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赵孟頫 字子昂 幼聪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赵孟頫 字子昂 幼聪敏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赵孟頫 字子昂 幼聪敏

2024-05-30 14: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www.zhuodaoren.com--文言文名篇】

第一篇:《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2(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

河南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11月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刺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 十 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 ..

B.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

C.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 ..

D.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

艰苦/因逃去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D

5.C

6.B

7. (1)(5分)赵全的问题当然(原本,本来)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

(2)(5分)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

【解析】

4. “经济”的意思是“经世济民”。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古今异义可按以下方法:1.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

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2.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3.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5.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因”“二十九年”“孟頫”“有元”“者”等谓语动词和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代词等,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思路点拨】做断句要依据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6.“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分析有误。

【思路点拨】本题从概括和分析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7. (1) “固”是“当然;原本,本来”的意思,“数”是“多次”的意思,“怨”是“怨恨”的意思,各1分,大意2分。(2)“操履”的意思是“品行”的意思,“旁”是“兼”的意思,“旨”是“要义”的意思, 各1分,大意2分。

【思路点拨】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记住三个遵照:语气、语境、古文习惯;四个步骤:审(审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疏(梳理主干,划分成分)、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并解释)、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六字口诀:对(对应直译,逐字落实,单双音对译)、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词,包括通假、异义)、留(保留专有名词和古今无差异的词)、删(删除无用的词,如发语词、衬音词、词缀等)、补(补出省略成分)、调(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最终达到我们翻译文言文的最高境界——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参考】

赵孟頫字子昂,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至元二十七

几千万没有征收。这件事对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害,导致民不聊生,自杀的百姓比比皆是。赵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仁宗在做太子时,早就知道赵孟頫的名望,等到他即位以后,帝眷顾赵孟頫非常优厚,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视为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人的前提,人要“成人”,就应当“仁”。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有“仁”心,脱离纯粹的自然状态,懂得“修身”“亲亲”“事亲”。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成人”首先是“有知识的人”,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一个人有了知识,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成人”的德行。孔子认为,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成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成人”的认识,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成人”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男子行“冠礼”,标志着“成人”阶段的开始。“冠礼”的意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的德行。行“冠礼”之后,人们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冠礼”是对人们“成年”的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

礼有“礼仪”与“礼义”的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的区分。成为“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仪”,还要自觉以“礼义”约束自身。《礼记·冠义》指出,人之为人在于懂得礼义,人在成人之后应当穿着得体、行为得当、言辞和顺,应当懂得“人义”,即做人的基本要求。何谓人义?《礼记·礼运》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行过“冠礼”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人义”。

我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受拜见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这对于刚刚成年的人非常有益。“冠礼”所昭示的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人要“成人”向善,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的标准行事。

传统的“成人”教育注重礼的内涵,注重通过礼仪的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的真谛。借鉴和创新传统“成人”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成长实际的礼仪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具体措施,组织力量对关乎青少年成长的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酝酿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规范,使成人礼等相关礼仪成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成人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人礼不必孤立进行,可与相关礼仪(如入学礼、成童礼等)结合进行,与相关素质教育相结合。

(选自杨朝明:《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仪及其现实意义》,有删改)

6.下列对我们古代“成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第二篇:《汕头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有详细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汕头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单项选择题(1~8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主观题(含第12、13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轶皓绰.事/游弋..月/桎梏..约/踔.厉风发

B.阐.明/谄.媚

C.对峙./投掷.

D.氛.围/荤.菜模.样/临摹.遏.制/拜谒.抹.脸/厉兵秣.马盘桓./烜.赫一时慨脊椎.叹/概.念./椎.心泣血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杨立华教授的讲课风格汪洋恣肆,几个小时的讲授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纯美的境界。那天他讲课的题目是《孔子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大师”,杨先生“严肃”地说:“别叫我大师或教授。不带这么骂人的!”A.汪洋恣肆B.照本宣科C.谈笑自若D.折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再度踏桂归来。46台海内外精品剧目和不同民族地域文化,将在艺术节舞台上交流荟萃,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B.众所周知,职场人士的健康状况近年来呈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长时间面对电脑、久坐不起,很容易导致眼疲劳、腰椎痛等常见疾病,而较大的工作压力,较强的工作强度,令职场人士不仅在身体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且在心理健康方面也不容乐观。

