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古代诗文阅读(含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轩子助眠情景 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古代诗文阅读(含答案)

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古代诗文阅读(含答案)

2023-03-01 2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本题共5小题,20分)(晋惠)公在秦三月,闻秦欲和,乃使郤乞①告吕甥②。吕甥教之言,令国人于朝曰:“君使乞告二三子曰:'秦将归寡人,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③也。’”且赏以悦众,众皆哭,愿作辕田。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众曰:“何为而可 ”吕甥曰:“以韩之病,兵甲尽矣,若征缮以辅孺子,以为君援,虽四邻之闻之也,丧君有君,群臣辑睦,兵甲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 ”众皆说,愿作州兵。吕甥逆君于秦,穆公讯之曰:“晋国和乎 ”对曰:“不和。”公曰:“何故 ”对曰:“其小人不念其君之罪,而悼其父兄子弟之死丧者,不惮征缮以立孺子,曰:“必报仇,吾宁事齐、楚,齐、楚又交辅之。’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秦,有死无他。’故不和。比其和之而来,故久。”公曰:“尔无来,吾固将归君,国谓君何 ”对曰:“小人曰不免,君子则否。”公曰:“何故 ”对曰:“小人忌而不思,愿从其君而与报秦,是故云。其君子则否,曰:'吾君之入也,君之惠也。能纳之,能执之,则能释之。德莫厚焉,惠莫大焉。纳而不遂,废而不起,以德为怨,君其不然 ’”秦君曰:“然。”乃改馆晋君,馈七牢焉(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改)【注释】①郤(x)乞:晋国大夫。②吕甥:晋国大夫,赴秦国谈判代表。③圉(yǔ):指晋太子子圉。④韩之病:指晋国在韩原会战的失败。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B.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C.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D.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孺子”指小孩子,多作幼童统称,在古代也用来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B.“四邻”即周围的邻居,文中指晋国边境周围的国家,也泛指除晋国外的诸侯国。C.“好我者劝”的“劝”意为鼓励、勉励,与《荀子·劝学》中的“劝”字意思相同。D.“七牢”为古代备办宴飨时的诸侯之礼,羊、猪各一为太牢,三牲全备为少牢。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惠公得知秦国有意讲和,于是派臣子回国运作;臣子们采取一系列行动,营造舆论,赏赐臣民,意在赢得民心。B.吕甥在迎接晋惠公回国前,呼吁晋国臣民辅佐太子以作为国君的后援,为迎接晋惠公回国全面创造有利条件。C.秦穆公接见吕甥时,从晋国国内的战乱原因、人民立场分裂情况等角度询问了许多问题,以此探察晋国内情。D.吕甥告诉秦穆公,晋国国人对君主的态度分“小人”“君子”两种立场,在双方统一了认识后才来迎接国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也。(4分)

(2)尔无来,吾固将归君,国谓君何 (3分)

14.简要评析晋国臣子吕甥应对秦穆公问讯的辞令特点。(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南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①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 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满芳洲。【注】①沅湘:爱国诗人屈原曾被流放湘江,在江边对渔父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②沉累:指沉江的屈原。③虞舜:即舜帝。此句出自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抒发了游兴已尽渴望回归故里的思乡之情。B.“徒倚”二句,从傍晚到月夜,长时间倚栏,思绪万千,为下文抒情蓄势。C.下片连用“雄”“吞”“隘”三个词,描绘岳阳楼的雄伟气势,跌宕飞动。D.“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 ”运用了反问,反问中不掩悲喜感叹之情。16.简析“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结句的妙处。(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张最近天天加班,早起晚睡,她借用《诗经·卫风氓》中的名句“▲ , ▲ ”来调侃这种生活状态。(2)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骨气的表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也是骨气的表现。(3)酒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寄托情感的载体,李清照的词就常用酒来抒发愁绪,如“▲ ,▲ ”。第二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讳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人。是时宋兴八十馀年,异材间出。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齐名。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 其材虽不大施,而所治常出人上。为司法,论决重轻,能尽法意,由是明习律令。又设方略,明赏购,急追捕,且开人自告,故盗发辄得。有葛友者,屡剽民家,以名捕不获。一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友智力兼人,公外示彰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至是,州郡肃清,民外户不闭,道不拾遗。公众号“宁馨语文” 公为人除大患者既如此,至于振理颓坏,纪纲具修,所至皆然也。襄州继有大狱,逮系充满,有执以为死罪者,公至,阅囚牍,法当勿论,即日纵去,并释者百馀人。 公性谨严,正己守廉。于门生故吏,以币交者,一无所受。公挺立无所附,远迹权贵,由是爱公者少。赖天子明圣,察公贤,谕之曰:“以卿才学,宜为众所忌也。”遂留公京师。公亦感激奋励,有所自效。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在职百馀日,不幸属疾,以至不起。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初,父不幸早世,太夫人在堂,阖门待哺者数十口。太夫人以勤俭经理其内,与公共教养四弟,相继得禄仕,嫁九妹皆以时,且得所归。自委废单弱之中,振起而亢大之,实公是赖。平居,未尝远去太夫人左右,其仕于外,数以便亲求徙官,太夫人爱之异甚。 呜呼!天夺吾兄,何降祸之酷至于斯极也!为弟者不能推原前人德善劳烈,托于当世之文章,以明著之无穷,是罪之大者也。(选自曾肇《曾舍人巩行状》,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B.一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C.一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D.一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异材间出”中的“间”和司马迁《屈原列传》“谗人间之”中的“间”意思相同。B.“文忠”此处是欧阳修的谥号,官员的谥号是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评价性称号。C.“至于振理颓坏”的“至于”和现代汉语一样,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种情况。D.“不幸属疾”中的“属”和苏轼《赤壁赋》“举酒属客”中的“属”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巩治理有方,成果超越常人。他采用离间计,有力地打击了盗贼团伙,使得州郡清平无事。B.曾巩完备法规,整治颓废败坏的风气。他到任襄州,披阅刑狱案卷,依据法律条文来准确判案。C.曾巩持身守正、无所攀附,因此欣赏他的人很少。所幸天子十分圣明,慧眼识才,将他留在京师。D.曾巩能力出众,才华横溢。听闻他去世,世人都感叹惋惜他的才志最终不能在世间大加施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自委废单弱之中,振起而亢大之,实公是赖。后人评价曾巩“德美”,这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杂诗四首(其四)[注]明末清初·王夫之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飞将不见期,萧条阻北征。