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东山铜鼓类型、年代与渊源述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越南的地域文化 越南东山铜鼓类型、年代与渊源述略

越南东山铜鼓类型、年代与渊源述略

2024-07-10 19: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三种类型是嘎江类型(以鼎乡遗址为代表)。这一类型的文化北临马江类型,从嘎江下游往南分布到滨海江北部。有学者将嘎江翻译为“大江”,将这一类型称“大江类型”。[4]这一类型文化出土的青铜短剑颇似云南滇池地区的青铜器,在青铜短剑的柄部往往雕一些动物塑像,虎、豹、蛇、象等。在青铜生产工具方面,以鼎乡遗址为例,有两种形状独特的铜斧,一种是鱼尾形凹銎斧,另一种是锛形圆弧刃斧。铜锄是有折肩的铜锄。在生活用具和装饰品方面,铜缸的数量较多,水晶装饰品也很丰富。[5]越南日本联合考古队曾经在鼎乡进行考古发掘,还发现过羊角钮铜钟。[6]

总的来说,东山文化各类型出土的遗物种类有铜器、陶器、玉石器和水晶器、铁器、木器。其中,青铜器数量最多,达数万件之巨,青铜兵器有剑、钺、簇、镖等。青铜生产工具有锄、镰、铲、鱼钩等。青铜生活用具有提筒、盅、壶、盘等。青铜装饰品有手环、带钩、手镯等。青铜乐器有铜鼓、铜钟、羊角钮铜钟和铜铃。[3]

关于东山文化的年代,当代越南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早期东山文化起始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典型东山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晚期东山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终结于公元1世纪至2世纪。持东山文化起源于公元前8 世纪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越南著名考古学家何文瑨教授等。[7]中国和越南、西方学者关于东山文化终结时间的看法基本相同,在公元1世纪至2世纪。[2]

本文对越南考古界定义的“东山铜鼓”的分类、年代及来源进行综合论述,望中、越两国同行教正。

二、东山铜鼓的类型

根据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阮国平的统计,越南全国约有八百多面铜鼓。[8]越南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阮文好教授的文章认为,全越南有“东山铜鼓”250面左右。[3]越南考古学界一致认为,在考古类型学上,越南全国发现的黑格尔I型铜鼓,都是“东山铜鼓”。[9]在20世纪80年代时,越南学者一度把在越南、东南亚和中国发现的黑格尔I型铜鼓都列为东山铜鼓。[10]

奥地利学者弗朗茨·黑格尔一百多年前对古代铜鼓的分类,简单归纳,就是黑格尔四分法。[11]鉴于黑格尔四分法过于粗线条,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将古今铜鼓分为八个类型,将黑格尔I型铜鼓细分为石寨山型、冷水冲型和遵义型。[12]

越南学者虽然把黑格尔I型铜鼓都称为“东山铜鼓”,但也觉得太过于笼统,于是,不少越南学者都把东山铜鼓细化,分成更细的型或称“式”。越南著名考古学家黄春征把东山铜鼓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第二类型相当于中国八分法中的石寨山型,第三类型相当于冷水冲型。也就是说,黄春征东山铜鼓分类法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类型,就是黑格尔I型。黄氏分类中的第四类型在黑格尔四分法中没有这个类型,这个类型相当于中国八分法中的“万家坝”型。[13]在越南最有影响的就是范明玄教授等人的分类法,范明玄、阮文好、赖文到把越南的东山铜鼓分成A、B、C、D、E五个类型,22个式。其中A、B、C、E四个类型相当于黑格尔I型。与中国八分法对应,A 和B型相当于石寨山型,C型相当于冷水冲型,E 型相当于遵义型。而D 型呢? 在黑格尔四分法中没有对应类型,D 型相当于中国八分法中的“万家坝”型和越南黄春征分类法中的第四类型。越南学者在对待“万家坝”型铜鼓的意见是一致的。[1]中国学者黄启善也对越南铜鼓进行过分类研究,他将越南的铜鼓分成七个类型18个式,其中A、B、C、E四个类型相当于越南的东山铜鼓,A 型与范明玄分类法中D 型对应,与中国八分法中“万家坝”型对应,B、C、E 型与黑格尔I型对应,B型与中国八分法石寨山型相对应与越南范明玄分类法中A 型B型相对应,C型与中国八分法之冷水冲型相对应与越南范明玄分类法中C型相对应,E型与中国八分法中遵义型和范明玄分类法中E型相对应。[8]

