没有政治经验,所以死前特地叮嘱几个大臣好好辅佐。可惜这些贵族们不但没有政治经验,还飞扬跋扈,大力集权。当时各省已经设立了咨议局,中央设立了资政院,当时的皇族朝廷不但对咨议局提出的督抚弹劾案置若罔闻,而且对咨议局发动的多次立宪请愿也视而不见。同时,朝廷对于报社言论却相当开放,没有禁止。革命党人趁机渗入,不断宣传驱除鞑虏、非我族类等排满言论,朝廷在这种情形下居然推出一个由亲贵组成的皇族内阁,宣布预备立宪、收回路矿权,完全不与士绅们分享权力。这种独揽大权的行为让立宪派彻底绝望,随即武昌起义偶然式的爆发,使得局面一发不可收拾。这时,京城的资议院迅速开会商讨,宣布皇族内阁解散,选出的新内阁通过一系列决议,如皇族不得担任总理大臣等。这些决议让当初的慈禧向往的二元君主制变成了真正的君主立宪制。无奈皇族之前的揽权行为已经伤透了立宪派的心,任凭皇室如何表态,也无力回天,朝政一泻千里,平定起义的满人平时只顾吃喝享乐,打起仗来畏首畏尾,各地纷纷起义响应,无人上朝,最终裕隆太后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之下只得含泪退回深宫,不问国事。

帝制的终结是这场革命的结果,但是路径的选择确实革命争论的焦点。

在张鸣看来,立宪制相比共和制更加符合当时的国情,立宪制推动士绅阶层分享权力,实行地方自治,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平过渡。也正是由于立宪派的参与,辛亥革命的火药味没有那么浓。当时除了立宪派、革命党,还有一个保皇派。保皇派的目的是救大清,然后救中国;立宪派是救中国,顺便救大清;革命派是只救中国,不救大清。清朝也知道立宪有助于保住江山,所以才积极推动立宪。从现在看来,当时清朝的预备立宪其实已经走得很远了。而革命党人似乎更加注重抓权,他们明白一旦朝廷立宪成功,革命也就夭折了,权力更无重说起,所以清朝决心立宪之日,也是革命党疯狂暗杀作乱之时。如此说来,立宪其实是避免动荡的一条生路。可惜朝廷对于立宪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立宪的本质是与士绅阶层分权,保障士绅阶层的利益,从而稳固大清。年轻气盛的皇族们只知道嘴里说立宪,手里却积极收回权力,这使得一切努力最终覆水难收,使改革的运行脱离了立宪的轨道而进入革命派的掌握。

在历史上,革命党的形象并没有那么光辉。革命党起步时依靠黑社会(会党)出头,而且党内派别林立,俗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革命成功之后,革命党的短板便一一显现。本来黄兴和黎元洪担任军政府的正副元帅,听说孙中山从美国回来,黄兴主动让位,重新投票,结果孙大炮上台,宣布实行美国的总统制,孙的屁股还没做热,就发现总统的位置烫屁股,一边是政府缺钱,什么调不动,一边到处乱动的革命军,纪律松散,四处扰民。当时有些地方的百姓认为革命党就是黑社会。孙中山见势只得百般奉承袁世凯,让其出山安定大局,不过孙中山和宋教仁的杀手锏是把总统制改为议会制,意图削弱袁世凯的权力。袁世凯可不是省油的灯,上台后不是嫌座位烧屁股,而是嫌座位不够好,要换一个镶金的,不管是纯金还是镀金,是金的就行。换来换去换得最后人民不给他位置坐,他也就一命呜呼了。之后便是大大小小的军阀轮番登台上演,大家关起门来窝里斗,好比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人们只能哀叹,当初推翻大清,迎来的不是清闲的日子,却是乱哄哄的年代。

虽说革命党的炸弹很厉害,但是说到底,辛亥革命是一场火药味不那么浓的革命,低烈度的革命。即便是变革中有革命派和立宪派之分,双方却都比较注重维护社会的秩序。立宪派代表的士绅阶层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商人或是地主,社会秩序本来就是他们在组织,所以他们对于秩序维持非常看重。而革命派虽然比立宪派激进,但是他们宁愿鼓动当地的黑社会(会党),也不愿意鼓动农民起义,而且也比较注重维持稳定的社会局面,可以避免杀戮就尽量避免。以前我们常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不能彻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动员基层不够广泛,广大老百姓对于民主政治不甚了了,何来革命的基础,根基不牢,又何来革命的胜利。而之所以不动员广大基层群众,问题出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

其实问题的症结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因为当时革命党中也有多个阶级,难以概括成一个固定的资产阶级。但是为何两派都不愿意动员群众而看重社会秩序呢?现在看来可能难以理解,不过放在当时,晚清刚刚结束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运动,大家对于动员基层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仍然记忆犹新,不想重蹈覆辙,所以坚持不动员群众和农民。况且,革命党和立宪派都在学西方列强的制度,列强们不希望看到混乱的中国,革命党也不希望列强认为义和团又死灰复燃。革命党如果有意破坏社会秩序,给列强留下坏印象,一来对于海外筹款不利,二来也对革命成功后的统治无益。

辛亥革命除了终结帝制之外,还有一个值得纪念的重点,就是在实行千年专制的土壤上进行了民主实践。

其实百姓当时对民zhu政制不大明白,即便是知识分子阶层,多半也是道听途说,他们真正相信的是进化论。鸦片战争和西方列强让当时的人明白原来西方蛮夷已经进化了,所以中国也应该学习他们的制度。这种失败感带来的功利主义让政治体制难以深层扎根。革命英雄纷纷强调愿意放弃自身的自由来换取民族的自由,何其慷慨,可是换着换着,自由没了,民zhu也就消失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