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软软”,成了女孩的新型禁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软软香香的女孩子 “香香软软”,成了女孩的新型禁锢?!

“香香软软”,成了女孩的新型禁锢?!

2024-06-18 0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先且不论 “大量摄入蛋白质的女生,拉的粑粑到底臭不臭”这种无聊题目的正确答案吧。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有教养”、“有气质”的女性,你最需要做到的并不是努力读书学习,尊重善待他人……

而是,拉的粑粑没臭味???

拜托,这种基于女性必须香香软软、粉粉嫩嫩而产生的“非人类”规训,究竟如何才能停下?

“香香软软”的背后,藏着什么?

实际上,这条微博令我想到一则关于日本女性“如厕现状”的视频。

起因是视频主在日本雅虎看到了一条帖子:

结婚之后,每次上厕所都被丈夫斥责我有“排尿声”。

我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今天已经尽量控制了,可丈夫却让我听他有手机偷偷录下的我上厕所的声音,说:

“你自己听听,你好意思说你努力了吗?”

图源BILIBILI@肥美哒Mia

日本甚至专门配备了一个叫 “音姬”的厕所消音装置——摁下会自动播放音乐与流水声,以掩盖上厕所的声音。

这种装置,只存在于日本的女厕所。

即,就算是在现代日本社会的认知里,女性在上厕所发出声音依旧是一件耻辱的,不雅的,不符合“女性形象”的行为。

日本匿名论坛上,许多女生曾经表示自己因为上厕所时发出声音,而感到自卑。

网上甚至有专门的教程,教导女孩在去男友家里的时候,如何能够“巧妙”掩盖上厕所的声音。

有很多女性即使结了婚,也要避免被丈夫听见自己上厕所的声音……

一是自己会自卑。

二是会和这位发帖的女性一样,被丈夫莫名其妙地要求和嫌弃。

图源BILIBILI@肥美哒Mia

初听这些新闻时,我以为只有在日本才有这样的情况。

但当我在百度搜索 “女生在上厕所的时候有声音,怎么办?”时,同样跳出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

种下这种女性必须比男性更加“耻感”、“干净”、“香软”、“粉嫩”的思想,或许只是完成结构性规训的第一步。

那些升了级的“粉红遮羞布”

下一步。

基于对这类思想的培养,某些“女性特供”的商品应运而生。

而在设计同类型、同功能的产品时,女性消费者所支付的费用往往比男性消费者更多。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粉红税”骗局。

比如,被设计成粉色、默认供给女性使用的 “厕所消臭元”——

女性上完厕所后滴上一滴,即可消除臭味,使厕所充满花香,让“刚刚上了厕所”这件事遁于无形之间。

如此一来,即使是刚从厕所出来的女孩们,也能完美符合传统意义上的 “小仙女”形象。

这类产品并不是没有功能性的。对于追求干净卫生、希望时时刻刻都没有异味的男男女女而言,“消臭元”自有它的作用之处……

但,当它被刻意设计成粉色,写上“女性专用”的头衔,并且比普通的除味剂标以更加昂贵的售价时,问题出现了。

同样的。

当完全相同的成分与功效的香皂,只需要缩小一半体积,换一套粉色包装,再标上“女性内衣皂”的商品名称……

价格,就能放大一倍。

当一件衣服被改为粉色,加上一些“女性专属”的蕾丝边,价格能翻上一番。

更夸张的是,一模一样的一件T恤,一模一样的一款羽绒服—— 男款和女款的质量,竟然也可以不一样。

男款的T恤通常被设计得更加结实、针脚更细密,男款羽绒服的充绒量也更高。

而在服装业,这几乎已经是一条被默认的潜规则。

除此之外,许多商家顺应这种女性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香软、粉嫩的非人类要求,而推出了许多只有女性才会用到的奇怪商品。

正如同前文所提到的“上厕所不能发出声音,拉粑粑不能有臭味”一样;

这些商品都是为了巩固女性对于自身最正常的生理需求、生理结构的“耻感”,而产生的新型“遮羞布”。

为了在穿吊带、穿裙子时不走光,而发明的 “遮胸帘”——

为了让女性穿裙子时,风吹过也不显出私处三角区的形状,而发明的 “防三角区安全裤”——

当然,还有最常见的、已经成为日常着装需求的 “安全裤”。

在炎热的夏天穿裙子,明明是为了更加清爽凉快,里面却要里三层外三层的套上贴身衣物、安全裤和外裙……

而即使是这样,却依旧有人偷拍穿着安全裤的裙底;

也依旧有人将不小心露出的安全裤,视为一种可耻的“走光”行为。

男、女牛仔裤口袋的大小差,同样的潜在的“粉红税”

而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些女性最正常的身体构造,也成了需要被遮挡的“羞耻之处”呢?

禁锢女性的“玻璃”,有多牢固?

在 Kate Willett 的一场脱口秀上,提到阻碍女性发展的两类“性别桎梏”——

“玻璃天花板”,与“玻璃下水道”。

先解释前者。

即女性在晋升途中所遇到的那些潜性的性别歧视,就像“玻璃天花板”一样。 很难被看见,也很难被打破。

比如,当我们想象一名功成名就的总裁、老板,或者是名声远遥的教师、医生、警察或是厨师时,我们下意识想到的总是一个模糊的男性形象。

而后者,“玻璃下水道”则同样。

即当我们在想象那些打破道德底线的“坏人”、或是故事里亦正亦邪、魅力四射的“大反派”时,脑海里出现的依旧先是男性形象。

她在舞台上说,当自己听到一位女性自述 “我昨天做了一件特别坏的事情”时,后面跟着的往往只是……

她昨天一不小心没控制住,吃了太多的碳水食品。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关于粑粑有臭味、上厕所发出声音的“耻感”的要求……

让这些正常人类的正常生理需求,也变成了被贬斥、被要求、被争议的“女议题”;

正是我们未能打破“玻璃下水道”,甚至还再让这道底线一步步上抬而来的代价。

温水煮青蛙一般,女性的“道德标准”一步步升高,“耻感”也与日俱增。

逐渐的,即使再怎么努力符合大众对于女性的“外形标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嗦酸辣粉,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因为,这样的女性会被所有人斥责为“没有气质”、“不够自律”。

逐渐的,即使一步步小心翼翼、兢兢业业地完成职场人的“女性准则”;

也还需要在意自己在完成生理需求时是不是会发出“尴尬”的声音,甚至因为发出声音而被周围人斥责,因此感到愧疚、羞耻与自卑……

Kate Willett 对于打破“玻璃下水道”的愿望

如此继续下去,上限究竟在哪里?

如果一味遵循这样的逻辑生存,而不去打破那道“玻璃下水道”;

女性的世界或许将变成一个巨大的、恶性循环的、找不到出口的“圈”。

打个比方:

让我们伪装成一个已经成型的圈,回到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位博主那里——

她的微博来源正写着, “医美请看置顶”。

我不确定,但或许她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

你有经历过 “粉红税”骗局吗?

点个【在看】,打破女性的禁锢!

关注并为七门点亮星标

每晚9:30,等你一起用观点撕开世界!

作者:杜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