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024-07-04 11: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电子管计算机,到50年代中后期的晶体管计算机,再到60年代中到70年代中后期的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后是70年代后期开始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影响。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也称为第一代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中到5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的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存储器件则使用声延迟线或磁鼓。由于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尚未出现“软件”一词,所以程序是通过低级语言进行编制的。电子管计算机体积大、速度慢(每秒千次或万次)、存储器容量小,但为后来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也称为第二代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这一阶段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了晶体管,内存采用磁芯存储器,外存则使用磁鼓和磁带存储器。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实现了浮点运算,并提出了变址、中断、I/O处理器等新概念。此外,这一时期出现了多种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使得编程变得更加方便。第三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也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到70年代中后期。这一阶段计算机的逻辑元件与存储器均由集成电路实现。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计算机新技术,包括微程序控制、高速缓存、虚拟存储器和流水线技术等。在软件方面,首先实现了操作系统,具有资源调度、人机通信和输入输出控制等功能。第四阶段: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也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这一阶段的大规模(LSI)和超大规模(VLSI)集成电路成为计算机的主要器件,且集成度越来越高,出现了微处理器。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总的来说,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每个阶段都为后来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今天的计算机成为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的工具。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可以期待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计算机会出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