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一介武将如何逆袭, 让宋朝成为“文人天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赵匡胤有什么成就 赵匡胤:一介武将如何逆袭, 让宋朝成为“文人天堂”

赵匡胤:一介武将如何逆袭, 让宋朝成为“文人天堂”

2024-07-09 09: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经济状况)

另外,赵匡胤在宫门口置“登闻鼓”,开朝廷接待信访之先河。有一个老汉,丢了一头猪,击响了登闻鼓,赵匡胤亲自接待,安排有关人去找,终于把猪找到了。

宋朝为什么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宋朝皇帝开明,重视文化。

一般人对宋朝评价不怎么样,可中外一些名人对宋朝评价很高。

赵匡胤小时候十分聪明,但他不喜欢读书。

他聪明到什么程度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他三岁时,他母亲杜四娘带着他去白马寺进香,因杜四娘长得太美,勾动了一个小和尚的凡心。他一边念经,一边色眯眯地瞅着杜四娘,赵匡胤不声不响地走到小和尚身后,抡起木头玩具,在他光头上轻轻地敲打,一边敲打一边说:“叫你不好好念经,叫你两眼色眯眯……”那个小和尚楞是让他敲哭了。

到了上学年龄,他不好好读书,逃学是他的家常便饭,后受他好友的撺掇,跑到少林寺学艺。学了三个月,被他父亲赵弘殷拽着耳朵拖回家。

回家后,他依然不好好读书,率领一班狐朋狗友,或朕辔出游,或校射、或狩猎、或击球。

赵匡胤21岁那年,因刺杀皇帝受到通缉,不得不流亡他乡,流亡了二年之后从军,当上了后周的殿前都点检(三司长官之一。三司,即步军司、马军司、殿前司),通过政变当上了皇帝。

(陈桥兵变)

他重视读书,是在他当上皇帝之后。他自己虽然没读过几天书,但他非常重视文化和教育,把文化人的地位抬得很高。终宋一朝,凡320年,没有杀过一个真正的文人,甚而一个落第举子因落第写反诗,宋仁宗不但不杀,还给他官做。这一点在任何朝代都没有做到。

秦始皇,千古一帝,但他焚书坑儒,一次坑了460人(那时读书人少,这460人可以说都是当时精英)。

此后,历朝历代都制造了程度不同的文字狱。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文字狱”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清代到底制造了多少次文字狱,无法统计,康熙、雍正父子,各制造了二十几次。

年羹尧大家不会不知道吧?他可是清朝的大功臣。

雍正三年,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天象极殊,年羹尧进表朝贺,他本想用“朝乾夕惕”一词赞美雍正帝勤于政务,但将此语误写成“夕惕朝乾”,雍正以此为借口兴起大狱。

他指责“年羹尧非粗心办事之人”,不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可见有“不臣之迹”。他命大臣们检举年羹尧罪状,最后刑部定了92条大罪,凌迟处死。雍正故作仁慈,让他自裁了事。

因年羹尧一事,还杀了好多人。

(年羹尧)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案更是典型的文字狱。

翰林院庶吉士(每科殿试后,选进士中优于文学善于书法者为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之子,顾炎武外孙。

雍正八年,他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误写成“狴”字,雍正将其革职。后又有人揭发他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判徐骏斩立决。

赵匡胤崇文,并不是一开始就崇,他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宋军灭了后蜀,把后蜀皇帝孟昶及夫人花蕊弄到汴京(赵匡胤问花蕊:“有人说,孟昶之亡,亡于女人,卿对这话怎么看?”花蕊做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赵匡胤看上了花蕊,毒死了孟昶,命有司将孟昶宅中的帐被、器具,收还大内。有司将所收之物,列了一个单子,呈给赵匡胤,上边赫然写着,溺器一个。

赵匡胤拍案斥道:“你们这是干什么,连一个溺器也要收回!这成什么话?”