以上中、越学者关于东山铜鼓的分类最大的分歧在于D 型之归属,以后我们再讨论。在对东山铜鼓的研究中,东京大学今村启尔教授曾发表论文指出,越南的东山铜鼓和中国的石寨山型铜鼓在分类上同属于黑格尔I型铜鼓,但由于器型花纹的差异,他们是两个亚型,今村称为石寨山系和东山系。[14]

今村把同属黑格尔I型的铜鼓分成两个系统,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器型的关系,中国石寨山型铜鼓的腰部是呈喇叭形,而越南东山铜鼓的腰部是呈圆筒形。二是花纹的不同,中国石寨山型铜鼓的鼓面花纹之写实花纹只有一组,今村称为单数画纹带,而越南东山型铜鼓鼓面上的写实花纹有2组到3组,是“复数画纹带”。因此是2个亚型。在今村教授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黑格尔I型铜鼓有3个不同的亚型:(中国)石寨山亚型、(中国)文山亚型和(越南)东山亚型。文山亚型铜鼓在器型上接近石寨山型,但在花纹上与石寨山亚型并不完全相同,文山亚型铜鼓鼓面花纹、主晕圈内除石寨山亚型相同的翔鹭纹外,还出现牛纹,使其区别于石寨山亚型成为一个新的亚型。[15]

表1 越南东山铜鼓各国分类法对照表

表1所列范明玄等人的分类法在越南占主流地位。范氏分类中,东山铜鼓A 型共分出5式,B 型分3式。易言之,范氏将与中国石寨山型铜鼓对应的东山铜鼓A 型和B型分为8式,显得琐碎。例如,范氏将广昌鼓分为东山铜鼓A 型第Ⅴ式,而且该式仅仅只有这一面鼓。将广昌鼓专门列为第Ⅴ式,显然是因为该鼓的胸部6条船纹业已图案化,腰部舞人亦图案化,这是向东山铜鼓C 型演变的现象。因此,广昌鼓不仅不应列入A 型,而是应列入B型,在分式上也应该靠后。总的来看,东山铜鼓绝大多数是单鼓出土的非科学发掘品。在分类上没有可能建立以考古发掘出土的铜鼓为标准器的方法,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分类不科学。范氏东山铜鼓A 型B型分式的标准一是器型大小,例如A 型Ⅰ式的四面鼓:玉缕Ⅰ号鼓、黄下鼓、古螺Ⅰ号鼓和沱江鼓,鼓面直径73.8厘米-79厘米。B型Ⅲ式的9面鼓鼓面直径21.3厘米-44.5厘米,器型明显小了很多。二是鼓面主晕圈之多寡,A 型I式的主晕圈在2圈或3圈,A 型II式以后,主晕圈为1至2圈。B型除Ⅰ式维仙鼓、安集鼓两鼓有2圈主晕纹以外,以下Ⅱ式Ⅲ式鼓鼓面主晕圈只有2种,一种是单圈,另一种是两圈主晕纹,其中一圈为无花纹的素晕。三是花纹由繁褥到简单,A 型鼓之鼓面花纹有人物、动物、房屋、器物等,B型鼓鼓面花纹仅有动物之飞鸟纹和几何纹。

关于以上分类与铜鼓年代早晚的关系,越南学者说:“看来最美丽、最完善的东山铜鼓是最早期的。它们是在越南发现的一组4面铜鼓:玉缕Ⅰ号鼓、黄下鼓、古螺Ⅰ号鼓(它们全部收藏在河内),还有沱江鼓(收藏在巴黎)。”[1](P269)这4面鼓就是范氏分类法中东山铜鼓A 型Ⅰ式的那4面鼓。但我们认为它并非最早的东山铜鼓。