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注]清军南下,王夫之起兵抵抗,曾助抗清英雄瞿式耜守桂林,后受谗遭逐,流转湘西,本诗为该时期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公众号“宁馨语文”A.诗作以诗人半夜被风声惊醒开始,写了所闻、所见、所感,抒发了爱国志士的热望与悲愤。B.诗作借飞将军李广的典故意在表达在抗清事业受阻之际,朝廷缺乏英勇善战的将士出征。C.“关河”“烟草”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反映了诗人感情的抑郁与抗清前途的晦暗不明。D.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简洁凝练的语言,使得本诗意境营造开阔雄浑,抒情风格悲壮苍凉。16.“视听结合”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相关语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蚯蚓能上食埃土和下饮黄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螃蟹心浮气躁的结果。(2)“烟”飘浮朦胧,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展现了闲适之情。(3)娉婷高洁的“芙蓉”往往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篇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以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选自《战国策·秦策》)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魏绝南阳”中的“绝”是“断绝”之意,和《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不同。“秦益强富厚”中的“益”是“更加”之意,和《师说》中的“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中的“益”意思相同。“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中“敝”与成语“敝帚自珍”中的“敝”意思相同,都是指 “疲惫,困乏”之意。“顾争于戎狄”中的“顾”和“三顾茅庐”中的“顾”意思不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文章以“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一句交待了事件的起因,继之双方互陈观点。最后以定蜀的结果对双方看法的高下作了最后的裁定。张仪正面论证伐韩之利后,再从反面论证伐蜀之弊。蜀地偏僻,戎狄之长,荒远贫瘠。胜了,“不足以成名”;取地,“不足以为利”。无名无利,且“敝兵劳众”,其弊大矣。并认为伐蜀将会毁了王业。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出兵进攻蜀国。蜀国归附以后,秦国就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了。司马错认为蜀国是西部偏僻的国家,西北少数民族的领袖,然而朝政却像夏桀、商纣一样混乱,以秦国的国力攻打它,就像驱使豺狼追逐羊群一般。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①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②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针对张仪之论,司马错斩钉截铁地用“不然”二字进行反驳,请概括他的理由。(3分)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7题。小重山①岳飞昨夜寒蛩②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③。旧山④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①此词作于泰检任宰相时,朝越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②蛩:qióng,竭蜂。③功名:指收复失地建功立业。④旧山:家乡的山。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上片“寒蛩”交代了深秋季节,“千里梦”表达了作者在睡梦也不忘驰骋千里、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下片写收复失地受阻,归期无望,有抱负难以实现之痛,反映南宋王朝的黑暗现实。此词情调低沉,和他的家喻户晓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相比,带有明显的消极色彩。该词的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有哪些?结合词句分析。(3分)这首词用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春江花月之夜,尽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世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3)《菩萨蛮》(其二)中,暗用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节选自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有删改)【注】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镘(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B.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C.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D.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兆,可指京兆尹,即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也可指京兆尹所管辖的地区,本文指后者。B.人,唐人避太宗之讳而将“民”写作“人”,与下文“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中用法相同。C.稼,种植,常与表示“收割”含义的“穑”字组合使用,如《诗经·伐檀》中的“不稼不穑”。D.劳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与《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的“劳力”一词同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人物传记,但对传主的经历叙述简约,重在引述其观点,发表议论,实际上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杂文。B.王承福有自己的生存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事,人与人是需要相互依靠、通力协作来求得生存的。C.作者对王承福的评价富有辩证色彩,既肯定他的“独善其身”,又对他类似杨朱的“贵己”思想持否定态度。D.作者借给王承福作传来反思自己的患得患失、贪邪无道,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有这种行为的世人的批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舍于市之主人,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4分)(2)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4分)1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王承福选择“圬”这一职业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初发夷陵① 陆 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②。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注】①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峡生活之后,奉诏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是他从夷陵出发时所作。②指顾中:一指手,一回头,喻时间短暂。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的写法类似杜甫的《登高》,全篇着眼时空距离的展示,有包罗万象的气势。B.湍急的江流和一个接一个的险滩,使人感到心惊胆破,表明诗人已到了绝境之中。C.“地辟天开”是耳目所不及的,诗人却偏要说在“指顾中”,把延伸的空间拉近了。D.俊鹘是“横飞”,大鱼是“腾出”,有纵横交错的空间感,小处落笔写得细致入微。16.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住方面提出了要求,这两个句子是“ , 。”(2)《大学之道》中,用“ ”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用“ ”来表明获得知识的途径。