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监测医院辐射防护用品配备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辐射监测仪表使用管理制度是个啥 2019年全国监测医院辐射防护用品配备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

2019年全国监测医院辐射防护用品配备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

2024-07-14 13: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掌握我国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基本情况,分析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防治现状,2012年开始,原卫生部监督局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医疗机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哨点,重点对介入、核医学从业人员和患者剂量进行监测。2013年本项目纳入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2014年开始,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哨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加强了介入和核医学从业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监护、放射性疾病诊断与报告等工作。2019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的组织下,监测内容进一步深化,目前主要分为全国职业健康管理基本情况调查、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管理现状调查、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基本情况调查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情况调查。本文就2019年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管理情况的监测结果进行介绍。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各省的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全国放射卫生信息系统”(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与职业健康监测子系统)上报辖区内监测医院的2019年的监测数据,主要包括监测医院基本信息、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类别分布、各科室个人防护用品与放射防护配套设备数量、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培训与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2.抽样方法:每个省份的项目承担单位选择监测医院总数不少于50家,其中包含10家三级医院(至少涵盖1家肿瘤医院),25家二级医院和15家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一级及未定级医院。各省份在确保监测医院总量不少于50家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监测的各级医院数量。

3.质量控制措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对各省级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调查培训,项目开展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省级单位进行工作督导。各省级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对辖区内各地市级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培训与技术指导。各地级市上报数据后,由各省级项目承担单位进行数据审核并提交。

4.统计学处理:使用Stata 12.0和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全国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管理的基本情况,按照不同医院级别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1.监测医院基本情况:我国目前共有约7.8万家放射诊疗机构,约40万从事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2019年全国共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项目承担单位对3 806家监测医院开展了监测工作,占全部放射诊疗机构的5%左右,其中三级医院609家(16.00%),二级医院1 421家(37.34%),一级及未定级医院1 776家(46.66%)。全国范围内,监测医院的地市级覆盖率为98.6%,县级覆盖率为70.0%,有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达到了地市级全覆盖。

2.放射工作人员的构成与分布:2019年监测医院共上报放射工作人员93 412人,占全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总人数的23.68%,其中,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人员比例最高,为61.48%;其次为从事介入的人员比例为22.26%,从事放射治疗工作的人员比例为11.27%,从事核医学工作的人员比例为3.62%,其他放射工作人员比例为4.47%(由于部分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同时从事两种以上放射诊疗工作,因此不同职业类别的比例合计>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数相差较大,其中三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平均99人,二级医院为19人,一级及未定级医院为2人,见表 1。全部监测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中,男性占63.59%。

表 1(Table 1) 表 1 不同级别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平均人数 Table 1 The average numbers of radiation workers in different grade hospitals 医院级别 医院数量 放射工作人员总数 放射诊断 放射治疗 核医学 介入放射学 三级 609 99 52 15 5 27 二级 1 421 19 15 1 0 3 一级及未定级 1 776 2 2 0 0 0 表 1 不同级别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平均人数 Table 1 The average numbers of radiation workers in different grade hospitals

3.个人防护用品:监测医院平均为每名放射诊断工作人员配备铅橡胶围裙0.33件,铅橡胶帽子0.25件,铅橡胶颈套0.28件,铅橡胶手套0.08副,铅防护眼镜0.12副,医院级别越高,放射诊断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人均数量越低。介入与核医学工作人员人均个人防护用品数量高于放射诊断人员,其中,铅橡胶围裙分别为0.40和0.43件,铅橡胶帽子分别为0.27和0.31件,铅橡胶颈套分别为0.38和0.45件,铅橡胶手套分别为0.18和0.08副,铅防护眼镜分别为0.31和0.22副。介入人员的铅橡胶围裙、帽子和颈套人均数量高于核医学工作人员,而铅橡胶手套和铅眼镜人均数量低于核医学工作人员,见表 2。

表 2(Table 2) 表 2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件/人) Table 2 The allocation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for radiation workers (pieces per person) 职业类别 医院级别 铅橡胶围裙 铅橡胶帽子 铅橡胶颈套 铅橡胶手套 铅防护眼镜 放射诊断 三级 0.23 0.18 0.22 0.03 0.07 二级 0.40 0.29 0.30 0.10 0.14 一级及未定级 0.53 0.46 0.48 0.25 0.27 核医学 - 0.40 0.27 0.38 0.18 0.31 介入 - 0.43 0.31 0.45 0.08 0.22 注:“-”表示监测医院中开展介入与核医学的主要为三级医院,因此统计时未按医院级别区分 表 2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件/人) Table 2 The allocation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for radiation workers (pieces per person)