三、东山铜鼓(A 型)的年代与渊源

按越南学者的观点,先研究东山铜鼓A 型I式的4面铜鼓,也就是越南学者所说,“最早期”的铜鼓:玉缕Ⅰ号鼓、黄下鼓、古螺Ⅰ号鼓和沱江鼓。这4面中有一面鼓——古螺I号鼓是科学发掘品,因而研究价值最高。

古螺Ⅰ号鼓高53厘米、面径73.8厘米、高57厘米,鼓面中央铸14芒太阳纹,芒外14晕,第1、5、9、14晕饰点纹,第2、4、7、11、12晕饰勾连圆圈纹、第6、8晕为主晕纹。第6晕为两组对称花纹,分别铸造在主晕圈的两边,每组花纹内容完全相同。一组有3种图案:第一种是4面铜鼓和4位敲鼓人;第二种是屋角朝两侧翘起的似船形的干栏式房屋一座,屋内对坐两人,屋顶站一个长尾巨型怪兽,此屋旁边另有干栏式房屋一座,屋内站立一人,两房屋之间有两人相对而立正在舂米;第三种是6位羽人或徒手或吹葫芦笙或手中持物,正在行进,另一主晕圈第8晕内铸16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类。

鼓胸上部花纹为栉纹,下部铸有6条船纹,每条船上坐持矛羽人,各船之间有鸟,船行方向与鼓面鸟的飞行方向一致。鼓腰呈直筒形,上部被斜线和切线圆圈分成8格,格间有持矛羽人。[1]鼓足内侧铸汉字“西于四十八鼓重量千百八十一斤”。

图1 古螺I号鼓

古螺Ⅰ号鼓系科学发掘品,1982年越南考古研究院发掘位于河内东北部的东英县古螺城遗址所获。在古螺城外城墙和内城之间,一个窖穴中发现,出土时鼓面向上,内装247件青铜器,有青铜生产工具、兵器、乐器、生活用具,其中有一枚秦朝“半两”铜钱。主持发掘者赖文到博士认为这是公元前2世纪的铜鼓。[16]易言之,古螺I号鼓是西汉早中期的铜鼓,中国学者彭长林认为古螺I号鼓的年代为西汉晚期,即公元前1 世纪。[4]

鉴于古螺Ⅰ号鼓是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又有大量共生器物,可以作为东山铜鼓的A 型的标准器。赖文到博士也指出“Ⅰ号古螺鼓和玉缕、黄下、沱江等诸鼓是相同的,属于东山铜鼓的早期铜鼓。”[16](P306)

在这4面铜鼓中,关于玉缕铜鼓的年代,各国学者均有一些论文发表看法。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玉缕铜鼓的年代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17]戈鹭波认为应在公元1世纪。[18]越南学者阮文煊、黄荣认为,东山铜鼓A 型上限是公元前7世纪,下限是公元2世纪,他们的观点和范明玄相同,玉缕鼓是A 型鼓中最早的,也就是说玉缕鼓是公元前7世纪的铜鼓。[19]

图2 玉镂I号鼓

中国学者王振镛曾著《越南玉缕鼓考略》,对玉缕Ⅰ号鼓做过全方位的研究。从形制上说,玉缕鼓兼有石寨山型和冷水冲型的特征,是中间形态的鼓,因而不是最早的鼓。在装饰纹样方面,玉缕鼓上面铸造出15面铜鼓图像,“证明玉缕Ⅰ号出现在同一类型铜鼓使用已经相当普及的时期”,所以它绝不是最早的铜鼓。此外,玉缕鼓上所铸造的船纹,与同属黑格尔Ⅰ型的中国云南江川李家山鼓、广南鼓、广西贵县罗泊湾鼓、西林鼓上的船纹相比较,显得比较刻板和程式化,虽然还未发展到冷水冲铜鼓的图案化船纹,但也是较晚的船纹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判断,玉缕铜鼓的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前期,铜鼓繁盛时期的作品,也就是公元1世纪左右。[18]

综合以上各家观点,我们认为古螺Ⅰ号鼓、玉缕I号鼓、黄下鼓、沱江鼓的年代应属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即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

