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告诉你,野生动物是如何用“色”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身上颜色搭配怎么形容 这部纪录片告诉你,野生动物是如何用“色”的?

这部纪录片告诉你,野生动物是如何用“色”的?

2024-05-31 17: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他几乎亲身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从冰天雪地的南极,到酷热炙人的火山口;从荒芜凄凉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到生机盎然的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因此,大卫·爱登堡也被称为“环球旅行里程最长的人”。

大卫·爱登堡一生痴迷自然界的色彩。20世纪50年代,大卫·爱登堡第一次产生了讲述动物色彩故事的想法,但由于当时的电视只有黑白技术,最后仅拍摄了一档名为《动物世界的图案》的节目。65年后,他终于“圆梦”。专门为该纪录片开发的新摄影技术,让“讲述动物色彩故事”的想法成为现实。

在《生命之色》中,大卫·爱登堡穿越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跋涉白雪皑皑的苏格兰高地,探秘动物对色彩的非凡运用。孔雀为求偶进化出了华丽的尾羽,而箭毒蛙明亮的警告色意味着致命剧毒,孟加拉虎的橙黑条纹则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帮助它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

进入耄耋之年的大卫·爱登堡,依旧精神矍铄,对实地探索地球已知生态环境这件事始终兴趣不减。他总是充满热情地将生命世界的壮丽绚烂,生动而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不仅强调节目的可观赏性,更强调的是向观众展示真实的大自然的美,不管那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温馨美好”,还是人为界定的“残暴无情”。大自然不是温情脉脉的慈祥圣母,也不是残忍无情的冷酷暴君,她只是遵循着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

动物世界,五彩缤纷,动物对色彩的运用各有不同。有些动物用颜色隐藏自己,让自己消失在背景中。有些动物用颜色制造视觉错觉,进而欺骗和诱捕猎物……想要进一步了解动物如何巧妙利用色彩,我们需要借助动物的视角去观察。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

全方位展现野生动物利用色彩的艺术

自然界充满了色彩,而动物身上各种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意义。有的为了繁殖、有的为了隐藏、还有的为了竞争。在动物的世界里,色彩是信息,是符号,是语言。《生命之色》通过一个个野生动物巧妙利用颜色的故事,让观众知晓了颜色对它们的极端重要性,更为它们的生存智慧而震惊。

在《迷惑之色》一集中,讲述了动物界的“女装大佬”——扁身环尾蜥通过改变颜色获取食物的故事。雄性的扁身环尾蜥拥有靓丽的外表,肤色鲜艳象征着健康和强壮;而雌性肤色朴素低调。雄性喜欢明确展示自己的霸主地位,总是一边迈着“魔鬼的步伐”,一边炫耀自己夺目的颜色。

但这也有例外。一只体力不占优势的扁身环尾蜥,为了能到小溪边吃黑蝇而不被其它扁身环尾蜥“殴打”,决定铤而走险。它“男扮女装”,褪去了鲜艳的肤色,披上了朴素低调的褐色皮肤,最终它的“化妆术”骗过了所有雄性扁身环尾蜥,得以饱餐一顿。

数百年来,科学家对研究动物的颜色就一直非常着迷,即使是今天,关于动物视觉、创造和使用色彩仍是生物学最吸引人的问题。在过去几年里,动物视觉仍存在着未解之谜,因为色彩研究人员是人类,这意味着他们无法看到其它动物所看到的丰富、鲜艳的色彩。但是,目前最新技术将揭晓这一神秘面纱——便携式超光谱相机有助于人类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颜色。

印度中南部的孟加拉虎,号称“全球最凶悍的捕手之一”。它们体型庞大,捕猎白斑鹿的过程中容易被发现,但黄黑相间的皮毛却是孟加拉虎的制胜法宝。借助便携式超光谱相机,我们得以明白为何孟加拉虎高调的皮毛反而成为它们的“护身符”。