4.辐射监测设备:2019年的监测医院中,共有577家医院开展放射治疗工作。其中112家(19.41%)医院配置的个人剂量报警仪不低于5台,377家(65.34%)医院配置的个人剂量报警仪为1~4台,88家(15.25%)医院未配置个人剂量报警仪。56家(9.71%)医院配置的辐射巡测仪不低于2台,360家(62.39%)医院配置了1台辐射巡测仪,161家医院(27.90%)未配置辐射巡测仪。平均每家开展放疗工作的三级医院配置3.7台个人剂量报警仪和0.9台辐射巡测仪,而二级医院分别配置了2.4台和0.8台,低于三级医院的水平。

5.职业健康管理:放射工作人员须定期(每两年至少1次)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监测医院的93 412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有83.69%参加了岗中培训,《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持证率为88.13%,级别高的医院持证率高于级别低的医院。监测医院中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9.20%,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中,发现年个人剂量Hp(10)≥20 mSv人员367人(0.40%),在对14 041名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开展的双剂量计监测中,有5 944人(42.33%)完成了1年4个周期的监测,以其中1个监测周期为例,监测周期超过3个月的有974人(6.94%),铅衣内剂量大于铅衣外剂量的有2 434人(17.33%)。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档率为98.05%,在岗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为96.00%,参加2019年在岗体检的76 627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有672人(0.88%)和84人(0.11%)的体检结论分别为建议暂时脱离放射工作岗位和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见表 3。

表 3(Table 3) 表 3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情况(%) Table 3 The management statu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of radiation workers(%) 医院级别 岗中培训率 持证率 个人剂量监测率 超剂量率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率 在岗体检率 建议暂时脱离放射工作率 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率 三级 82.58 88.79 99.40 0.42 98.35 95.68 0.95 0.11 二级 86.06 87.39 98.90 0.24 97.73 97.28 0.79 0.11 一级及未定级 84.85 83.49 98.28 0.98 95.91 92.78 0.42 0.03 平均 83.69 88.13 99.20 0.40 98.05 96.00 0.88 0.11 表 3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情况(%) Table 3 The management statu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of radiation workers(%) 讨论

由于高级别医院从事介入与核医学等高风险岗位的人员数量高于低级别医院,是职业照射危害因素监测的重点单位[1]。监测方案要求各省选择三级和二级医院的数量不少于10家和25家,因此监测医院中三级和二级医院的比例高于全国总体情况[2]。本文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分等级介绍监测医院的职业健康管理情况,包括了地方、军队、武警以及公安等各系统的医疗机构。目前监测医院的县级覆盖率已经达到70%,基本反映了我国放射诊疗机构,特别是二级以上医院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预防控制的现状。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限值是辐射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辐射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国际组织不断降低职业照射剂量限值[3-4]。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降低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的有效方式,特别是介入与核医学等非隔室操作[5]。然而,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医院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并不充足,如介入人员平均2人才拥有不到1套铅橡胶围裙和铅橡胶帽子,这主要与我国目前只规定了医院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类别,而对数量未作要求有关[6]。此外,监测还发现部分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未配备个人剂量报警仪和辐射巡测仪,个人辐射防护用品与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可能与医院对放射防护工作重视不足有关。建议将来在修订有关标准时,明确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护配套设备的数量,增加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促进用人单位配备充足的辐射防护用品与设备。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5号)[7]要求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并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监测显示,有部分放射工作人员无《放射工作人员证》,且医院级别越低,持证率越低,这可能与医院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重视不够有关。2019年有超过80%的监测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了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其中有部分监测医院组织的培训做到了每年1次,满足放射工作单位组织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的要求。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较过去有了很大提升[8],但监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监测周期不完整,更换个人剂量计不及时,介入人员铅橡胶围裙内外剂量计混戴等问题,建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监督执法力度,规范监测医院的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监测结果显示一级及未定级医院超剂量率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可能与低级别医院放射防护管理水平低于高级别医院有关[9],建议各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加强对辖区内放射诊疗机构,特别是一级及未定级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的指导。

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能否胜任其承担的任务,结果显示2019年在监测医院中发现约1%的人员建议暂时脱离放射工作和约1×10-3的人员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起到了尽早发现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危害的作用,避免接触辐射或放射相关职业危险因素而发生放射性疾病。

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各级项目承担单位发现监测医院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与放射防护管理中存在问题时,需认真核实并指导其改正。因此,监测医院的个人剂量监测率与职业健康检查率等可能高于非监测医院,这也是监测项目的目的之一,建议在今后的方案中,考虑上一年度的监测医院不纳入到当年的监测范围,使更多的医院进入监测项目,从整体上提高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防护水平。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有了明显进步,个人剂量监测率和体检率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医院和放射工作人员自身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辐射防护知识与有关法律法规培训,正确佩戴并按时更换剂量计,主动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医院应为放射工作人员,特别是介入与核医学人员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配套防护设备,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的职业健康检查与评价,确保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的质量。

利益冲突  无

作者贡献声明  李小亮负责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论文的撰写;孙全富负责数据分析与论文撰写的指导;刘建香负责监测方案的修改和数据分析的指导;郝述霞和邓君负责监测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苏垠平和张品华参与数据的整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