东山铜鼓A 型中,还有一件可列为标准器,那就是越溪鼓。越溪鼓在范氏分类法中属东山铜鼓A 型Ⅳ式。该鼓面径23厘米,鼓面中央饰8芒太阳纹,芒间装饰复线三角纹,芒外三晕,第1晕和第3晕为点纹,第2晕为主晕纹,饰4只逆时针飞翔的长喙鸟,似为翔鹭。鼓面和鼓胸饰切线圆圈纹、线纹。鼓腰直筒状,装饰仰喙朝天的犀鸟。[1]

图3 越溪鼓

越溪鼓1961年出土于海防市水原县福宁乡越溪村2号墓中,越溪村墓地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5座船棺墓。其中3座墓内无随葬品,一座墓内仅随葬一铜斧。2号墓船棺长4.76米,四周钉有8根木桩,船棺内随葬93件青铜器,除越溪鼓外,还有提桶、钟、铃、盖盅、鼎、壶、勺、耳环、剑、矛、斧、钺、凿、刮刀、锉、卷刃器等,种类十分丰富。[7]越南考古学家黄春征教授将越溪鼓的年代考订为秦汉之交,也就是公元3世纪末。[20]中国学者也同意越南学者的这个观点,原因是“越溪墓的测年数据虽在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400年,但出土的楚式剑、越式剑、越式鼎、环首刀、刮刀、铜壶、铜鋗、铜钟等大量器物来看,它们与岭南战国晚期至南越国时期文化特征相似,卷刃器与滇文化相似。”[4](P387)

我们从越南学者分类的东山铜鼓A 型中挑选了有代表性的A 型Ⅰ式鼓之古螺Ⅰ号鼓为标准器,判定其年代为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即西汉末东汉初期。A 型Ⅳ式的越溪鼓为标准器,该鼓是A 型鼓中年代最早的,在公元前3世纪末,即秦汉之交,因有与四川战国晚期相似船棺,或者可以早到战国晚期。囿于篇幅,B型鼓的年代及分式另文阐述。

那么,越南考古学家关于东山铜鼓的分类(分式)原则显然是不科学的。其分类原则:一是按器型排列,面径大者排前;二是以花纹繁缛程度排列,花纹繁缛者排前,花纹简单者排后;三是按年代早晚排序,年代早排前,年代晚排后;四是按鼓面有无蛙饰排列,无蛙鼓排前,有蛙鼓排后。

首先,按时代早晚排序,越溪鼓是目前已知,越南和中国考古学界认可,是越南东山铜鼓年代最早的一件,反而排在A 型Ⅳ式,但本应排在A 型Ⅰ式的。再看玉缕Ⅰ号鼓,的确是铸造精良、纹饰瑰丽,非常精美的一面铜鼓。“最美丽、最完善的东山铜鼓是最早的,它们是在越南发现的一组四面铜鼓:玉缕Ⅰ号……”[1](P269)因而,玉缕Ⅰ号鼓在分类中为A 型Ⅰ式第一面。然而,最美丽、花纹最繁缛的铜鼓是发展成熟的鼓,从年代看也晚于越溪鼓二百多年,应该排在A 型分式靠后。顺便提一下,A 型分为5式也过于琐碎,如A 型Ⅴ式仅有一面广昌鼓,归入A 型Ⅳ式最后一面,将A 型Ⅳ式第11面鼓,即越溪鼓,也就是最后一面提前到A 型Ⅰ式第一面才对。A 型V 式也就没有必要存在。

在越南东山铜鼓范氏分类法中,最不科学的是东山铜鼓D 型,对应的是中国万家坝型,日本学者称“先黑格尔Ⅰ型”。越南科学院院士范辉通教授是这样评价万家坝型铜鼓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在云南发现了制造粗糙的万家坝型铜鼓而声称中国是东山铜鼓的摇篮。越南学者驳斥了这一说法,因为20世纪30年代在越南发现了同类型的铜鼓(淞林鼓),早已被断定是粗糙的,却是晚期的鼓。尽管它们的铸工粗糙,但它们的装饰风格是晚期的。”[1](P269)

