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个油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以油条为生,每年炸出9个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跟我来学炸油条 河南有个油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以油条为生,每年炸出9个亿

河南有个油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以油条为生,每年炸出9个亿

2024-07-13 03: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都知道它是个农业和商业重镇,却想不到它还有根金灿灿的油条。

“油条镇”的名号目前已经香飘万里了,镇上每年出去炸油条的人有2万多,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炸油条的,一年挣回来的人民币将近9个亿。而且镇上每年都要举行炸油条大赛。

到2017年春节已经举办到第六届,河南都市频道专门做了报道和采访。

视频里头,赛场贼热闹,到处拉着红条幅,一排不锈钢的炸油条机器严阵以待,一队队穿着各色工作服的炸油条高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观众、选手、评委、还有媒体的小伙伴们,把赛场装得满满当当。

参赛的都是来自邓城镇30个行政村的炸油条高手,这一届每个村都有参加的,共30个代表队。

比赛开始以后,各个代表队的选手们就搂起袖子,陆续上场亮出自家绝活,无论是揉面、擀面,还是下锅、出锅,都像武侠电影中高手过招一般,尽显功力。

一根根油条在锅里滋滋作响,广场上弥漫着浓浓的香味儿,大家都迫不及待想尝尝高手们的杰作,连评委都坐不住了,直咽口水。

待油条炸至金黄色,选手们就选两根炸得最好的送给评委品尝,然后打分决名次。当然,在场的观众们也有机会尝一尝高手们炸出来的油条。

这时候突然视频里冒出一张眉开眼笑的大脸。邓城拐地村的陶小威指着广场边儿的一辆白色小轿车对着记者说:“这是去年刚买的,再去炸油条就开这车了。”

他16岁就跟着家人一起走南闯北炸油条,去过安徽、西安、洛阳等许多地方。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油条大赛。

据拐地村村支书介绍,他们村儿里百分八九十都是外出炸油条的。

邓城镇镇长陈国平也说,“油条大军”每年都是开着十万多块钱以上的车回来过年,有一家三口都出去炸油条的,每年能挣20万左右,好的甚至能挣30万。

就像许村90后小伙子许文龙,他跟父亲每年在郑州炸油条能挣回20多万,而这个收入在他们村儿“油条大军”里算中等。

许文龙的手艺是祖传的,他15岁辍学去打工,四处碰壁后回到老家开始学习炸油条,1个月就出师了。每年初七初八,他在郑州的两个早点摊子就开张了。

靠着祖传的炸油条手艺,许文龙娶了媳妇儿,盖起两层洋楼,买了10几万的小轿车,还生了个儿子……

他很自豪地说:“在俺这一片,不管年龄多大,会炸油条都是件很骄傲的事情。出去在外面有人指点说这么年轻就只会炸个油条,但我从来不嫌这丢人,我也是靠双手改变命运。”

炸油条能炸到这个份儿上,也确实让人佩服。

下岗厨师炸油条

不小心炸出“油条村”

接着变成“油条镇”

那么炸油条这个事儿到底是谁牵的头儿呢?

其实,“油条镇”是打“油条村”来的,也就是邓城腊梅庄,400多户人家,300多户外出炸油条,每年总收入最少也有1500万元。

腊梅庄第一个吃螃蟹的也有名有姓,他叫张有志,现在已年过七旬,赋闲在家。子孙们把他的油条事业搞得风生水起。

大儿子张中心在西安做粮油生意,专门给炸油条的提供原材料,生意很红火;小儿子张建党则继承了他炸油条的技术,一年挣十几万没问题。

30多年前,张有志在当地粮管所当厨师,随着粮管所倒闭,张有志也下岗了。为了养家,他决定外出炸油条。

当时油条算是奢侈品,所以张有志寻思得找个好卖的地方,最后他选中了平顶山,因为平顶山有煤矿,人都挺有钱,而且连矿上职工早晚都吃油条的习惯都被他打听出来了,于是他就带着家人来到了平顶山。

油条越卖越好,从平顶山到郑州又到西安,几年以后,张有志在腊梅庄盖起了平房,他的成功引的村儿里的人纷纷效仿,想方设法学习炸油条技术,一传十,十传百,炸油条就在腊梅庄盛行起来。

五十多岁的张海江也是腊梅庄“油条大军”的一位代表,他的油条从平顶山卖到河北唐山等地,最后在天津一炸就是8年。

他说炸油条得能吃苦。

每天凌晨1点就得起床,和面、热锅、熬油,开始炸油条,四、五点就有民工来吃饭,将近7点,学生和上班族也接踵而至,这个时候他的早点摊子就迎来了高峰,忙活到10点多才算结束,完了还得合计合计去买第二天的材料。

虽然很辛苦,但张海江认为是值得的,“家里的存款越来越多,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干着也是越来越有劲。”

他刚到天津时,骑自行车买材料,然后换成摩托车,现在用的是汽车,而且用了很多年了。

时任腊梅庄的党支部书记的张伟说,在这儿当村干部很轻松,因为村民炸油条挣了钱,素质也提高了不少。

2005年,腊梅庄率先修上了柏油路,张伟说这修路的钱是村民炸油条挣的。而且,村儿里建的新型农村社区,地基还没垫好,房子就被村民订购一空了。

更让他开心的是,村民们时不时的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唱戏或者放烟花。村儿里年轻人基本没有闲着的,本事大的在外面搞大事业,本事小的就去炸油条,完全不存在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

于是,“油条村”就从腊梅庄开始扩散到整个邓城镇,成就了今天的“油条镇”。

邓城油条几乎走遍全国

不仅是门儿手艺

还是个品牌

炸油条似乎是个不起眼儿的行业,看起来貌似很简单,实际上门道特别多。

邓城人把油条卖到了全国各地,河南就不说了,安徽、山东、山西、陕西等等,远的还有新疆、西藏和内蒙古。

他们靠的不仅是杠杠的技术,走出去的“油条大军”视野不断开阔,越发懂得把握各种商机。

比如“油条卖到哪里去”,“油条大军”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已经可以上升到理论体系的高度了。

拐地村的陶明建,在山东单县炸油条,一炸就是十几年,问他为啥选单县,他说得头头是道。

单县在苏鲁豫皖4省交界处,交通优势明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人流量大且当地比较富裕,所以油条当然很好卖。

而屠家村的张华东,在安徽阜阳炸油条,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经”。

阜阳是皖西北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好,人口是安徽省最多的,“有人气,才会有生意”,这是他的总结。

再说,想炸出好吃的油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从和面、发酵到油温都有很多讲究,比如面团要软,发面之前得用油揉匀,发酵得充分,多醒几次,油温通常要达到150℃,油条才能下锅。

既然炸油条是个这么好的事情,邓城镇就希望更多人参与,正如陈国平(邓城镇镇长)说的,“油条行业要做大做强,要把邓城‘中原油条之乡’的名号打出去”。

所以邓城镇从2012年开始,每年定期举办炸油条大赛,或者是技能培训,请到一些炸油条的大师或者面点专家,免费提供技能培训,给想学的人搭建一个平台。

这个活动也成了当地最为盛大的油条美食节。目前,已经举办了6届,参加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比赛的代表队从刚开始的十几个增加到30个。

这个特殊的劳务输出品牌,为邓城创造了可观的物质财富,而更重要的是,它给邓城的老百姓带来了福音和希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