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红瘦奇女子,死亦鬼雄霸气妻: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趣闻图鉴赵明诚 绿肥红瘦奇女子,死亦鬼雄霸气妻: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

绿肥红瘦奇女子,死亦鬼雄霸气妻: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

2023-11-14 00: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她是天下第一才女,一首词,惹得情郎心潮澎湃、夜不成寐;一首诗,让丈夫羞愧难当、英年早逝。她是古代另类烈女,宁愿坐牢也要打一场惊天动地的离婚官司。然而,“才藻非女子事也”,一句无忌童言,让晚年落泊的李清照终究明白了:自己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才女。

李清照画像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书香门第出才女

李清照是一千多年前的宋代人。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3月13日,李清照出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李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如今外交部的处长。母亲王氏的出身更是高贵,称得上是名门望族,从她的高祖起,一代比一代显赫: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是进士,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祖父王准为汉国公,父亲王圭为歧国公。

出生在这样的官宦之家,李清照早期的生活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如此的书香门第,家里藏书无数,聪明好学的李清照如饥似渴、饱读诗书,打下了远非常人能比的文学功底。

李清照画像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但在那个时代,女子学业再好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更不可能去博取功名。那些女扮男装考取状元的故事,基本就是“戏说”。

李清照的才学让父母高兴不已,但她的婚事也快把二老愁死了:早就过了十三岁的“适婚”年龄,媒人来了一箩筐,但李清照却一个也看不上,眼见就要成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这可咋办呀?

悲欢离合两诗词

有道是有情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一转眼李清照到了十七岁,真的是老大不小了。这时的李家已经搬到了北宋的国都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李格非也已经是礼部员外郎了。

在京都汴梁有一座佛教寺院叫大相国寺,这座寺院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这里原是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故宅,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开始建寺院,寺院的本名叫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长安元年(701年),由僧人慧云募化款项重建。唐睿宗李旦当皇帝后,在延和元年(712年,这一年也是太极元年、先天元年)将建国寺改名为相国寺,以纪念其由相王再次继位为大唐皇帝,并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匾额。

到了李清照谈婚论嫁的年龄,大相国寺已经处于北宋京都汴梁的市中心了,是一座处在闹市红尘中的寺庙。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品味,这座大相国寺自然成为宋朝文人学士逛街的首选之地。

李清照17岁那年,哥哥带着她来大相国寺礼佛。在热闹的街市上,李清照偶遇赵明诚,两人因此相识。

大相国寺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这时的李清照在京城文人中已经小有名气,就连大学者朱熹都对她的一首长诗评价说:“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很快,李清照上了京城“才女榜”,成为文人墨客茶余饭后的谈资。

赵明诚也不是凡夫俗子,他是左仆射赵挺之第三子,当时的左仆射相当于如今的副部长。赵明诚青少年时期随父居住在京都汴京,后入太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出身高贵,但出污泥而不染,没有沾染半分高官达人子弟们的俗气。赵明诚从小就喜爱金石字画,潜心钻研终有所获,年纪轻轻便成为“汴京第一金石学家”。

实际上,赵明诚早已在一首词作中“认识”了李清照,并倾慕已久。那是一首名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短词,短短的六行词句,奠定了李清照“才女”的地位,也让赵明诚寝食不安、陷入了“单相思”的境地。见到李清照,赵明诚情不自禁地朗诵出这首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这首词将少女的伤春情怀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多少人细细把玩、深情吟诵。

大相国寺的“偶遇” ,让李清照的心怦然一动,这不就是自己“寻寻觅觅”的那个他吗?见到“梦里寻她千百度”的真人现身,赵明诚更是激动不已,恨不得立即“抱得美人归”。但那个年代可不行,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哪敢私订终身?

尽管如此,赵明诚可没有被动地等待奇迹发生。一夜冥思苦想后,赵明诚一大早就去拜见父亲大人赵挺之:

“父亲,我昨晚梦中得到三句话,不知何意,您能帮我破解破解吗?”

“哪三句话呀?你且说来给为父听听。”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挺之捻着胡须沉思了一会儿,慢条斯理、一字一板:“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这意思就是‘词女之夫’。”

赵明诚心中暗喜,表面上却一本正经地说,“那意思就是我命中是要娶一位会作词的女孩子了。可汴京有这样的美女吗?”赵挺之脱口而出:“李清照呀!”

