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桑迪”的致灾影响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超级飓风多少级 飓风“桑迪”的致灾影响分析

飓风“桑迪”的致灾影响分析

2023-08-16 18: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飓风“桑迪”的致灾影响分析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7日分享到:

张建忠 杨琨 缪旭明 连治华

        2012年10月29日晚,“桑迪”以一级飓风的强度在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城附近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桑迪”共造成美国109人死亡,一度有18个州超过820万住户和商家停电,1.95万架次航班取消,纽约、华盛顿与费城三大城市交通中断,美国大选中断,石油冶炼公司Motiva的一个储油设施破裂导致30万加仑柴油泄漏,数百银行自动取款机(ATM)也无法运作,纽约市及新泽西州的约半数加油站关闭…“桑迪”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500亿美元,仅次于2005年卡特里娜造成的1080亿美元,远远超过常年一年中所有飓风(对于气旋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称呼,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称台风,东北太平洋及大西洋沿岸国家称飓风,台风与飓风的相应级别见附表台风与飓风对照表)给美国造成经济损失的多年平均值(142.2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从“桑迪”的发生发展、致灾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给我国应对极端天气一些启示。        一、“桑迪”的发生发展及风雨特点        “桑迪”于10月23日早晨在牙买加金士顿南偏西大约600公里的加勒比海海面生成,24日加强为一级飓风,25日加强为二级飓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了15级(48米/秒)。随后,“桑迪”穿过古巴东部进入大西洋,减弱为一级飓风并向美国东北部沿海靠近。10月30日7时50分,“桑迪”以一级飓风的强度在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城附近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6米/秒)。登陆后,“桑迪”向西北转偏北方向移动中,给美国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北部各州带来了狂风暴雨天气,在转向东北方向移动进入加拿大境内后,强度明显减弱,随后消失。        (一)“桑迪”自身具有路径曲折多变、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等特点路径曲折多变。“桑迪”生成后主要向偏北方向移动,但先后出现4次转向,呈蛇形路径前进。体积庞大。我国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图像显示,“桑迪”飓风云系巨大,中心向东南方向延伸2000公里,而向西北方向延伸超过3000公里,是至今为止北大西洋史上最大风圈的飓风。      

   “桑迪”FY-3B气象卫星监测图(10月30日2时25分)

        系统结构复杂。“桑迪”本身就是非对称结构,与冷空气结合后,变性为温带气旋,系统结构再次改变。这也使得“桑迪”在影响美国期间,兼备飓风和冬季风暴的特点,即本身携带强风、充足的水汽、巨大的能量。        (二)“桑迪”的风雨特点        大风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桑迪”8级以上的风圈半径一度覆盖范围包括北卡罗莱纳州以北沿海各州及佛蒙特州、宾夕法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等地,覆盖面积至少达11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弗吉尼亚到纽约各州沿海地区均覆盖在12级风圈范围内, 纽约长岛埃斯利普最大阵风风力达46.2米/秒(14级)。登陆后3小时,“桑迪”飓风中心附近沿海地区最大风速仍有33米/秒(12级);随后,密歇根、俄亥俄、印第安纳等州也观测到11级以上瞬时大风。美国东北部沿海地区大风从10月28日上午持续到30日晚上。强降雨影响区域大,局地强度强。共有13个州观测到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其中新泽西州南部、马里兰州、特拉华州局地出现降雨量25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马里兰伊斯顿最大,达319毫米。        多地出现降雪,部分山区积雪厚。田纳西、北卡罗来纳州及以北共8个州出现降雪,其中马里兰州、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弗吉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等地部分山区积雪超过50厘米,田纳西州盖特林堡积雪最厚,达86.4厘米。        二、“桑迪”重创美国的成因分析        虽然美国气象部门提前5天发布了“桑迪”登陆美国东海岸的预报,联邦政府和受影响各州也及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人员疏散、政府停工、学校停课、股市休市、公交和地铁停运等一系列措施,但“桑迪”仍给美国东部地区特别是纽约及周边城市造成严重影响。“桑迪”之所以导致严重灾害,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飓风与天文大潮叠加,海水倒灌导致纽约等地内涝严重。“桑迪”即将登陆前移动速度变慢,使登陆点附近地区受强风影响时间长,加之其移动路径几乎与海岸线垂直,持续的向岸大风不断推高潮位、形成大浪。再加上“桑迪”登陆期间恰逢天文大潮,飓风引起的风浪与天文大潮相叠加,浪大潮高,纽约潮位涨到4.18米,超过历史最高纪录0.6米以上,严重程度超过1938年登陆纽约地区的大飓风。高位潮致使大量海水倒灌,导致城市进水,街道被淹,许多变电设备被淹而损毁甚至爆炸,造成大面积停电,并引发火灾,出现连锁性城市灾害;纽约市哈德逊河决堤,造成曼哈顿街区被淹,纽约市一片汪洋,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