(3)“花好月圆”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福,诗人常同时借“花”“月”意象抒怀,如诗句“ , ”。第五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曰:“财不足,请敛于民。”晏子曰:“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赀,是独乐者也,不可。”赵简子春筑台于邯郸,天雨而不息,谓左右曰:“可无趋种乎 ”尹铎对曰:“公事急,厝种而悬之台,夫虽欲趋种,不能得也。”简子惕然,乃释台罢役曰:“我以台为急,不如民之急也,民以不为台,故知吾之爱也。”中行穆子围鼓,鼓人有以城反者,不许,军吏曰:“师徒不勤,可得城,奚故不受 ” 曰:“有以吾城反者,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我独奚好焉 赏所甚恶,有失赏也,若所好何 不赏,是失信也,奚以示民 ”鼓人又请降,使人视之,其民尚有食也,不听。鼓人告食尽力竭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孟简子相梁并卫,有罪而走齐,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几何人矣 ”孟简子曰:“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 ”对曰:“臣与三人俱。”仲曰:“是何也 ”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羞言利名,言利名尚羞之,况居而求利者也。(节选自 《说苑·贵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B.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C.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D.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台”是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为高出地面的方形平顶构筑物,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上。B.“可无趋种乎”与“以趋于亡”( 《六国论》)两句中的“趋”字含义不同。C.“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像春风吹拂着人们,像夏雨滋润人,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D.“况居而求利者也”与“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子招待景公宴饮费用不够、有人建议向百姓征收贴补、但晏子不愿因此而增加百姓的负担。B.赵简子得知因为自己筑台而耽误了百姓农时播种,深感不安,就中止了筑台放百姓回家。C.中行穆子围攻鼓国、有人要献城请降、被他一再拒绝,直到鼓国粮绝力竭、中行穆子才攻取。D.孟简子原有三千门客,但当获罪逃亡时,只有三人跟随,这是因为孟简子平日待人寡恩薄情。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我以台为急、不如民之急也,民以不为台,故知吾之爱也。(4分)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4分)14.晏子、赵简子、中行穆子的言行反映了他们心目中共同的追求是什么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观雪二首·其一 杨万里坐看深来尺许强,偏于薄暮发寒光。半空舞倦居然嫩[注],一点风来特地忙。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储谁,细燃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锅。[注]懒,通“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场雪虽然下得大,积得深,而诗人却饶有兴致地长时间观雪。B.时而“嫩”时而“忙”,经诗人点化,雪尽显可爱俏皮的模样。C.“琼花” “梅蕊”都是雪的别称,分别状写了雪花的形态和精神。D.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浅近明白,富有幽默情趣,形成独特的风格。16.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说:“词已尽而味方永,善之善也。”谈谈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中孔子认为,立身处世有追求道义和追求功利的区别的句子是“ 、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总结出“ 、 ”的历史教训,借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防微杜渐、不可玩物丧志。(3)古诗词中、“江”与“月”经常被搭配在一起营造独特的意境,如“ 、 ”第六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韩、齐为与国。张仪以秦、魏伐韩。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吾将救之。”田臣思曰:“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赐我也。”王曰:“善。”乃许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得交于齐,遂与秦战。楚、赵果遽起兵而救韩,齐因起兵攻燕,三十日而举燕国。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曰:“仪事先王不忠。”言未已,齐让又至。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王。”王曰:“奈何?”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曰:“善。”乃具革车三十乘,纳之梁。齐果举兵伐之。梁王①大恐。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齐王曰:“寡人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是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与革车三十乘而纳仪于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临,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王曰:“善。”乃止。(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注】①梁王,即魏襄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 下以燕赐我也B.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 下以燕赐我也C.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 下以燕赐我也D.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稷,土地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也常被用来代指国家。B.函谷,中国古代关卡。《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C.三十乘,即三十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D.以为,即认为。还可指“把……作为”,如“秋以为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魏两国的军队进攻韩国,作为韩国的盟友,齐王答应了韩国使臣的请求并决定出兵帮助韩国。B.韩国与秦国交战,楚、赵两国立即发兵援救韩国,齐国趁机出兵攻打燕国,三十天就攻占了燕国。C.秦武王的近臣诽谤张仪,指责他曾对惠王不忠。齐王也派使者前来谴责武王,说不该重用张仪。D.齐王发兵攻魏,张仪献退兵之计。他把舍人冯喜派往楚国,冯喜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4分)(2)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4分)14.在张仪看来,秦武王如何才能成就“王业”?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方 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蘋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开头两句写雨后远望所见的景色,以“秋雨”和“晴空”来烘托,重点写“山色”之“碧”,使碧绿更加鲜明。B.上阕结尾两句写词人在醉眼蒙咙中回望邈远的黄河与洛水,遗恨于夕阳之中,实质是抒发词人对未能收复沦落中原的遗恨。C.下阕开头写景后,转入叙事怀古,词人遥想与平山堂有关系的欧阳修和苏轼都已仙逝,表达出对欧、苏的景仰,充满沧桑感。D.下阕结尾两句与上阕相呼应,从怀古回到现实,写词人在秋风中匹马登程,怅然孤啸,表现了积极进取的勇气和韧性。16.请简要分析本词所运用的典故及其表达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曹操在江边饮酒、执矛吟诗的情景,抒发了英雄的豪迈情怀。