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跨学科主题研究心得体会 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2024-07-13 04: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篇一: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受颇深,今后我也要努力从这几方面完善自己,具体如下:

一、用先进理念武装自己

在今天的跨学科培训学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多读书,多沉淀自己,积淀自身的素养,锤炼自身的教学功底,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

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努力将孩子培养成新世纪有用的人才;其次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多设计与生活或其他科目相关的活动,不要太“急功近利”地达到目的,不压缩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延伸,也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努力做一名四有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师大时,在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作为青年教师,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不仅要立足于数学学科,还要联系学科间的知识重叠、整合,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学科的教学不应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这样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篇二: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董艳、夏亮亮、王良辉的《新课标背景下的跨学科学习:内涵、设置逻辑、实践原则与基础》,对比前两篇跨学科的文献学习中,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跨学科学习”的设置逻辑。

原先认为的跨学科的学习只是多个学科有机的综合和整合,但没有意识到多个学科联结背后还有其一定的逻辑性,文中从素养表现、学科逻辑、内容承载、学习路径和学业质量五个闭环环节分析跨学科学习的设置,这五个环节具体是什么内容,有什么样的闭环呢?

跨学科学习的素养表现――有预期目标

提起素养,是当下教育的热词,它是学生要学习与发展的目标追求,也是所有学科学习发展应朝向的目标方向。作为综合的跨学科学习更应凸显素养这一教育目标,以素养为起点,也把素养作为教学的终点。

那么“跨学科素养”应该具备什么呢?它包括跨学科学习能力、跨学科应用意识与能力、跨学科实践能力与跨学科研究能力,具体表现为学习、理解、拓展、构建跨学科知识与概念,尝试提出需要解决的跨学科问题,从跨学科的角度,运用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设计出简单的跨学科实践方案并解释跨学科实践方案、实施过程和结果,最终完成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的学科逻辑――有结构体系

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逻辑,作为跨学科学习有何逻辑要求呢?跨学科学习强调整合学科内知识的结构化建构,以素养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科之间的整合,融通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知识理解。就如幼儿园“我长大了”这一主题,针对孩子主题学习的目标,能认识自己长大的变化,树立长大的自豪感,可以在实践活动体验值日生的付出与收获,可以在美术活动中画画“长大的我”,对比小时候的自己,有何成长变化;还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讲述自己长大后的心情等等。在主题的整合中,贯穿幼儿五大领域的学习与渗透。

跨学科学习的内容承载――有内容要求

跨作 文 吧Www.ZuoWen8.coM学科内容要考虑素养的要求,一方面,学科内容的选取既要立足于本学科内容,注重与单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的相关性;又要跳出本学科,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并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进行组织。另一方面,内容的选取也要联系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兴趣和能力,创设适切的、贯穿始终的情境,在生活中进行,在活动中学习。

就如,刚开学这两天,我们县区因冻雨影响孩子的正常开学,第二周孩子返园后,就可以围绕“天气与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探索,这样学习的活动就可以是跨学课的活动,内容安排既有科学领域中不同天气的形成,也可以跳出科学在生活中感知雪花带给我们的乐趣,进行美术、健康、社会、语言等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了解天气的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跨学科学习的学习路径――有具体策略

跨学科学习需要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以促使幼儿能够通过科学探究、主题式学习等活动实践来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主动性思维。其次,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和文化场馆等,将资源有效利用,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材料物质保障。

跨学科学习的学业质量――有科学评价

跨学科学习还要有自身的评价体系,在过程性的评价中走进孩子的学习现场,不仅了解孩子的活动投入状态、学习活动过程,同时还要进行结果性的评价,在“以评促建”中帮助孩子跨学科的学习。

从以上具体内容来看,跨学科学习从素养表现、学科逻辑、内容承载、学习路径和学业质量五个内容呈现,分别从学习的“目标――结构――内容――策略――评价”这一过程进行,这一跨学科的学习过程实则就是一个课程开展的模式,从目标导向开始,从结构架构到内容设计再到策略和评价,完整呈现了课程学习的闭环模式,有始有终,再把终点出发作为新的起点,继续迈向新的方向。