原来人类有三种颜色的感受器,白斑鹿却只有两种,它们看不见红色和橘黄色。在白斑鹿的视角里,白斑鹿觉得老虎不是橘黄色的,而是柔软的浅绿色,这与周围的环境高度相似,孟加拉虎获得了一种“保护色”——运用颜色融入背景,遮掩踪迹。

(白斑鹿视角里的孟加拉虎)

自然界每一种色彩表达都能传递信号或者具有暗示性。例如,“警戒态”是用于警告的颜色,而“保护色”则是一种用于伪装的颜色。此外,野生动物还有用于“社交”的色彩表达。《生命之色》根据野生动物不同的目的,对其颜色进行了分门别类地划分,有助于观众详细地了解野生动物颜色背后的奥妙。

科普野生动物知识

宣传环境保护主题

火烈鸟成长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变色?老虎为什么是橘色皮毛?斑马为什么会进化出如此醒目的斑纹……《生命之色》不仅生动有趣的讲述野生动物故事,也尝试进行科学层面的探索。动物色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犹如一架飞机的复杂结构,或者线路交错叠加的互联网。但《生命之色》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对这些晦涩艰深的知识进行了科普。

《看见色彩》一集科普了动物视觉的原理——光照射在岩石、植物或者其它动物的表面,其表面吸收一些光子,将另外一些光子反射,还有一些发生折射。这一过程基于色素和结构的分子排列,一些光子通过某些方式进入动物的眼睛,眼睛的特殊细胞传输这些光子信号至动物的大脑,而大脑能够将这些信号进行解码分析,确定“这些色彩”是食物、潜在配偶或者掠食者。

此外,《生命之色》还科普了动物两种截然不同的显示颜色的原理。第一种是色素,由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细胞产生色素,它们吸收了大部分光线波长,仅反射了少量,从而限制了它们的范围和亮度。动物制造色觉的另一种方法是纳米结构,昆虫、鸟类都是色觉基础结构专家,结构着色体散射光线形成明亮色彩。例如,宽尾蜂鸟上闪烁的彩虹色,或者金色圣甲虫的金属状外壳。

95岁的大卫·爱登堡,依旧没有停下来休息,他一直在为全球环境问题奔走,努力用自己的影响力去说服众人,让人们正视自然所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大卫·爱登堡曾说过:“在我看来,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是视觉之美最大的源泉,是智慧兴趣最大的源泉。她是一切丰富壮丽的生命之源,正因如此,她让我们的生命值得体验,不枉此生”。

正如他所言,自然的魅力就在于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不断孕育、不断成长、不断新生,自然包容着一切,给予我们所需的营养。《生命之色》通过精美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与观众进行深层次的交流——用大自然之美去治愈心灵,让观众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从而想要去保护、守卫它。就像大卫·爱登堡在片中所言,“人类需要做出一点改变,和其它生物更好地共享这个地球”。

目前,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几千年的两栖类动物已经有122种已经灭绝。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每天都有很多物种在消亡。有许多美丽的动物已经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成了我们记忆深处的痛。许多动物因为身体的某一部分有价值,成了不法分子疯狂猎取的对象,如藏羚羊、非洲犀牛、大象……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最新报告表明,现已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物种,“濒临灭绝”的超过四分之一。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也警告说,由于生态系统崩溃,动物们在骤变的世界里,苦苦地为生存而挣扎,数量平均下降了近70%。由于气候变化、人类行为、栖息地丧失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许多动物种族面临着暗淡的未来,而有些种族已经没有了未来。

《生命之色》没有像《地球脉动》《蓝色星球》一样,以整个地球为对象进行宏大叙事,而是投身微观,专注动物的色彩,用心书写生态之美,号召人类要对大自然和生命保持敬畏。刘欣慈曾在《三体》中写道,“一个人不可能毁灭一个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毁灭了,那是所有人,包括活着的和逝去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地球很美,它属于所有纷繁复杂的生命,而保护地球则需要我们人类所有人共同努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