【阅读答案__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C.自广东实施文化强省建设工程以来,文化惠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这些都为提供广东全省人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打下了坚实的平台。

D.未来五年内,所有公共交通设施将配备红十字急救箱,并对司乘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以有效增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性。

4.把下列句子按照语意连贯的要求填入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后填朱,也有少数甲骨以朱墨所写而未刻。__________。_______,对于笔意是不容忽视的。受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瘦劲犀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字的结构一般呈扇长方,方圆、曲线、直线组合得很有意味

②从这里知道甲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而且还包含笔意

③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也有双刀

【阅读答案__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④有的直画微带曲意,线条点画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⑤这说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写后刻

⑥往往是中间较粗两头尖,而点画起止仍有一些方圆之法

A.⑤②③①⑥④B.②③⑤⑥④①C.⑤②③⑥④①D.②③①⑤⑥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年十四,用父廕补官,试中吏部铨法,调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至元二十三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使坐.二十七年,迁集贤直学士。是岁地震,北京尤甚,地陷,黑沙水涌出,人死伤数十万,帝深忧之。先是,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害民特甚,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逃山林者,则发兵捕之,皆莫敢沮其.事。孟頫与阿刺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庶几天变可弭。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频所言,帝从之。

帝欲使孟頫与闻中书政事,孟頫二十九年,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

至大三年,召至京师。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召除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祐元年,改翰林侍讲学士,迁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初若不闻者。又有上书言国史所载,不宜使孟頫与闻者,帝乃曰:“赵子昂,世祖皇帝所简拔..,朕特优以礼貌,置于馆阁,典司述作,传之后世,此属呶呶何也!”

初,孟頫以程钜夫荐,起家为郎,及钜夫为翰林学士承旨,求致仕去,孟頫代之,先往拜其门,而后入院,时人以为衣冠盛事。六年,得请南归。帝遣使赐衣币,趣之还朝,以疾,不果行。至治元年,英宗遣使即其家俾书《孝经》。二年六月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元史·赵孟頫》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坐B.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右丞叶李上就坐.同“嘱”,嘱咐,托付。

C.世祖皇帝所简拔..,选拨D.尽与蠲.除,除去、减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得孟頫,以之②典司述作,传之.入见.后世

B.①孟頫以.程钜夫荐

C.①阿刺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

D.①皆莫敢沮其.事②以.疾,不果行②皆人所.不及②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赵孟頫深得皇上“信任与厚爱”的一组是(

①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

②阿刺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

③帝欲使孟頫与闻中书政事,有旨令出入官门无禁。

④二十九年,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

⑤朕特优以礼貌,置于馆阁,典司述作,传之后世。

⑥至治元年,英宗遣使即其家俾书《孝经》。

A.②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⑤

)(3分))(3分)D.①③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吏部尝试执掌法令,后又调往真州担任司户参军。A.赵孟頫,幼年时期聪明机智,读书过目成诵,作文文思敏捷。十四岁时,承袭官爵,

B.至元二十七年,北京地震,地面塌陷,黑沙水喷涌而出,百姓死伤几十万。大臣桑格派人征收钱粮,害得百姓或自杀或逃亡,然而无人敢阻止。赵孟頫向皇上进谏让桑格停止征收钱粮,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C.仁宗对赵孟頫厚爱有加,经常称呼赵孟頫时用字而不用名。并且仁宗认为,赵孟頫可以比作唐朝李白、宋代苏轼。

D.赵孟頫在程钜夫的推荐下,开始步入仕途。等到程钜夫做到翰林学士承旨时,他要求辞官回家,让赵孟頫代替他的官职,当时的人把此事传为官场上的美事。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3分)

(2)每见,必从容语及治道,多所裨益。(3分)

(3)孟頫自念久在上侧,必为人所忌,力请补外。(4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②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①此诗为刘禹锡晚年的作品。

②飕飗(sōu

果?(3分)

(2)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即杜甫、曹操和管仲)不过如是。”结合诗句,概括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勃发英气”。(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liú):风声,这里指天亮前秋风带来的寒意。(1)开头两句,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这里的“我”是谁?这样写,有什么效

(2)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_。此时相望不相闻,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灵魂教育【阅读答案__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周国平