10月31日,飓风“桑迪”肆虐过后,洪水侵袭的纽约,一名市民艰难地朝家的方向走去       

        强风导致人员死亡多、电力设施受损严重。截至11月3日,“桑迪”已造成美国109人死亡,其中重灾区为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大风吹倒的大树、简易建筑物、广告牌等砸伤致死是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部分人员因海浪、洪水溺亡或触电身亡。电力设施受到严重影响,美国东部18个州一度超过820万住户和商家停电,最西达威斯康星州,最南到卡罗来纳州。其中半数分布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桑迪”与冷空气相结合影响范围广。根据我国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监测,“桑迪”飓风登陆前云系最大的覆盖直径超过3000公里,是至今为止北大西洋历史上最大的飓风。登陆后,“桑迪”与冷空气结合,兼备飓风和冬季风暴的特点,使得影响区域进一步扩大,天气影响更加复杂。除“桑迪”产生强风暴雨以外,在距离其中心数百公里的地区还产生了暴风雪,降雪加重了“桑迪”对交通运输及电力保障等的不利影响。             美国东北部城市管理应对一级飓风的能力不足。此次“桑迪”给纽约等城市造成重创,纽约等美国东北部地区城市虽然位于美国经济最繁荣、人口最密集以及政治最敏感的地区,但防御飓风灾害的综合能力明显不及南方地区。主要表现在:(1)防浪防洪堤坝等防御建筑标准低。纽约等城市临海发展,且处于地势低洼的地区,但沿海防浪堤及防洪坝高度明显偏低,2011年热带风暴“艾琳”就曾经导致海水涌入纽约下曼哈顿地区。(2)灾害防御准备不充分。纽约地铁车站内部建有和街道建有挡水设施水平较低,极易沦为排水沟,“桑迪”影响前未及时采取有效封堵措施,同时抽水设备也准备不足,这导致具有108年历史的纽约地铁系统因海水涌入恢复运营困难。而变电站等电力设备的装备地点过低导致飓风影响期间被淹没造成纽约等地大面积停电和火灾频发。        一级飓风登陆该地区罕见,公众应对灾害经验不足。1951年以来,共有95个飓风在美国大陆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及东南沿海地区。像“桑迪”这样在38°N以北地区登陆的飓风非常罕见。虽然美国应急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团体都在积极推动防灾能力建设,但公众普遍缺乏防灾经验,不能有效躲避灾害风险。遇难者中很多是被大树砸中死亡,有人甚至是在家中睡觉时被倒下的大树砸中。大量车辆停放在低洼地区甚至地下空间损失惨重。这说明美国在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三、启示与借鉴        “桑迪”与“卡特里娜”(2005年8月登陆美国)相比,登陆时均同时具有风、雨、潮三类灾害因子,也同样导致了大面积的内涝灾害,但由于“桑迪”登陆时的强度(一级)远小于“卡特里娜”登陆时的强度(三级),同时,气象部门预警早、政府应对早、特别是及时疏散撤离人员措施得力,其灾害总体规模与远小于“卡特里娜”。从各项防御措施来看,美国政府和民众吸取了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的教训,防御“桑迪”措施基本得力,但“桑迪”带来的灾害损失仍然较重,这一事实警示我们: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极端强台风的灾害防御。“桑迪”在秋季以一级飓风强度登陆美国东北部,是一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强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增大、影响趋重。2012年,我国两次出现双台风影响,“达维”和“苏拉”在相距不到12小时内相继登陆,“天秤”和“布拉万”相互作用、影响时间长,“布拉万”在汛期后期给东北地区带来罕见狂风暴雨等情况都说明极端性事件在增加。        (二)台风防御要特别注意加强强台风与天文大潮相遇的情况。“风、雨、潮”三碰头会加剧台风的破坏力。因此,在防御标准和防御措施建设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台风灾害的极端性,高度重视极端强台风的灾害防御。我国也曾经发生登陆台风与风暴潮、天文潮叠加并造成重大灾害损失的情况。如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9日16时20分在福建省霞浦县沿海登陆,期间恰逢天文大潮,造成浙江东南部、福建中北部沿海频频出现大范围超警戒洪水,福建长乐市梅花站实测潮位也达到了4.73米,是该站有历史记录以来第三高潮位。相比较而言,我国东南沿海城市防御台风、风暴潮的能力更强一些。        (三)北方城市要着力增强台风灾害防御能力。与“桑迪”登陆偏北相似,今年我国北方地区就十分罕见地先后遭遇“达维”、“布拉万”两个台风严重影响。“达维”在江苏省响水县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2级(35米/秒),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最强的台风,造成江苏、山东、辽宁、河北、河南等省1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布拉万”经朝鲜半岛一路北上进入我国吉林、黑龙江,与冷空气相互作用给东北地区带来罕见狂风暴雨,东北平原出现了9~12级大风,阵风达14级,大面积农作物倒伏,东北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我国北方沿海城市应借鉴纽约在“桑迪”事件中的教训,着力增强台风灾害防御能力,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特别是重点工程、海岛开发、海洋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台风灾害风险,强化灾害风险管理,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应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和经济布局,强化台风灾害防御工程措施及避灾场所建设,切不可因为受强台风影响几率小而降低防台工程建设标准。        (四)进一步加强灾害防御机制建设,特别是加强预警信息工作。“桑迪”影响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和受影响各州相继进入紧急状态,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体中断正常节目播出,及时高密度插播预警信息,学校停课,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取消。由于联动高效,应急处置有力,民众行为高度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灾害损失,否则损失可能更大。我国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在气象灾害防御中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茶埠镇信息员在收到预警信息及时组织1186人转移,村民无一伤亡[1]。但是,我们应看到,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还不健全,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还不完善,灾害应急联动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提高危机意识,加强世界范围内台风等大(巨)型灾害的时政影响评估。超强台风、流域性洪水、地震等大(巨)型灾害       

