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企业为何会轰然倒下?衰落的真正原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超人电气公司倒闭原因 这些大企业为何会轰然倒下?衰落的真正原因

这些大企业为何会轰然倒下?衰落的真正原因

#这些大企业为何会轰然倒下?衰落的真正原因|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然,阿里巴巴和苹果公司很幸运。遇到一个好老板,或许是一家企业成长乃至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

老板在努力,高管在划水,基层无动力

屁股决定脑袋。国内不少企业尤其如此。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很多企业创始人并没有分的很清楚。理想是在理智环境下对未来的构想,现实是现实世界中真实。

企业内部是不是有一个“同甘苦,共成长”的环境很重要。企业成长了,谁获益,谁受损,其实人人心里有杆秤。今天的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的我让你高攀不起。

当企业发展与高管和普通员工无关时,企业创始人就成了孤家寡人。一切以老板满意为最大目标。而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小企业没关系,大企业必然会有太多关注不到的地方。作为体系化竞争格局的大企业之争,几个地方出现问题,直接导致的就是一家巨人的倒下。

当企业发展只跟创始人和高管有关系,跟员工无关时。企业文化好一些的企业会有一种谁行谁上的氛围,这样还能凑合过日子。如果企业内部缺失正确的考评和晋升体系,同样会出现企业发展严重滞后战略规划的问题。在当下的环境下,第一线才最终决定企业成败。

错误的决策,好的执行,企业不会倒。好的决策,错误的执行,甚至不执行,企业想好也好不了。

老板理想很丰满,企业现实很骨感。非常多失败企业情况是理想与现实脱节。在公司运营管理上没有解决理想、公司战略、高管共识、执行到位之间复杂的环节关系。本质是没有解决管理上核心的人的问题。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企业机构臃肿、管理层级过多、山头主义乃至内斗的地方。

平衡是生命线

一家企业的成长需要考虑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平衡。过大的付出,短期却零回报或低回报,无疑会大幅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最终导致的资金链断裂,成为绝大多数大企业倒闭的原因。

企业做大和做空其实是两回事。扩大经营规模,投资新赛道,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投入之后,项目的收益状况,也就是现金流的回流情况是否契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节奏。钱投出去了,短期企业没问题,中期资金链断了,也就没有长期的事情了。把握发展的平衡,考验经营者智慧。

近四十年,国内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很多企业的营收增长不是自身能力增强,而是市场增长带来的红利,是市场份额增长带来的企业发展。企业账面有钱,野心推动之下,就想着要大肆扩张。新扩展的业务营收短期跟不上,导致企业资金链断掉,这类因企业盲目扩张走向破产的案例非常多。

凭运气赚的钱,现在到了凭本事花掉的时候。在近期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也需要构建新的企业发展平衡。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当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企业发展战略也需要随之做适应性调整,才能够构建新的平衡。把持着曾经辉煌的经验不动摇,在科技和社会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是非常多大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柯达公司和诺基亚过分坚守已有核心业务,漠视科技与市场环境改变,最终被市场抛弃。

现金流为王

在国内市场,最早导致企业破产的原因是“三角债”。企业间多方互相欠债,比较弱势的民企缺乏政策和扶持,往往更容易破产。

没钱,企业一天也经营不下去。诚然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获得现金流。从企业净利润,到银行贷款、短期融资、过桥贷款、股权质押、民间借贷、延长还款账期、外部融资与接受并购,有非常多的手段可以支撑企业现金流。

然而,现金流也是说断就断的。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状况,直接导致的是破产清算。比如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旅游公司托马斯·库克集团(Thomas Cook Group PLC.)9月22日正式宣布破产。该集团与银行就一周内筹集2亿英镑承销资金未能达成一致,谈判破裂,而英国政府表示,不会出面救市。