不久,赵挺之带重礼上门提亲。赵明诚、李清照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李清照的父母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结婚后,夫妇俩相濡以沫、夫唱妇随,共同研究金石、一起吟诗作画,日子红红火火、事业蒸蒸日上。

李清照、赵明诚画像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改必

但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这样的祥和是不可能长久的。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被权相蔡京罢官。五日后,赵挺之含恨离世。就这样,蔡京仍没有放过他。赵挺之去世三天后,蔡京上朝诬陷他,赵氏家眷、亲戚被捕入狱。因查无实据,不久就被释放了。但赵挺之的赠官被追夺,其子赵明诚的荫封之官也被取消掉,还把全家人赶出京城。李清照随夫回到赵明诚的老家青州(今山东潍坊下辖的县级市),过起了乡村生活。赵明诚和李清照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苦中作乐,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对金石、字画和古玩的收集、研究之上。

十年后的政和七年(1117年) ,宋徽宗推行新政,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赵明诚又可以求取功名了,他离家重新踏上了仕途之路。李清照则依然留在青州老家,继续进行文物典籍的收集、研究。

一晃四年过去了,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出任莱州(今山东莱州市)知州 ,他终于可以带家眷了。这一年的秋天,李清照离开青州,前往莱州与赵明诚团圆。

但好景不长。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即今开封),虏走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亲国戚、朝臣,赵宋王朝被迫南逃。这一年也是建炎元年,赵明诚调任建康(即今江苏南京)知府。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建康城爆发叛乱,赵明诚却临阵脱逃,被朝廷革去官职。李清照对丈夫的行为感到羞愧,虽然没有激烈的争吵,但两人看对方的眼神明显不一样了。

这年夏天,赵明诚、李清照来到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随口吟诵了一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西楚霸王项羽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这首诗后羞愧难当,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两个月后的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病故于建康,年仅49岁。这一年,李清照46岁。

李清照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一首诗竟然要了赵明诚的命!中年丧夫,而且还与自己的一首“霸气诗”有关,李清照心如刀搅。她在一首名为《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词中,表达了对赵明诚刻骨铭心的爱恋和思念,也透露了对自己命运的忧愁与无奈: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追随跑路国君

建炎三年(1129年)九月,赵明诚刚去世不久,金兵便开始大举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典籍文物开始逃亡生活。这时,她的身边只有弟弟李迒和一位老佣人。这些典籍和文物是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俩用了大半生的精力和积蓄收集整理的,赵明诚在病榻上嘱托李清照,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这是丈夫毕生的心血,也是李清照的精神寄托,她就是把命搭上也不能弄丢。

李清照基本上是追随着宋高宗赵构逃亡的路线一路奔命的。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国君代表着国家,只要国君在,国家就在,她要与国家同行;二是她深知在战乱年代,靠个人的能力实在难以保全这些宝贝,希望追上皇帝把这些典籍文物送给朝廷,也算是给这些宝贝找到理想的归宿。

宋高宗赵构画像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不靠谱的皇帝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老爹被掳走、什么江山沦陷、什么生灵涂炭统统不顾,保住小命最要紧,恨不能肋生双翅一飞了之。李清照追随着跑路的国君从建康出逃,日夜兼程地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南下,一直漂洋过海到了温州。李清照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丈夫的心血,苦苦地追寻着。可惜的是,她最终也没能追上那个擅长跑路的皇帝。她在当年十一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三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和两千卷金石拓片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也被贼人破墙盗走!

惊天动地离婚案

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在浙江一带漂泊,生活困顿、内心凄苦,她靠整天喝酒麻醉自己、借酒浇愁。醉生梦死的生活持续到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结束了漂泊生活,定居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经弟弟李迒的介绍,一位对李清照“仰慕以久”、“体贴入微”的公职人员进入了她的视野。

杭州西湖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这年的五月,李清照开始了第二段婚姻生活。这个“如意郎君”就是张汝舟,时任右承务郎,从八品的下级官员,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主任科员。据史书记载,张汝舟是浙江归安人,早年为池阳军中小吏,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绍兴元年,任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

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给李清照带来期待的幸福,不到100天,李清照就打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官司,她宁肯自己去坐牢也要把张汝舟这个“伪君子”、“渣男”“休”了。

其实两人刚结婚时,张汝舟对李清照十分体贴,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可没过两个月,张汝舟就露出了狰狞的嘴脸。原来他并不是真的喜欢李清照,而是看中了她的金石文物,想据为己有。李清照当然不同意,于是张汝舟凶相毕露,竟然对李清照“家暴”。这可彻底惹急了性格刚烈的李清照,提出要与张汝舟离婚。按照宋朝的法律,夫妻双方可以协商离婚;但没有达到目的张汝舟岂能放过她,坚决不同意离婚。

“和离”的路走不通,李清照只能另想办法。

根据宋代的法律,只有两种情形,女人才可以单方面提出离婚:第一,男方失踪3年以上,女方可以自动解除婚约;第二,男方犯罪、流放,女方可以要求离婚。第一种情形显然不存在,李清照只好针对第二种情形做文章。原来这张汝舟本就不是什么好鸟,他的进士功名是通过伪造省试次数、直接参加“特奏名”殿试的作弊行为得来的。那还是在两人婚姻的蜜月期,一次酒后失言,张汝舟向李清照炫耀自己这般的“神通广大”。

