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皇帝本名生僻又难念?乾隆一句话曝背后考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身后的拼音 为何清朝皇帝本名生僻又难念?乾隆一句话曝背后考量

为何清朝皇帝本名生僻又难念?乾隆一句话曝背后考量

#为何清朝皇帝本名生僻又难念?乾隆一句话曝背后考量|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为何清朝皇帝本名生僻又难念?乾隆一句话曝背后考量

清军入关后,带来了满族文化和八旗制度,除了姓氏饶口之外,就连皇帝的名字都十分生僻难写,让外界不禁好奇,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考量。对此,乾隆皇帝就曾说过一句话,曝光背后暖心用意。

古代皇帝多半以国号流传后世,较少以本名称呼,像是清朝康熙皇帝的本名为“玄烨”,雍正则为“胤禛”,并非生活中常用的词汇,但也不至于太过冷门。

倒是 嘉庆皇帝本名为“颙琰(读音是yóng yǎn)”、咸丰皇帝叫做“奕詝(读音zhǔ)”、光绪皇帝则为“载湉(读音为tián)”,几乎都不约而同选用了生僻字,要想全部念对,显然有点难度。

事实上, 清朝皇帝几乎以生僻字命名,背后源自于“避讳制度”,众所皆知,封建时代讲究阶级制度,其中“避私讳”和“避官讳”是不得不的选择,前者是指家族内,全家人要避用自己的祖先和尊长的名字。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读到“敏”字时,总是读成“米”或“蜜”,为的就是避开母亲贾敏的名讳。

展开全文

至于官讳又叫国讳,一般情况下,要避讳的是皇帝的旧名、御名、庙讳等,有时一改就是劳师动众,甚至连地名也要更改,违反者轻则面临牢狱之灾,重则满门抄斩。

有鉴于此,乾隆就曾说过一句话,“ 与其改众人之名,以避一人之名,莫若改一人之名,使众无可避,较为妥善。”意思就是,与其改众人的名字,后代子孙不如选用生僻字,能大幅减少民间的困扰,也因为这一贴心,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