关键时候“不抽贷”能让一家大企业活下去,也能让一家企业倒下去。曾经看似爆发发展的乐视,从银行冻结资产开始,一路走向末路。

企业大跃进式发展的背后往往是债台高筑。到今年上半年,海航集团仍有7000多亿元的债务需要偿还。根据海航集团发布的财报数据可知,今年上半年,海航集团净亏损达35.2亿元。作为一家年收入6128亿元的企业深陷债务困境。

海航深陷破产困境的最大原因是过度扩张,并购造成企业高负债。由于债务违约,涉事金额近5亿,海航集团在过去六个月内已经3次被列为执行人。

中国民营企业第二位的海航集团,到现在,七大产业板块已经缩减到了两个——航空、物流。

并购和收购是很多大企业做大做强的手段之一。如果并购和收购没有达成战略预期,企业就要面临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的风险。如果届时遇到银行“抽贷”,那很多企业就要凉了。

财务管理也是需要CEO需要注意的。拍脑袋决策是问题,不结合自身实际拍脑袋就是大问题。

财务风险导致大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当扩张过快资金链出现问题时,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净利收入的状况,无论是再多的融资贷款、推迟应付账款、裁员、关闭业务,都不能改变企业渐渐衰亡的命运。

这也是当年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在实现“赚一块钱”目标之后,为何会大肆庆祝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网红企业“小蓝杯”和蔚蓝汽车,在最终实现盈利的目标下,也许要走很长一段路。当然,一个企业,即便短期不盈利,如果现金流很好,也是有前途的。京东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并未赢利,但是,他的现金流很好,因此,市场同样会给出高估值。

政策与应对变化

一旦企业进军政策性行业,政策风险将成为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政策调整和变化,都将导致行业头部企业的兴衰和更迭。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沃特玛以新能源电池为核心主打产品,却没有赶上政策调整的步伐。

2017年,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三元电池兴起,磷酸铁锂电池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沃特玛没有及时改造以往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2018年锂电池新政提高了要求,工况续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电动车不再享受补贴。沃特玛相当比重已生产出来的电池没有达到规定的能量密度要求,导致销路被直接阻断。在需要技术升级的时候,选择大规模扩张,在铜陵、十堰、荆州、唐山、渭南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公司因政策调整,自身没有应对变化,加上盲目扩张,导致企业崩盘。

企业进军政策性极强的行业,就要留有余力应对政策调整。从环保标准到技术迭代,行业头部企业的风险意识要跟得上政策变化,行业标准的变化。仅仅针对短期市场扩张业务和生产能力,都将导致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曾经是国内知名餐饮企业俏江南,受益于国内高端餐饮市场的飞速发展,企业也获得强劲增长。一时间,在各地大肆扩张俏江南的分店,并与资本方对赌上市。由于中央禁止公款吃喝消费,中高档餐饮店面临市场变化,最终俏江南易主。湘鄂情则改名中科云网,企业易主,创始人出局。

盲目扩张

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CEO和决策者的战略误判,敏感度不足,导致误判环境,盲目扩张,也是大企业倒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车企寒冬开启,盲目扩张吞苦果。今年上半年,在国内85家乘用车企业中,半年销量没有达到一万辆的车企竟然高达37家,占43.5%。神龙、力帆、海马们艰难度日。华泰汽车深陷困境,从今年7月份开始,华泰汽车位于山东荣成、内蒙古鄂尔多斯、天津滨海、江苏江阴的四大工厂就已经全数停产。

2018年开始,车市寒冬席卷全国,华泰同期却宣称要在2018年实现年销量达到20万辆,到2020年达到50万辆。高喊口号并没有实际意义,实际情况却是华泰2018全年销量仅为11.99万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华泰汽车的销售数据被业界不认可。因债券暴跌,华泰2018年流动负债为260.4亿元,负债合计375.66亿元。

很难说国人的SUV情结是由何而来,但国内的乘用车市场是有一个SUV的风口时间的。作为中国最早生产SUV的车企,华泰汽车有先发优势,但没有将资金投入到研发中,而是入股多家银行,进入金融圈,甚至到鄂尔多斯做煤炭生意。华泰从未推出一款有竞争力的产品,也没有很好的打造自主品牌,盲目扩张之下,企业也自食其果。