(2)《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赞美管箫之美,实际上是在赞美姑娘的美丽。(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起兴手法,睹物闻声,引发对逝去年华的追忆。第七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7题。材料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选自王守仁①《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材料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②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材料三: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③(明)王守仁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③本诗作于诗人谪龙场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时。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2分)大A言B欺C人D者E使F其G人H资I禀J虽K甚L超M迈N侪O辈P之Q中R有S弗T疾U恶V之W者X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工,文中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都是对手工业者的总称,有尊敬劳动者之意。B.笃,文中的含义为“一心一意”,这个含义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的“笃”不同。C.要绥,即要服、绥服,这两者均属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文中泛指边远地区。D.秋殿,指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诗中的含义为“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阳明作材料一为了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在第一段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B.王阳明谈勤学,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C.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D.材料三全诗的层次分明,前两联是对龙里道中当下分别的描写,后两联是对分别后生活的想象,虚实结合,意境开阔又情意绵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2)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14.材料一第二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3分)15.材料三展现出王阳明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16.前人评价材料三“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礼记》中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是“_________”,“人师”是“_________”,王阳明当属后者。(2)王阳明曾经留下“阳明格竹”的故事,想通过研究竹子来获得道理,这与《礼记·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3)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在宋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过含有“心”字的诗词名句,比如苏轼曾写过“此心安处是吾乡”,晏几道曾写过“借问芳心谁有”,李清照也曾写过“_________,_________”。第八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①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且夫约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也。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秦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恃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恃弱国之救而忘强秦之祸,此臣之所以为大王之患也!“且大王尝与吴人五战三胜而亡之,陈卒尽矣;有偏守新城而居民苦矣。臣闻之:‘攻大者易危,而民弊者怨于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强秦之心,臣窃为大王危之。“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箒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楚王曰:“楚国僻陋,托东海之上。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乃遣车百乘,献骇鸡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有删改)【注】①上地,地名,指韩国宜阳以北地域。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秦/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B. 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秦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C. 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秦/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D. 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秦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格明矣”的“格”意思是“推究”,与《大学之道》“致知在格物”的“格”含义相同。B. “骤举兵”的“骤”意思是“多次”,与《赤壁赋》“知不可乎骤得”的“骤”含义不同。C. “人质”意思“做人质”,古代诸侯、属国等送其子弟于中央朝廷,以为人质,表示臣服。D. “汤沐之邑”指天子赐诸侯王畿以内供住宿、斋戒沐浴的封邑。本文指国君收取赋税的私邑。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仪为秦国破坏合纵、推行连横策略而游说楚王,开始即强调秦国之强,指出合纵就像以群羊抗猛虎,必然失败,为后面的成功游说打下了基础。B. 秦楚两国势均力敌,若楚不与秦联合,秦国将出兵占据宜阳,切断韩国上地要道,进而出兵河东,占据成皋,韩国必然投降,魏国也将归顺秦国。C. 张仪通过将楚国在遭受“危难”和“待诸侯之救”的时间上加以比较,突出楚国面临的形势之严峻,意在劝说楚国放弃与秦国敌对的外交政策。D. 楚王最终选择了“合纵”之策,他承认自己年幼无知,非常感激张仪用心良苦的教导,并派使车百辆,将“骇鸡之犀”“夜光之璧”献给了秦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2)“攻大者易危,而民弊者怨于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强秦之心,臣窃为大王危之。14. 张仪游说楚王时,采取了“威逼”“离间”“利诱”等策略,请结合文本内容举例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即说读书须起三更、睡半夜,必然非常辛苦,但每天与诗书相伴,有古琴作陪也不失为一种雅趣。B. 颔联采用比喻手法,将艰苦的学习过程比作通向圣门之路,表示尽管前路蜿蜒曲折,也不可半途而废。C. 诗人以“涧底针”“云端树”做比,勉励学子不要好高骛远、浮于“云端”,而应做踏实勤恳的“涧底针”。D. 这首诗平易直白、通俗易懂,然而却具有真知灼见,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后辈的殷切希望。16. 诗歌尾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和当代现实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面对苍茫宇宙,古人总会借助诗文表达深沉的感慨。在《赤壁赋》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做了铺垫。(3)“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所爱之物。借酒抒发愁情是古代诗人的文化传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九篇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曰:“此非常人。”