万家坝型铜鼓是中国古代铜鼓八分法中最早的第一类型铜鼓,标准器是1975年在云南省楚雄县(今楚雄市)万家坝发现的5面铜鼓,20世纪80年代在《考古学报》上发表发掘报告,不是“发现”于那时。[21]万家坝墓地经云南考古学者科学发掘,共79座古墓,其中M1出土1面铜鼓,M23出土4面铜鼓,这5面铜鼓是万家坝型铜鼓的标准器,有众多共生器物和C14测年,证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鼓。万家坝M1:12铜鼓测年有3个数据:公元前425±80年,公元前360±80年,公元前400±85年。万家坝23号墓的测年为公元前455±80年、公元前390±80年、公元前690±80年。[22]

根据测年数据,万家坝型铜鼓年代最早者早到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最晚者在战国,公元前5世纪,所以,万家坝型铜鼓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鼓。

再从器型花纹演变来看,东山铜鼓C型的花纹遍布全鼓,鼓面太阳纹多为12芒,芒间饰翎眼纹,主晕纹为变形羽人纹,鼓面出现立体青蛙,而东山铜鼓E型也是全鼓花纹遍布,鼓面太阳纹,多为10芒,芒间亦饰翎眼纹,主晕纹为变形羽人、变形翔鹭纹,鼓面立体青蛙变成4只蛙爪印痕。由此可见,东山铜鼓从C型向E型演变过渡轨迹清晰可见,而范氏分类法的C型是向D 型演变,D 型铸工粗糙,鼓面仅有太阳纹,无主晕纹,鼓胸素面无纹,腰足仅有简单几何纹。C型怎么也演变不成D 型。越南考古学者又说D 型是退化的铜鼓,那么,D 型又是如何“退化”为E型的呢? 所以,范氏分类法在东山铜鼓C型和E型之间硬塞进一个D 型,是违反考古类型学的。

最后,关于东山铜鼓的来源,越南考古学家较早时期的观点认为,A 型就是起源和最早的铜鼓。近年来,也有一些新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东山铜鼓原始形态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及“一个与此密切相关,但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是存在着某个X 型铜鼓。这是一个原始的、早于所有这些鼓的,然而是到目前为止最完善的东山铜鼓”。[1](P269)另一种观点认为,铜鼓起源是多元的,越南北部和中国云南是两个起源中心,并认为D 型铜鼓的年代可早到公元前4世纪。[23]那当然就不是退化的鼓了。

今村启尔教授认为,东山系是由石寨山系相近的铜鼓派生出来的,东山系中拥有锯齿纹的铜鼓是古老的,由锯齿纹变化为栉纹的铜鼓是后来出现的[1]从年代学上看,东山铜鼓由石寨山型铜鼓演变而来是不可能的,二者流行年代相同,石寨山型虽略早一些,从战国中期到东汉初期。[24]东山型越溪鼓的年代可早到战国晚期。东山鼓流行时间更长一些,可到东汉中、晚期。

其实,越南学者所要寻找的“原始的”“早于东山铜鼓”的铜鼓早已存在,那就是万家坝型铜鼓。从器型上看,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全世界所有铜鼓不论属何种类型,都是鼓面正圆,中空无底的形状,这是万家坝型铜鼓首创的形状,是从炊器铜釜演变而来的。再从花纹上看,无论何种类型的铜鼓,鼓面中央均有太阳纹,各类型的区别只是光芒的数量和形状上的区别,这也是万家坝型铜鼓首开先河。在少数万家坝型铜鼓的鼓面上,甚至鼓面太阳纹仅有光体而无光芒,更加体现其原始性、开创性。万家坝型铜鼓的流行年代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晚期,与东山铜鼓的流行年代战国晚期至东汉完全衔接。由于地域相近,万家坝型铜鼓发展成石寨山型铜鼓时,器型无变化,面径相差不大,鼓腰均为平面呈梯形。而万家坝型铜鼓发展到东山型时,由于地域相隔较远,东山铜鼓呈现出3个地方特征:一是体量较大,A 型鼓面径最大者在70厘米以上,玉缕鼓的面径甚至达到79厘米;二是鼓腰呈圆筒状;三是鼓面有出现两三圈写实花纹主晕圈。正因为有这些特征,我们才将东山铜鼓、石寨山铜鼓和文山铜鼓列为黑格尔Ⅰ型铜鼓的3个亚型。[25]这3个亚型仅有或器型或花纹差异,没有本质区别,均属黑格尔Ⅰ型、均来自万家坝型、均发展成冷水冲型,源流关系十分清晰。

[参 考 文 献]

[1]PHAM MINH HUEN,NAUYEN VAN HAO,LAI VAN TOI.Dong Son Drums in Vietnam[M].Tokyo:The Vietnam Soci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1990.