篇三: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20__年__月__日,我在____学校听了____老师和____院长各一节课,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杨院长备课的细致认真将会是我以后的学习的榜样。

其实我有时也会开展小组讨论式的教学,却觉得效果没有杨院长的课效果好,听完课,我知道了,原来我备课没有杨院长那么细致和认真。例如杨院长在安排小组讨论之前,会对各学习小组有具体的分工安排。这节课,除了要求每位成员都要完成作品之外,杨院长还要求每个小组安排一位同学做讨论记录,安排一位评论者,评讲推荐作品,安排小组成员讨论推荐一篇得分最高作品参与分享。这样安排让同学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小组讨论和作品分享,效果很好。还有就是小组推荐作品学生需要界定作品的好坏,杨院长贴心地准备了作品得分评价量表,评价量表非常细致,可操作性非常高。例如其中一个评价维度时“能用连续性的动词描述茶艺过程,用词准确,修饰精当”,为了让可操作性更高,杨院长又补充了三条细则:1、能准确用4个连续性动词描述得1分,能准确用5个以上连续动词描述2分;2、所用动词有一定的专业色彩得1分;3、对动词有精当的修饰得1分。这个评价量表精确到4个连续动词得1分,5个连续动词得2分,还对动词的专业性和精当方面有要求,那么学生完成作品时当然就会按照这个指导进行写作,推荐作品时也会按照这个细则来参考推荐,作品的质量就有了一定的保证。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明白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和课前是否有充分的准备有直接的关系,我以后要向两位老师学习,更加地认真备课,细致备课!

篇四: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由____省教育厅主办、____出版集团和____省教育学院共同承办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培训。____师范大学____教授对活动中展示的四个优秀的地区实践案例做了精湛的点评,并进行了相关的专题讲座。整个培训既有实践操作层面的学习借鉴意义,又有理念、理论层面的指引和提升,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谈谈我的点滴收获。

一、更新理念――要做中学,学中做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教师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也给我们教研部门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今天,来自不同地市的四个跨学科主题案例各有千秋,让我感受到____省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颁布以来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探索。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县域教师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在扎实落实上下功夫。我要克服畏难心理,要敢于啃硬骨头,正像王教授说的那样:“做就完了,做就比不做强。”因此,我要在假期带领骨干教师进一步学习优秀案例和王教授的讲座,下学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方面迈开步子,深入研究和实践,在“做”中进一步学习、感悟,让新课改扎实落地。

二、厘清认识――要简单做,常态化

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之所以难,是因为不知如何“跨”,要“跨”到什么程度。有的活动课时长,体量大,过程费时,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数学教师很难独立完成,因而望而却步。通过王教授的讲座,我认识到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要旨就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数学与各学科、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王教授说,不要指望学生一定能拿出像样的成果,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在活动中扩展思维和实践经验。因此,我深切地意识到:这一学习方式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与时俱进,从育人的角度落实好10%课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筛选出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跨学科主题活动不必求高、求大、求新,可以先从课标所给出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简单易做的活动入手,逐步探索这一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理解这一学习方式的育人价值,让跨学科、活动育人的理念融入常态化教学。

三、加强学习――要研课标,学案例

王教授下午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变化与实践》专题讲座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她主要围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结合几个主题活动详细解读了这部分内容的来龙去脉、价值内涵和操作要义,使我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我也深深地意识到:我对课标的研读还远远不够!课标中的“课程内容”“学习质量”和“课程实施”能给我的活动设计带来具体指导和启示。特别是王教授提到的“附录”部分的“课程内容中的实例”是很好的例子,值得细细揣摩。惭愧的是这部分我只读过一遍。因此,假期我要带领骨干教师再次认真研读相关部分内容,并结合____市和其他地区展示的优秀案例,在研课标中学案例,在学案例中再研课标,更深入地理解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和策略,为下学期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实施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

总之,今天的培训启智,启思,启行,不仅让我对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增加了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信心。作为一名教研员,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必须要做新课改的学习者、引领者和实践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我将进一步落实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教研和培训,探索改变育人方式的实践策略和方法,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

篇五: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跨学科学习体会――课时与课堂问题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而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以主题学习形式开展的跨学科学习。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学习,是为了解决真实问题。真实问题指向于一个主题,那么就可以开展主题学习。这个主题学习在单一学科知识下,无法得到解决,那就要开展跨学科学习,这样,跨学科主题学习就出现了。因此,课标中提及的跨学科学习,通常都是指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这里我有两个问题:

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每学期至少是多少课时?