乃深自结纳。文静坐与李密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文静曰:“天下大乱,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世民曰:“安知其无,但人不识耳。我来相省,非儿女之情,欲与君议大事也。计将安出?”文静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群盗殆以万数,当此之际,有真主驱驾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世民笑曰:“君言正合我意。”乃阴部署宾客,渊不之知也。世民恐渊不从,犹豫久之,不敢言。会突厥寇马邑,渊遣高君雅将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仁恭、君雅战不利,渊恐并获罪,甚忧之。世民乘间屏人说渊曰:“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世民徐曰:“世民睹天时人事如此,故敢发言。必欲执告,不敢辞死。”渊曰:“吾岂忍告汝,汝慎勿出口。”明日,世民复说渊曰:“今盗寇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诏讨贼,贼可尽乎?要之,终不免罪。且世人皆传李氏当应图谶,故李金才无罪,一朝族灭。大人设能尽贼,则功高不赏,身益危矣。唯昨日之言,可以救祸,此万全之策也,愿大人勿疑。”渊乃叹曰:“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B. 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C. 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D. 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非常人”中的“非常”,与《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非常”意义相同。B. 南巡,指天子巡行南方以了解民风民情,据史书记载,舜帝曾南巡至南岳。C. 东都,指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其中洛阳因其时间长而名声最大。D. “一朝族灭”中的“族灭”,与《阿房宫赋》中的“谁得而族灭也”中的“族灭”意思一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文静与李世民结交颇深,李世民曾向刘文静问计,刘文静对社会形势分析得很透彻。B. 虽然刘文静的谋划契合李世民的心意,但李世民最初也只是暗中行事,不敢告诉李渊。C. 王仁恭、商君雅二人作战失利,李渊担心他俩会一起被治罪,李世民则趁机劝李渊起兵反隋。D. 李渊听到李世民“兴义兵”的建议,先说要把他抓起来,后经李世民劝说终于同意起兵。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静坐与李密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2)会突厥寇马邑,渊遣高君雅将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14. 刘文静认为要想平定当时大乱的天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宝剑吟陆游幽人①枕宝剑,殷殷②夜有声。人言剑化龙③,直恐兴风霆;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注]①幽人,幽居的人,隐者。②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③相传西晋张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宝剑,宝剑后来化为两条蛟龙。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者枕着宝剑入睡,到深夜感觉宝剑在发声,“鸣不平”解释了宝剑发声的原因。B. 诗歌借用典故,想象“剑化龙”,而龙能兴起风暴雷霆。“恐”写出了隐者的害怕。C.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赋予龙以思想,龙如果不是被压制,就会愤然远征。D. 隐者起身,把酒洒在地上来祭剑。隐者表面上劝慰宝剑,但激愤之情却跃然纸上。16.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说陆游入蜀后“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宝剑形象蕴含的意义进行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2)姚鼐的《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3)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篇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秦制天下,将何以天下为?臣愿君之蚤计也。天下争秦有六举,皆不利赵矣。天下争秦,秦王受负海内之国,合负亲之交,以据中国,而求利于三晋,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不利于赵,而君终不得阴①,一矣。天下争秦,秦王内韩珉于齐内成阳君于韩相魏怀于魏复合衍交两王王贲韩他②之曹皆起而行事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也,不利于赵,而君又不得阴,二矣。天下争秦,秦王受齐受赵,三强三亲,以据魏而求安邑,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齐、赵应之,魏不待伐,抱安邑而信秦,秦得安邑之饶,魏为上交,韩必入朝秦,过赵已安邑矣,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不利于赵,而君必不得阴,三矣。天下争秦,秦坚燕、赵之交,以伐齐收楚,与韩而攻魏,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而燕、赵应之。燕、赵伐齐,兵始用,秦因收楚而攻魏,不至一二月,魏必破矣。秦举安邑而塞女戟,韩之太原绝,下轵道、南阳、高,伐魏,绝韩,包二周,即赵自消铄矣。国燥于秦,兵分予齐,非赵之利也。而君终身不得阴,四矣。天下争秦,秦坚三晋之交攻齐,国破财屈,而兵东分于齐,秦按兵攻魏,取安邑,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也,君按救魏,是以攻齐之已弊,与秦争战也;君不救也,韩、魏焉免西合 国在谋之中,而君有终身不得阴,五矣。天下争秦,秦按为义,存亡继绝,固危扶弱,定无罪之君,必起中山与滕焉。秦起中山与胜,而赵、宋同命,何暇言阴?六矣。故曰君必无讲,则阴必得矣。奉阳君曰:“善。”乃绝和于秦,而收齐、魏以成取阴。(节选自《战国策·赵策四》)注:①阴:地名,陶邑。②王贲、韩他:人名,秦国人。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内韩珉于齐/内成阳君于韩相/魏怀于魏/复合衍交两王/王贲/韩他之曹/皆起而行事/是秦之一举也/B. 秦王内韩珉于齐/内成阳君于韩/相魏怀于魏/复合衍交两王/王贲/韩他之曹皆起/而行事/是秦之一举也/C. 秦王内韩珉于齐/内成阳君于韩/相魏怀于魏/复合衍交两王/王贲/韩他之曹/皆起而行事/是秦之一举也/D. 秦王内韩珉于齐/内成阳君于韩相/魏怀于魏/复合衍交两王/王贲/韩他之曹皆起/而行事/是秦之一举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即普天之下,古时多指国家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文中是指合纵伐秦的五国。B. 三晋是战国时期韩、赵、梁三国的合称,因其三家联合击败、瓜分晋国而得名。C. 二周,指东周和西周,与《过秦论》的“吞二周而亡诸侯”中的“二周”相同。D. 存亡,文中是指使濒临灭亡的国家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现在多用来指存在或灭亡。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国接受其他国家的结盟,并与背信弃义的各国恢复交往,以此控制中原地区,并向三晋索取利益,这会对赵国不利,奉阳君也得不到陶邑。B. 如果秦军经过轵道、南阳、高等地方,进攻魏国后,再断绝韩国的后路,然后包抄东周和西周两国,那么赵国的力量就会自然而然被削弱了。C. 如果秦国加强与三晋邦交关系来进攻齐国,使其国势削弱财力耗尽,然后再出兵进攻魏国,夺取安邑,这样一来,赵国便进入两难境地了。D. 苏代阐述完秦国可能会假装仁义这第六种情况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想要得到陶邑这座城池,奉阳君必须保持中立,不和任何国家联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魏不待伐,抱安邑而信秦,秦得安邑之饶,魏为上交。(2)奉阳君曰:“善。”乃绝和于秦,而收齐、魏以成取阴。14. 除“君终身不得阴”外,苏代向奉阳君阐述了哪些“讲和”对赵国带来的危害?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①和前韵即席答之黄庭坚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②。身健在,且加餐③。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注】①史应之:名铸,眉山人,落魄无检。