在服装行业,曾经的德尔惠风光一时,但最终输在盲目扩张的策略上。连带着创始人病故,上市遇阻,关店潮,让这个红极一时的体育用品品牌最终轰然倒下。抛开时运不济的企业玄学范畴,企业在非核心业务领域的扩张,都具有非常高的经营风险。

还有一个案例是中旺食品,创始人是企业家王中旺。王忠旺曾推出五谷道场方便面,并以“拒绝油炸,留着健康”为广告,很快引起市场的关注。2005年-2008年,五谷道场销售额达到20亿元。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王中旺在短时间内共投入18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扩建了38条生产线。但不幸的是,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如他所愿。2007年初,五谷道场陷入资金链短缺的困境。由于王中旺的盲目扩张和行业大佬们的挑战与打压,经销商们纷纷退出。五谷道场被转手给中粮。2016年,中粮决定出售五谷道场,被克明面业5000万收购。

CEO的骄傲和傲慢也许是企业盲目扩张的根本原因。然而,如果企业战略不当,应对失措,必然招致市场的教训。

消费习惯的变迁

随着90后、00后消费群体进入主流消费市场,市场环境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本身中国地域广泛、民族众多,消费受区域消费习惯影响较大。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电商给行业带来的改变,也同时给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面对更加复杂的消费市场,很多服装企业没有及时做好应对。美特斯邦威业绩继续下滑,巨亏超4亿,三年内关店1600家,创始人周成建辞职。波司登大幅下挫,2015年关店超5000家,2016已关近550家。百丽2015年关了400多家店,2016关了近500家门店。2015年,达芙妮一共关了805家店,2016已关超500家间。Burberry关店调整,2015年中国关10家,2016年关5家。门店重资产,加上人工等成本上涨,给企业造成的压力太大,在新环境下,对销售状况没有改善。

美团和拼多多是应对消费市场环境变化表现较好的企业。在当下,曾经的BAT格局已经过渡到ATMPJ。中国互联网前五大上市公司分别为阿里巴巴( 4492 亿美元)、腾讯( 3888 亿美元)、美团点评( 656 亿美元)、拼多多( 464 亿美元)、京东( 448 亿美元)(数据截至 10 月 25 日 8 时)。

在满足国内消费者消费升级和应对新消费用户需求上,美团和拼多多这两位新贵显然表现更好。无论是开创社交电商的拼多多,还是服务吃喝玩乐的美团,都在渠道下沉和用户需求深耕上做到了非常好的体验。

产品质量是红线

其实,很不想说产品质量这个问题。企业在生产经营之初,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提供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预期的产品。

然而,在国内就是有非常多的企业,乃至大企业做不到这一点。曾经的假酒事件,让山西省酒业市场一蹶不振。三聚氰胺事件,让三鹿奶粉倒闭,也让国内乳品市场让位与进口奶粉厂商,进口和代购成为婴幼儿奶粉市场的主流。勾兑葡萄酒糊弄国人几十年,导致现在进口葡萄酒大行其道。

产品质量不行,严重滞销,造成大量存货积压,必然导致企业经营发生严重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企业品牌建立在广告上,销售在渠道,市场是买方市场,产品质量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有限度的放低质量要求,多推出一些产品到市场,直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营业额和净利润。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已经改变游戏规则。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产品,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哪怕由广告烧钱推动销售,在市场被教育一遍之后,直接就被市场抛弃了。一个行业没有好的产品和体验,必然导致市场份额的逐年下降。

大环境是每一家企业、每一个行业融合在一起营造出来的。

大企业往往是倒在这些看似小的问题上。企业经营无小事,各种决策在大企业的各个环节中无限放大之后,最终只会导致体系的整体崩溃。

有诞生就有消亡,也许这也是企业的宿命。但是这些曾经在商界留下印记的企业,应该给所有人更多思考和反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