对于跨学科主题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所谓“不少于”,用数学语言理解,就是大于或等于。用语文语言理解,即“至少”的意思。之所以这么费劲地说这些话,是因为“不少于”后面的这个数很重要:10%。有了这个精确的数字,各科都可以基本计算出至少要花多少课时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上了。

我们看《方案》,其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新授课总课时是9522。初中阶段三年的新授课总课时为1190+1190+1122=3502。初中语文总课时规定占比20%-22%,那就取中间值,3502*21%=735(四舍五入,下同),也即是说,初中三年总计语文新授课时(下称课时)为735。按10%的最低要求,三学年就是要用74个课时于跨学科主题学习,也即每学年25个课时。按课程方案规定,每学年新授课有34周,所以,每周用于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时为25/34=0。74。《方案》规定,初中课时以45分钟计算,所以,0。74*45=33。也即每周相当于拿出33分钟的时间,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相当于大半节课。一个学期新授课为17周,17*33/60=9。4(小时)。差不多是学生在校时间一天多一点。

当然,这只是一种计算而已,实际课堂教学中,肯定不会说上到33分钟时,就说“跨学科学习课时已用完,下面开始上别的了。”但这么一算,也大致让我心里有了一个约数,即花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每周要用时多少。

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在课堂上吗?

知道了用时多少,接下来的问题,肯定就是要上什么?相信语文老师都会提这个问题,当然,不把跨学科主题学习当回事的除外。考虑到学习是一种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以及遗忘曲线的规律的影响,跨学科主题学习不可能每周学习一点点时间。既然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学习,必然要持续开展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收到效果。所以,跨学科主题学习可能更需要相对集中的课时来开展。但即便集中起来,如前所计,相当于“一天多一点”的时间,这要解决一个像样的主题学习,恐怕几乎没有可能。所以,跨学科主题学习肯定要用到假期,包括寒暑假或周未及节假日等。而在课堂的那“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只能解决一些能在课堂完成的小问题,例如学习的动员,主题的选定,学习的安排,注意的事项等等,真正的实施,就要见课外的功夫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想在课堂上,上一节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几乎是不太可能实现,更不太可能是有深度或完整意义上的一节课。既然如此,现在有些探索跨学科学习的课堂,例如几个学科老师一起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一篇课文教学时,搬来其他学科老师参与教学,我一般都认为是表演的居多。因为其它学科参与进来的知识,几乎不可能触及主题学习中关键问题的关键,倘若一触及,那就不是“友情客串”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反客为主了。而如果讲些皮毛知识,那还不如语文老师自己来上就好了,又何必大费周章请来几个老师在课堂上客串,讲些自己也知道的所谓跨学科知识。而且,不用说话时还站在教室里,显得也很突兀与怪异。所以,我很难相信这样教学会取得好的效果。

但为什么又会有人上这样的课呢?究其原因,会不会是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有偏差。只理解了“跨学科”,而忽略了“主题”,而后者才是真正要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发动机”。

篇六: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聚焦跨学科,赋能新课堂》

一、跨学科学习的主要优势

1、多样性跨学科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跨学科整合有利于构建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学生可以主动在各种平台上学习数学知识,成为数学课堂的真正主人,进而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趣味性跨学科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会尽全力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能主动探究和研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尽力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引进不同于单一学科课堂的新颖活动形式和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进而使其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欲望,开展有效性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3、启发性跨学科学习。跨学科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进行探究,如小组合作、亲子合作、班级合作和年级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二、跨学科学习对教师的新要求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2022版新课标的亮点和现阶段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实际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提高综合素质。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知识储备多元化。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包括数学、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只有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跨学科的主题,从而将这些主题融入数学教学中。