②倒著冠:《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白接篱,头巾。③《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李白《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直是为君餐不得,书来莫说更加餐。”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即席”“酒杯”“横笛”“舞裙歌板”可知,词人与史应之同处宴会。B. “晓寒”“风雨”“冷眼”暗示着词人同时面临季节的寒意和人生的寒意。C. 词人表面放浪形骸、不屑世俗,但内心却郁结着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懑不平。D. “身健在,且加餐”并不是词人胸无大志、只知享乐,而是无奈妥协之语。16. 词人是如何塑造自我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驳了旧党对自己改革是为“征利”的谬论。(2)露水常被人用来比喻时光的易逝,人生的短暂,曹操《短歌行》中写到露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荷是古诗中常出现的意象,诗人借荷花或渲染美景、或寄托幽思、或借以明志,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一篇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且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钩,篡也;遗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身也。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仲连,欲爵之。仲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B. 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C. 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D. 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横秦,指齐与秦“连横”。当时六国分别与秦国南北向联合,称为“连横”。B. “裂地定封”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封”字的词性相同。C. “穷年没寿”与“沛公奉卮酒为寿”(《鸿门宴》)中的“寿”含义不同。D. 陶卫,魏冉和商鞅的并称,形容非常富裕。魏冉,战国秦大臣,曾封于陶邑;商鞅,战国时卫人,亦称卫鞅。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国将领田单进攻先前被燕国占领的聊城,费时一年多仍未能攻下,鲁仲连用一支箭射了一封书信给燕军将领,成为压垮燕将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帮助齐国攻克了聊城。B. 鲁仲连谈到墨翟、孙膑、吴起,意在夸奖燕将善于防守和用兵,打消燕将休战回国的顾虑,为下文展望燕将回国后的前景作铺垫。C. 鲁仲连反复劝说燕将权衡得失,并为他指明两条出路,言辞恳切,寓情于理,感人肺腑。燕将接到书信后,大哭三日但仍然犹豫不决。D. 攻下聊城后论功行赏,齐王想要封他爵位,但鲁仲连因燕将自杀感到惋惜和愧疚,逃到海边隐居起来。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2)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14. 鲁仲连在信中为燕将分析了内外形势,极力劝说燕将放弃聊城,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春晚郊居〔宋〕吕本中柳外楼高绿半遮,伤心春色在天涯。低迷帘幕家家雨,淡荡①园林处处花。檐影已飞新社燕,水痕初没去年沙。地偏长者无车辙,扫地从教②草径斜。注:①淡荡:和舒貌,多形容春天②从教:任凭。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借景抒情,“伤心”一词极言春色之浓,也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奠定了全诗悲哀感伤的基调。B. 诗作紧扣诗题,前六句写“春晚”,末二句写“郊居”,语言清新平易,句律整饬。C. 由首联的“半遮”转入,颔联“家家雨”“处处花”运用叠词加物象的手法,描绘出活跃跳动的明媚春光,以景化情。D. 颈联使用“檐影”“社燕”等意象,又用“已飞”将主客颠倒,符合诗歌语言常用“倒装”的特点,写出了新燕已经飞过屋檐,留下一道道影痕的情景。16.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鸿雁、鲤鱼传书信是古代传说,而《春江花月夜》却反用此传说,具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常事物一旦被赋予独特的意蕴,就会获得非凡的生命力,达到“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这就像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屈原文辞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都是借助蛟龙起舞极写音乐感人至深,异曲同工。第十二篇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上视学,释奠先师,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初开经筵。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王恕为尚书,不避权贵,请谒路绝。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医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召大学士刘健等议日讲事,上曰:“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且先生辈与翰林诸官,是辅导之职,皆所当言。”健对曰:“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复敢言者矣。”上曰:“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太子即位/以明年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B. 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C. 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D. 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殊遇”中的“殊”字为“特殊”之意,和《兰亭集序》中的“虽趣舍万殊”中的“殊”字含义不同。B. 本文中“详论治道”的“治”和《屈原列传》中“明于治乱”的“治”意思相同,均为“治理”之意。C. 本文“择行”中的“择”为“选择”之意,和《齐桓晋文之事》中“则牛羊何择焉”的“择”意思不同。D. 文中“孝宗”为庙号,如《谏太宗十思疏》的“太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到的“庄宗”均是庙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孝宗巡视太学时,祭奠先圣孔夫子,王恕请求应当厚于常规礼仪,以特用金币和牛、羊、豕三牲释奠。B. 孝宗即位后常闻马文升大名,而马文升受到皇帝恩遇后,更是感恩图报:他斥责教坊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提醒皇帝要恪守本心。C. 孝宗虚怀纳谏,能思己过。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D. 明孝宗在位时广开言路,鼓励大臣直言,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励精图治。刘建等大臣也敢言能谏,君臣意愿相合,关系融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2)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14. 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可以起到什么效果?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夏花明韦应物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开篇点题,“绿”“朱”二字分别描写枝条和花朵,色彩鲜艳,画面感强。B. 颈联上句以“乱”状风中叶,下句以“妍”写水边花:诗人好恶之情溢于言表。C. 尾联由物及人,“荧煌”一词生动地写出诗人眼前光色闪烁、花影迷离的感受。D. 本诗体物精细,意境闲淡,显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绘景造境功力。16. 诗中是怎样表现夏花之“明”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五彩缤纷,为喷薄而出的太阳蓄了势力。(3)古代诗歌中的云,既具有自然的物质属性,又被诗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唐诗宋词中含有“云”的诗句很多,如:“______,______”。