有司回道:“启奏陛下,这不是一个一般溺器。”

“不就一个溺器吗,难道是金子做的?”赵匡胤问。

“它虽说不是用金子做的,但它比金子做的还贵重。”

“贵在何处?”赵匡胤问。

“乃用七宝装成”。

赵匡胤道:“卿等之话,朕有些不信。”

“溺器现在殿外放着,陛下若是不怕污了圣目,臣等取来,让陛下亲自过目若何?”

赵匡胤道:“那你们就去取吧。”

有司将溺器取来,呈给赵匡胤。果真是七宝装成,精致异常,叹道:“一个溺器,尚用七宝装成,那么,所食之物,又将用何器贮之?奢靡至此,不亡何待?”言毕,飞起一脚,将溺器踢出一丈多远,落地后,化作数块。

赵匡胤继续往下看,只见那单子上写着镜子三个。

“溺器乃七宝装成,镜子呢?镜子用什么装成?”赵匡胤问。

有司答道:“镜子倒很一般,用铜所做,只是那镜子背面所镌的年号与大宋的年号不符。”

赵匡胤道:“怎么不符?”

“那铜镜上镌的是‘乾德四年铸’。可咱大宋才刚刚进入乾德三年。”

赵匡胤道:“有这等事,快把铜镜呈上来,朕要亲睹。”

铜镜呈上来后,果如有司所言,赵匡胤传旨,召赵普上殿。

赵匡胤指了指御案上的铜镜说道:“你自己拿去看吧!”

赵普趋到御案前,拿起铜镜,看了又看说道:“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铜镜吗,有什么好看的?”

赵匡胤沉着脸说道:“你看一看它的背面,是什么字?”

赵普将镜的背面对着自己,小声念道:“乾德四年铸。这,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镜是从咱大宋传去的?”

赵匡胤道:“不可能。这三个都是老镜子,咱大宋建国才几年呀?六年!就是一建国就铸了这三个镜子,也不可能这么旧!何况,咱大宋刚刚进入乾德三年,这镜子显示的却是‘乾德四年铸’。”

“这……”赵普无语。

赵匡胤抬头对侍臣说道:“传众翰林上殿。”

不一刻儿,翰林们趋上殿来,站了一排,行过君臣之礼,齐声问道:“陛下召臣等前来,有何赐教?”

赵匡胤拿起御案上的铜镜说道:“朕三年前改元,曾面谕赵普,让他与尔等相商,年号不得袭旧,为什么这镜子的上面,也有乾德二字呢?还是乾德四年铸?这是怎么回事?”

众翰林面面相觑,不知所对,独窦仪(窦仪是窦燕山儿子。《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这里所说的窦燕山,便是窦仪的父亲)深作一揖说道:“蜀主王衍,曾用过‘乾德’的年号”

“始于何时?”赵匡胤问。

“始于后梁贞明五年(公元919年)。”窦仪答。

赵匡胤将头点了一点说道:“这就对了。这面铜镜的背面锃亮锃亮,应该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唉,看起来,宰相须用读书人,像窦爱卿,便是宰相之材!(此后,赵普排挤窦仪)

(窦仪像)

赵匡胤喜欢私访。

某一日,赵匡胤私访,来到武城庙前,庙前有一个卖炊饼的,缺斤少两,与一个买饼的儒生发生了争吵。

儒生问掌柜:“你知道这秤,为啥由十三两变成了十六两?”

掌柜讥笑道:“我不知道,你若知道,你给大伙说一说。”

儒生不说,走了。

赵匡胤欲追赶儒生,护驾的来了,皇帝身份已暴露,被人围住磕头。

第二天,早朝后,赵匡胤问赵普,秤为什么由十三两变成十六两?