2、设计能力要提高。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需要具备设计、开发主题活动的能力。需要考虑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设计出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的学习任务和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3、教学方法要改进。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志内容,是时代发展和育人目标的需要。我们要基于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重视学生累积的经验、社会实践与生活的结合,进而灵活运用的问题,整合符合主题的课程资源,以此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篇七: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由XX市教研室举办的小学数学解说课标、教材暨期末质量分析培训会,此次培训李老师主要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并邀请3名优秀青方学员讲解了3个具体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案例设计。另外还讲述了目前小学数学的试题命题趋势。整个培训既有实践操作层面的学习借鉴意义,又有理念、理论层面的指引和提升,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谈谈我的点滴收获。

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李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如何理解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该注意什么?数学2022年版课程方案提出:“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课程方案的总体要求下,2022版课标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将跨学科主题学习主要安排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对此领域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与编写,提出“综合与实践”领域,“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将知识内容融入主题活动中”。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以培养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基于学科思维,结合真实情境问题,使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叉渗透,形成可迁移的“跨学科理解”,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加强课程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增强课程创造性,培养批判性思维。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优势是基于学科立场,打破学科界限。首先,跨学科学习体现了对学科教学的重视,不再体现其超学科的特征,而是分解到各个学科中,由学科知识引入;其次,跨学科学习可以实现对学科界限的打破,帮助学生应对真实世界中复杂多变的真实情境;最后,在打破学科界限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还要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关联。

接着邀请3名优秀青方学员展示了3个具体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案例设计,如《确定起跑线》、《圆的周长》。每个案例设计都是基于学生立场,回归真实生活。首先,进行相通的大概念整合。改变过去注重孤立、片面的单一学科学习的问题,实现有意义学习。其次,进行跨经验的结构整合。改变过去注重学科逻辑而忽视学生学习立场的问题,实现课程结构整合扩大到学生实践体验。最后,进行整体的大单元整合。改变过去注重学生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起点的问题,实现从学科具体知识点出发形成大项目,提升课程实施的可行性以及目标的明确性。

最后,李老师讲述了目前小学数学的试题命题趋势。首先展示了北京市2023-2024上期期末的两张六年级数学试卷。提升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核心要求,这也是未来小学数学考试的新趋势。这两份试卷则恰如其分的体现了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具体表现在:

1、重视原理和过程,考查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命题情境化,考查数学迁移应用能力;

3、材料阅读,考查数学阅读能力;

4、适度开放,考查探究创新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命题的策略有:

1、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考试试题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是重点。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命题中,对于基础数学概念和运算的考察将更加严格。

2、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不仅是一种运算工具,更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从北京市的试题中可以看出,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是一个重点。未来的小学数学命题中,将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考察。

3、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数学不仅存在于课本上,更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北京市的试题中,有很多题目都是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未来的小学数学命题中,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也将更加重视。

4、依托真实情境,体现应用价值。学生面对真实的数学情境,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问题,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命题时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阅读理解题可以让学生经历信息解读、分析解答与回顾反思的过程,提高学生信息获取与梳理的能力,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5、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北京市的试题中,也有一些题目是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来解决的。因此,未来的小学数学命题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也将成为一个重点。

6、注重跨学科融合。将数学与其它学科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例如与科学、地理等学科的结合。这种跨学科的考查方式能够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未来的小学数学命题中,跨学科融合也是一个趋势。

总之,今天上午的培训启智,启思,启行,不仅让我对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增加了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必须要做新课改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进一步落实跨学科学习的教学,在平时学生习题练习中,紧跟试题命题新趋势,探索改变育人方式的实践策略和方法,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

篇八: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双新”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培训心得

周日下午认真聆听了____市小数“双新”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培训,几位教师通过典型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胡主任又结合案例详细讲解了跨学科的核心要素、策略及困惑,使我进一步明晰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进行实施。

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学科界限,注重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重视运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同学科的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互为联系,可以相互贯通。学生可以利用其它学科中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本学科的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所以,跨学科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立足于数学学科本体,基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围绕数学研究主题,以数学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同于综合实践课,主要是以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倡导多学科联动。