我认为灵魂与头脑是有区别的,人对美和爱的需要,对意义的需要,这些都不能用头脑来解释,我只能说来自灵魂。灵魂的教育可以相对地区分为美育和德育。美育的目标是造就丰富的灵魂,使人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生活,德育的目标是造就高贵的灵魂,使人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二者合起来,灵魂教育的目标就是心灵的健康生长,实现灵魂的价值。

谈到美育,现在许多家长好像很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让孩子学各种技能,弹钢琴呀,画画呀,但出发点极其功利,无非是为了孩子将来多一条路可走。这是违背了美育的本义,结果只能是败坏孩子对艺术的感觉。艺术是最自由、最没有功利性的精神活动,搀杂进功利的考虑,就不是艺术了。美育也决不限于学一点吹拉弹唱或者画画的技能,它的范围广泛得多,凡是能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活动都是审美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使灵魂丰富呢?欣赏艺术,欣赏大自然,情感的经历和体验。除此之外,我提两点一般性的建议。一个是要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我们平时总是在和别人一起聊天、谈话、办事,但是人应该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什么事也别做,什么人也不见,和自己的灵魂在一起,这叫独处。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看重交往的能力,我承认交往是一种能力,但独处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是更大的缺陷。一个人不喜欢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就难受,这样的人肯定是没有内涵的,他对别人也不会有多大益处,他到别人那里去对别人只是一种打扰。

另一个建议是读书,读好书。不能光读专业书,还要读一些与专业无关的书,罗素所说的“无用的书”。当你读了从古希腊以来的哲学人文经典,你会发现这是莫大的享受。人类的精神宝库属于每一个人,向每一个人敞开着,你不走进去享受里面的珍宝,就等于你把自己的权利放弃了,那是何等可惜。

最后谈德育。我觉得对德育也一直有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一些规范的灌输,比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诚实、守纪律之类。和美育—样,德育也应该是对灵魂的教育,目标是实现灵魂的价值。

从人性看,道德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人的社会性层次,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另一个是人的精神性层次,道德是灵魂的追求。这两个层次都不可缺少,但精神性的层次是更为根本的。人有超越于生物性的精神性,它是人身上的神性,意识到自己身上有这个神性部分,并且按照它的要求来行动,这是道德的本义,它是真正自律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只在社会层面上谈道德,道德就仅仅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是他律。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从根本入手,使人们意识到人的灵魂的高贵,在行为中体现出这种高贵。什么是灵魂的高贵呢?就是有做人的尊严,有做人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亵渎人身上的神性的事。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人对美和爱的需要,对意义的需要,来自灵魂,不来自头脑。

B.人的灵魂应该是丰富的,也应该是高贵的,前者是德育的目标,后者是美育的目标。

C.道德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人的社会性层次,另一个是人的精神性层次,人的精神性的层次相比于人的社会性层次是更高的层次。

D.与人交往是一种重要能力,独处(和自己在一起)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E.人身上的神性就是指人具有的超越于生物性的精神性。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因为现在许多家长让其孩子学弹钢琴、学画画的出发点是极其功利的,所以其孩子接受审美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B.读古希腊以来的哲学人文经典,是莫大的享受,而如果没有读,那是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C.缺乏独处能力的人没有内涵,因此他们对别人不会有帮助,只能帮倒忙。

D.那些做出了道德沦丧之事的人,就是其身上的神性已经泯灭,不知人的尊严为何物的人。

14.根据文意,我们每个人应怎样进行审美教育?请分点概括。(3分)

15.前些日子,中日因钓鱼岛争端,中国很多城市爆发了反日游行,表达了中国人民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但成都、西安、长沙等中国城市出现了这样一群“爱国者”、“爱国行为”和“爱国现象”——他们或闯入带有“日本元素”的店铺肆虐,或成群结队打着“抵制日货”的旗号,在街头冲砸他人的日系车辆,或对无辜的日籍华侨围攻、谩骂和侮辱,或对批评、反对、甚至仅仅不支持其行为的人极尽攻击谩骂,必打之为“汉奸卖国贼”而后快。结合文意,分析这些行为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合“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城里人和乡下人

曾祥伍

在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旅馆里,一个城里人和一个乡下人相遇了。

乡下人进来时,城里人已经洗漱好了,正躺在床上一边悠闲地抽着烟,一边看电视。你好,乡下人跟城里人打招呼,城里人在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作答。