科举考试作弊,这可是大逆不道的重罪,李清照只要一纸诉状就能将张汝舟送进监狱,自然可以脱离这婚姻的苦海。但按照宋代刑法,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属实,也要判处两年徒刑。李清照很清楚这项法律,但她不惜自己入狱服刑两年也要“休”了这“渣男”。

古代公堂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改必

为了打赢这场离婚官司,她不得不检举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违法行为,同时也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李清照如愿以偿地打赢了这场离婚官司,“渣男”去了他该去的地方;手拿离婚判决书,李清照无怨无悔地走进监狱。万幸的是,李清照的一位亲戚出手相帮,她在监狱里“住”了九天就“免于刑事处罚”了。她的这位亲戚名叫綦崇礼,是当时的翰林学士。这是专门为皇帝起草诏书的正三品文官,相当于现今的副部级高官,最最重要的——綦崇礼是宋高宗赵构的亲信。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打赢了离婚官司,摆脱了渣男、恢复了自由。但物事人非,她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日子,心中充满对故国的神往、对赵明诚的怀念。国难、情愁,家在何处?

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独守孤清的小院,望着院外由绿变黄的树叶、天边圆缺变幻的明月,她的内心满是凄苦、悲凉。国事不敢问,家事怕重提。只有偶尔一两位旧友来访,才能让李清照的小院传出难得的欢声、片刻的笑语。

李清照的晚年独自居住在西湖边上,此时她已年近古稀。她一直想收一位有诗词天赋的徒弟,将自己生平所学传授给他。凭借她的才学与名望,自然会有众人愿意追随,但她都一一谢绝了。她觉得这些人慕名而来的多,真正有灵气的可造之才却一个也没有。她苦苦等待,那个人在哪里呢?

还真让她等来一位小才女,就是刚搬来做街坊的孙家之女。这位新邻居叫孙综,是从七品的宣议郎,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孙综也是出身书香世家,他对仕途看得很淡,不喜欢蝇营狗苟的官场勾当,闲暇时喜欢填词作赋。

得知大名鼎鼎的词人李清照就住在附近,他便以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都是文化人,两人志趣又相同,谈起来非常融洽,都有相识恨晚的感觉。很快,两人成为忘年交,两家也成了好邻居。

这一天,孙综夫妇带着小女儿前来看望李清照。李清照第一次见到了这个长相清秀、天资聪颖的女孩,心里一动,这不就是自己苦苦等待的弟子吗?寒暄过后,李清照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古代少女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孙综夫妇当然是求之不得,但小女孩的一番话却给三个人兜头盖脸地浇了一盆凉水。孙家女孩说:“才藻非女子事也。”

这是陆游后来为这位女孩写墓志铭记下的一句史上原话,这句话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吟诗作赋不是女子该做的事;它的隐台词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做个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才是女人应该恪守的正道。

这个女孩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最终成为记录进史册的“贤妻良母”,不然,陆游这位南宋文学、史学大家怎么会肯为一个无名小辈撰写墓志铭呢。陆游在这篇墓志铭中接着写道:“宣义奇之,乃手书古列女事数十授夫人。夫人日夜诵服不废。”这里的“宣义”即代指孙综,其官职为“宣义郎”;“夫人”说的就是原先的孙家女。 看看,这小女孩读女人“三从四德”的典籍“烈女传”等何其用功,“日夜诵服不废”。妥妥的古代一学霸!

听了小女孩的这番话,李清照不由得心头一紧,眼前一黑差点摔倒。孙综夫妇羞愧不已,当面斥责小女孩的无礼,一步三作揖地离开了李清照的家。

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呀!一夜间,李清照的白发又增了许多,她仿佛跌进了无底的深渊,是那样的无奈、无助。思索良久,李清照终于大彻大悟:自己的悲剧让一个小孩子都看明白了——这是个讲究“三从四德”的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一个凄风愁雨的夜晚,李清照放下酒杯,泪眼婆娑地坐在灯光摇曳的书桌前,挥笔写了那首至今读来还让人心碎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哽咽着趴在桌上沉沉睡去,书桌上的烛光越发摇曳,融化的蜡烛像她的清泪,一滴一滴地流到烛台上……

李清照纪念堂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绍兴二十五年(1132年)5月12日,李清照在落泊中离开了这个让她愁肠寸断的世界。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她究竟是怎么走的、又故于何处。只有北宋名家朱彧(yù)在《萍洲可谈》中的寥寥几笔,让我们在史料上查到她模糊的踪迹:李清照“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 

写到这里,我的心头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透不过气来。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诗词俱佳。她的词作独树一帜、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李清照的词作感情细腻、手法独特,展现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情怀。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者的光辉典范,对现代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惜地是,一代才女,就这样“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地走了,不知魂归何处?

我多想穿过800多年的时空,向这位古代伟大的才女传音:来吧,今天的神州大地,才是您圆梦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