        不仅给人民生命、经济财产、基础设施等带来巨大损失,同时还可能影响社会和政局的稳定。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事件中反应迟缓、饱受批评的布什政府,和2000年因为旱情而在总统大选中丢失了280万张选票的戈尔(败给了共和党候选人布什)都说明,天气因素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是美国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变数。2012年“桑迪”影响期间恰是美国选举期,很可能对选举结果产生影响。正当纽约市挣扎着从飓风“桑迪”中恢复时,作为美国选举重要地区的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表态支持奥巴马,他称为奥巴马投票就是在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我们的气候在不断变化,”布隆伯格写道,“姑且说在纽约市和全球的极端天气情况也许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从这周的毁坏的情况来看,假使只有一点可能性,都足以迫使当选的领导人做出立即的行动。”。        在世界包括我国范围内,未来仍有可能发生类似的大(巨)型灾害。在对自然灾害进行评估的同时,大(巨)型灾害的时政综合影响评估愈发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可以为世界各地的时政变化提供参考,可以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社会形象[2],可以为制定全球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六) 加强气象灾害救援基层队伍建设和公众防灾能力将气象灾害救援系统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灾害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救援队伍和救援启动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一旦灾害发生,能确保救援行动的及时启动实施。同时,应培养专业的救援队伍和公众的防灾自救能力。达到这个效果最主要的实施途径就是演习和培训。在美国的预案体系中,联邦应急管理学院开了一系列应急计划方法的培训[3],国土安全部经常组织大范围的演习。我国也应加大演习和培训的成本投入,这是为了在重大灾害面前减少和避免损失。

 

[1] 矫梅燕,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提升应急管理服务能力 ,中国应急管理,2012年第7期(总第67期),11-13[2]张建忠 高拴柱 缪旭明,台风“塔拉斯”重创日本成因及启示,中国应急管理,2011年第10期(总第58期),56-58[3]李雪峰,美国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建构及其启示,中国应急管理,2012年第7期(总第67期),14-19

 

附:台风与飓风等级对照表                        

台风

飓风

等级

风力(风速)

等级

风速

热带低压

6-7级(10.8―17.1米/秒)

热带低压

10.8―17.1米/秒

热带风暴

8-9级(17.2―24.4米/秒)

热带风暴

17.2―32.6米/秒

强热带风暴

10-11级(24.5―32.6米/秒)

台风

12-13级(32.7―41.4米/秒)

一级飓风

33.1―42.5米/秒

强台风

14-15级(41.5―50.9米/秒)

二级飓风

42.8―49.2米/秒

超强台风

16级以上(≥51.0米/秒)

三级飓风

49.4―58.1米/秒

四级飓风

58.3―69.2米/秒

五级飓风

≥69.2米/秒

注:在西北太平洋称为台风,北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称为飓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字号 大中小] [关闭]   精彩热图 各地观赏“红月亮”天象 青海三江源地区出现降雪 辽宁丹东出现平流雾宛如仙境 安徽宿州防雷中心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检测 “绿镜头・发现中国”采访团队走进拜泉...   相关新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