乡下人没有理会城里人的冷淡态度,他把一个蛇皮口袋随意地放在了床边,这是他的全部行李了。乡下人看了城里人一眼,开始脱鞋。立时,一股臭味弥漫开来,城里人皱了一下眉头。什么素质。城里人暗暗地嘀咕了一句。这个细节被乡下人捕捉到了,他的脸红了一下,赶忙提着鞋进了卫生间。

在卫生间里,乡下人用香皂把脚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还把脚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确

第三篇:《广东省汕头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质量检测语文》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汕头市2012〜2013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 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 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单项选择题(1-8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I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本能答在试卷上。

3. 主观题(含第12、13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盛字笔作答,答卷前鈐须先填好答题 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轶事/游弋 皓月/桎梏 绰约/踔厉风发 ......

B. 阐明/谄媚 模样/临摹 抹脸/厉兵秣马 ......

C. 对峙/投掷 遏制/拜谒 盘桓/烜赫一时 ......

D. 氛围/荤菜 慨叹/概念 脊椎/椎心泣血 ......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几个小时的讲授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纯美的境界。那天他

最有意思的是,有学员半开玩笑称他为“大师”,杨先生“严肃”地说:“别叫我大师或教授。不带这么骂人的!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这位哲学教授的与众不同。

A.汪洋恣肆 B.照本宣科 C.谈笑自若 D.折射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再度踏桂归来。46台海内外精品剧目和不间民族地域文化,将在艺术节舞台上交流荟萃,给人们蒂来了美的享受。

B. 众所周知,职场人士的健康状况近年来呈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长时间面对电脑、久坐不起,很容易导致眼疲劳、腰椎痛等常见疾病,而较大的工作压力,较强的工作强度,令职场人士不仅在身体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且在心理健康方面也不容乐观。

C. 自广东实施文化强省建设工程以来,文化惠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这些都为提供广东全省人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打下了坚实的平台。

D. 未来五年内,所有公共交通设施将配备红十字急救箱,并对司乘人员进行救知识培训,以有效增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性。

4. 把下列句子按照语意连贯的要求填入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答案__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后填朱,也有少数甲骨以朱墨所写而未刻,_________。 ____________,对于笔意是不容忽视的。受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瘦劲犀利,______ 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字的结构一般呈扁长方,方圆、曲线、直线组合得很有意味

②从这里知道曱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而且还包含笔意

③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也有双刀

④有的直画微带曲意,线条点画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⑤这说明曱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写后刻

⑥往往是中间较粗两头尖,而点画起止仍有一些方圓之法

A.⑤②③①⑥④ B.②③⑤⑥④① C.⑤②③⑥④① D.②③①⑤⑥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年十四,用父應补官,试中吏部發法,调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至元二十三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使坐.【阅读答案__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二十七年,迁集贤直学士,是岁地震,北京尤甚,地陷,黑沙水涌出,人死伤数十万,帝深忧之。先是,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害民特

甚,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逃山林者,则发兵捕之,皆莫敢沮其事。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

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庶几天变可弭。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 .

帝欲使孟頫与闻中书政事,孟頫固辞,

至大三年,召至京师。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召除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 延祐元年,改翰林侍讲学士,迁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 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 帝初若.【阅读答案__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不闻者。又有上书言国史所载,不宜使孟頫与闻者,帝乃曰:“赵子昂,世祖皇帝所简拔,朕特..优以礼貌,置于馆阁,典司述作,传之后世,此属呶奴何也!”

初,孟頫以程钜夫荐,起家为郎,及钜夫为翰林学士承旨,求致仕去,孟頫代之,先往拜其门,而后入院,时人以为衣冠盛事。六年,得请南归。帝遣使赐衣币,趣之还朝,以疾,不果行。至治元年,英宗遣使即其家俾书《孝经》。二年六月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谨文敏。 (《元史.赵孟頫》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坐右丞叶李上 就坐 B.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 同“嘱”,嘱咐,托付

C.世祖皇帝所简, 选拨 D.尽与蠲除, 除去、减免 .拨..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旳一组是( )(3分)

A. ①得孟頫,以之入见 ②典司述作,传之后世 ..

B. ①孟頫以程钜夫荐 ②以疾,不果行 ..

C. ①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 ②皆人所不及 ..

D. ①皆莫敢沮其事 ②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 ..

7.下列句子中, 的一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B. C. D.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9.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或言孟頫宗室子弟,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3分)