胡老师强调跨学科学习摆在老师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跨学科学习是一项系统的变革,从课程内容到教学组织,从学习方式到教师角色,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想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教师自己必须先具备这种能力。如教师要有设计主题的能力,教师要有与各学科沟通整合的能力,协同学校家庭整合资源,建立学习共同体的能力。

以前我在教学中总愿意墨守成规,总觉得简单易行,效果还不错,何必改呢?通过学习,我知道陈旧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还是不愿改变自己,因为一个“怕”字,怕效果不好、怕课堂难以控制、怕耽误时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一次学习后,我觉得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敢于大胆尝试。同时也发现自己平时教学的不足,比如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我只是局限于引导孩子初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简单介绍一下人民币后面的图案,人民币的换算,我也只是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付款,很多内容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学生自主性差,课堂也不够开放。今天听了走进人民币主题学习活动。我有一种想重新上这课的冲动,如果我上这课也要设计这样的主题活动:我是小小讲解员,我是小小理财家。这样的跨学科主题活动,他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美术、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融合,那么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是真正的动起来、做起来,乐起来,孩子们在课堂上一定是兴趣盎然,收获满满的。

总之,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作为教师,跨学科主题教学势在必行,我希望自己成为课堂改革路上的那个前行者。

篇九: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跨学科学习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我全面认知世界的方式。我在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心得与体会。

在观看《长安三万里》时,我在句句诗词中找到历史的脉络,追溯到千年以前……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直至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由盛转衰……诗词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变迁。读懂了一首诗词,也就读懂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翻开语文书,每一则寓言,一篇课文,一首诗词,无不映照着历史的影子。

各个城市有各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每逢节假日,我总会踏上旅途,放眼去看世界。我在旅途中学习,感悟,成长。西安的兵马俑,西藏的布达拉宫,青岛一战遗址……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在博物馆里漫步,那一刻,文物,仿佛有了生命,历史,仿佛有了声音。如果说,博物馆是一座城的心脏,那么文物和历史则是供给心脏跳动的不竭动力,一眼万年。学科的学习并非只困于书本,应该跨越出教科书,去了解更深邃的历史,去看更美丽的世界。踏上去远方的旅途,每一处风景,一个名胜古迹,一首当地的民歌,无不彰显着历史的魅力。

去做一道中国传统美食,在实践中学习;去弹奏一首历史悠久的民歌,在旋律中体会;去赏一抹他乡的风景,在旅行中成长;去读一首婉转,亦或是豪放的诗歌,在文学中品味历史……

跨学科也许并不只是学科上的跨越,可能是人格上的跨越,精神上的跨越,心灵上的跨越……跨学科学习帮助我拓宽视野。通过学习不同学科,了解到不同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体会到不同领域的风土人情。从不同角度学习并看待历史,同时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收获颇丰。

篇十:跨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3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会的线上培训,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跨学科活动“一片树叶”,并进行了专题讨论。在专家的指导和成果汇报下,经过一上午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历下区小学四年级的跨学科项目学习――“营养午餐,舌尖上的数学”。此次基于项目的学习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确定研究主题。从教学资源和实际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客观分析。通过目标分析,该项目的主要思想是建立均衡的饮食搭配和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良好饮食习惯,该项目的数学学科大观念是数据收集和分析。

3、确定驱动问题。同学们以健康为话题中心,通过头脑风暴和激烈讨论,确定了午餐营养价格和受欢迎程度等三个关键词,来提取驱动性问题。

4、任务分解。根据三个关键词分解驱动问题:成本控制、营养和最佳方案。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学会了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并感受到了用数据说话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实现均衡饮食,还可以监督父母合理饮食。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提高对营养午餐的理解,从感性到理性,这也充分反映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会”。

这一系列化的项目式学习案例结构,综合分析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力求设计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的多样性任务。学生通过初步了解食物种类,合理搭配餐食,通过设计营养午餐食谱,借助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为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需要减重者、糖尿病患者等)设计个性化食谱,进而学习百分数和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也进一步内化了在科学课堂上学习的营养学知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