[2]李昆声,陈果.中国云南和越南的青铜文明[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

[3][越]阮文好.论东山文化青铜器的风格和特征[C]//李昆声,林文勋.声震神州——文山铜鼓暨民族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彭长林.越南早期考古学文化研究[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18.

[5][越]范明玄.东山文化——同一性与多样性[M].阮文好,译.河内: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6]The Vietnam—Japan Joint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Team.The Lang VAC Site[R].The University of Tokyo,2004.

[7][越]范李香.越南金属时代(第二辑)[M].阮文好,译.河内: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8]黄启善.论越南古代铜鼓的分类[C]//广西博物馆.广西博物馆文集(第七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9]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越南国家博物馆.越南铜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0][越]范明玄,阮文煊,郑生.东山铜鼓[M].阮文好,译.河内: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1][奥地利]F·黑格尔.东南亚古代金属鼓[M].石钟健,黎广秀,杨才秀,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2]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中国古代铜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13][越]黄春征.东山铜鼓的类型[C]//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铜鼓和青铜文化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14][日]今村启尔.论黑格尔I式铜鼓的两个系统[C]//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铜鼓和青铜文化的新探索.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15]李昆声,李安民.试论黑格尔I型铜鼓的三个亚型——以中国西南为中心[J].思想战线,2010(3).

[16][越]赖文到.古螺城的东山文化青铜器[C]//李昆声,林文勋.声震神州——文山铜鼓暨民族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17][瑞典]高本汉.早期东山文化的年代[J].赵嘉文,译.远东古物陈列馆集刊,1942(14).

[18]王振镛.越南玉缕鼓考略[C]//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铜鼓和青铜文化的新探索.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19][越]阮文煊,黄荣.越南发现的东山铜鼓[C]//梁志明,译.国家历史博物馆.铜鼓资料选译(第二辑),1975.

[20][越]黄春征.东山文化的内容、类型与年代[C]//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铜鼓资料选译(四),1980.

[21]云南省文物工作队.楚雄万家坝古墓群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83(3).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放射性碳素测年报告(五)[J].考古,1978(4).

[23][越]阮文好.越南出土的万家坝类型铜鼓[C]//吴伟峰.广西与东盟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4]李昆声,黄德荣.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

[25]李昆声,黄德荣.论黑格尔I型铜鼓[J].考古学报,2016(2).

Types,Dating and Historical Origins of Dong Son Bronze Drums in Vietnam

Abstract:The Dong Son bronze drums which are defined by Vietnamese archaeologists basically refer not only to the Heger type I bronze drums unearthed throughout Vietnam,but also to the pre-Heger type I ones.Vietnamese archaeologists divide Dong Son bronze drums into 5 types(A,B,C,D and E)and 22 models,and identify the 8 Wanjiaba type bronze drums found in Vietnam as type D.This paper selects the Viet Khe bronze drums and the Co Loa I bronze drums among the few Dong Son bronze drums excavated in Vietnam as standard,and points out that when Vietnamese archaeologists designated the Viet Khe bronze drum as type A-IV,and Yulv bronze drum as type A-I,they reversed the early and the late in their classification.The earliest Dong Son bronze drum is not Yulv drum but Viet Khe drum,which can be dated back to the end of the 3rd Century B.C.The Yulv drum,Co Loa drum,Hoang Ha drum and Song Da drum are classified as type A-I,which can be dated back to between the 1st Century B.C.and the 1st Century A.D..The Dong Son bronze drums accordingly originated from Wanjiaba type bronze drums of China.

Keyword:Vietnam ;Dong Son bronze drum;bronze drum type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献标识码] A

* 返修日期 2020-08-0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