(2)每见,必从容语及治道,多所裨益。(3 分)

(3)孟頫自念久在上侧,必为人所忌,力请补外。(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飀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 (3分)

(2) (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 3题计分)(6 分)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 _____。此时相望不相闻,____ 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 _ ____,____ _ ____。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 _ 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灵魂教育

周国平

我认为灵魂与头脑是有区别的,人对美和爱的需要,对意义的需要,这些都不能用头脑来解释,我只能说来自灵魂。灵魂的教育可以相对地区分为美育和德育。美育的目标是造就丰富的灵魂,使人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生活,德育的目标是造就高贵的灵魂,使人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二者合起来,灵魂教育的目标就是心灵的健康生长,实现灵魂的价值。

谈到美育,现在许多家长好像很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让孩子学各种技能,弹钢琴呀,画画呀,但出发点极其功利,无非是为了孩子将来多一条路可走。这是违背了美育的本义,结果只能是败坏孩子对艺术的感觉。艺术是最自由、最没有功利性的精神活动,搀杂进功利的考虑,就不是艺术了。美育也决不限于学一点吹拉弹唱或者画画的技能,它的范围广泛得多,凡是能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活动都是审美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使灵魂丰富呢?欣赏艺术,欣赏大自然,情感的经历和体验。除此之外,我提两点一般性的建议。一个是要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我们平时总是在和别人一起聊天、 谈话、办事,但是人应该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什么事也别做,什么人也不见,和自己的灵魂在一起,这叫独处。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看重交往的能力,我承认交往是一种能力,但独处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是更大的缺陷。一个人不喜欢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就难受,这样的人肯定是没有内涵的,他对别人也不会有多大益处,他到别人那里去对别人只是一种打扰。

另一个建议是读书,读好书。不能光读专业书,还要读一些与专业无关的书,罗素所说的“无用的书”。当你读了从古希腊以来的哲学人文经典,你会发现这是莫大的享受。人类的精神宝库属于每一个人,向每一个人敞开着,你不走进去享受里面的珍宝,就等于你把自己的权利放弃了,那是何等可惜。

最后谈德育。我觉得对德育也一直有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一些规范的灌输,比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诚实、守纪律之类。和美育一样,德育也应该是对灵魂的教育,目标是实现灵魂的价值。

第四篇:《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2(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

河南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11月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刺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 十 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 ..

B.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

C.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 ..

D.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

艰苦/因逃去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阅读答案__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D

5.C

6.B

7. (1)(5分)赵全的问题当然(原本,本来)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

(2)(5分)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

【解析】

4. “经济”的意思是“经世济民”。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古今异义可按以下方法:1.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

第五篇:《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2(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

河南中原名校2015届高三11月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刺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 十 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 ..

B.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

C.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 ..

D.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

艰苦/因逃去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阅读答案__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D

5.C

6.B

7. (1)(5分)赵全的问题当然(原本,本来)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

(2)(5分)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

【解析】

4. “经济”的意思是“经世济民”。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古今异义可按以下方法:1.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

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2.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3.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5.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因”“二十九年”“孟頫”“有元”“者”等谓语动词和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代词等,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思路点拨】做断句要依据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6.“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分析有误。

【思路点拨】本题从概括和分析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7. (1) “固”是“当然;原本,本来”的意思,“数”是“多次”的意思,“怨”是“怨恨”的意思,各1分,大意2分。(2)“操履”的意思是“品行”的意思,“旁”是“兼”的意思,“旨”是“要义”的意思, 各1分,大意2分。

【思路点拨】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记住三个遵照:语气、语境、古文习惯;四个步骤:审(审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疏(梳理主干,划分成分)、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并解释)、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六字口诀:对(对应直译,逐字落实,单双音对译)、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词,包括通假、异义)、留(保留专有名词和古今无差异的词)、删(删除无用的词,如发语词、衬音词、词缀等)、补(补出省略成分)、调(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最终达到我们翻译文言文的最高境界——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参考】