第十三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辟武宁张建封府。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为罢兵。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畤①风雹害稼”,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孟容曰:“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不听。浙东观察使裴肃委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会肃卒,帝擢总自大理评事为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 假令总有可录,宜暴课最,解中外之惑。”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诏中停。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陛下斋居损膳,具牲玉,而天意未答。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逋馈送当免免之;沉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变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遣使,皆不听。奏曰:“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许之。元和十年六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并伤议臣裴度。时淮夷逆命,凶威方炽。言事者继上章,疏请罢兵。是时盗贼窃发,人情甚惑,独孟容诣中书省雪涕而言曰:“昔汉廷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未有过失,而狂贼敢尔无状,宁谓国无人乎 然转祸为福,此其时也。莫若上闻,起裴中丞为相,大索贼党,穷其奸源。”后数日,裴度果为相,而下诏行诛。许孟容议论人物,有大臣风采。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号为宪。【注】①好畤:地名。(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B.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C.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D.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赈灾为福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课最,古时朝廷对官史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课”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考核。C.补阙,匡补君王的缺失,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的官职,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也叫“开缺”。D.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牲,古代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等,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孟容能言善辩,勇敢无畏。李纳造反,三批使者都没有说服他。许孟容给李纳讲明逆顺的祸福关系。李纳悔悟谢罪,为此退兵而去。B.许孟容刚正不阿,不惧权贵。皇帝越级破格提拔没有功劳的齐总,许孟容极力反对,并且和王武陵发生争论,于是皇上下诏停办此事。C.许孟容体恤民意,以民为本。大旱之年,皇帝斋居损膳,许孟容还建议圣上应在关防、徭役、赋税、讼狱等方面反躬自省,顺民奉天。D.许孟容坚守正义,忤逆圣意。许孟容逮捕借钱不还的李昱,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给军队处治,并两次派使者督促,许孟容都没有听命。13.(6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②今朝廷未有过失,而狂贼敢尔无状,宁谓国无人乎 14.(3分)许孟容“议论人物,有大臣风采”,在裴度为相这件事上是如何体现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泛若耶溪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写诗人跟随伴侣,去隐居之地,不与世事。B.“晚”字点明泛舟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C.“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描写随着时间推移,舟行所至另一新境,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 “隔山”了。D.“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16.(6分)有人说诗中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怎样表现这种动势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临船寂静、冷月无声,来衬托音乐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之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的结局。古代诗文阅读答案第一篇10.选择B项。“吾君惭焉”是“我们国君因败亡在外而感到愧疚”的意思,应断到“焉”后。“其亡之不恤”解释为“此时他并不关心自己”,中间不能断开。“而群臣是忧”宾语前置句,意思是“而是担忧群臣百姓”。“君犹在外”意思是“国君还被关在国外”,不能断开。11.选择D 项。“太牢”和“少牢”弄颠倒了。12.选择C项。这里的“不和”,不是“不和平,发生战争纷乱”的意思,而是“和睦,相处融洽,不争吵”之意。13.(7分)(1)我不配当国君,辱没了国家,你们改立一个国君,就用子圉来代替我吧。【采分点】“不足”,不值得,不配。(1分)“辱”,使……受辱,辱没。(1分)“社稷”,国家。(1分)“以代圉”,用子圉来代替我。(1分)(2)(即使)你不来,我也本来想要送回晋君。晋国的人怎样看待晋君呢 【采分点】“固”,本来。(1 分)“归”,使动用法,使……归,让……回去。(1分)“谓……何”,认为……怎么样,如何看待……。(1分)14.(4分)吕甥巧妙地将国人分为“君子”“小人”两种立场,既承认晋侯过错,向秦服罪,又表明晋国的士气不可轻侮。(分析 2分)形式上对举,表达上委婉,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恰到好处,既赢得秦穆公的尊重,又不辱使命,外交辞令中包含着思想智慧。(评价2分)【评分标准】按点给分。15.选择A 项。“倦游”是指仕途不得意而思归隐,“湖海”二句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16.(6分)化用诗句,“回首叫虞舜”引用了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借渴望清明政治,表达渴求被遇而不得的忧愤(2分);“杜若满芳洲”以景作结,洁白的杜若花,暗指了高尚的节操,余韵无穷(2 分);以乐景衬哀情,用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词人心境的悲凉(2 分)。【评分标准】按点给分。17.(6分)(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文言文参考译文:晋惠公被秦国关了三个月,听说秦国将要和晋国讲和,于是就派郤乞回国告诉吕甥这个消息。吕甥教郤乞一番话,让他对聚集在宫门前的国人说:“国君派我来告诉大家:'秦国将要放我回来,我辱没了国家不配当国君,你们改立一个国君,就用子圉来代替我吧。"又代表惠公赏赐土地让大家高兴,大家都感动得哭了,于是就按休耕需要把部分土地分配给国人。吕甥召集群臣并告诉他们说:“我们国君因败亡在外而感到愧疚,此时他并不关心自己,而是担忧群臣百姓,不也是很慈惠吗 国君还被关在国外,这该如何是好 ”大家齐声说:“我们做些什么才可以让国君回来呢 ”吕甥说:“因为韩原会战失败,晋国的武器装备都用完了。如果我们增收赋税,修治武器,用来辅佐太子,并作为国君的后援。让四方邻国听到后,知道我们失去国君但又有了新的国君,而且群臣和睦,武器增多,友好的国家就会勉励我们,敌对的国家就会害怕我们,是否会对国君回来有好处呢 ”大家都很高兴,于是晋国就改革军制建置州兵来扩充军力。吕甥去秦国迎接惠公,秦穆公询问他说:“晋国的人和睦吗 ”吕甥回答说:“不和睦。”穆公问:“是什么原因呢 ”吕甥回答说:“那些小人不考虑国君的罪过,只悼念在韩原之战中死去的父兄子弟,他们不怕征税修武也要去拥立子圉为新君,并说:'一定要报秦辱之仇,我们宁可事奉齐国和楚国,让齐国和楚国共同援助我们。’那些有见识的君子虽然思念自己的国君,但也知道他的罪过,说:'一定要事奉泰国,就是死也不能存有二心。所以彼此不和睦。因为要等到大家统一认识后才来迎接国君,所以拖了很久。”穆公说:“(即使)你不来,我也本来想要送回晋君。晋国的人怎样看待晋君呢 ”吕甥回答说:“小人认为国君不能免难,君子则不这么认为。”穆公问:“为什么 ”回答说:“小人只是怨恨秦国,不考虑自己国君的罪过,想跟从太子子圉一起报复秦国,所以这么认为。