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他又来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轻轻地我来了这首诗 轻轻的,他又来了……

轻轻的,他又来了……

#轻轻的,他又来了……|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28年的初秋,当徐志摩恋恋不舍地离开剑桥,离开剑桥的国王学院时,他恐怕没有想到,他还会回来;他更不会想到,在三年之后,1931年11月19日那天,他所搭乘的“济南号”邮机,会撞上白马山,让他永远地“飞”去;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写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之后80年,他的诗歌会刻在洁白的大理石上, 并从他的故国运到那片给了他灵感,给了他新生的土地上,并被安放在唤醒他性灵的康河边;是的,他绝对不会想到,他自己的诗歌,他那颗爱美的心,会在国王学院的后庭,在那绿树丛中,在那鲜花掩映的康河边,听康河的水,潺潺流过,每日每夜。

公元2008年7月2日,是个平凡的日子,多雨的英格兰雨停了,阳光穿过云层,夹着零星的雨滴,国王学院的后庭显得格外苍翠。然而,这一天又是那样的不平凡,因为剑桥无数的历史遗迹中又要增加一个新的成员:徐志摩的诗碑安放仪式正是在这一天举行。

运输车的轰隆声打破了学院的寂静。车上装着一个巨大的包裹,包裹里是一块两吨重的大理石,大理石上刻着一个诗人的诗句,而这诗句让多少年轻的心认识了诗歌,也认识了剑桥。

轻轻的他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

国王学院的院友们簇拥在运输车的前后;他们虽然有过太多的杰出校友,他们的校友当中不乏彪炳千古的大诗人,大学者,甚至国王和总统;但是,他们当中任何一个都没有像这位校友那样,能让一首诗在数亿读者中代代传诵。

轻轻的他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

大理石诗碑刻着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前两句和后两句。虽然叫诗碑,但其本身是不规则的,镌刻诗句的正面虽然是平面的,但这平面的下方被切出另一个平面,这样,大理石碑的正面便形成了两个参差错落的平面:上半个平面上刻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下半个平面刻着:“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落款是“徐志摩《再别康桥》诗句”。

剑桥国王学院的网站新闻于7月8日登出了标题为《刻着中国最著名诗句的诗碑在剑桥安放》新闻。新闻说:“一块刻着中国最著名诗歌的大理石诗碑被安放在国王学院的后庭。《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诗人徐志摩的诗歌,它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据着富于激情的地位。”

一块洁白的大理石,就这样在国王学院的后庭安家了,它静静地,没有声息,正像当初那个东方的青年静静地、轻轻地来。在青翠的绿树丛中,它又是那样显目,显目地足以令每一个行人驻足;即使不懂汉语,即使不懂诗歌,任何一个爱美的人,都会知道,那上面镌刻着的是诗歌。

如果说,徐志摩的家乡硖石给徐志摩带来了肉体的生命,剑桥则给他带来了艺术的生命和精神的生命。他在《吸烟与文化》中曾这样写过:“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而现在,我们可以告慰志摩,他可以在康河边永远地“享福”,他可以和他梦想的甜蜜永远在一起了。是的,在那“青草更青处”,我们难道不还看到他那飘逸的身影吗?但是,那“榆荫下的一潭”,却永远是“彩虹似的梦”。

轻轻的他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

1928年11月6日,一个来自东方的青年在航行到中国海上的时候,遥望着远方那片凝重的土地,回望着那方梦的温床,轻轻地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八十年后的今天,他终于又回来了,“轻轻的……轻轻的……”;只是,这回,他不用再挥舞他的衣袖,因为,这回他不走了,因为,这里有他精神的家园,在剑桥,在国王学院,在国王学院的后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