赵孟頫字子昂,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至元二十七

几千万没有征收。这件事对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害,导致民不聊生,自杀的百姓比比皆是。赵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仁宗在做太子时,早就知道赵孟頫的名望,等到他即位以后,帝眷顾赵孟頫非常优厚,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视为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人的前提,人要“成人”,就应当“仁”。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有“仁”心,脱离纯粹的自然状态,懂得“修身”“亲亲”“事亲”。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成人”首先是“有知识的人”,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一个人有了知识,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成人”的德行。孔子认为,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成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成人”的认识,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成人”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男子行“冠礼”,标志着“成人”阶段的开始。“冠礼”的意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的德行。行“冠礼”之后,人们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冠礼”是对人们“成年”的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

礼有“礼仪”与“礼义”的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的区分。成为“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仪”,还要自觉以“礼义”约束自身。《礼记·冠义》指出,人之为人在于懂得礼义,人在成人之后应当穿着得体、行为得当、言辞和顺,应当懂得“人义”,即做人的基本要求。何谓人义?《礼记·礼运》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行过“冠礼”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人义”。

我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受拜见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这对于刚刚成年的人非常有益。“冠礼”所昭示的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人要“成人”向善,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的标准行事。

传统的“成人”教育注重礼的内涵,注重通过礼仪的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的真谛。借鉴和创新传统“成人”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成长实际的礼仪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具体措施,组织力量对关乎青少年成长的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酝酿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规范,使成人礼等相关礼仪成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成人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人礼不必孤立进行,可与相关礼仪(如入学礼、成童礼等)结合进行,与相关素质教育相结合。

(选自杨朝明:《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仪及其现实意义》,有删改)

6.下列对我们古代“成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第六篇:《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 阅读答案》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 十 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 阅读答案】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 阅读答案。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   B.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C.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   D.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译文: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译文:

答案

7.(1)赵全的问题当然(原本,本来)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 阅读答案】文章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 阅读答案出自各1分,大意2分)

【翻译参考】赵孟頫字子昂,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至元二十七年,桑哥派遣忻都以及王济等清理计算国家钱粮,已经征收了几百万还有几千万没有征收。这件事对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害,导致民不聊生,自杀的百姓比比皆是。赵孟頫和阿剌浑撒里交情很深他就劝说阿剌浑撒里上奏皇帝赦免天下,免除百姓缴纳的全部钱粮。阿剌浑撒里入朝向皇帝上奏如同赵孟頫说的一样,皇帝听从了他的话。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http://

第七篇:《“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

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五十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B.逾月,掀儿自归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C.役于盐场,不胜艰苦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以字呼之而不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孟頫才气出众的一组是

①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②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 ③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 ④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⑤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 ⑥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他曾隐居江南,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元世祖的器重,尽管朝中对此有异议,但元世祖仍委以重任,尚书省刚设立便让他起草诏书。

B.赵孟頫才智出众。他分析赵全案件复杂的背景,认为王虎臣必会公报私仇,不宜派去查案;他看出元掀儿的同役者是被冤枉的,特意拖延判案的时间。

C.赵孟頫文学、绘画、书法的造诣很高,且兼通佛、道学说的要义,故深得元世祖的喜爱与赞赏,元世祖称他诗文能与李白、苏轼齐名,书画是名冠天下。

D.赵孟頫的书法闻名天下。他的书法作品也被天竺国尊为瑰宝。然而,他书画的才能与名声却限制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致使人们无法真正地了解他。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1)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

(2)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3)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参考答案

1.A(查究    B.回来;女子出嫁    C.在;被    D.表并列;表转折)

2.B (②品行纯洁④说明元世祖对他的信任⑥)

3.D(“限制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不符文意,原文是说,他书画的名气很大,以至把其它方面的才能掩盖了)

4.翻译:

(1)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身边,元世祖没有听从。

(2)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

(3)元世祖十分喜爱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

翻译参考:

赵孟頫字子昂,是宋太祖儿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到了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身边,元世祖没有听从。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

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他强行买下别人不少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对他怀恨在心。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到大三年,赵孟頫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元世祖十分喜爱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元世祖还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书法和绘画超过同辈人,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有不喜欢他的人在元世祖面前说挑拨离间的话,元世祖只装没听见。

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视为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二: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

B.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C.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

D.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参考答案

4.D

5.C

6.B

7.(1)(5分)赵全的问题当然(原本,本来)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固”(当然;原本,本来)、“数”、“怨”各1分,大意2分〗)

(2)(5分)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操履”“旁”“旨” 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翻译参考】

赵孟頫字子昂,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190700/

推荐访问:革幼而聪敏阅读答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