赵普答不出来,众大臣也答不出来。

赵匡胤批评赵普:“朕曾当面给你说过,‘宰相须用读书人。’意在告诫你,要你多读书,可你就是不听,遇到事了,一问三不知。”

他越说越气,抓起御笔照赵普脸上一边画一边说:“我叫你不读书,我叫你不读书。”一连画了十几笔,让他务必把那个书生找来。

书生找来后,赵匡胤问书生,古代的秤为啥是十三两,儒生回答,十三两代表十三颗星,即北斗七星(主死)和南斗六星(主生)。若是短斤缺两,生前减寿,死后不得脱生,这种处罚有些重,故而又在秤上加了三颗星——福(主吉祥)、禄(主劳禄贵贱)、寿(主寿命)。短一两“减福”,少二两“亏禄”,短三两“折寿”。

《三字经》说“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不是他要读书,是赵匡胤逼他读书。

在这之前,赵匡胤就已经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他曾意味深长地对赵光义说道:“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治天下。秦始皇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二世而亡。汉代的皇帝,懂得这个道理,以儒生治国,享国四百余年,咱应该学习汉代的皇帝呀!”

为了学习汉代的皇帝,他的宝座尚未暖热,就率领群臣前往太学参拜孔子和孟子,并下令重塑孔子塑像,修缮祠宇。为表示重视,他亲自提笔,为孔子作赞。紧接着又颁布了令全国将士吃惊的圣旨:“朕要求所有武臣,一律读书,以知晓治国之道。”

党进,是赵匡胤的愣将,勇武过人,打得杨业跳护城河。奉命防秋(秋高马肥时,夷族往往要入侵中原,一入秋,调兵前往边境)。

走之前,可以向皇帝辞行,表一表态,说一些尽忠的话。也可以不辞行,他非辞,把带多少兵马写在笏上,让人教他,数十遍的教。但见了赵匡胤,一激动,把要说的话忘了。

但又想说,来了一句:“臣闻古风朴略,愿官家(宋朝皇帝被称为官家——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好好休息。”

赵匡胤“吞儿”一声笑了:“古风朴略与让朕好好休息,有什么关系?”党进回答:“你不是让武臣读书吗?我也想拽一拽文,让官家知道我也读书了”。

颁过要所有武臣一律读书的圣旨后,赵匡胤意犹未尽,又颁旨一道:“文臣治州”。也就是说,每个州郡长官,乃至县令,均由文人来当。

(宋代科举考试)

早在建隆年间(960—963年),赵匡胤就恢复了科举制度,一旦金榜题名,便封官。他的继任人太宗、真宗、仁宗,步他后尘,更加重视科举,特别是真宗,写《励学诗》以鼓励学子,诗曰: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以致出现“榜下捉婿”的趣闻。刚开始的时候,达官贵人为了得到佳婿,派人守候在东华门外,一念到中举者的姓名,便上前去抢,为此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个中举者已经成婚,却被人抢到府上。他调侃道:“我愿意做您的乘龙快婿,但如此大的事,我得回去和娘子商量一下。”

为了避免此类事发生,达官贵人便找人盯着进京赶考的举子,了解举子的情况,若没成婚,便和他们套近乎,甚而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一旦他们高中,便给他们介绍女人。久之,竟成了一个产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匡胤一生没有杀过一个真正的文人,还把不杀文人写进“誓约”,刻在石碑上,置于太庙内一个夹室里面,用大锁锁之,并在夹室的四周围上长幔。

誓词曰: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只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言者,天必殛之。史称“勒石三戒”。故而,有人说,唐朝是婚外恋的天堂,宋朝是文人的天堂,明朝是痞子的天堂。

正因为宋朝崇文,培养了一大批君子,既然称之为君子,必定为人正派,爱国,有血性。

故而,当南宋灭亡的时候,宰相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十几万宋人亦跟着跳海(宁死不当亡国奴),此事,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国人中很有一些人精神颓废,根本不讲民族气节。

有个智者说了这么一句话,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我想为这个智者点赞,也希望在座读者为这个智者点赞。

来源:书房记、诗词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