君子则不这样认为,他们说:我们国君当初能回国继承君位,是您的恩惠。您能接纳他,又能俘虏他,也就能放了他。没有比这再宽厚的仁德了,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恩惠了。让他回国却不成全他,或者废黜而不起用他,都会使原来的仁德变为仇恨,您大概不会这样做吧 "秦穆公说:“是的。”于是改变对晋君的待遇,为他更换所住的馆舍,又按诸侯之礼,馈送七牢加以款待。第二篇10.B【解析】第一处“公”这里指“曾公”,和“与袍”共同构成了“带酒食”的主语,所以不能断开。第二处“辇”是“所购金帛”的谓语动词,所以不能断开。11.A【解析】异材间出的“间”指间或,《屈原列传》“谗人间之”的“间”是离间。12.C【解析】对象错误。不欣赏他的是权贵,而不是天下人。13.(1)曾公写的文章,刚刚写成就被人传诵开去,不超过一个月天下全都知道了。(“辄”,就。“周”,周遍、遍及。每点1分,大意2分)(2)(家族)从衰败无依的境况中,奋起振作并且强大起来,实在靠的是曾公。(“亢大”,强大。“实公是赖”,宾语前置句。每点1分,大意2分)14.①公正执法。②清廉自守。③不攀附权贵。④侍奉母亲,养育弟妹。(每点1分,任意三点即可,其余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参考译文】曾公名巩,字子固,是建昌军南丰人。当时宋朝兴起八十余年,有特殊才能的人间或出现。欧阳文忠公声名鹊起,成为求学者尊崇的楷模。曾公紧随文忠公之后,于是与文忠公齐名。曾公写的文章,刚刚写成就被人传诵开去,不超过一个月天下全都知道了。曾公的才能虽然没有完全施展,治理的成果却常超过其他人。掌管司法,判决罪行轻重,都能完全体现法律的意旨,因此(治下)明了熟习法律。又制定策略,明确悬赏征求的方案,急速追查搜捕,而且鼓励主动向官府投案,所以案件(刚一)发生就能破案。有个叫葛友的,多次劫掠百姓,(官府)通缉却缉捕不到。一天,自己投案告发了同党。曾巩给他衣袍和酒食,给他马和随从,(还)用车载着所购买的金帛跟随他,(让他)在辖区内四处巡行夸耀。别的盗贼听说后,大多主动投案。葛友的才智和勇力超过一般人,曾巩(将其奖赏)置于明显之处,实际是想离间他的同伙,让他们无法再勾结在一起。至此,州郡清平无事,家家户户(晚上)不用关大门,财物遗失在路上没人会据为己有。曾公为百姓除去大患是这样,至于整治颓废败坏的风气,(让)法制完备,所到之处都是如此。襄州连续有重大的案件,拘囚填满牢房,有被逮捕判死罪的,曾公到任,披阅刑狱案卷,按照法律应当不追究的,当日放走,一起被释放的有百余人。曾公慎重严肃,清廉自守。门生和过去的属吏用钱财和他交往的,一概不接受。曾公持身正直、无所攀附,远离权贵,因此欣赏曾公的人很少。所幸天子明达,了解曾公贤明,对曾公说:“以你的才学,合该被众人忌妒。”于是将曾公留在京师。曾公也心存感激,奋发振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多次在便殿奉诏陈述意见,说的都是从大局出发,务求开阔皇上胸怀,皇上没有不欣然接纳的,(且)打算委以重任。在任百余天,不幸生病,以至于一病不起。曾公刚刚升任时,天下共同庆贺,认为(国家)得到德才兼备的人,定会委以重任。等到听闻曾公去世,大家都感叹惋惜,认为曾公的才志最终不能在世间大加施展,这是命啊!当初,父亲不幸过早去世,母亲健在,全家有数十口人需要养活。母亲凭着勤劳俭朴料理家中事务,与曾公一起教育培养四个弟弟,使(他们)先后为官,安排九个妹妹都适龄出嫁,都有很好的归宿。(家族)从衰败无依的境况中,奋起振作并且强大起来,靠的全是曾公。平时,不曾远离母亲左右,他在外为官,多次为方便照顾母亲而请求迁徙官职,母亲特别喜爱他。唉!上天让我失去了兄长,为什么(上天)降临如此惨痛至极的灾祸呢!作为弟弟(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探究还原亡兄的美好品行和功业,寄托在当世的文章中,来彰显(曾公的德行)于后世,这是极大的罪过。15.B【解析】原诗五六句是说,抗清的事业受阻,如同李广一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不受重视,无法出征。诗作借飞将军李广的典故是表达英勇善战的将士不受重视,不是缺乏。16.①前四句主要是听觉的描写,借悲凉呼啸的北风、嘶鸣的战马、宝刀在匣中的鸣叫声,反映诗人对战斗的渴望。②七、八、十句主要是视觉的描写。以大地山川被迷雾笼罩,寒烟衰草纵横乱生,银河西倾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抗清前途不明的失落、悲痛以及国忧未释而异常焦灼的情感。③视听对照,诗人对战斗的渴望和凄凉的环境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每点2分,共6分)17.(1)用心一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苏幕遮·燎沉香》)(第三空如果填写“荷花”或“莲”相关的语句不得分)第三篇10.B 11.C 12.B 13.①现在三川之地和周室,就是天下争名的朝堂争利的集市,而大王不在这里争夺,反而要与夷狄争夺,这离帝王之业太远了!②所以攻取一国,但天下却不认为我们残暴;获得蜀国的全部资财,各国诸侯不认为我们贪婪。 14.①秦地小,民贫,尚不具备成就王业的条件。②蜀有桀、纣之乱,易攻易伐,一举数得,既有利又师出有名。③伐韩未必有利,又有挟天子的恶名,势必迫使各诸侯国联合抗秦,使秦处于危险的境地。15.C 16.①心念中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情 ;②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奈之情;③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④对奸臣当道,苟且偷安的愤恨之情;⑤知己甚少,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情。 17.①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②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③“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18.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第四篇10.C 【解析】句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是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的,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11.B 【解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中的“人”指“他人”,不是避讳的用法。12.D 【解析】"作者借给王承福作传来反思自己的患得患失、贪邪无道"有误,作者是借给王承福作传来提醒自己避免患得患失、贪邪无道。13.(1)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来给付给主人。(舍,住、寄居,1分。上下,增减,1分。偿,给付、抵偿,1分。句意1分)(2)贡献(事业)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所以,用来……的东西,1分。自奉,供养(供给)自己,1分。养于我,由自己供养,1分。句意1分】14.①从军归来,失去土地。(1分)②技能容易掌握,力所能及。(只愿劳力,不想劳心。(1分)③能自食其力,问心无愧。(1分)15.B 【解析】“失途穷”意为“失穷途”,指出险滩之后路途坦荡,豁然开朗了。16,①全诗的诗眼是"喜",叙事写景抒情皆由此出。(1分)②首联写过尽险滩,心胸开阔,暗含"喜";(1分)③领联和颈联写景,江天一色,苍茫一派,鹃飞鱼腾,壮奇景象寄寓骀荡襟怀;(2分)④尾联写奉诏东归,诗人预感将身担大任,更难掩要有一番作为之“喜”。(2分)(能结合诗句作答,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7.(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2)在止于至善 致知在格物(3)示例: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如果答案在背诵篇目之外,亦可给分,如:此夜江中月 流光花上春月色醉远客 山花开欲然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日色欲尽花含烟 月明欲素愁不眠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参考译文】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他放弃官勋回到家乡,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镫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来给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他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管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一样(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是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的,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罢了!“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