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揭秘】吃汤圆、逛灯会、赶集会……芜湖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真不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赶集风俗的寓意 【档案揭秘】吃汤圆、逛灯会、赶集会……芜湖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真不少!

【档案揭秘】吃汤圆、逛灯会、赶集会……芜湖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真不少!

2024-07-16 13: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今,桂花酒酿元宵依然是芜湖民间十分喜爱的风味小食品,一碗桂花酒酿元宵,柔软、滑润、酒醇,又伴着桂花清香,美美喝上几口甜水,再捞起一勺酒酿,顿时酒香沁魂,胃口大开。

正月十五“逛灯会”

芜湖人对元宵节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吃上,更体现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玩灯、观灯的习俗,所以芜湖人又称元宵节为“灯节”。

据民国八年《芜湖县志》中记载:“上元谓之灯节。先是市肆鬻灯,或糊纸或翦彩为之,又有远贩他郡而至者,制作尤精巧可观,人争购之,以饷女子及亲故,子女之相昵者常以笏金予直不惜也。不数日市为空。

前三日既夕试灯,里中少年多结队为鱼龙曼衍之戏,或为秧歌、采茶词,悬火照耀,招摇而过市,观者肉薄如墙,而进漏三下未已也。元夕尤盛,逐至申旦。

图为民国八年《芜湖县志》中记载的“上元节”

过去,芜湖的篾匠店大多集中在花街。春节刚过,他们就精心编制各式各样的花灯,悬挂在店堂内、大门前以此来招揽顾客。此时花街篾铺店生意最为兴隆。

芜湖曾有民谚说:花街半里路,尽是篾匠铺。平时卖竹器,正月花灯出。晚上灯点亮,疑是天仙处。

灯会从芜湖的南门湾沿长街至大马路(今中山路),商铺门前家家张灯结彩,可见当时的芜湖元宵节的盛况。到了晚上,各家各户都竞相点亮门前的花灯,把花街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霎时热闹非凡。

图为1976年春节在芜湖中山路上组织的舞龙队

图为上世纪90年代春节龙灯穿行在芜湖老街巷中

图为1976年春节在芜湖中山路上组织的舞龙队

图为上世纪90年代春节龙灯穿行在芜湖老街巷中

灯会上除了有各式各样的花灯,更少不了舞龙舞狮。灯会以玩龙灯领头,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打莲湘等各种表演配合。当时芜湖米市兴旺,在芜湖经营米业的广潮帮、宁波帮等,都要组成灯队,争奇斗艳。十里长街,人涌如潮,欢乐笼罩满城。

正月十五“赶集会”

正月十五“赶集会”是芜湖鸠江区官陡门一带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官陡门赶集”最早由传统民间庙会演变而来,当地的百姓习惯称为“官陡门庙会”。

图为2008年举办的“官陡门民俗文化集”

图为2010年举办的“官陡门民俗文化集”

图为2014年举办的“官陡门民俗文化节”

图为2016年举办的“官陡门民俗文化节”

图为2008年举办的“官陡门民俗文化集”

图为2010年举办的“官陡门民俗文化集”

图为2014年举办的“官陡门民俗文化节”

图为2016年举办的“官陡门民俗文化节”

据《鸠江区志》中记载:官陡门原由扁担河东和河西两部分组成。相传宋代,八里湾处修建了一个陡门,取名“官陡门”。建国前,官陡门河东河西有老街,名叫“裤子街”。街道两旁铁匠铺、酒坊、油坊、糖果店、炒货店等集市繁荣,商贾云集。每逢正月十五,人们到集市游玩、购物,俗称正月十五“赶集”。建国后,老街逐渐变化和消失,但正月十五“赶集”的习俗一直延续。

图为“2018年官陡门民俗文化节”于3月1日在鸠兹家苑附近拉开帷幕

图为“2018年官陡门民俗文化节”于3月1日在鸠兹家苑附近拉开帷幕

如今,官陡门赶集改名为“官陡门民俗文化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延续着传统文化内涵的盛会都会如期举行,吸引了芜湖及周边地区数万名的群众,共同构成了一幅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元宵佳节“赶集图”,成为芜湖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

【注:本文根据芜湖市档案馆馆藏资料民国《芜湖县志》《芜湖古今》《鸠江区志》等整理编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芜湖档案”微信公众号】

"吧!

"吧!

"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